那些永远不起立鼓掌的人

未来他老爸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36 只看该作者

那些永远不起立鼓掌的人

那些永遠不起立鼓掌的人

外电

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欧巴马在国会发表了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再次充分展示了他的雄辩才华。在七十分钟的演说中,他共获得八十次掌声,其中大部分还包括听众的起立致敬。 外国人有个习惯,鼓掌时一般是站起来表示赞同。  

不过,本文的重点不是掌声,而是大厅

一群永远不鼓掌、不起立的人:他们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军人不干政。穿着制服的很好认:军人。他们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军人不鼓掌,不干政,除了有关军队的事务。

[ 本帖最后由 未来他老爸 于 2010-8-1 14:56 编辑 ]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未来他老爸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41 只看该作者

然后是欧巴马讲席下最正中位置,坐着一群老头老太太。他们是谁? 他们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按照惯例,大法官们是不会就演说中的任何内容鼓掌的。因为他们代表国家权力的另一端:司法公正。

[ 本帖最后由 未来他老爸 于 2010-8-1 15:01 编辑 ]

man-eleven

☭校叛徒、基本上冲锋在后、共产主义的坚定不信任者;运动控(喜欢巨大无比万人欢呼沸腾的场面比如足球赛)、热爱自由、容易怀旧伤感、会办事不会说话,俺们村最有文化的人,没有之一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49 只看该作者

我党那是相当的有远见阿,都站着

治丧委员会

草芥布衣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50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有英国的上议院还是下议院好玩,直接可以对首相发出嘘声,跟听郭德纲相声似的。

另外更好看的是台湾的立法委员们,有人负责趴在主席台上占住不让别人讲话,其他的人就护卫在她周围。然后就是抓头发、挠脸、踢小鸡鸡

强拆中南海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51 只看该作者

我操 楼主我都要睡觉了 你发这么震撼人心的东西 纯属别有用心 在全军热烈鼓掌普天同庆的日子 你让我们的毛新宇少将情何以堪 你让我不偷渡如何活下去???

我受不了了

马德毕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1:59 只看该作者

跟看《24》和《白宫风云》似地,鸡冻!

写实

自由,就是宽容异端的思想言论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2:09 只看该作者

楼主故意选在八月一日凌晨让我们看到这个帖子,可能是想借此粗暴干涉我们上午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溅军节 的喜悦中去的原定计划!

亚瑟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2:14 只看该作者

…马佐维耶茨基总理立即按团结工会的政改原则:民主,法治,民族主权,公民自由,大刀阔斧地干起来。(1)删除宪法中波党领导作用的条文。(2)军队国家化。改组国防委员会,接管波党手中军警统制权。(3)结社自由,政党自由。(4)法院独立于政治和行政机构,彻底修改刑法、民法。(5)取消书报检查制度和国家对传媒的垄断。(6)改变所有制关系,改变经济结构和管理机构。(7)地方选举,波党地方官员大批落马。

爱吃芒果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2:18 只看该作者

楼主故意选在八月一日凌晨让我们看到这个帖子,可能是想借此粗暴干涉我们上午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溅军节 的喜悦中去的原定计划!

xc2991

紅色克格勃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4:52 只看该作者

中國也有一幫永遠不起立鼓掌的人。。那就是一幫睡著的與會者= =

估計那幫人臺上稿子念完了都不知道發生了神馬事

asdfgh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7:50 只看该作者

楼主故意选在八月一日凌晨让我们看到这个帖子,可能是想借此粗暴干涉我们上午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溅军节 的喜悦中去的原定计划!

摸金校尉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08:26 只看该作者

三权分立!

玩儿去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0:35 只看该作者

楼主故意选在八月一日凌晨让我们看到这个帖子,可能是想借此粗暴干涉我们上午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溅军节 的喜悦中去的原定计划! +1984

风餐露宿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0:4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治丧委员会 于 2010-8-1 01:50 发表

这个没有英国的上议院还是下议院好玩,直接可以对首相发出嘘声,跟听郭德纲相声似的。

另外更好看的是台湾的立法委员们,有人负责趴在主席台上占住不让别人讲话,其他的人就护卫在她周围。然后就是抓头发、挠脸、 …

这样一点都不好玩,民主可以容忍起哄,但是毕竟,起哄不是正常民主程序的表现。

strongwind13

坦白从严,抗拒从残。84呃党自认九袋马仔被认副党魁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0:4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风餐露宿 于 2010-8-1 10:40 发表

这样一点都不好玩,民主可以容忍起哄,但是毕竟,起哄不是正常民主程序的表现。

不是正常程序,说明相对来说就不多见,那时不时地加点荤那啥的也就是好玩了\(^o^)/~

无言的山丘

玛勒戈壁的草泥马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1:26 只看该作者

以后不许再发这么刺激人的帖子了,奶奶的走又走不掉,天天看着眼馋

npchao

xbv5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1:40 只看该作者

刺激我们啊~~~~

兰泽芳草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1:44 只看该作者

没看见军人桌在什么位置?

无言的山丘

玛勒戈壁的草泥马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4:1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兰泽芳草 于 2010-8-1 11:44 发表

没看见军人桌在什么位置?

奥巴马正前方第一排,大法官旁边

calmwool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4:3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未来他老爸 于 2010-8-1 01:36 发表

那些永遠不起立鼓掌的人

外电

 2008年1月27日,美国总统欧巴马在国会发表了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再次充分展示了他的雄辩才华。在七十分钟的演说中,他共获得八十次掌声,其中大部分还包括 …

2008年1月???

未来他老爸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4:5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calmwool 于 2010-8-1 14:38 发表

2008年1月???

原转帖有误

应为2010年1月27日

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讲话中表示,美国已渡过全球金融风暴最严重的时期。

发稿时间 28.01.2010 14:44:07 UTC

更新时间 28.01.2010 14:44:07 UTC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讲话中表示,美国已渡过全球金融风暴最严重的时期。

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了美国在增加就业和建立华尔街新秩序问题上的决心。他说,美国针对银行采取的举措并不是对银行的惩罚,而是出于保护国家的目的。

奥巴马表示,为使卫生改革议案得到通过,将继续对国会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会减少预算赤字,使美国人免受保险公司的不良待遇。

就对外政策问题他说,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核武器带来的威胁。

http://www.trtchinese.com/trtint … 5-b622-b581b39ea6f1

未来他老爸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4:55 只看该作者

文章来源: 金融界:中国财经金融门户

【2010-01-19 09:31:19】 原文链接:http://forex.jrj.com.cn/2010/01/1909316830077.shtml

美国白宫:奥巴马将于1月27日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演讲

美国白宫周一(1月18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

将于1月27日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演讲。白宫发言人表示,”奥巴马将于美东时间1月27日周三21:00(北京时间周四(1月28日)10:00)在国会联席会议上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演讲。”白宫还称,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2月1日公布预算计划。发言人指出,演讲将通过国家电视台现场直播,并将在白宫网站上进行视频直播。

一九八五

螳臂当车的歹徒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4:5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治丧委员会 于 2010-8-1 01:50 发表

这个没有英国的上议院还是下议院好玩,直接可以对首相发出嘘声,跟听郭德纲相声似的。

另外更好看的是台湾的立法委员们,有人负责趴在主席台上占住不让别人讲话,其他的人就护卫在她周围。然后就是抓头发、挠脸、 …

治丧委员所言极是,相对于这些混乱的、野蛮的所谓“民主”国家而言,我们国家人大开会就和谐有序多了,我们人大里的代表都是有教养的人,他们都非常懂得谦让容忍,对于任何议题都恪守循序渐进、和平友好的讨论原则,最终达成一致共识并一致通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代表人民大会的优越制度。

谁想像英国下议院的议员那样对领袖发嘘声,那就是污蔑伟大领袖,就是现行反革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民族罪人,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泛走狗!

谁想像台湾立法委员那样霸占讲台,对其他议员拳打脚踢的,那就是没有组织性、纪律性,是在内部掀起矛盾的法西斯第五纵队,必须采用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予以深入揭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社会一片光明,还人大一堆大人!

我卖糕的 该用户已被删除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5:49 只看该作者

感觉西方宪政民主制就是中国古人 和而不同 精神的社会实践。

光明的格里高利

八卦爱好者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6:1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楼 我卖糕的 的话题

zsk1014

大地球民主卫士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6:54 只看该作者

不管别人怎么说,一直觉得美利坚是人类的希望

胺氰聚三郎

怪组员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17:0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xc2991 于 2010-8-1 04:52 发表

中國也有一幫永遠不起立鼓掌的人。。那就是一幫睡著的與會者= =

估計那幫人臺上稿子念完了都不知道發生了神馬事

你错了

他们是可以一边睡觉一边起立鼓掌的天才

并且此时他们脸上还能浮现出相称的幸福或兴奋的笑容

请记住

他们是在酣睡的过程中完成上述动作的

明月照积雪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0:3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一九八五 于 2010-8-1 14:56 发表

,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泛走狗!

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乏走狗

一九八五

螳臂当车的歹徒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1:0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明月照积雪 于 2010-8-1 20:33 发表

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乏走狗

抱歉,google拼音联想着出来了 :P

欣子

无所畏惧的草泥马,只为打到河蟹和为虎作伥的三叔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1:33 只看该作者

2楼图挂了

未来他老爸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2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欣子 于 2010-8-1 21:33 发表

2楼图挂了

好好的呀

王九蛋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4 只看该作者

鼓掌的革命点击:2849 回复:75 作者:狄马 发表日期:2005-4-8 23:23:00

■ 狄 马

看动物学的书,我们知道,鼓掌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界中至少猴子和狗熊就会鼓掌。但与人不同的是,猴子和狗熊——落到人手里的例外——的鼓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赞成或欢迎,并不像人的鼓掌有时仅是一种表演,一个姿势,一次成功的动作伪装。因为人比猴子、狗熊聪明的地方在于,人知道鼓掌可以用来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但反过来鼓掌也可以掩盖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里,写到苏联大清洗年月里常有的情形: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主持会的是接替不久前入狱的新区委书记。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体起立。在这个小礼堂里“掌声雷动,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经久不息的欢呼。但是手掌已经发疼了,抬起的手臂已经麻木了,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甚至连那些真心崇拜斯大林的人也感到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了。然而,谁敢第一个停下来呢?那个站在台上刚宣读过效忠信的区委书记本可这样做,但他是刚上台的,他的前任刚刚入狱,他自己也害怕呀!要知道在会场里,也有内务部人民委员站在那里鼓掌,他们注视着谁将第一个住手……于是在这个不知名的小礼堂里,在领袖不在场的情况下,掌声持续了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在会场后排,在人堆里,还可以稍稍耍点滑头,拍得少些,不那么使劲些,但是在主席台上,在显眼的地方怎么办呢?参加会议的有一位本地造纸厂的厂长,一个独立不羁的人物,站在主席台上,明知道这个局面的虚假性,明知道大家陷入了绝境,但也在鼓掌着!九分钟,十分钟,……他愁眉苦脸地望着区委书记,区委的头头们也怀着微弱的希望面面相觑,但脸上都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表示将继续鼓掌,一直到趴下,一直到肝脏碎裂倒在地上,一直到用担架把他们抬出去!不,甚至到那时候,剩下来的我也决不会动摇!……但造纸厂厂长在第十一分钟上恢复了平常办事的姿态,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于是,奇迹发生了:全场那种欲罢不能的热情顷刻间化为乌有,大家几乎在同一鼓点上停了下来。他们得救了!

然而,就在当天,造纸厂厂长深夜被捕。罪名当然很多,但绝没有一项是“不鼓掌”。当局以其他理由判了他十年有期徒刑。在侦查笔录上签字时,侦查员告诉他:“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看来鼓掌,对当权者来讲,就是一种遴选异端的办法。他们当然知道,鼓掌者未必真的高兴、赞成或欢迎,但你从掌声中无法判断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而不鼓掌则一定表示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至少不能说,他比鼓掌者更高兴、更赞成或更欢迎。因而,这个方法成本低,见效快。对于随波逐流的鼓掌者来说,内心也是经过一番算计的:鼓掌带来的好处是合唱所得的利润或份额。它可能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可能什么也没有;但不鼓掌带来的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就像哈维尔笔下的蔬菜店老板,在他的橱窗里挂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并不表明他真的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有想法,而只是他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罢了。想想看,只要我将手掌轻轻或重重地对打,大不了忍着疼再坚持几分钟,就可以回家照顾孩子,就可以和家人团聚,自由谋生,就可以躲避来自国家的“合法伤害”,我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在这儿,群体性的盲目表演却显示了个体的理性考量。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甚至是动物的生存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有选择的可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类以及所有动物的生存行为总是朝着风险小,收益大的方向涌动的。在一个没有表达自由的环境里,人们恰好是用外表的鼓掌来掩饰内心的“不鼓掌”的。人们把自己的这种行为解释为“趋利避害”,动物学上则把这种伪装称作“拟态”。

不鼓掌的意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上显示出来的。他把人的良知打入了选择的成本,并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当人的良知和现实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良知的纯粹性,毅然放弃的是现实的得失算计。在他看来,生命的问题首先是一个信仰问题,而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正是这“放弃”将人从动物性的生存中剥离出来,并赋予“不鼓掌”以权利和尊严的意义。

是的,当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派对”、晚会,莅临各种各样的演出、会议,当我们听从各种各样的主持人娇声嗲气的诱劝举起双手时,我们何尝意识到“不鼓掌”也是一种权利?当我们对着一场根本没有听懂的讲话,压根不认识的领导、大腕,我们内心反对、鄙弃甚至愤怒的决议鼓掌时,我们不认为这是在放弃权利,玷辱自己。相反,在许多场合,我们只要一听到“掌声有请”,或“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动手的时刻到了。一位在政界供职多年的朋友告诉我,长期在官场厮混,他患上了一种自称为“鼓掌综合症”的病,临床表现为,当大大小小的领导讲话,以至后来是普通朋友、家人聊天,甚至在公共汽车上,只要谁故意拖长了尾音,加重了语气,他就条件反射似地抬起了双臂。

这种类似邪灵附体的现象我只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见过:星宿老仙丁舂秋是江湖上一位恶贯满盈的魔怪,每一开战,弟子们便高帽与马屁齐飞,锣鼓与掌声四起。通常是还没有过招,就有弟子出班朗声诵赞:“星宿老仙,德配天地,威震寰宇,古今无比!”其余弟子击掌应和,号角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有一回,慕容复手下包不同看到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恶作剧心大起,就对星宿派门下弟子说,贵派神功有三项最厉害:“第一项是马屁功。这一项功夫如不练精,只怕在贵门之中,活不上一天半日。第二项是法螺功,若不将贵门的武功德行大加吹嘘,不但师父瞧你不起,在同门之间也必大受排挤,无法立足。这第三项功夫呢,那便是厚颜功了。若不是抹煞良心,厚颜无耻,又如何练得成马屁与法螺这两大奇功。”包不同本是出言讥刺,料定说完星宿派弟子必恼羞成怒,拳脚相向。谁知这些人听后,竟甘之如饴,默默点头,一个劲地称颂包不同聪明过人,对本派神功知之甚深。只有一个弟子补充道:“最重要的秘诀,自然是将师父奉若神明,他老人家便放一个屁……”包不同抢着说:“当然也是香的。更须大声呼吸,衷心赞颂……”那人道:“你这话大处甚是,小处略有缺陷,不是‘大声呼吸’,而是‘大声吸,小声呼’”

这使我想起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次政治“运动”:镇反、三反、五反、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哪一项运动不是“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当然,如果内心真的高兴、赞成或欢迎,“拍手称快”也是一项体现人性与尊严的权利,但奇怪的是,后来为这些“运动”举行“平反运动”,为“运动”中受迫害的人“恢复名誉”时,这些高呼过“打倒”、“消灭”的手现在又举起来表示支持、拥护;也就是说,先前“打倒”时“拍”的与后来“平反”时“拍”的是同一双手,先前“消灭”时“称快”的与后来“恢复名誉”时“称快”的是同一张口。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如果我们真的高兴、赞成或欢迎,鼓掌当然是可以的,虽然也未必是必须的,但在鼓掌之前,至少得弄清为谁而鼓,为什么而鼓,是“情动于衷发于外”鼓于不可不鼓,还是诱于名利,摄于权势鼓于不得不鼓。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想好,那么不妨先不要鼓。不要鼓的好处就是,你有足够的时间抬起双臂,看一下上帝亲自锻造的这双手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日后由于盲目动手而造成的尴尬和侮辱。

发生在洋人国家的另一个例子是,1989年12月21日,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从伊朗访问回来,发现西北部蒂米索拉的动乱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一发不可收拾。具有雄辩演讲才能,曾经在规模宏大的群众大会上一呼百应的齐奥塞斯库,就在首都广场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十万人应召前来参加。12时,齐奥塞斯库出现在党中央大厦的阳台上,他情绪激动地说:“要坚决打退外国的干涉和蒂米索拉流氓集团的动乱!”并不时提高声调,挥舞手臂,表示讲话到了高潮,暗示“人民”鼓掌。但在广场的某个角落他听到一声:“打倒齐奥塞斯库!”,这口号像闪电划过寂静的夜空,齐奥塞斯库惊呆了,刚举起的右手,在空中停住了。这不是几天前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欢呼他的人民吗?他正要侧转身子问旁边的“第一副总理”兼夫人埃列娜“怎么回事?”突然,人群中传来“蒂米索拉!蒂米索拉”的欢呼声,接着“齐奥塞斯库滚下台!”、“打倒杀人犯!”的口号声汇成一片。他不得不终止了讲话。第二天,伟大领袖在一个县植物保护站被捕,三天后被秘密处决。

看来,那种固定了地点,约齐了时刻,把握好火候,成群结队的鼓掌是靠不住的。那些没有经过内心同意的,由“导掌”和“掌托”诱逼出来的“拍手”与“情动于衷发于外,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灵光闪耀相距不可以道理计,与马戏团里猴子的敬礼、顶碗倒在伯仲之间。正人君子之流常把妓女的工作叫“卖肉”,那么,奉命“鼓掌”是不是“局部的卖肉”?如果不是,那么,在大大小小的会场里,我们为什么看见那么多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手在“热烈地鼓掌”,脸却像追悼会上的家属?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一次敷衍了事的鼓掌竟被你上升到出卖良知与尊严的程度。是的,相对杀人越货、焚书坑儒来说,无原则的鼓掌也许是小事,但一个人如果连小事都不能坚持原则,怎么能指望他“大节不亏”?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但更多的人漫不经心地鼓掌恐怕不是因为鼓掌事小,而是认为不鼓掌又能怎样?它能阻止一项坏决议的通过吗?它能改变一个领导人的任免吗?它能废除一项恶法的实行吗?一句话,它有用吗?如果真的没用,那就不用“导”,不用“托”,也不用主持人或领导自己挤眉弄眼、咳嗽扬声来暗示了,造纸厂厂长也不用收监了。大凡一种事物被利用,恰好说明它有利用的价值。

具体到鼓掌的问题上就是,也许我不鼓掌不会改变一次会议、一场报告、一个讲话的根本性质,但就算是谎言注定要生成、传唱、荼毒天下,在铺天盖地的喝彩声中也不应包含我的一嗓;一个无辜的人即使注定要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在那血肉模糊的尸体上也不应留下我的脚印。你当然可以沉默,当然可以见死不救,但一旦参与了,你就不能说你是一个灵魂清洁的人。因为根据灵肉一体性的原则,任何一次身体白璧微瑕的记录都是对灵魂纯洁性的亵渎。因而,在一个罪恶和谎言充斥的时代里,每一个鼓掌的人都是有罪的;反过来说,在一个邪恶而弯曲的世代,拒绝鼓掌就是拒绝合唱,拒绝成为暴政和谎言的同谋,拒绝将上帝亲自锻造的双手典当给魔鬼做工。一句话,就是要在一个神迹和公义普遍不在的时代,成为一个手洁心清的人。

我知道,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不容易的,但在所有不容易的道路中,这却是最容易的一条;也许对肉体来讲,我们还有别的选择,比如构陷、撒谎、自欺欺人,但对灵魂来讲,这却是唯一的选择。

2004年草毕于圣诞之夜

原载<随笔>2005.2

王九蛋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5 只看该作者

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最近在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有这么一段故事。

请看那些年代常有的情景。区党代表会议(在莫斯科省)正在进行。主持会的是接替不久前入狱的前休的新区委书记。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体起立(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每当提到他的名字时大家也都一跃而起)。在这个小礼堂里“掌声雷动,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但是手掌已经发疼了。但是抬起的手臂已经麻木了。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但是连那些真心诚意崇拜斯大林的人也已经感到这种状况蠢不可耐了。然而,谁敢第一个停下来呢?那个站在台上刚宣读过效忠信的区委书记本可这样做。但他是刚上台的,他是来接替入狱的前任的,他自己也害怕呀!要知道在这里,在会场里,也有内务人民委员部人员站在那里鼓掌,他们注视着谁将第一个住手……于是在这个不知名的小礼堂里,在领袖不知道的情况下,掌声持续了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他们完蛋了!他们活不成了!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直到心脏破裂倒在地下!在会场后排,在人堆里,还可以稍稍耍点滑头,拍得少些,不那么使劲,不那么狂热但是在主席台上,在显眼的地方怎么办呢?!本地造纸厂的厂长,一个独立不羁的坚强的人,站在主席台上,明知道这个局面的全部虚假性,明知道大家陷入了绝境,但也在鼓着掌!九分钟!十分钟!他愁眉苦脸地望着区委书记,但那个人却不敢停下来。发疯了!大家都发疯了!区的头头们怀着微弱的希望面面相觑,但脸上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将继续鼓掌,一直到趴下,一直到用担架把他们抬出去!甚至到那时候,剩下来的人也不会动摇!……但造纸厂厂长在第十一分钟上恢复平常办事的神态,在主席团里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于是啊,奇迹发生了!全场那种欲罢不能的难以形容的热情跑到哪里去了?大家同时在同一击掌声上停止了,也都坐了下来。他们得救了!松鼠猜到了该从转轮上跳出来!……

然而,也就是这样发现独立不羁的分子,也就是这样把他们摘除。造纸厂厂长于当夜被捕。完全以别的理由很容易地就给他搞上了个十年。但是,当他在第二0六页(最后一页侦查笔录)上签了名以后,侦查员要他记住:     

“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那怎么办呢?那我们怎样停下来呢?……)

这就是达尔文的物种天择。这就是用蠢事搞疲劳战术。

王九蛋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5 只看该作者

谁第一个停止鼓掌…

前两天,偶然翻看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读到一段,觉得特别有趣,在这里给大家摘录一下:

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主持会议的是新任区委书记,他的前任不久前入狱。在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体起立(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每当提到他的名字时,大家也都一跃而起)。在这个小礼堂里“掌声雷动,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3分钟,4分钟,5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经久不息的欢呼。

但是,手掌已经发疼了;抬起的手臂已经麻木了;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连那些真心诚意崇拜斯大林的人,也已经感到这种状况愚不可耐了。

然而,谁敢第一个停下来呢?那个站在台上刚宣读过效忠信的区委书记本可这样做。但他是刚上任的,他是来接替入狱的前任的,他自己也害怕呀。要知道在这里,在会场里,也有内务人民委员会人员站在那里鼓掌,他们注视着谁将第一个住手……于是,在这个不知名的小礼堂里,在领袖不知道的情况下,掌声持续了6分钟,7分钟,8分钟……

在会场后排,在人堆里,还可以稍稍耍点滑头,拍得少些,不那么使劲,不那么狂热;但是,在主席台上,在显眼的地方怎么办呢?大家都发疯了!区里的头头们怀着微弱的希望面面相觑,但脸上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将继续鼓掌,一直到趴下,一直到用担架把他们抬出去……

但造纸厂厂长在第十一分钟时恢复平常办事的神态,在主席团里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于是,奇迹发生了!全场那种欲罢不能的、难以形容的热情跑到哪里去了?大家同时在同一击掌声上停止了,也都坐下来。他们得救了!

然而,这个造纸厂厂长因为这件事被克格勃捉了去,判刑10年。侦查员还教育他:“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中国的一个故事:文革期间,大家欢欣鼓舞,特意“请”了一个毛主席的大石膏像,扛着到邻近单位去游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了,领头的是一个根红苗正的人,他捧着石膏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格外地兴奋。所谓乐极生悲,这个积极分子一个踉跄,把毛主席像摔得粉碎。大家这下可都傻了眼,也不唱了,也不跳了,在那儿傻站着。肇事者的处境比当年的沙和尚还糟糕,沙和尚是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瓶,被活生生剥夺了神仙待遇,撵到流沙河去吃人肉。这个家伙打碎的可不是琉璃瓶,而是类似玉皇大帝宝像的东西,处分的程度只会比玉帝对待沙和尚更严厉。

这个家伙不是好东西,他“扑通”一声跪下了。你想这小子多不是东西!他要是满地打滚,嚎啕大哭,或者使劲给自己掌嘴,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情况了。他居然跪下了。面对这个新情况,别人不知所措,也都跪下了。大家都跪在摔碎的毛主席像前请罪。但是,跪下容易起来难。谁敢第一个起来呢?

5分钟,10分钟,15分钟,半个小时……大家的腿已经都跪麻了,大家已经开始感到血流不畅,大家已经完全领悟到现在的荒唐场面何等可怕。大家要跪到天亮了,大家要一直跪到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了!

但是,中国人是何等精明!

民兵队长很聪明,他不像那个傻乎乎的前苏联厂长一样,忽然站起来,拍拍屁股,说大家走吧。他忽然一下跃起,手指远处,喊道:“不好,看那边麦秸乱晃,人影闪动,是否有坏分子搞破坏?大家与我冲上前去,将他生擒活捉!”大家也都如蒙大赦,纷纷跃起,一片乱嚷,虽然,腿部血脉不畅,可还是欢天喜地往前跑,去捉拿搞破坏的人,最后当然没有捉到。

那个厂长就有点傻,他根本不应该就那么坐下。他应该叫喊:“达瓦里西(同志),不好!礼堂外面有人影,莫不是有人在搞破坏?大家先去捉拿坏分子!”这样一来,不是既不用继续鼓掌,又不用坐牢了吗?

王九蛋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6 只看该作者

看有中国特色的假鼓掌!!

阿拉伯的小猪 发帖于:社会聚焦

发布时间:2006-2-5 18:13:29 复制链接 收藏 查看原帖

【共2条评论】【浏览179IP】

日前我去某县级市采访,参加当地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一把手”的“重要讲话”慷慨激昂,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突然“重要讲话”中止,见报告人嘴巴微张,眼睛愣愣地瞧着听众,像是中风失语。会场顿时惊愕:“大老板怎么了?”人们在压抑和焦躁中等待着,到了第5分钟,只见我那位老同学、县委秘书科长急匆匆地跑上主席台一隅,高举双手,使劲地拍,随之满场掌声骤起。显然,这鼓成了“倒掌”,他小子吃豹子胆了。只听麦克风里一声断喝:“休会10分钟!”看来,“重要讲话”者已经意识到了掌声的反常。10分钟过后,大会继续,依旧不时掌声热烈。这玩的是哪一出把戏?  

事后,我那位科长同学给我看了“重要讲话”的原稿,一吐隐秘和苦衷。该“重要讲话”堪称奇文,每隔几行就标着一个“(鼓掌)”。讲稿有两个版本,印发给与会人员的是“公开版本”,不标“(鼓掌)”;标“(鼓掌)”的是“秘密版本”,只打印4份,一份交报告人,以便其见了“(鼓掌)”就嘴巴暂停,留出鼓掌间隙;一份交主持人(“鼓掌诱导员”是也),以便其见了“(鼓掌)”就率先拍手,诱导听众鼓掌;一份交“鼓掌计时员”,以便其见了“(鼓掌)”按码表,记录鼓掌时间长短,额外鼓掌者另计;还有一份留存“鼓掌脚本编写员”处备查。上述闹剧的问题出在会议主持人内急如厕,“(鼓掌)”处因没了“导鼓”而哑场,我那位科长同学(“鼓掌脚本编写员”)越俎代庖,充当“掌托”救场,弄巧成拙搞成了“倒鼓”,落个挨累不讨好,被一顿训骂,还要写检讨。

“鼓掌脚本编写员”、“鼓掌诱导员”、“鼓掌计时员”成为体系,被统称为“鼓掌工作者”。这个序列在国家编制法规和各级“红头文件”中虽然查无出处,可是一旦地方上召开大型会议有领导重要讲话,“鼓掌工作者”的班子就不可或缺了,据说“鼓掌工作者”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上已经“时尚”多年。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媒体在发布领导人作“重要讲话”的新闻中能准确无误地报道鼓掌的次数和鼓掌的时间,原来是“鼓掌工作者”的默默贡献。

很多时候,权力者的讲演和报告,即便是大话假话空话废话鬼话,也是没人敢说不重要的,心里嘀咕反对嘴巴决不敢出声;没人敢不鼓掌,心里不情愿巴掌也得应付,否则,就等于自我暴露,公开声明自己是另类和异端。我并不一概反对鼓掌,只是希望掌声都是真实的,真诚的,能“情动于中发于外”。勿庸讳言,在

“鼓掌工作者”的操纵要挟之下,鼓掌不断“规范化”、“程序化”,“重要讲话”者的惬意感、虚荣感和权威感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如雷似潮的掌声中,未必都是真高兴的、真赞成的和真欢迎的,也不乏违心的、应付的乃至愤懑的。有一次我参加某县“美化家园”动员大会,当县委书记宣布“为了美化县城,机关干部、企事单位职工每人都要捐献一个月工资”时,满场竟然也掌声雷动。腰包被掏也高兴、赞成、欢迎?鬼才相信呢!显然都是慑于权势,不得不鼓罢了。

鼓掌也要打假,也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也要尊重民意,还鼓掌的自由于民。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摒弃旨在阿谀哗众的“鼓掌工作者”这个官场“潜行当”,不要再有令人作呕的“导鼓”和“掌托”招摇作祟。媒体作会议报道,不要再报“重要讲话”的鼓掌次数和鼓掌时间,让这病态的“报道模式”永远绝迹。

王九蛋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7 只看该作者

中国特色的鼓掌文化

作者:扁舟傲狂涛 提交日期:2009-4-15 16:03:00 分类: 访问量:51

鼓掌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思考这个问题好久了。看中国人今天鼓掌成风,鼓得最有水平的,当然是中国大大小小的官员,那些吃皇粮的人,作为升官发财的手段,必须学会做两件事:拍马和鼓掌,拍马不用我多说,曾经我也拍过几次马,不过是拍我父亲,目的是为了在原有俸禄的情况下,加点薪。至今想起来我还瑟瑟发抖,动机不纯,拍马人人都会,但是说道了鼓掌,还真没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老子我鼓得有水平。就连我这种人。平日自诩见多识广,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无法真正领会鼓掌的精髓,求知心切,好歹也要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弄个明白吧,诸君,老夫是否有道理,就待汝等明言。如有谬误,纯属一家之言。

据说在

元朝时期,西方一名叫马可波罗的传教士,带着对文明古国的仰慕,带着向中国人民学习的心情来到了中国,当他见到创造辉煌文明的中国人民时,他以西方的传统方式拥抱,接吻来向中国人民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崇敬时,当时时兴磕头,作揖的中国老百姓慌了手脚,不知哪位好汉急中生智两手掌互相拍打(当然不是拳脚相加了,否者有是一则侵犯人权的外交事件)对老马的放肆表示愤慨。老马也真是识途,聪明极了(也许没有基本功扎实更好)他入乡随俗也跟着鼓掌起来了,戏剧性的是双方误解成了和解,化误解为友谊。有这良好的开端,老马谱写了他在中国的十五年辉煌历程,为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后来老马将鼓掌当作中国的特产带回西方去见他父老乡亲。这样鼓掌这一方式在中西放都传开了,至今成为一固定礼节。说实在的,这一通胡思乱猜也不能说是从中国传西方吧。如果当时有申请专利一法,老马居功第一。他不误解,有今天的鼓掌才怪呢?推之西方传入中国那能是更荒谬了,最后只好称之为中国人民和西方人民为了友谊和理解共同的结晶了。知道这一层的意思就足够了。至于鼓掌哪年哪月哪日于何时诞生,我看并无多少要知道的必要难道还有人想为它的诞辰周年,花费巨资举行一次盛会吗?完全没必要,记住了鼓掌的意义就是最好的纪念方式。考证结果:鼓掌是东西方友谊。理解的产物,鼓掌是一种有声,无词的表白!

有了上面的考证,再来考查一下鼓掌的发展形状。现今的鼓掌继承了友谊,理解这一传统意义。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场合是欢迎场合。既鼓掌欢迎义。有意思的是:有些媚洋者曾主张用西方的拥抱接吻来取代鼓掌。他们说那样使欢迎场合显得更动人,更热烈.姑且不论这些媚洋者是持着中国人对拥抱,接吻的理解方式,还是用洋化了的眼光去审视别人的这一传统。我们就来设表达欢迎这种感情效率。拥抱接吻没有鼓掌来得快。鼓掌可以在客人还在很远处就能进行,而拥抱,接吻则不行。非得主人和客人来的一块儿才能进行,这多费时间!怎么能表达得出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呢?有人提出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人和客人相见时加速对跑以便节约时间。学了动量定理和动量永恒定律后,恐怕谁也难赞成它的可行性。中国人民才是真正的好客,没有雕琢,没有娇揉的方式最能表达感情。

人们常将鼓掌只与欢迎相联系,实际上鼓掌的意思多呢。这里列出常见的几种意思。当某一演员第一次登场演出时。常心情异常紧张,这时场下观众一片雷鸣般的掌声,顿时,演员信心百倍,表演超水平发挥。这样,演员和观众都同时最大限度地体会的了艺术的魅力。这里的鼓掌除了有欢迎的一面外,恐怕更多的是鼓励。当演员演出成功退场时,观众又是一片雷鸣般掌声,这掌声里面有对演出成功的祝贺,有对演员努力工作的感谢,有对演员退场的欢送。更有对演员以后的表演艺术更上一层楼的希翼。观众与演员通过演员的台上表演,得到艺术上的沟通,同时,通过台下的掌声得到了感情上的沟通。

恕老夫愚钝,我不知道如何定义生产者和消费者,如果牵强附会地把演员当成生产者,观众看成消费者,那就很难定义谁是上帝谁是顾客。因为都是上帝,都是顾客。人际关际更如此!人与人之间互有需要,没有绝对的贡献者,没有绝对的索取者。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他(她)向别人的贡献与得到的索取相平衡,那么,世界的一切将会尽善尽美,人与人之间没有欺骗没有冲突,没有厮杀,当然更不用担心人类自己毁灭自己,也没有人们崇拜上帝,向往天堂,反而是上帝崇拜广大的芸芸众生,向往人间。这是乌托邦式的梦想,是人类进程的一理想状态。在现实的生活中常看到人们利用金钱,权利和暴力来解决贡献与索取这一不平衡问题。实际上,“解决”一词是误用,也许“遮掩”

更好。天平不平衡到了极点,左右盘都会翻覆,人类内部不平衡到了极点就会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幸好,鼓掌还有钟情者,还有更多的人乐于去贡献乐于去弥补这些不平衡。从鼓掌的对象看,可分为为他人鼓掌和为自己鼓掌。前面读到的基本是为他人鼓掌一类,不知谁没有过“请注意,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要学会为自己喝彩”这里,稍做改动,改为“在为别人鼓掌的同时要学会为自己鼓掌”。擅长于交际的演员在观众向他(她)鼓掌的同时,他(她)也随之鼓掌。这掌声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观众的答谢。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常在人民向他鼓掌以示欢迎和庆贺时,他也向他的人民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人民对他的成绩的肯定而鼓掌。伟大的政治家就是这样,用掌声来鞭策自己,化群众的敬仰,群众的热情为动力,继续为人民谋福利。

周总理固然是鼓掌艺术的行家,受万人敬仰,老夫不说为他鼓掌,提鞋都愿意。到了如今,中国官员最常用的社交礼仪也就是鼓掌,凡是都要鼓鼓掌,只要你鼓掌,证明的好歹还是一名有“素质”我不明白为什么凡是都要和鼓掌扯上关系,对这种鼓掌泛滥的情况,老夫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原因是自己平时鼓的掌太少了,或是鼓得不够响,或是鼓响了心意又不诚,还要谩骂台上讲话的领导和我干部。自然永远不能达到周总理的境界,只是含混的明白什么时候可以鼓掌,其实那无所谓鼓掌不鼓掌,只要你随时见了领导都没命的鼓掌,最好是鼓掌的时候来一次排练,力求鼓掌的力度和整饬,还加点节奏,那最好不过了。鼓掌时候,全体起立,时间在三到五分钟为最佳,等领导们坐在了宝座上了,坐稳了,掌声也就慢慢地消停了。而后在某某领导年太平经的某个停顿之后,你一定要记得鼓掌。比如“致以节日的问候”——“啪啪啪”,“表示良好的祝愿”——“啪啪啪”,“年产值超过1000万亿元”——“啪啪啪”……这样你才是一个虔诚奴仆,否则,你明天可能就会卷铺盖卷回家去。因为难免那些坐在你身边的人不会去告密,用鼓掌的方式雷同的拍马的手段“我发现周涛同志,那家伙没有在您讲话的时候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家伙是个反动分子,建议……”。看吧,这就是社会,记得我的一位当干部的亲戚对我讲,他就是因为在领导诵经的时候没有鼓掌,或者是别人没有鼓掌的时候,鼓起掌声,第二天就被调去管仓库了。看来,鼓掌真他妈还有学问哪,是应该好好学学哪,否则自己今后是怎么死的就不知道。

不过我看这社会也就是有事没事鼓鼓掌,人前人后拍拍马,逢年过节送送礼,妖里妖气的献献媚,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官,什么货色都可以称王,不是吗?好一个中国特色的鼓掌文化,老子八辈子倒霉了要给你们鼓掌,还是作者和西北风的好。至少不会看见恶心的场面和龌蹉的事情,真他妈倒霉!。

王九蛋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2:59 只看该作者

领导讲话的妙用

某领导乘飞机过海时,遭遇风暴,飞机地板被掀去,机上成员反应敏捷,牢牢抓住能抓住的东西,统统吊在高空飞行的飞机上。  

  

突然,一道闪电击中飞机,飞机开始慢慢往下落。  

  

有经验的飞行员说,飞机载重过大,如果载重轻100公斤的话,应该可以有拉起的希望。大家面面相觑,但最后都无声地注视着最胖的领导。  

  

领导明白了大家的意思,想了想,说:“好吧,不过我还有几句话要说。”  

  

大家洗耳恭听,思索着怎么回去传达这些话。  

  

领导人清了清嗓子,顿了一下,说:“我的话说完了”。  

  

大家照例啪啪地鼓起了掌。  

  

于是领导安全返航了。  

王九蛋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8-1 23:04 只看该作者

鼓掌的历史

【作者】邵燕祥

我不是要考据鼓掌的源流,虽然我认为礼仪方面的形体语言,考证起来一定也很有趣,但我学养不足,无力及此。邓拓就论证过中国传统的作揖优于舶来的握手,至少在减少疾病传染源上有它的优越性。传统妇女的万福和请安,也是同理,够卫生标准的。而洋人动辄拥抱、亲吻,即令没接吻即嘴对嘴地相亲,单是吻吻前额,亲亲脸蛋儿或仅是贴贴脸,有流感还不就传上了吗?《燕山夜话》发表四十年了,可能没有译成外文,所有的洋人不但继续握手而且继续拥抱亲吻,真像列宁说的“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力量”。中国人中年以上的,读过邓拓文章的不少,可无论朝野,谁也没接受他的建议,废握手而改为作揖,这也是习惯的力量吧。可是在许多场合,中国人不但不行作揖继续握手,而且不停留在握手为礼上,甚至一从毛泽东率先对当年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行吻手礼以来,拥抱之类似亦渐成风气。就是说,中国人又要添新习惯了。这能说也算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霸权的表现吗,还是中国人的从善如流,为了友谊或礼貌而置健康于不顾?

可怜如此着意于日常的卫生和保健的邓拓,竟不知燕巢危幕,生命之且不保。今天的中国人十分想得开了,艾滋病尚且不怕,还怕握手吗?  

 还有一个礼貌动作,1949年后在大陆逐渐不行,至今似乎落到只用在追悼会上施之于遗体或遗像了——那就是:鞠躬。1949年前,其实是小孩子一上学面对老师,或者没入学时对待长辈早就该学会了的。放眼全球,也许只有日本人还记得鞠躬如仪,不知是否还普遍如过去那样鞠躬——即弯腰到九十度。礼貌诚然重要,但对人的品质不具决定的意义。我们见过日本战犯、日本军官,对他们的天皇和上峰以至彼此之间,动不动就鞠躬而且把腰弯足,转过身来对弱国、被侵略国例如中国人,就是一副凶神恶煞的面目,这非礼貌的一面才是他们的真貌了。  

鞠躬表示谦卑,当然,在中国古代以至近代最谦卑的礼节是下跪。许以平身,站起来,最后也还要弯着腰退下的。这样看来,鞠躬不过是与折腰同义的一个动宾词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世人称道。“不折腰”与“竞折腰”,一字之差,节概立判。形体语言是一个人心灵、气质、性格的外化。  

人的喜怒哀乐,除非哑巴,都会发为声音,哑巴急了也要叫。发声(例如旧戏园子里“叫好”)还不尽意,就不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说的好人和正常的人。至于权力者尤其是其中暴戾的恶人,则不会止于“颐指气使”,而还会“张牙舞爪”,暴跳如雷的。  

手之舞之,姿态多种。古所谓“拊掌”,今谓之拍手,是高兴的缘故。我想,大约从原始人就会自发产生这样的动作,无须教的。如果教,也是母亲教幼儿做游戏,犹如传到今天北京城里小小孩儿的“打花巴掌”,而不必教论说“你高兴的时候就拍巴掌儿”。  

 “鼓掌”云云,是“拍巴掌”的书面表达。孰先孰后,已不可考。《现代汉语词典》对“鼓掌”一词的释义就是“拍手,多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我以为,表示高兴是本义,表示赞成或欢迎则是引申义,在讲究礼仪的场合和对礼仪场合的宣传报道都是用的引申义,即赞成或欢迎,而不管鼓掌者是不是真的高兴了。例如,硬组织些人鹄立街头,等不知何所从来姓什名谁的访客到来时遵命鼓掌,或是名为选举却不发选票,更无所谓差额和无记名,只是宣读一纸名单要求鼓掌通过,等等,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这些对我们都不稀罕。因此看到报上披露,许多商业性或非商业性演出,都有演员一方或组织者一方委托或索性是雇用的“导掌”,始而惊异,再一想并不奇怪,许多报幕员或主持人不早就惯说“让我们用掌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 “让我们再一次鼓掌……”么,还不就是明确不过的“导掌”?不过这是在报幕或主持分内的事,不另发“导掌”的红包。而所谓“导掌”,坐在观众席里,就像深入敌营“卧底”的人一样,不动声色,但适时地“发挥带头作用”,使全场掌声不断随着无形的指挥棒此起彼伏,此伏彼起,岂不是神机自然,不露痕迹,越发地衬托出台上的表演精彩绝伦,千百观众心悦诚服地倾倒于台下吗?  

鼓掌,举手之劳也,似乎是小事情,但为谁鼓掌,为什么而鼓掌,是自愿而鼓抑或被迫而鼓,是鼓于其不可不鼓,还是鼓于其所不当鼓,此中甚至有大是大非焉。  

 林希《认亲》一文(《记忆》丛刊第一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写了一个因打人被判劳教三年的“老东北”,犯的什么事,打的又是谁?原来他是个十足的球迷,没有票,混到看台上,看了一场国际足球赛:苏联的一个队对火车头队。那是50年代,中苏交恶之前,苏联还是“老大哥”。正好火车头队进了一个球,老东北跳起来喊好,旁边的观众拉了他一把,好心地提醒他说:“照顾影响,等会老大哥球队进球的时候,再欢呼。”这一下老东北火了,他本来就对苏联红军在东北的一些行迹不满,认为中苏友好是“瞎掰”,他瞪圆了眼睛冲身边的人喊: “你是老毛子揍的?”人家这时只顾看球没理他。  

林希接着写道:又过了一会儿,火车头一个球传到底线,眼看又要进球了,突然老大哥队后卫一脚踢过来,活活把火车头队的前锋踢倒在地,疼得直打滚儿,老大哥队两个队员上来把他压在下边狠打。裁判一声哨,判火车头队犯规,点球,这一下,老大哥队才放开火车头队的前锋,一个点球踢进火车头队的大门。老东北万万想不到的是,观众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妈的,叫你拍巴掌,他一抡胳膊,看台上立马掉下三个人去,都是欢呼鼓掌最起劲的。老东北也紧接着让人揪到派出所去了。  

 按说,老东北打人不对,打人的理由是干预别人鼓掌的自由,也不对。不过,话说回来,那些人看来不像老东北这个个体球迷。是不请自来的,他们多半是“组织的观众”,集体衔命来给苏联队捧场,一切按照规定,他们其实连鼓掌的自由也没有;他们中觉悟最高的,却还先干涉了老东北鼓掌欢呼的自由,义务担起了“导掌” (包括导欢呼)的任务。这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己并“导”人给特定一方鼓掌欢呼,一是自己并“导”人不给特定一方鼓掌欢呼;在当天的场次,就是不问胜负尤其不分曲直,不顾道义,一味地扬苏贬华,到了把良心揣进胳肢窝的地步。我本来不主张在赛场上多谈爱国主义,但这里苏联队的欺人已超乎单纯的体育竞技之上,在他们公然犯规踢人打人的情况下,裁判不公,而还要为他们不合理的罚球入门鼓掌喝彩,就无异于把民族尊严踩在脚下了。  

我相信当场那些中国观众,绝大多数并非物质津贴收买的,然则他们这种“一边倒”行为,不就是“政治挂帅”和“组织纪律”的硕果吗?  

我倒真有几分尊敬那为打人以至“反苏”的罪名而付出几乎后半生代价的无名人士老东北,他的风骨,气概,竟不让文学界独来独往的大勇者萧军专美于前了。  

然而历史地看,像当时那些作威作福、蛮不讲理的苏联球员,也不过是假斯大林和苏联这副招牌的虎威罢了。如斯大林者,才算得大人物,余系皆小角色耳。  

 在20世纪50年代之初,毛泽东被我们尊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时候,据说斯大林就是全世界人民的领袖和导师了。1949年他过七十整寿,毛泽东还曾率中国代表团前往祝贺,贺礼中包括成箱的中国特产大头蒜。斯大林的著作和他主持编定的《联共党史》等书,还有苏联外文局刊行的《斯大林传略》,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圣经贤传。从中发现一个与历来所读之书不同处,即许多大小会上的发言、演讲、报告的文字稿,都夹注了会场上的群众反应,无不是:“掌声。”“热烈的掌声。”“全场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暴风雨般的欢呼:‘乌拉,斯大林!’‘乌拉,斯大林!’”云云。  

那场面我们从电影上不止一次地看过。那感人的气氛我们也可从自己的经验中推知一二。  

不久前读到一则旧闻,写了当年在苏联的许多场合,尤其是斯大林在场时,那掌声为什么“经久不息”的奥秘。说来也没什么奥秘,不过是台下鼓掌的人群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罢了。  

 据说在一次什么集会上,可能是某个方面科学工作者的大会吧,斯大林光临,于是照例掌声四起,我敢断定是用不着专人“导掌”的;然而问题来了,谁第一个停下不再鼓掌,那客观上就会成为相反的“导向”,谁也不傻,都不肯做这出头椽子,互相观望,互相等待,掌声便在全场“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经久……不…… 息……大家的手掌、手腕、胳膊肘和肩膀都累了,终于有一位坚持不住,一个掌心落在另一个掌心,没再抬起来,就在这一霎,全场的掌声也戛然而止。会后,这第一个停止鼓掌的人就失踪了。——是紧贴在他身边的人告密的吗?——我想,这不会是每次这样的集会必有的后果,也许只有这么一次,但就是一次还不够吗?  

这样看来,有一位身份分明的“导掌”,如乐队之有指挥,大家都来服从命令听指挥,为气氛计,更为会众的安全计,倒也没什么不好。  

有这样的历史殷鉴,再来看词典上的解释,我们能从所有的掌声里,都听出“高兴、赞成和欢迎”吗,也许还有别样的东西?  

(2002年1月15日《湘声报》)  

【原载】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200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