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中国通史的一些思路
刘松萝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22 只看该作者
关于编写中国通史的一些思路
关于编写中国通史的一些思路
刘松萝
1. 编写一部新的中国通史的必要性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与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编写一部中国通史。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目前阅读的通史受政治观点的影响太大,而老前辈编写的通史则不能够反映历史研究后来取得的成果。还有,前辈编写的通史有的可读性不够,有的脉络不够清晰。
之所以想自己来做,是因为自以为有一些独到而务实的思路。
这是一个难以胜任甚至难以完成的工作,故而首先把编写思路整理出来。
2. 肯定和继承前辈的成果
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翦伯赞、范文澜先生编纂的中国通史,都是值得借鉴的。
张荫麟先生未完成的《中国史纲》,日本人内村湖南先生的《中国史纲要》,在思路上是很有启发性的。我还想说,孙仁宗、楼均信、王正平先生编写的《绘画本世界通史》(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版)具有公允的历史观和气势磅礴的叙事,也值得借鉴。
3. 不标新立异
不否定前辈的工作,继承前辈的成果,自然会引出以下的看法:将要编写的通史并不是一部全新的通史,也不宣称应用全新的手法,甚至不追求新手法。
经验告诉我们,试图构建全新的历史,比如阶级斗争史学,儒法斗争史学以及潜规则史学,结果都是很糟糕的。另外,我也反对应用类似“大历史”一类的概念,因为我们并没有理由证明前辈所写的是“小历史”。
4. 编写的是“正史”
将要编写的通史是一部“正史”。
所谓正史,是说在记述当中,政治生活、政治斗争和统治者的活动仍然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历史事件,将使用中性的语言来描述。如果有评价,也主要依据当时的标准,适当参照现代标准。
对于统治者的行为,并不刻意批判。对于其中的暴君,对其残暴的一面进行谴责。
5. 仍然是帝王将相史
梁启超先生认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鲁迅先生认为,所谓“正史”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尽管如此,将要编写的通史仍然要用大多数篇幅介绍帝王将相的活动。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社会,帝王将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无法忽视。
另外,每一个帝王的名字,实际上是时间的刻度。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刘松萝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29 只看该作者
6. 保持历史叙述的连续性
不遗漏每一个皇帝,对于重要的政治家,至少要提到名字。即使是我们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时代,也要加以概述。有些部分,可以用小字印出,作为参考。
7. 对于重要的人物,要提到他的归宿
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要提到他最终的结局。
比如了不起的齐桓公,不仅在兄弟相残中得位,而且在凄惨中死去,死后又是诸子夺位。虽然这不能否定齐桓公的伟大,但同时也告诫我们,伟大的业绩不能代替对于权力更替规则的重视。
再比如对汉朝的很多开国功臣,要提到不少人死于非命,还有不少人的后代被夺去了爵位,甚至被杀。这些记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有关制度的建设,还可以给现在从政或者准备从政的人们以参考。
8. 对有些历史人物,要给予像帝王一样的重视
大家知道,曹操虽然没有做过皇帝,但在历史记载当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当时的皇帝。还有,对于西汉的王政君,其影响力从汉成帝开始,一直持续到王莽篡汉,因此必须重视。抓住了这一主线,讲述汉朝走向衰落的过程就会清楚得多。
9.让历史上的文化人物进入主要场景
我这样想,假如要削弱帝王将相史的色彩,就应该让历史上的文化人物进入主要场景,而不是在介绍完一个朝代的重大事件之后,让他们在“文化”部分出现。
比如在谈到唐玄宗时,就应该让李白和杜甫出现。
李寻欢
不懂政治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31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能不能给个大概的编写日程表?
刘松萝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36 只看该作者
10. 描写朝代兴起与终结的场景
频繁的改朝换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朝代更替的时刻极具戏剧性和传奇性,在通史中不可以平平淡淡地成为过场。
描写朝代兴起与终结的场景,描写其中的细节,不但可以增加通史的可读性,而且可以给人们留下更多的启示。关于细节,有哪些朝代更替完全是暴力的,哪些是通过“禅让”来实现的。
对于朝代灭亡时的忠臣,应该有所记述。近几十年来,国人不断批判和讥讽忠臣,但忠诚与坚守仍然是值得赞扬的。
刘松萝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3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10-2-16 21:31 发表
支持!楼主能不能给个大概的编写日程表?
感谢鼓励!
看来很难做到了。公布思路,是一个近乎绝望的行动。不过,争取今年写西汉部分。最近,也许会写有关西汉和唐朝历史的思路。
gundamwang
王敢达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39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很难啊
刘松萝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0 只看该作者
11. 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附注外国的历史事件
司马迁的《史记》,翦伯赞先生编写的通史以及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都这样做了。
12. 对于像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教等事件,要像朝代建立一样重视
对于像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教等事件,对于中国人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要给予像朝代建立一样的重视。
以往通史对宗教的记载不够突出,以至于电视剧常常让“阴曹地府”和“玉皇大帝”出现在东汉以前的故事里面。
13. 对于境外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输入,要加以记述
华夏民族曾经向境外输出文明,我们一直引以为荣。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境外很多民族也向中原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的文明。
在通史中,应该讲述诸如佛教、琵琶、胡琴、唢呐,以及石榴、黄瓜、番茄等等从境外进入中原的事实。此类记述也应该进入主要场景,甚至可以与重大历史事件并列。有了这种记述,也许人们在写小说和拍电视剧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在西汉出现辣椒和红薯了。
在讲述华夏民族在文明上的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匈奴和突厥的锻铁技术曾经高于中原。
有些变化,比如中原从北方民族那里引进“胡床”,应该被视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从此,汉民族的坐姿与以前不一样了,这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14.记述其他民族的活动,记述民族迁徙的历程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中,作为农业民族的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甚至很多次改朝换代,就是由于游牧民族的入侵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中,就有介绍周边民族状况的传统。在通史中,也应该介绍同时代存在的其他民族的重大事件和他们以往的经历。与汉民族不同的是,有些民族的起源和演进不是十分清晰。不过,大致的脉络还是有的。在以往有些通史中,喜欢把汉民族的历史写得言之凿凿,其他民族却是来历不清楚,甚至是像突然出现的。
对于曾经活跃在北方,以后不见于史籍的民族,也要交代一下其下落。值得记载的是,在我们现在的国土上出现过的民族大迁徙,应该作为重大事件加以记载。
比如,北匈奴西迁,以及猜测中的北匈奴到达欧洲,触发了灭亡罗马的进程。比如,月氏民族在被匈奴击败之后迁徙,称为大月氏,建立过包括中亚和印度北部的贵霜帝国。没有大规模迁徙的那一部分月氏民族被称为小月氏,以后溶入其他民族之中。有些之姓汉人,自称为小月氏的后代。再比如,一部分突厥人西迁,留下一个“突厥走廊”一直到达小亚细亚。今天的土耳其人,就是古代突厥中的鉄勒与小亚细亚希腊移民混合而成的。
还要指出的是,在历史上,有些汉人在北方民族的压迫之下南迁,同化了一些南方的少数民族。这也是一种民族迁徙。
以往,为了政治的需要,不但模糊其他民族的起源,不承认其他民族在其神话中显示的民族起源,甚至不承认中国正史中对突厥和回纥起源于匈奴或者是“匈奴别种”的记载。更加积极的历史学家,甚至否认回纥与突厥的同一性。有一个很强的偏向,就是只能说匈奴与东胡接近,而不是与突厥接近。另外,对李唐王室,只能说有鲜卑血缘,不可以提到突厥。还有,对土耳其人,一定要说是西突厥西迁的结果。
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上,一些土耳其人确实有着干预中国事务倾向,应该加以警惕。同时,土耳其人面对中国人的时候会说“我们过去是邻居”。作为大民族,国人也要有这种豪爽。
阿文强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1 只看该作者
期待。
刘松萝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gundamwang 于 2010-2-16 21:39 发表
这个……很难啊
是啊。也许只能够提供思路了。
更加失望的是,一个真诚与人交流的人,在这里频繁地受到小人的攻击。
刘松萝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1:41 发表
期待。
感谢阿文强兄弟。
阿文强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7 只看该作者
作为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文强弱弱的提议可否在写到少数民族的时候避免大汉族主义?立场更公允些?
另外,几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对他们的来龙去脉可否多用点笔墨?
刘松萝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48 只看该作者
对“13. 对于境外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输入,要加以记述”的补充:
通史要讲述景教的传入,祆教、摩尼教的传入,伊斯兰教的传入以及回族的形成。还要着重指出,摩尼教对农民反叛运动的影响。比如,方腊起义和元末小明王。关于摩尼教,我还要系统地补充学识的不足。
阿文强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53 只看该作者
可否对佛教,伊斯兰,基督教—–按照流入中国的先后顺序排列—-
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稍微用点笔墨呢?这些各种中国通史好像没有特别加以注意。在下觉得这些不应该被忽略。
阿文强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56 只看该作者
人不能样样皆精,可以效法欧美领袖设置×××顾问。可以避免出现大漏洞。
nkpoper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5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1:47 发表
作为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文强弱弱的提议可否在写到少数民族的时候避免大汉族主义?立场更公允些?
另外,几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对他们的来龙去脉可否多用点笔墨?
首先要避免的,应该是斯大林主义(即为民族自治造势),呵呵。对于我D的历史书而言,大汉族主义并不存在,当然不是说任何大汉族主义的说法都不存在(毕竟大汉族主义和我D的政治需要也有重叠的地方)。对于其他近现代人的历史书而言,大汉族主义基本上也不存在。
当然,绝大部分历史书对于几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民族的来龙去脉确实写得不够。但是,写足了以后,恐怕更接近大汉族主义的理论,呵呵。被忽视并不丢人,强盛一时却最后不可避免地在历史上的消失或变得无足轻重,才更说明问题。
刘松萝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5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1:47 发表
作为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文强弱弱的提议可否在写到少数民族的时候避免大汉族主义?立场更公允些?
另外,几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对他们的来龙去脉可否多用点笔墨?
会的。比如匈奴,我会提到汉武帝北征匈奴的战争,最后演化为侵略战争和种族灭绝。对于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战争,尽力以中性的语言来描述,基本上描述为在国际法体系形成之前不同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
具有倾向性的评论,出现在女真与汉民族的战争,蒙古灭亡南宋以及清入关以及其后统治的记述之中。这些事件,可以定性为侵略和压迫。我要强调倾向性,也是针对近年来史学界否认女真、蒙古和满洲侵略和压迫的偏向。
对于汉民族所做的残暴的事情,也要予以谴责。
刘松萝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1:5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1:53 发表
可否对佛教,伊斯兰,基督教—–按照流入中国的先后顺序排列—-
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稍微用点笔墨呢?这些各种中国通史好像没有特别加以注意。在下觉得这些不应该被忽略。
好的,感谢指教。
gundamwang
王敢达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00 只看该作者
回族历史顾问可以请文强,他好像是回民的说
刘松萝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07 只看该作者
是啊。关于《古兰经》,也想向他请教。
记得去北京牛街去请《古兰经》,在清真寺外面问回民,汉人是否可以进去?那位回民领我进去,里面的人很友善。
所以,相信我的记述会客观一些。
阿文强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楼 gundamwang 的话题
羞煞人,羞煞人。中国历史上49年以前的回族这个词好像没有。指代也更广。
刘松萝先生能有此举,恨不能插手相助,但是甚至连磨墨都整不好,只好在不厌冒昧乱说几句:可否参照一下西洋历史学家的视角,眼界,世界观,写作手法呢?在书摊上看到过房龙的,翻了翻中东和中国部分,感到很可笑。就扔下了。
刘松萝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1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0-2-16 21:58 发表
首先要避免的,应该是斯大林主义(即为民族自治造势),呵呵。对于我D的历史书而言,大汉族主义并不存在,当然不是说任何大汉族主义的说法都不存在(毕竟大汉族主义和我D的政治需要也有重叠的地方)。对于其他近现
…
我要考虑。我知道,苏联浪漫的民族平等以及事实上的专制,即对各民族的专制,是解体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前者也没有错。
对此,我还想参照西方的思想方法。作为参考,西班牙让加泰罗尼亚自治,其实与苏联的做法是接近的。
阿文强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1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楼 刘松萝 的话题
大可不必用“请”字。因为历史和自己无知的原因,相当多的回民固步自封,顽冥不灵。
如果刘先生写道涉及伊斯兰和古兰的种种,需要顾问(顾问的意思是只提供意见,不参与施行)。我可以帮你推荐几位,供你选择。
好了,不要多谈这些了,未免耽误的正事。
刘松萝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1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2:08 发表
羞煞人,羞煞人。中国历史上49年以前的回族这个词好像没有。指代也更广。
刘松萝先生能有此举,恨不能插手相助,但是甚至连磨墨都整不好,只好在不厌冒昧乱说几句:可否参照一下西洋历史学家的视角,眼界,世界观 …
好的。
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都是有国际眼光的民族。他们不但看到了南面的中原,还看到了西方。这就是为什么北匈奴和突厥不与中原血战到底的原因。研究匈奴,突厥和蒙古,应该参照其他民族的文献。
你提醒了我,研究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要参照国外文献。
刘松萝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20 只看该作者
对“14.记述其他民族的活动,记述民族迁徙的历程”的补充:
近年来,为了边境问题的需要,把古朝鲜和高句丽完全纳入中国史范畴,反倒与朝鲜和韩国没有关系了。这是一种极端的实用主义。
阿文强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21 只看该作者
忙忙跌跌地光顾打字了,回头一看。原来刘松萝先生许多问题早想到了。汗颜。
出版,发行,书号这些问题咋样?
刘松萝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24 只看该作者
无法出版。真遗憾,我总是找这种自己喜欢,又违背主流的事情。只好慢慢做,甚至做成开放性的网络文本。
燕归来
“日拱一”小卒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34 只看该作者
两个建议给楼主:
第一,做大事就不要被小东西缠绕。有网友说过,一个人可以通过看他的对手来了解。很多对手和事情是可以忽略的。太史公愤而作史记,想必当时嘲笑他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他卷入口舌之争,后果可想。韩信幼时顽劣,为大志可忍胯下之辱。所以,真正的成就来自于长时间默默耕耘,非一时一地之得失。
第二,君子小人之论少发会好些,按说这些都是诛心之论,就事论事比较容易些。
刘松萝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34 只看该作者
15. 不以通俗为标榜,为追求
试图编写一部让大众能够较为流畅地阅读的通史,但不以不以通俗为标榜,为追求。
第一,叙述口语化,但主要还是使用专业语言。全部使用口语,将会使历史庸俗化。
第二,不能为了吸引读者而把通史变成评书。叙述历史,是为了让今人受到启迪,而不是讲述有关吃亏占便宜的道理。
16. 追求脉络的清晰
如果对前辈们提一点意见,那就是有些前辈在叙述中逻辑不够清晰,还有些认不能够找出要点来。当然,前辈的前辈其实不是这样的。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在描述五胡十六国历史的时候,不但生动,而且能够把那么复杂的过程写得脉络清晰,值得称道。
刘松萝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3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燕归来 于 2010-2-16 22:34 发表
两个建议给楼主:
第一,做大事就不要被小东西缠绕。有网友说过,一个人可以通过看他的对手来了解。很多对手和事情是可以忽略的。太史公愤而作史记,想必当时嘲笑他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他卷入口舌之争,后果可想。
…
感谢指教。我会的。
阿文强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41 只看该作者
那可否联络香港台湾新加坡方面的出版社?劳动取酬,天经地义。你不也需要吃饭,随礼,买房子吗?不也有后代来啃吗?
如果自己喜欢,却违背主流,但是又能挣钱,罗曼蒂克又有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轻易放弃这注财富。
记得《电锯惊魂1》的导演一开始没钱拍,只拍了几分钟,刻录在光碟上寄给了阔人,阔人大惊失色:欧卖糕!金矿啊。——-现在狮门公司的电锯都到六了。
只要货好,不怕没识货的。不要轻易放弃。——要不以后我给你当代理?:):)
刘松萝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5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是啊,我要仔细了解一下维基的结构。
阿文强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55 只看该作者
关于编写中国通史的一些思路
刘松萝
1. 编写一部新的中国通史的必要性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与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编写一部中国通史。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目前阅读的通史受政治观点的影响太大,而老前辈编写的通史则不能够反映历史研究后来取得的成果。还有,前辈编写的通史有的可读性不够,有的脉络不够清晰。
之所以想自己来做,是因为自以为有一些独到而务实的思路。
这是一个难以胜任甚至难以完成的工作,故而首先把编写思路整理出来。
2. 肯定和继承前辈的成果
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翦伯赞、范文澜先生编纂的中国通史,都是值得借鉴的。
张荫麟先生未完成的《中国史纲》,日本人内村湖南先生的《中国史纲要》,在思路上是很有启发性的。我还想说,孙仁宗、楼均信、王正平先生编写的《绘画本世界通史》(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版)具有公允的历史观和气势磅礴的叙事,也值得借鉴。
3. 不标新立异
不否定前辈的工作,继承前辈的成果,自然会引出以下的看法:将要编写的通史并不是一部全新的通史,也不宣称应用全新的手法,甚至不追求新手法。
经验告诉我们,试图构建全新的历史,比如阶级斗争史学,儒法斗争史学以及潜规则史学,结果都是很糟糕的。另外,我也反对应用类似“大历史”一类的概念,因为我们并没有理由证明前辈所写的是“小历史”。
4. 编写的是“正史”
将要编写的通史是一部“正史”。
所谓正史,是说在记述当中,政治生活、政治斗争和统治者的活动仍然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历史事件,将使用中性的语言来描述。如果有评价,也主要依据当时的标准,适当参照现代标准。
对于统治者的行为,并不刻意批判。对于其中的暴君,对其残暴的一面进行谴责。
5. 仍然是帝王将相史
梁启超先生认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鲁迅先生认为,所谓“正史”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尽管如此,将要编写的通史仍然要用大多数篇幅介绍帝王将相的活动。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社会,帝王将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无法忽视。
另外,每一个帝王的名字,实际上是时间的刻度。
6. 保持历史叙述的连续性
不遗漏每一个皇帝,对于重要的政治家,至少要提到名字。即使是我们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时代,也要加以概述。有些部分,可以用小字印出,作为参考。
7. 对于重要的人物,要提到他的归宿
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要提到他最终的结局。
比如了不起的齐桓公,不仅在兄弟相残中得位,而且在凄惨中死去,死后又是诸子夺位。虽然这不能否定齐桓公的伟大,但同时也告诫我们,伟大的业绩不能代替对于权力更替规则的重视。
再比如对汉朝的很多开国功臣,要提到不少人死于非命,还有不少人的后代被夺去了爵位,甚至被杀。这些记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有关制度的建设,还可以给现在从政或者准备从政的人们以参考。
8. 对有些历史人物,要给予像帝王一样的重视
大家知道,曹操虽然没有做过皇帝,但在历史记载当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当时的皇帝。还有,对于西汉的王政君,其影响力从汉成帝开始,一直持续到王莽篡汉,因此必须重视。抓住了这一主线,讲述汉朝走向衰落的过程就会清楚得多。
9.让历史上的文化人物进入主要场景
我这样想,假如要削弱帝王将相史的色彩,就应该让历史上的文化人物进入主要场景,而不是在介绍完一个朝代的重大事件之后,让他们在“文化”部分出现。
比如在谈到唐玄宗时,就应该让李白和杜甫出现。
0. 描写朝代兴起与终结的场景
频繁的改朝换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朝代更替的时刻极具戏剧性和传奇性,在通史中不可以平平淡淡地成为过场。
描写朝代兴起与终结的场景,描写其中的细节,不但可以增加通史的可读性,而且可以给人们留下更多的启示。关于细节,有哪些朝代更替完全是暴力的,哪些是通过“禅让”来实现的。
对于朝代灭亡时的忠臣,应该有所记述。近几十年来,国人不断批判和讥讽忠臣,但忠诚与坚守仍然是值得赞扬的。
11. 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附注外国的历史事件
司马迁的《史记》,翦伯赞先生编写的通史以及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都这样做了。
12. 对于像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教等事件,要像朝代建立一样重视
对于像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教等事件,对于中国人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要给予像朝代建立一样的重视。
以往通史对宗教的记载不够突出,以至于电视剧常常让“阴曹地府”和“玉皇大帝”出现在东汉以前的故事里面。
13. 对于境外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输入,要加以记述
华夏民族曾经向境外输出文明,我们一直引以为荣。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境外很多民族也向中原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的文明。
在通史中,应该讲述诸如佛教、琵琶、胡琴、唢呐,以及石榴、黄瓜、番茄等等从境外进入中原的事实。此类记述也应该进入主要场景,甚至可以与重大历史事件并列。有了这种记述,也许人们在写小说和拍电视剧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在西汉出现辣椒和红薯了。
在讲述华夏民族在文明上的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匈奴和突厥的锻铁技术曾经高于中原。
有些变化,比如中原从北方民族那里引进“胡床”,应该被视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从此,汉民族的坐姿与以前不一样了,这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14.记述其他民族的活动,记述民族迁徙的历程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中,作为农业民族的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甚至很多次改朝换代,就是由于游牧民族的入侵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中,就有介绍周边民族状况的传统。在通史中,也应该介绍同时代存在的其他民族的重大事件和他们以往的经历。与汉民族不同的是,有些民族的起源和演进不是十分清晰。不过,大致的脉络还是有的。在以往有些通史中,喜欢把汉民族的历史写得言之凿凿,其他民族却是来历不清楚,甚至是像突然出现的。
对于曾经活跃在北方,以后不见于史籍的民族,也要交代一下其下落。值得记载的是,在我们现在的国土上出现过的民族大迁徙,应该作为重大事件加以记载。
比如,北匈奴西迁,以及猜测中的北匈奴到达欧洲,触发了灭亡罗马的进程。比如,月氏民族在被匈奴击败之后迁徙,称为大月氏,建立过包括中亚和印度北部的贵霜帝国。没有大规模迁徙的那一部分月氏民族被称为小月氏,以后溶入其他民族之中。有些之姓汉人,自称为小月氏的后代。再比如,一部分突厥人西迁,留下一个“突厥走廊”一直到达小亚细亚。今天的土耳其人,就是古代突厥中的鉄勒与小亚细亚希腊移民混合而成的。
还要指出的是,在历史上,有些汉人在北方民族的压迫之下南迁,同化了一些南方的少数民族。这也是一种民族迁徙。
以往,为了政治的需要,不但模糊其他民族的起源,不承认其他民族在其神话中显示的民族起源,甚至不承认中国正史中对突厥和回纥起源于匈奴或者是“匈奴别种”的记载。更加积极的历史学家,甚至否认回纥与突厥的同一性。有一个很强的偏向,就是只能说匈奴与东胡接近,而不是与突厥接近。另外,对李唐王室,只能说有鲜卑血缘,不可以提到突厥。还有,对土耳其人,一定要说是西突厥西迁的结果。
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上,一些土耳其人确实有着干预中国事务倾向,应该加以警惕。同时,土耳其人面对中国人的时候会说“我们过去是邻居”。作为大民族,国人也要有这种豪爽。
15. 不以通俗为标榜,为追求
试图编写一部让大众能够较为流畅地阅读的通史,但不以不以通俗为标榜,为追求。
第一,叙述口语化,但主要还是使用专业语言。全部使用口语,将会使历史庸俗化。
第二,不能为了吸引读者而把通史变成评书。叙述历史,是为了让今人受到启迪,而不是讲述有关吃亏占便宜的道理。
16. 追求脉络的清晰
如果对前辈们提一点意见,那就是有些前辈在叙述中逻辑不够清晰,还有些认不能够找出要点来。当然,前辈的前辈其实不是这样的。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在描述五胡十六国历史的时候,不但生动,而且能够把那么复杂的过程写得脉络清晰,值得称道。
刘松萝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2:5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10-2-16 22:41 发表
那可否联络香港台湾新加坡方面的出版社?劳动取酬,天经地义。你不也需要吃饭,随礼,买房子吗?不也有后代来啃吗?
如果自己喜欢,却违背主流,但是又能挣钱,罗曼蒂克又有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轻易放弃这 …
感谢提醒。是应该想到香港台湾新加坡方面。
提到新加坡,我想起来了,还应该记述中国人海外移民的历史。
刘松萝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6 23:14 只看该作者
17. 使用中性的语言,做出客观的记述
在通史中,尽可能使用中性的语言,对人物和事件做出客观的记述。对于明显的大山大恶,不回避评价。
18. 续前,有关暴君与侵略问题
我要特别指出,孙仁宗、楼均信、王正平先生编写的《绘画本世界通史》具有大家风范,在近几十年的历史作品中罕见。
对于有关暴君与侵略的问题,《绘画本世界通史》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绘画通史》详细地讲述了很多征服者的残暴,然而话锋一转,又讲述他们成为统治者之后的业绩。做一个总的,完全的评价不是历史学家的人物。告诉读者前后似乎截然相反的事实,让他们做出判断。
因此,讲述元朝的历史,屠戮和元大都的宏大是不矛盾的。讲述清朝的历史,也应该既有屠城,有文字狱,也有疆土的扩大以及较长时间的太平岁月。
既然汉民族被打败了,那么以后的历史当然就是统治者的历史。对历史,要全面记述。
关于暴君问题,也应该是这样。
刘松萝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09 只看该作者
19. 关于疑古与信古
我不是疑古派,也不是信古派。对于古代传说,当然不能全都相信。不过在没有过硬的材料之前,我们只能参考传说。应该说,上古的人,远比我们诚实。
关于夏朝的历史,目前只能认为是传说。是商以前的历史,还是周族对本民族历史的回顾,还需要存疑。目前,确定二里头就是夏都或者夏朝大城市,完全无法接受。
关于黄帝传说,要存有一些疑问。存在时间靠前,记载却靠后。不排除有出处,但无法相信黄帝一定是尧舜的起源。不过,作为民族信仰,不反对黄帝传说。
关于尧舜禅让,《尚书》与《竹书纪年》有不同的记载。现在,前卫的人们倾向于采信后者。我认为,假如有人说正史会有所隐瞒,那么不太主流的历史也可能有过度的怀疑。不能说禅让就是美化,其他民族连选举都能够实现。
作为我,则要在通史中说明,《尚书》的记载是尧舜禅让,而《竹书纪年》的记载是舜囚尧。
同样,关于西周的共和行政,我要说明,《春秋》的记载是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而《竹书纪年》的记载是共国的国君,共伯主政。
20. 对民间传说的重视
历史学者会这样地藐视一个人:他的历史,全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在通史中,必须对《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以及《岳飞传》涉及的人和事做出说明和解释。
回避了上述历史文学作品,并不能提高社会的历史素养。就是在当前,不论是公众还是专家教授,有很多人的历史知识其实就来自演义小说,甚至来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及《戏说乾隆》等等。
在通史中,有必要挑出几个问题来说明,比如告诉读者王朗不是诸葛亮气死的。
当然,我们还应该感谢演义小说,公众从那里知道了历史人物。
关于民间传说,我想这样处理:讲述春秋吴越之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亡吴国时要提到西施,再说明西施是后世在历史中增加的。至于是记载了口传的历史还是纯属民间传说,不做结论。有学者直接去掉西施,不是很好的方法。
刘松萝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20 只看该作者
后续篇目:
21. 关于历史记述中的文学因素
22. 关于历史学家的个性
23. 立体地刻画人物,避免符号化
24. 重视对乱世的描写
25.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
26. 历史与新闻
27. 历史学家的责任
28. 参与编写的理由
阿文强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22 只看该作者
晚安!
Jyamolmiry
两岸猿声啼不住,党的政策亚克西。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25 只看该作者
讲这么多,干嘛不自己去编一本,在境外出版就好,然后让学者、学生和普罗大众来评判。
老干部
即使我死了我也依然有权又有势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26 只看该作者
圣人,看完您的写作计划,我觉得您白日飞升指日可待了。
刘松萝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5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Jyamolmiry 于 2010-2-17 01:25 发表
讲这么多,干嘛不自己去编一本,在境外出版就好,然后让学者、学生和普罗大众来评判。
是这样。
第一,也许没有时间写,也许能力不一定够。所以,仅仅提出方法。
第二,即使写,即使有信心,也要交流。先有粗糙的东西,再慢慢完善。闭门写作,要求太高,也许就无法完成了。
积极性也很重要。趁着还有激情,想试一试。以往,写过连载的长文,还算写完了。
Jyamolmiry
两岸猿声啼不住,党的政策亚克西。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54 只看该作者
那么别人写的话,有能力写中国通史的人多半是不会愿意按照别人的思路写的。
刘松萝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1:56 只看该作者
是啊。争取我自己写。
许然诺
@xuranuo湿意的女仆控坏份子http://www.douban.com/people/xuranuo/ 一直努力促进小组男女组员数量的平衡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2:47 只看该作者
计划定的太大了,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好的,参考维基百科。
可以考虑以历史年表的方式先编写纲目,在利用现有网络资料进行补充。所有正文依侧重点不同分别编成条目,条目可以看做超长的注释。整本通史都以“对年表的注释”来编写。
拙见,仅供参考。
refactor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3:0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许然诺 于 2010-2-17 02:47 发表
计划定的太大了,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好的,参考维基百科。
可以考虑以历史年表的方式先编写纲目,在利用现有网络资料进行补充。所有正文依侧重点不同分别编成条目,条目可以看做超长的注释。整本通史都以“对年表 …
他都不知道自己要干的是什么,就在那瞎吹牛逼,缺乏自知之明,以其智商能编个wiki条目就算顶天了
这人的水平我不相信能编出什么史书来,顶多罗列些众所知之的历史事件加点自以为是的评语。编通史,笑死人了。
可能有看官不信我的判断,说我人参攻击,对于想编通史的人我随便问几个问题:
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三千年?
为何欧洲流行女王,而中国只有武则天?
何为中国人,怎么定义汉族?
儒教到底算不算宗教?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就不能孕育民主制度?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只能产生技术不能产生科学?
中国文字中为什么没有类似于“逻辑”这样的词
[ 本帖最后由 refactor 于 2010-2-17 03:41 编辑 ]
刘松萝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8:5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refactor 于 2010-2-17 03:06 发表
他都不知道自己要干的是什么,就在那瞎吹牛逼,缺乏自知之明,以其智商能编个wiki条目就算顶天了
这人的水平我不相信能编出什么史书来,顶多罗列些众所知之的历史事件加点自以为是的评语。编通史,笑死人了。
…
你在那些人里面,算好一些的。既然可以罗列那么长的提纲,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呢?热衷于打到某人,只能让自己陷入自大和敌意之中。还有,假如你也有自知之明,总可以看出我的提纲有可参考之处。
我说过,不一定能够写完,不过要试一下。
刘松萝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8:5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许然诺 于 2010-2-17 02:47 发表
计划定的太大了,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好的,参考维基百科。
可以考虑以历史年表的方式先编写纲目,在利用现有网络资料进行补充。所有正文依侧重点不同分别编成条目,条目可以看做超长的注释。整本通史都以“对年表 …
感谢。我打算先根据喜好,写西汉和唐,然后写东汉。
memoryz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09:0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refactor 于 2010-2-17 03:06 发表
他都不知道自己要干的是什么,就在那瞎吹牛逼,缺乏自知之明,以其智商能编个wiki条目就算顶天了
这人的水平我不相信能编出什么史书来,顶多罗列些众所知之的历史事件加点自以为是的评语。编通史,笑死人了。
…
除了第一个问题,我不认为通史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通史应该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进行演绎推理,更不应该预设价值判断进去。
华安
4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10:14 只看该作者
等以后解放了再说吧,现在上哪找资料去~
isonomy
4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10:38 只看该作者
TG时期估计没希望
刘松萝
5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7 10:48 只看该作者
21. 关于历史记述中的文学因素
假如说某人所编写的历史像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贬义的评价。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就常有上述的评价。不过,假如我们看看从古到今西方人所写的历史,就会知道历史绝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
学究式的史书在中国历史上就存在,在清朝,因文字狱和学术上的考据爱好而强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式的教科书让历史更加乏味。
我在《面对历史》中说过,历史同现实一样,都是生命之树结出的果实。一部枯燥乏味的历史,同样是不真实的。
对于文学家撰写的历史,应该允许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妙笔生花,或者发一发感慨。比如,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对引出无数祸端的美女夏姬发出过感叹:“我们假设夏姬第一次结婚时十六岁,儿子夏征舒十六岁时杀死妫平国。那么纪元前五九九年,她已三十二岁。到纪元前五八四年跟巫臣结婚时,至少已四十八岁。真是不平凡的女性,不仅仅驻颜有术而已。可惜处在那个时代,她只能被她所不能控制的命运摆布。”比如,柏杨通过北宋史节在金国的观感,展现了金军的无比强悍。再比如,柏杨对北宋背盟联金灭辽时,辽国使臣的哀叹。
文学是人学。通过文学,我们可以更加了解人的本性,感悟命运的无常与无情。一部史书是否生动,不在于里面有多少俏皮话,而在于作者能否选取并且写好历史中有价值和有震撼力的人物、事件和场面。
更重要的是,不了解人性,对命运没有感悟的人,很难对材料做出合理的取舍。关于这一点,后面还要提及。
8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