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著作选读

饱醉豚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25 只看该作者

刘晓波著作选读

嗜血和失血并存的时代

来源:观察

以批判理论闻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其最受关注的思想原创是对大众文化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已经被视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甚至有人断言,不读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就无资格谈论工业时代的大众文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中,霍克海默的《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又被视为奠基之作。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人类精神的探险,既要具有超现实的精神品质或乌托邦性质,又要具有批判锋芒。它们引起人们的不安、痛苦、怀疑、反抗,唤起人类对自由的记忆。它们不是苦难时代的安慰,而是享乐时代的痉挛。从艺术形式的角度讲,真正的艺术应该是高度个人化的、无法重复的。

与真正的艺术相反,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不过是精神快餐和乐感消费,迎合着物质高度丰富的享乐时代,适应着工具化模式化的工业生产方式,使人的精神变得平面化或单面化,丧失了对真正艺术的欣赏能力。艺术不再是个人的独创,而是文化产业的批量制造,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大工业模式。文化消费者只能接受大批量的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所以,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性、普及性与艺术创造的个人性和批判性毫无关系。换言之,资本主义制度自发地利用大众文化进行一体化的操纵。大众文化受到商品经济、市场交换的支配,变成了模式化的日常消费品。大众文化所培养的受众是一群趣味雷同、粗糙、低劣的同质人。

霍克海默说:“今天,幸福的笑容都带着狂热的面具,唯有狂热者忧郁的脸还保留着希望。”(P217)

技术创造的魔天大楼驱逐了上帝的天堂,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类心灵的普遍退化,灵魂的饥饿比胃的饥饿更残酷。故而,霍克海默说:“爱像饥饿一样是残酷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是极为激进的,凡是受到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都是将导致人们的顺从,因而都被作为批判对象,甚至包括象陀思朵也夫斯基的小说、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以及一些存在主义的作品,都因其在某一方面或局部的妥协而受到阿多诺等人的批判。他们看重先锋艺术对现代社会的挑战,那种以荒诞形式表达的反叛和背离,直接指向无所不在的、无孔不入的、无形的操控和剥夺。比如贝克特的荒诞剧、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特别是卡夫卡的小说,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就是反叛艺术的典范。卡夫卡以其极端的孤独和冷静,开掘出现代人被压抑被扭曲的存在境遇,现代社会的极权性质在《审判》、《城堡》等作品中得到了最具深度的象征性揭示。

启蒙主义的理想催生了现代社会背离其最初的发展目标,走向了个体自由、主体自治、多元发展的反面,先锋艺术对现代社会的挑战也最终被资本主义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所同化,变成同质性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迎合市场和大众趣味的媚俗代替了独立的不妥协的批判,平庸代替了尖锐,蛋糕代替了毒药,对标新立异的病态追求代替天才的独创,新奇和病态成为了一种新的大众时尚,成为一种模仿性的复制、拷贝,丧失了终极价值的关怀和对痛苦的记忆。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进文化的每一环节,及时享乐,短期行为,明星崇拜,追逐时髦,一切都是瞬间的、复制的、易拉罐式的,解一时之渴,弃之若垃圾。人们在抛弃神启的形而上学的审美趣味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地摆脱形而上学的操纵,正如霍克海默所说:“口腔糖并不消灭形而上学,而就是形而上学。”

由这种大众的物质享受和文化消费构成的单面人是现代社会的主体,他们的世俗欲望使现代的消费社会患上了致命的癌症——一种喜气洋洋的灾难。富裕的生活、充分的享受、趣味的平均化、影视图象和大众明星添满了人们的闲暇……这一切都在窒息着人们的反思能力、怀疑精神和反抗冲动,使人的精神世界普遍地苍白化。不愿意独立思考,不愿意选择冒险的生活,对时尚和流行的盲目顺从,把现代社会变成了由可口可乐、流行音乐和肥皂剧组成的广场,平庸是它的唯一品质。在这种富裕的疾病中,人类失去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追求超越价值的冲动,失去了以怀疑和批判为起点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浮士德的精神探险变成了中产阶级的附庸风雅,堂。诘珂德的喜剧失去了内在的悲怆情调,耶稣的殉难精神再也不是生命的典范。

在极权主义盛行的战后,人类的智者和良知的痛苦,被一种对具体的物质目标的疯狂追逐所代替。卡夫卡之后,再也没有文学。仅仅为了商业的利益和经济的实惠,那些政治掮客宁愿闭上眼睛,无视极权政权对基本人权的践踏和剥夺。

对于在战后的富足中长大的一代人来说,苦难逐渐变成遥远的天方夜谭,至多引起几声感叹和廉价的眼泪。宗教的关怀、哲学的批判、艺术的叛逆以及骑士时代和灾难时代的种种英雄壮举,统统被喜气洋洋的享乐所吞没。现代人没有了幻想,而只有得到一台法拉利跑车的渺小心愿;不再被神的灵光照耀,只想仰望麦当娜漂亮的脸蛋和修长的大腿;不能容忍饥饿和瘟疫,却心安理得地接受各种名牌的阉割;再没有谦卑和敬畏,更谈不上为自己的堕落而忏悔和赎罪,而只有轻浮的高傲、廉价的悲伤、不负责任的放纵。失去了神的世界和不期待上帝的拯救,人世的黑暗和人的堕落就全无意义。

启蒙运动的最大成就、同时也是最大遗患,就是以数字的方法审判人的思维,数字化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有不能计算的、不能被数字化处理的,都被排除在人的行为之外。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中,最悲惨的就是那些无法数字化的人的存在本身。信仰、灵魂、爱、痛苦,在本性上是抗拒数字化的,但在无力抗拒的环境中,只能扭曲自己,俯首贴耳了,成为工具性的存在。在此意义上,数字与权力是同义的,其哲学形式就是各种类型的实证主义。理性成为万能的工具,理性化的人成了制造一切工具的工具。所以,正是这种理性之光中有一种阴冷和淡漠,而这恰恰是现代野蛮或蒙昧的种子。人在支配自然的同时,人对人的支配也在同步增长。人在多大程度上征服了自然,也就在多大程度上驯服了人本身。对自然的征服是以人的奴化为前提、为代价的,现代极权主义把这种奴役推向了极端。

今天的中国,虽然离开了极权时代而进入了后极权时代,但奴役人的制度并没有完全离开;权力的暴虐性有所减弱,但权力的专横依旧;计划经济已被迫弃,但离现代资本主义仍然遥远;意识形态操控不再有效,但利益操控却无孔不入;革命文化已经远去,但大众文化变成新的麻醉剂,为骄横的权力带上一层温柔的面具,使奴才们可以向权力撒娇。

本来,中国人就是功利的、浅薄的、冷酷的,现今的一切向钱看更把中国变成了只有“经济人”的畸形社会,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实用和计算所主宰,没有共同承担苦难的心心相印,只是共同消费享乐的友谊。没有不计功利的爱,只有互为工具的利用。大家通常只在餐桌上嘻嘻哈哈,酒足饭饱后就形同路人。卡拉OK成了人们交际的主要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变成了一种消谴,一种琐碎而甜得发腻的闲暇,友谊也像商品一样供人消费,甚至昔日的苦难也变成一种消费和闲暇的点缀。那些所谓的知青聚会和返乡寻根,至多是一种暴发户对自己贫乏过去的补偿,他们想衣锦还乡,是以加倍的炫耀向社会展示苦难的诱人美丽,一种类似丰乳霜的功能性装饰。

一边是贪婪的血盆大口,一边是苍白的灵魂。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嗜血和失血并存的时代,我们的血液不再有血色,红只是一种生理现实,而不具有任何灵魂的色素。

1998年10月17日于大连教养院

2008年10月16日整理于北京家中

(《观察》2008年10月16日)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饱醉豚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27 只看该作者

温家宝的道德狂妄

来源:观察

最近,中共总理温家宝在美国演讲和接受采访,大谈道德。  

谈到毒奶粉事件,温家宝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他还说:“中央政府在得知奶粉问题后第一时间公开。”

而事实上,毒奶粉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显然是黑心资本与黑心权力的联手投毒,要论责任,我以为政府的监管渎职和新闻操控的责任更大,如果没有黑心权力的纵容和庇护,如果没有奥运期间严格的新闻管制,三鹿毒奶粉绝不会长时间、大面积作恶。但温家宝只把道德利刃对准商界,却丝毫不提中央政府的责任,而且用“第一时间公开”为中央政府辩解,难道不是政客的道德败血症吗?

谈到作为总理的自我期许,温家宝说:“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能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来做的。”

温家宝“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可以概括为知难而上的“大无畏”和行使权力的“大公无私”。但如此“大无畏”的总理,却不敢正面回答赵紫阳和六四的问题,也不敢诚实地回答中国的人权问题,非但不敢,还公然说谎:“自由言论和媒体自由报道是得到了承诺的。”如此“大公无私”的总理,却从不提及关于他妻儿暴富的负面传闻。

虽然,温家宝以“平民总理”自居,但作为寡头独裁政权的巨头之一,他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权力谦卑,所以,他谈道德的口气一点儿也不平民,而仍然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教训腔调。故而,他的道德论调所表达的,与其说是所谓“平民总理”的高尚自律,不如说是独裁寡头的道德训诫,那种骨子里的权力狂妄想掩饰也掩饰不了。

在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中,权力崇拜带来当权者就是道德圣人的狂妄,所有执政者都喜欢唱道德高调,已经成为一以贯之的传统,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但从古至今的现实所显示的景观恰恰相反:最爱讲道德的中国从来没有过言行一致的传统。帝制时代,二千多年的“仁、义、礼、智、信”的高调,也没有唱出几个真正的清官和明君。民国时期,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和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带来的却是极端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权。中共执政后,毛泽东唱了二十七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调,唱出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后毛时代,从邓小平的“五讲四美”到江泽民的“以德治国”再到胡锦涛的“八荣八耻”,带来的却是官场的腐败和公德的沦落。

面对中共官场的普遍腐败和社会公德的普遍沦落,中共执政集团不思从制度改革上入手,不从根治权贵集团普遍腐败上着眼,反而一次次地祭起了钦定道德标准的陈腐旗帜,以为靠最高当权者的道德召唤就能澄清玉宇。但这种由当权者发布道德训诫的陋习,与其说是为了从思想意识上道德上遏制腐败,不如说只是为了突出权势者多么有道德;与其说是为大陆社会的道德建设指出了方向,不如说是又一次倒行逆施,只能使目前“缺德”的现状愈演愈烈。现在,温家宝的大无畏和大公无私的高调,也无法遏制全社会道德的急遽败坏。

温家宝的道德训诫所奉行的统治逻辑极为陈腐,与现代人类文明毫无共同之处,倒是让我不断地回到二十四史所记载的几千年帝制时代,历代帝王们为民众钦定思想权威和道德标准的圣谕传统,不仅其中记载的中国古代礼仪之繁复,令我不敢想象,更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古今一脉,表面上是儒家“道统”制约皇权“法统”,实质上是皇权法统主宰儒家道统。礼仪道德之标准皆由官方发布,常常就是皇帝本人的圣谕。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唐太宗的“贞观礼仪一百三十八篇”、宋太祖的“礼仪诏”,特别是朱元璋统治下的明代初期,皇权管制之宽之严类似于毛泽东时代的大陆,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婚嫁交友的所有细节,其表现便是繁复的各类以“圣谕”的形式颁布的礼仪。

以皇家,特别是以皇帝一人为象征的最高皇权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它颁布各类禁令和制定各种制度,皆由皇帝确定并昭示天下。比如,从皇帝到庶民的男人,可以分为十几个等级,皇帝、皇太子、亲王、公、伯、一至九品、平民,平民又分为士农工商;女人从皇后一直到妓女,其等级也有几十层,层层排序,各守本位,不得逾越。其等级森严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宴请等所有生活的细节,真是“一览众山小”,一权天下威,一人天下父。比如,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对民房的定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洪武三年对服饰定制:乐妓衣饰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在农人与商人之间也规定了严格的服饰界限:农人衣饰由纱、绢、布做,而商人不能用纱做衣服。农家有一人从商,全家都不能用纱制衣。此类规定即是法律,违者必受刑罚,重者可以因穿衣而丧生。生活于这些礼仪中的人还有什么个人和自由可言,说“专制到细胞和灵魂”真是恰如其分。

在如此森严的等级制之下,中国人已经彻底丧失了被剥夺自由的耻辱感,每个人从未把自己当作人,统治者没有,被统治者也没有。所谓“人”,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仅仅是区别于兽禽的称呼,而一进入社会就没有了人,而只有主子、臣子、奴才、妻、妾、妃。所谓历代之改制,也从未触及专制等级制和钦定道德的传统,而仅仅是为了使之更完善而已。奇怪的是,在统治者如此高高在上地俯视人甚至完全无视人的制度下,居然无人对此制度提出过根本的质疑,无人把人本身的权利作为其道德的基础。

真正把皇权法统和儒家道统完全合一的独裁时代,则开始于中共执政的1949年,中共的每一代核心都既代表法统的最高权力又代表道统的最高权威,从毛思想到邓理论至江学说,莫不如此。所以,古代的钦定道德的手法之荒谬程度,远不如当代独裁统治的舆论造势之手法,毛泽东时代乃是这类荒谬的极致,其余韵至今犹在。

在人类历史上,制度、法律、思想和道德的建设、改进、创新和完善,皆是自发演进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完美的统治者、思想权威或道德教主创造并颁布的。文明越进步,政治权力对思想和道德的强制干涉就越不具有合法性。任何统治者无权把某种思想或某种道德钦定为唯一权威,无权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向社会进行强制性灌输,无权为维持其统治权力而强制建立一元化的思想或道德的秩序。相反,政治权力必须在思想上和道德上采取中立态度,让思想和道德在自由的多元化格局中,通过自发的竞争进行交流、对话、包容、渗透、融合,才会使一个社会具有健全的道德秩序和不断的思想创新,才会使人类在优胜劣汰的公平自由竞争中保持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这一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起码的人文常识,而只有少数顽固坚持专制统治的独裁者及特权集团,才会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才会相信自己的绝对正确,狂妄到为社会为民众钦定思想权威和道德标准的蒙昧程度。这种陈腐而野蛮的权力狂妄,既是对人的自由及尊严的践踏,也是对人的智慧的蔑视。这样的统治者除了绝对相信自己的能力之外,把其他人皆当作无独立能力的依附者──无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弱智者或残疾人,把当权者代替众生思考和选择视为赐福于民,把剥夺人的自由的思想权利和选择权利视为理所当然。中国的统治者最爱说:“此为礼也,用以教民”,他们甚至狂妄到可笑而弱智的程度,比如,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创建的贯穿整个明朝的一项制度,居然是每个月月初都要发布指导百姓怎样生活的圣谕,由顺天府的头儿带领宛平县和大兴县的县令入宫领旨,然后在金水桥南头交给十位有头有脸的乡绅耆老。由于月月都要宣旨,圣谕的内容便高度重复,久而久之,聆听圣谕的耆老们就不耐烦了,索性花钱,一边贿赂宣旨的官员,一边雇佣了一些街头痞子,给他们制一套体面的行头,让他们代为听旨。宣读圣旨的官员收了好处,自然心知肚明,默认了此种欺君大罪。如此,耆老们避免了浪费时间的麻烦,官员和痞子得到了银子,三者共同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着欺君之秀,严肃地假装宣旨,恭敬地假装聆听,只有皇帝一人变成了白痴,被他的臣子和臣民玩弄于股掌之间。

不幸的是,今日的中国人仍然在这样的狂妄而弱智的统治之下,思想和道德皆以统治者或统治者钦定的圣人为权威标准。这种“年年讲月月讲”的传统非但没有绝迹,反而被中共政权创造性地发展,变成了“天天讲时时讲,”毛泽东的最高指示、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亲民路线,在其各自执政的时代皆是百姓每天必须聆听圣谕。一会儿是发布“道德纲要”,一会儿通过“建设精神文明决议”,一会儿又有“保先运动”,居高临下地频频教导老百姓如何遵守道德常识。这些“纲要”、“决议”和“运动”,居然把百姓当作幼儿园的孩子,要求百姓“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等。我想,那些被中宣部频频找来开会的官员们和每天被要求学习党魁训令的百姓们,其心情与明代的宫廷太监、大户乡绅、街头痞子完全一样,共同上演一出统治者装模作样地发号施令,被统治者装模作样地洗耳恭听的作秀肥皂剧。

狂妄是所有独裁者的道德癌症,越是有所作为的独裁者就越狂妄,不用提外国,仅列出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毛泽东……足矣!这样的政治强人也具有把癌细胞强制扩散到全社会的超强能力。尽管现在的中国已经告别了独裁强人的时代,但是并没有摆脱独裁制度的统治逻辑──所有的专制社会在道德上皆是野蛮的虚伪的堕落的,所谓中国为几千年礼仪之邦,不过是长期的意识形态强制灌输形成的虚假套话。鲁迅说“礼教吃人”,点出了礼仪之邦的野蛮性;陈寅恪说中国的礼仪制度“大抵仅为纸上之空文”,道破了礼仪之邦的虚伪性;野蛮而虚伪的礼仪之邦在道德上必是堕落的,因为布道者恰恰是最大的不讲道德者。当你不遵守他们颁布的道德礼仪之时,比如提出与统治者不同的政见,他们才不会只用道德说教来说服你,而是要用监狱甚至肉体灭绝来彻底取消你说话的权利和机会,正如古人违反了三从四德之时,他们不会只用儒家经典来劝说,而是要动用法家的严刑峻法来惩治。换言之,他们不仅用暴力恐怖吃人的肉体,更是用欺骗吃掉人性、人格、尊严和灵魂。

中国,从古至今,以独裁权力为核心的等级制和礼仪道德,覆盖之广泛、统治之严酷、虚伪之透顶,实为举世罕见,甚至连以宗教立国的民族亦难比拟。由此,可以解释为何中国之独裁等级制得以几千年不衰,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政体。

当今的大陆仍然沿袭着传统帝制统治逻辑,执政集团既是权威的布道者,又是最大的道德腐败者和伪善者,政治腐败所导致的全社会的缺德现状,绝非统治者依靠最不道德的绝对权力发布什么道德训诫所能改变的。非但不能改变,反而只能加速全社会的道德荒漠化。

2008年10月5日于北京家中

饱醉豚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28 只看该作者

超越始于恐惧

来源:观察

也许,世界上再没有比恐惧更复杂、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了。恐惧能够使人升华,在精神上走向崇高;也可以使人退缩,在精神上走向卑下;恐惧能够生发出拼搏的意志和力量,也可以使人走向沉沦和枯萎;恐惧感能够激发出卓越智慧、惊人勇气和超拔人格,也可以把人变成麻木的石头和猥琐的懦夫;恐惧,既包含着陌生、惊奇,也包含着痛苦、绝望。致命的恐惧,往往使人无所畏惧,构成生命的转折点。尽管痛苦、尽管挣扎、尽管毛骨悚然,然而,人无法现实地摆脱恐惧。  

在世俗的层面上,对强权和暴力、对贪婪和阴谋、对歧视和残酷、对饥饿和贫困的恐惧;在终极的关注中,对生,对死,对爱,对分裂、有限、短暂,对一切未知和不可知的……恐惧,成就了理性和信仰,也成就了人和人类文明。

人类能够人为地制造无孔不入的社会性恐惧,也有能力通过制度创新摆脱这种恐惧。但是,后天的社会性恐惧能够摆脱,先天的本体性恐惧却无法完全摆脱。恐怖的独裁社会可以被免于恐怖的自由社会代替,但生命的衰老、灵魂的孤寂和痛苦却无法替代。

科学再发达、财富再增加、社会再完善,人的本体性恐惧和痛苦也无法摆脱。故而,人需要精神家园,也就需要宗教和上帝!如果人类真有一天摆脱了恐惧,那么人也许就变成了另一种生物;如果一个民族缺乏恐惧感,那么这个民族就很难具有抗争精神;如果一个人没有恐惧,那他就会裹足不前。恐惧为生命的迸发提供动力和契机。它要求人抛弃一切等待和左顾右盼,去孤注一掷、去冒险、去将全部生命的活力调动起来。

冒险是人类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内在本能,而冒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反应,既伴有惊奇,也必然伴有恐惧。毋宁说,惊奇往往就在恐惧之中,热爱冒险就是热爱恐惧。恐惧是邪恶的——当你屈从于恐惧之时;恐惧也是神奇的——当你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并决意战胜恐惧之时,生命的内在张力就会达到最大值,引导生命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历险生活。对未知的未来和必死的结局的正视,将使人更积极地抓住今天和从过去汲取营养。

如果没有人对恐惧的本能狂爱,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野心勃勃的刽子手麦克白每分每秒都在忍受恐惧煎熬的场面,就不会直到今天还震撼人心。在那个平静的夜晚,半夜的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的紧张达到了最高度;如果没有恐惧,奥尼尔笔下的那个杀人如麻的琼斯皇被恐惧逼入绝境的场面,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舞台感染力。有有形的恐惧,也有无形的恐惧;有对外在威逼的恐惧,也有对内在自我的恐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恐惧的无法逃避恰好说明了恐惧是人的本能性反应,是人与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安稳的现实生活,需要冒险的刺激来摆脱空虚无聊,以至于没有危险也要人为地制造危险。

不仅邪恶令人恐惧,即便是爱也令人恐惧。爱能造就一切,也能毁灭一切。假如你真爱一个人,你对他(她)的情感中一定伴有恐惧。母子之间、情人之间、夫妇之间,通过爱的方式而进行的残酷搏斗,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这种搏斗往往是最折磨人的,甚至亲人的一个表情都会有毛骨悚然的威慑效果。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对父亲的恐惧心理。一般人想来,这种恐惧应该是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但这种父子之间的心理搏斗却成就了一位创造力非凡的作家。

敬仰,几乎是以恐惧为情感基础的,“敬畏感”便是对这种情感的准确表达。当人们站在肃穆的教堂中,面对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向往着上帝的天堂之时,难道那受难的鲜血不使人全身颤抖吗?难道毫无保留的忏悔不需要克服自我恐惧吗?上帝的仁慈、博爱、拯救决不是无条件的,被拯救者的心理恐惧是得到拯救的前提。在此意义上,形而上的信仰始于形而下的恐惧。

在恐惧中,人的心理开始倾斜,人的生命开始了剧烈的运动,绷得紧紧的神经之弦,随时可能断裂。因此,伴随着对恐惧的热爱而来的,是一种相反的情绪体验:摆脱或克服恐惧。一旦现实的克服不可能,从人自身的生命中便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一种必要的心理补偿:想象的思辨的超现实、超时空的性质,为人在恐惧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自慰提供了最佳机能。于是,就有了与“理念”相伴随的“天堂”。有多少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体系,就有多少种“乌托邦”。

大凡形而上学都要在为宇宙规定一个本源之时,为人类寻找到一个最终的归宿,因为,宇宙的统一性在逻辑上要求有社会的统一性与之对应。所以,形而上学在宇宙观上、认识论上的乐观主义必然导致社会历史观上的乌托邦主义。它使人获得了一种虚幻的而又是必要的心理补偿。既然现实的人生总是分裂的、有限的、短暂的、痛苦的、残酷的,既然上帝创造人就是制造苦难的现世和幸福的来世,既然我们根本无法摆脱人在现实中的悲剧性宿命,那么就让我们在精神上去超越吧,在幻想中去认识、领悟和把握那个主宰万物的实体吧。领悟了统一就超越了分裂,领悟了无限与永恒就超越了有限和短暂,领悟了上帝就超越了现实和人自身,进入了“天堂”。当人与宇宙(时空)融为一体之时,所有的痛苦和恐惧都会消失。在这时,人是平静的、飘然的、幸福的,就像庄子哲学中的处子真人,更像那些历遭劫难而得到神之启示的宗教先知。相信那条简陋方舟吧,洪水定要退去,而绿色的橄榄枝,一定会出现在阳光普照之中。

然而,如果一个人相信凭借自己的虔信最终能够达到人身合一的境界,那么这样的信徒仍然是狂妄的。人与神之间的鸿沟永远不会填平,无论信神多久,也无论信的多虔诚,人也无法摆脱原罪,忏悔与赎罪是信徒得意取悦神的主要方式。

神在天上,人在地下,这才是宗教信仰中的神与人的关系。无论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这种关系。仰望是信仰的唯一姿态,而平视是信仰的坟墓。

无论人神合一的时刻在精神上能够重复多少次,但在现实中却只有一次——死亡。基督教的教义说,当一个人躺在坟墓中的时候,他才走完了人世间的苦难历程;当一个人安详地闭上双目、停止呼吸之时,他才得到了彻底的解脱,聆听着来自天堂的呼唤。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的解脱很类似自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悬梁自尽与在解释不了人的悲剧时的虚构,具有相同的性质。形而上学是精神上的自杀,是无肉体痛苦的消失。

人啊,对你相信和崇拜的东西一定要备加小心。而我更欣赏虚幻信仰崩溃后的绝处逢生,欣赏那种面对废墟的乐观抗争。

2008年9月13日于北京家中

饱醉豚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31 只看该作者

开幕式-独裁美学的精华版

来源:观察

用当今中国最著名的御用导演包装现政权的最大政治Party——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下五千年和大场面,可以猜到;高科技声光和浓墨重彩,可以预期。但不可能有什么想象力和创造性,更不可能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张艺谋说开幕式只有两个字:“浪漫”。央视主持人周涛说:“开幕式除了浪漫还是浪漫”。

在我看来,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大都是自我重复,想象力匮乏的整体构思,几乎空白的人文底蕴,仅靠细节安排的高科技“小聪明”,不可能制造出真正的惊奇,也就不可能有“浪漫”。

外在的包装,依然是科技声光、浓墨重彩、人海战术和整齐划一,只有宏大的场面和名信片般的漂亮,却没有美。

内在的含蕴,还是老掉牙的传统元素和最时髦的当代政治,如同用现代手段重新包装昔日的坟墓,只有用金钱堆积起来的陈腐,却没有“魂”。

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戏曲,瓷器、礼乐、茶叶、太极、兵俑、书法、绘画、孔子……传统大杂烩聚焦为权力意志,一个反复变幻的“和”,是专门表演给主席台正中看的。

开幕式的解说词经过央视喉舌的朗诵腔演绎,如同事前录播的字正腔圆,四六句成了解说词的主体,配上华丽的形容词,直逼中国最早的献媚文体——汉大赋。

世界上有无数种“媚俗”,最恶心的“媚俗”当然是“媚权”。如此“媚权”的开幕式,还好意思自称为“浪漫”!

开幕式,像张艺谋以往的大片、大制作一样,也是通过高科技来制作张艺谋擅长的矫情画面,展示了一种“唯漂亮主义”的悦目效果,是对观众的智商和审美能力的侮辱。

独裁权力,政治上野蛮,道德上邪恶,审美上病态。独裁美学对“大一统”有着病态的嗜好,最喜欢大数字、大场面、大人群和大话,动不动就举行盛大的仪式,大规模集会和大型团体操,盛大的阅兵仪式和宏大的节庆晚会,一向是独裁美学的拿手好戏。无数演员千百次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喊着同样的口号,就是没有人、没有心、没有爱、没有美。

张艺谋,曾被誉为大陆的先锋导演,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的影片多次被中共电影衙门封杀过。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张艺谋似乎如梦方醒,先是专拍“真善美”的主旋律,继而专拍商业大片和导演大型商业秀。

早期的张艺谋专拍小人物,如《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和《活着》,却能拍出大气象。现在的张艺谋专拍大人物,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却部部沦落为小风景,场面越大,气魄越小,那种浓墨重彩的暴力美学,表现着灰烬般的观念。

西方人来中国,大都要登长城;张艺谋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制造的却是虚假的“文化长城”。如果说,雅典奥运闭幕式上的8分钟中国红,更像中南海红墙的影子;那么,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一个半小时,已经变成赤裸裸的“大国崛起”与“和谐社会”了。

众所周知,从担任《黄土地》的摄影到导演一系列有影响的影片,张艺谋是靠小投入且倍受争议、甚至被官方封杀的先锋电影而名扬海内外的,时至今日,他执导的名片《活着》,仍然无法在大陆公映。而后极权中国的怪诞就在于,昔日受打压的逆子变成了今日的小康盛世的宠儿,张艺谋既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也是接到最多政府大定单的首席官方导演。为了张艺谋大片创造一个个票房神话,他得到了电影衙门的精心庇护,他的每部大片都会享受放映档起的优惠。

现在,只要张导开工,无论干什么弱智的制作,皆有大资金投入。比如,《英雄》耗资近2.5亿人民币,《十面埋伏》耗资2.2亿人民币,《满城尽带黄金甲》耗资3.6亿元人民币;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耗资2亿人民币,在韩国改编版耗资60亿韩元,折合4000万人民币;意大利实景古典歌剧《图兰朵》耗资1500万美元,折合1.3亿人民币;还有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申奥广告片等……资金投入总额应在10亿元以上。此次奥运开幕式的资金投入,也是前无古人的1亿-2亿美金。

故而,今日中国电影的张艺谋模式被概括为八大:用“大投入、大阵容、大制作、大营销”来制造“大电影、大事件、大快乐、大票房”。

从被主旋律排斥的导演到制作一系列精神麻醉剂的当红戏子,张艺谋从叛逆到驯顺的电影生涯,非常典型地浓缩了六四后中共统治术的变化和中国文化人的角色嬗变,标志着后极权政治对各类精英的成功收买。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的武打大片,从桂林山水秀到奥运开幕式的大型制作,张艺谋用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制作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而只有这类文化垃圾,才越来越符合当下主旋律的审美情趣——重大政治庆典宣传片和大型招商广告片,春节晚会的舞台和MTV式画面——定型化和程式化的灌输和麻醉。这类主旋律所构建的视、听方式,已经把大众文化变成官方主旋律的附庸,显示出独裁权力制造愚民效应的高超技巧。

如果说,赵本山小品,是愚民的主旋律粗俗版;那么,张艺谋的大制作,不过是小品精神的精华版而已。因为,无论投入多少金钱,动员多少人力,聘请多少大腕,在骨子里,后极权的独裁美学最欣赏的是小品精神。

2008年8月9日于北京家中

饱醉豚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33 只看该作者

从野草到荒原—“2008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答谢辞

来源:观察

6月2日,距六四十九周年祭日仅两天,距汶川大地震二十一天。  

就在这个日子,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发布公告,把“2008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授予了我,显然是基于我与六四之间的血肉关系。

如此用心,让我感动。

这,应该个好消息,但这个日子,之于我,无论如何也无以为乐。

十九年前,那场举世震惊的大屠杀,让青春的激情扑到在坦克的履带下,让自由的理想喋血在黎明前的暗夜中。

二十一天前,举世关注的汶川大地震,最令人悲愤的是坚固的衙门大楼与脆弱的中小学校舍之间的鲜明对比,最为揪心的惨剧是大量中小学变成废墟,成千上万的孩子葬身于豆腐渣工程。

只是瞬间,那么多曾经鲜活的生命,或变成坦克履带下血肉模糊的一团,或变成废墟旁堆积起来的尸体。他们还未真正开始,生活已经结束;他们还没有梦想过,就失去了未来。

十九年前,年轻学子死于惨烈的制度性人祸;二十一天前,更年幼的孩子死于天灾中的人祸。而一个无视青春和孩子的民族,即便能够建造出摩天大厦,也是在用高耸入云的崛起来装饰地狱;抗得住八级地震的衙门大楼,也是用钢筋水泥的坚固来自掘坟墓。

是的,我没有丝毫兴奋,反而陷于更深的悲哀。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十九年来,尽管我努力抗争,试图活出尊严、做到合格,以无愧于年轻的亡灵。然而,冥冥之眼的俯视下,我仍然活在耻辱中。

这耻辱,不是来自独裁权力的恐怖政治,十几年来如影随形的警察并不构成对勇气的挑战。当一个政权要动用国家机器来对付一个手无寸铁的知识人时,这个政权早已在根基上腐烂,蛮横不过是权力虚弱的表情。

这耻辱,也不是来自党的喉舌延续数天的“歌功颂德”和“感恩戴德”的大合唱。当政府本职变成“皇恩浩荡”或凸显伟光正的资本之时,这主旋律早已变味为新民谣的笑料,只能奏出独裁者的黄昏。

这耻辱,更不是来自社会的冷漠、知识界的犬儒或隔着大洋的道德高调。当御用智囊们论证前所未有的盛世和大国崛起之时,不过是精英们的故作深刻;当民众沉浸在金钱的追逐中或陶醉在小康的幸福中,不过是沉默大多数的硬作狂欢;当在恐怖下长期失语而在远离后突然高亢,不过是有了安全保单后的失态。

这耻辱,来自我内心深处的挣扎。骄狂之光,恰恰来自内在阴暗。如同鲁迅笔下的野草,裸露在艾略特的荒原上。鲁迅的《野草》所表达的绝望,如同现代汉语写作的墓志铭。艾略特的《荒原》所吟唱的颓废,如同现代文明的挽歌。

从一株野草的脆弱到无边荒原的广袤,从墓志铭到挽歌,除了羞愧,再无其他。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写作,至今仍然刻有成长于文化沙漠的烙印,也不时地流露出文革式的尾巴,太多的时评仅是过眼烟云,不管互联网上堆积起多少点击率,到头来还是逃不脱被扫进垃圾筒的命运。

这样的汉语写作,如何当得起“华文世界第一健笔”!又如何当得起“贡献”二字!

而关于死亡,我能说的、写的、做的,无论如何,决不会多于亡灵临终前的一瞥,也决不会多于天安门母亲守护遗像的白发。这俯视所带来的震撼,不啻于对我这个幸存者的道德审判。这白发所召唤的明天,就是对我这个幸存者的永远激励。

凝视年轻的遗像,抚摸苍老的白发,我没有勇气把这个奖当作一束百合,献于没有墓碑的亡灵前。欲哭无泪的眼中,含着十九年也不剜不去的忏悔,我甚至不知道,用赎罪的谦卑能否换来良心的安顿。

一株野草,晃动荒原的记忆,干枯的记忆铺出了一条深渊边的小径,突如其来的灵魂洞开,让石头的飞翔有了方向。

这个奖,我接受并答谢,与其说把她作为赞美来接受,不如说把她作为警示来收藏。时刻提醒我,至少在年近半百之时,你之于汉语写作,还不配“贡献”二字。时刻激励我,至少在有生之年,你还要加倍地用心去写作,以配得上六四亡灵用生命书写的悲壮诗篇。

野草,需要来自荒原的救赎。

我的汉语写作,需要来自坟墓的诉说。

2008年6月3日于北京家中(《观察》2008年6月3日)

饱醉豚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35 只看该作者

迎风而立的王千源

来源:观察

在由西藏危机引发的中西冲突中,中共政权及其愤青的愤怒似乎来自西方对中国的不公正的妖魔化。事实上,妖魔化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中国内部–

独裁政府及爱国愤青的自我妖魔化,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一点儿一也不过分。海内外爱国华人对王千源的文革式围剿,就是这种自我妖魔化的最新例证。

在爱国主义早已变成中国的绝对政治正确的压力下,在五星红旗连成片的红海洋里,在仍然习惯于”合群的自大”的群体盲从中,甚至在愤青们野蛮的言行已经危及到家人的险境中,一个年仅二十岁的中国姑娘却玉树临风,向整个世界展示出新一代中国人的健全人格。

这位值得尊敬的姑娘就是美国杜克大学一年级中国藉留学生王千源。遗憾的是,她的独立声音没有得到她的祖国的最低限度的尊重。

人们常说,爱国主义是双刃剑。但在我看来,和平时期的独裁化爱国主义仅仅是单刃毒剑,它的锋芒来自极端的仇恨,它的闪亮来自极端的愚昧,她的杀伤力来自极端的野蛮,无论对外还是对内,它的主要手段是制造敌人,对外制造”反华势力”,对内制造”汉奸”。所以,无论是王千源的善意调解,还是金晶的理性爱国,皆被愤青们作为”汉奸”的铁证。

极端爱国主义还是可以让人陷入群体性颠狂的春药,无视基本事实,泯灭是非善恶,罔顾普世价值,践踏基本人权。所以,海内外愤青们根本不管王千源站在对立双方的中间仅仅是为了促成对话交流的善意,不管王千源的”不支持国家分裂,不愿意有意识针对任何国人”的表白,更不尊重王千源的基本人权,对她发动了一场文革式的野蛮围剿。

中共头号喉舌中央电视台网站4月17号在首页以《最丑陋的留学生》刊登了她的照片和视频,王千源的照片在中国各大网站上流传,有的照片经过处理后在额头上打上”叛国贼”字眼。王千源的名字、身份证号、联络电话等个人资料统统被公布在网上。有人更诅咒这位20岁的如花女子被汽油焚烧,甚至威胁她回国后将被碎尸万段。

王千源的父母在青岛的公寓地址、姓名、工作等资讯也被上网,有人还在网上贴出王千源父母家门口被泼粪的照片。她父母的家已经被毁坏,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双亲只能在外面暂避。围剿殃及她父母的理由也很堂皇,王家出了这样的”叛国贼”,其父母自然难辞其咎。

王千源毕业于青岛二中,既是该校的高才生,也是青岛的高才生,曾经是该校对外炫耀的资本。但现在,她瞬间变成爱国者的”公敌”,愤青们也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她的母校,大骂学校教出这样的学生是一个失败。该校马上出来表态,坚决与她划清界线,不承认有王千源这样的学生,已经将她的毕业证书作废,还召开全校”整风”大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该校教务处的李老师对记者表示:”全校的师生都很恨她。”

经历过文革的国人都知道,政权号召、官媒点名、大众声讨和单位批判相结合,构成文革式大批判的基本模式。对王千源的围剿完全符合这种模式:有中共高官对达赖喇嘛的文革式指控为大背景,有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三天内三次要求CNN道歉为示范,有中共头号电视喉舌央视为号召,有海内外愤青的群体性声讨、谩骂和恫吓,有她的母校与之划清界线。所以,把对王千源的声讨命名为”文革式的围剿”,一点儿也不冤枉。

幸运的是,王千源人在美国并一举成名,可以利用现在的知名度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扩大她的言行在海内外的影响,让中国愤青看看什么叫独立清醒坚定的80后青年,也让西方看到中国的年轻人并非都是”爱国红卫兵”。

在一连串的采访中,王千源谈到不同政见对于国家进步的重要作用,谈到自己对于”出头”的理解,谈到对西藏问题和宗教自由的看法,特别是她道出独裁爱国主义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深重危害。她说:指责她的人不是有意的,对方也是中共的受害者。在文革和中共的思想控制和愚民政策包围之下,大家都是受害者,再去迫害别人。

正因为王千源认识到独裁制度对国家和国人的危害,她才能明确地区分出独裁爱国主义与民主爱国主义。她说:独裁将大家的手足都切掉了,将大家的思维都控制住之后,把我们的世界不断的缩少,这些才是真正的卖国。而反对的声音帮助中国进步,民主让国民变得更强大,让人民自己修养自己,思维自己。她还表示,好像中国是磐古开天时的一个蛋,是一个偶合来的、黑暗的蛋,你需要里面的力量往外膨胀,外面的壳不断地往里收,所以唯一出线的结果是蛋壳要裂。

如果说,王千源出面敦促对立双方进行对话交流的行动,还仅仅体现了她不盲从的独立性,那么,她面对殃及家人的文革式围剿时的平静坚定,表现的就是迎风而立的成熟勇气。她平静地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表达。

也许,此次西藏危机引发的爱国主义过于”文革化”,王千源的独立姿态才显得格外突兀,让我想起当年第一个挑战”血统论”的遇罗克;也许,发动反西方爱国狂飙的主体是80后一代,王千源的勇气理性成熟才显得鹤立鸡群,与国内80后一代中极为罕见的韩寒遥相呼应。

观察中国国内九十年代到今天的历次爱国狂潮,每次颠狂在官权的严控下沉寂之后,”愤青”们都会因灰心丧气而发生分化,每次分化都可能让一部分”愤青”转化为”汉奸”。我相信,王千源那迎风而立的美丽姿态,将对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不可小视的感召力。当此次爱国颠狂平息下来,”愤青”群体必然还会分化出”汉奸”,那些抛弃专制爱国主义而认同民主爱国主义的年轻人。

2008年4月22日于北京家中(《观察》2008年4月22日)

饱醉豚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37 只看该作者

迎着西伯利亚寒风而立的橡树——悼念反极权的伟大思想者索尔仁尼琴

来源:观察

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知识界正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各类模仿而来的先锋文学蜂拥而至,就连王蒙也要写“意识流”小说;右派作家群的“大墙文学”洛阳纸贵,用苦难贴金变成知名作家的标志。恰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读到了内部出版的三大本《古拉格群岛》。  

我第一次读到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震撼我的不是集中营的故事(因为中国人所经历的残忍远远超过了索氏的叙述),而是这位具有深邃宗教关怀的极权主义的叛逆者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和自省——无论是顺从还是反叛,极权主义的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极权制度的同谋。

这是一部朴素得没有任何技巧和修饰的巨著,全无先锋文学的任何痕迹;如果说这部巨著还有什么技巧的话,那就是“写实、写实、再写实”,让我联想到西藏高原的大山,在高远的蓝天下,透亮的阳光让山峰耸立变得格外突兀,山上的巨石也裸露得峥嵘,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山下的溪水冷透骨髓。正是在这样高度透明的写实中,世界知道了“古拉格”这个刺目的名字。作为共产极权的代名词,“古拉格”包含着二十世纪最极端的制度罪恶,是阶级灭绝、政治恐怖和人性堕落的象征,其沉重的份量,甚至超过作为种族灭绝代名词的“奥茨维辛”。所以,当这部巨著于1973年在西方出版之后,颠覆了左倾知识分子的红色情结,让苏联神话在西方破产。

这是一部带有浓烈宗教精神的反思力作,书中的每一行都是苦难,而且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绝对苦难,但作者没有夸张、放大,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炫耀苦难和用苦难贴金,而是在对制度性苦难进行毫发毕现的描绘的同时,对苦难的根源作出了痛切而深刻的反省。这种反省,不仅是针对斯大林制度,也是针对受害者群体。邪恶在俄罗斯的畅通无阻,即使受害者群体不是残酷而卑鄙的,起码也是懦弱而愚昧的。看当时的苏联,人们不敢活在真实中,客观上成了斯大林主义的帮凶;看俄国的历史,俄罗斯变成共产苏联的过程,既是崇尚暴力革命和迷信恐怖手段的结果,也是企图建立地上天国的世俗狂妄的结果。当俄罗斯的大多数民众放弃托尔斯泰主义而选择列宁主义之时,俄罗斯变成苏联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也许,正是这种精神高度才让他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苏联的“解冻时期”,这位“劳改犯作家”受到过苏共党魁赫鲁晓夫赏识,但他并没有受宠若惊的喜悦和踏上受招安的红地毯,而是坚持与极权主义为敌。

回头看中国改革时期的右派文学,不仅在揭露毛时代罪恶的力度上远逊于苏东作家(近几年出现的《夹边沟纪事》等劳改纪实作品,开始接近《古拉格群岛》的揭露),而且在反思的深度上更有天壤之别。在中国知识分子笔下,是喋喋不休的诉苦和把苦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外在原因,是用苦难为自己贴金和自我美化,是“青春万岁”的理想主义赞歌和“两头真”的自我辩护,稍好一点儿的作品,至多是苦难中的第二种忠诚。

在此意义上,一部《古拉格群岛》的思想重量,胜过中国揭露毛泽东时代罪恶的文字的总和。

凡是由独裁制度转型为民主制度成功的国家,不但有持续的组织资源的积累,还要有持续不断的思想资源的积累,两者的相辅相成才会造就成型的民间反对运动。而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少有进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民间的思想资源远比其他转型各国贫乏,而且没有持续积累。苏东各国本身就深受西欧自由主义传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理论和文学艺术的传播一直没有中断。更由于五十年代的解冻,苏东各国的民间知识精英创造出大量反极权的经典作品,哈维尔给捷克总统的公开信所具有的精神深度,胜过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发表的所有宣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深层的体制局限和知识人本身的精神残缺的综合作用,使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中国知识界弊端众生。清算毛时代的言论大都局限于推卸责任和用苦难贴金,鲜有深刻的负责的自我反思;倡导自由主义的言说大都陷于游移、浅薄和暧昧的窘境,激情有余而思想不足,打擦边球过多而直来直去太少。致力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新儒家,无法理顺传统价值与现代自由主义之间的衔接关系,“传统内圣”根本开不出“现代之新外王”,不经意中成了官方爱国主义的文化脚注和理论借口;致力于反传统的西化思潮对自由主义的理解非常笼统和浅薄,也没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表述方式。中国文化思想界当时的现状是:启蒙者成长的思想环境,是被斗争哲学和语言暴力扫荡一空的文化沙漠,启蒙者本身就首先需要接受启蒙,怎么可能在一个急需广泛而深入的思想启蒙的大变革时代,发动融深刻的批判性和有远见的建设性为一体的启蒙运动!当基本的健全制度的常识和善待人性的常识在精英阶层中间还远未得以建立之时,怎么可能把这种常识普及到大众水平。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民众中填补共产信仰崩溃所留下的灵魂空白的,既不是被修正的中共意识形态,也不是知识界的人道派、新儒家或西化派,而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风靡的“气功热”、“武侠热”和“琼瑶热”,这三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载体,恰好与文化界的寻根思潮相互激荡。

八九运动就是在这样贫乏的思想启蒙和残缺的知识品格之下开始的,自由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思想魅力,更缺乏把启蒙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胆量和能力。参与八九运动的大学生和市民,其轰轰烈烈的行动留下了丰厚的道义遗产,但是在精神遗产上,参加运动的知识精英们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思想痕迹。亲历过这个伟大运动的知识精英,如果回头看看自己当时发表的言论,凡是诚实的反思者都会觉得脸红。知识精英为这个运动提供的思想资源与这个运动表现出的道义激情、动员规模、和平理性相比,简直太不相称。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甚至可以用渺小和伟大之比来形容。

六四后,中共全力反对西化自由化的和平演变,高举爱国主义和弘扬传统文化,于是,准宗教的各类气功组织迅速扩张,王朔的小说和影视的风靡,以反讽喜剧的方式娱乐着政治高压的社会,帮助人们宣泄万马齐喑的压抑,在用嘲讽来颠覆中共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同时,也具有着消解一切价值和理想的倾向,助长了虚无主义和玩世不恭的痞子态度。不幸的是,在王朔热风靡的大众传播中,前一种倾向日渐消失而后一种倾向却深入人心。

其实,具有颠覆和虚无的双重色彩的王朔热,它们的迅速大众化是正统意识形态崩溃后的正常现象。在正义感严重受挫和政治激情得不到释放的无奈之中,人们转向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准宗教,转向纵欲享乐和对金钱的贪婪,也就水到渠成。抛开官方的普遍政治腐败对社会精神的致命毒化不谈,仅从民间的角度讲,知识精英没有资格苛责王朔们和迷恋通俗文化的大众。让王朔们对中国社会的灵魂空白和道德糜烂负主要责任,是极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局限,王朔们所起到的颠覆作用已经足够,填补颠覆之后的精神废墟的主要责任,本应该由知识精英来承担。

从整体精神氛围上看,对于民众精神的伤害之惨烈,无过于六四大屠杀之后的精英犬儒主义。知识精英的自私懦弱把平民推向枪口而自己逃向安全之地,热衷于为权贵私有化和权钱交易的腐败辩护的精英本身也已经权贵化,不可能关注受迫害群体的艰难抗争,更不可能为弱势群体的悲惨处境而仗义执言。即便是关注社会公正的自由主义左翼和号称具有坚定的平民立场的新老毛派,也决不会在现实行为中为受迫害者仗义执言。

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金钱和知识之间的同谋,知识精英群体根本不可能成为社会良知的象征和填补灵魂空白的启蒙者。所以,王朔们的名字对平民阶层的巨大魅力,不仅证明了官方意识形态灌输的失败,也凸现了知识精英的启蒙思想和知识品格的贫困。与其没完没了地谴责社会精神的痞子化,不如拿出自省的勇气和负责的理性检讨知识精英自身的犬儒化。

八十年代,看苏联异见者的作品;九十年代,看东欧异见者的文字;作为中国异见人士的我,不免脸红。从读沙哈罗夫、索尔仁尼琴、哈维尔、米奇尼克的时刻起,他们反抗极权体制的言行都堪称我的榜样,我对他们的钦佩之情和自卑之心从未消失过。他们的知识结构、政治视野、宗教情怀和自省精神所造就的灵魂深度,才是成就他们的伟大作品和伟大行动的内在动力。

在他们的言行中,我读到的,不仅是极权的罪恶,更有受害者本身的反躬自省:我们每个人,不仅是极权主义的受害者,而且也是它的参与者和缔造者;今天我们反抗独裁体制的行动,不仅是良知和勇气的意图伦理,更是理性而负责的责任伦理。如何取得道义勇气、斗争策略和行动效果之间的平衡,以便让民间反对运动的效果最大化,应该是中国民间反对派最应该探讨的关键问题。以目前中国民间生态的状况看,健康的民间反对伦理的建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索尔仁尼琴的文字之沉重,让供养生命的鲜血变成黑色的抗争,似乎血色的灵魂就是专门为释放一种黑色的忧郁而准备的。这种忧郁向我展示的,与其说是共产极权下异见者的勇气,不如说是思想者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与其说是天才的华美文学,不如说是教徒的忏悔精神。

一双完全裸露的眼睛,犹如残酷的真理,为自己的坦率而牺牲。凝视这双眼睛中的风景,我相信“石头缝中也能长出迎着西伯利亚寒风而立的橡树”。

饱醉豚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39 只看该作者

民粹主义是独裁的温床

作者:刘晓波     来源:观察   

 

现代政治学的源头之一是卢梭。卢梭从“人性善”出发,把人类不平等和一切邪恶的起源归结为私有制及文艺科学等文明成果,他提倡回归自然的浪漫主义。他在《爱弥儿》的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上帝创造万物,都使之为善;而人滥于施为,便成为丑恶的了。”  

这种浪漫主义,只具有审美价值而不具有政治价值。由此出发,卢梭式民主来自“公意至上”,带有绝对民主的民粹主义色彩,是个大而化之的伪命题,看似正确而实则荒谬。因为,仅仅从在技术上讲,这种公意很难界定,绝对民主更无可能。

自由民主社会是众说纷纭的社会,从来没有统一的“公意”,至多只有“多数的意志”、“少数的意志”和“相互冲突的意志”。多数意志也大都是集合在某一重大社会问题下的共识,而非集合在所有社会问题下的共识。比如,四十年代的中国,中国的多数意志集合在抗日的民族主义旗帜下,但在解决国内政治的重大问题上,国民党政府并未获得多数民意的支持。再如,现代民主国家每次大选选出的总统,代表的也仅仅是多数民意而非全民意志。而且,其支持者之所以投票给他,也不是因为认同他的全部政见,而仅仅是认同他政见中某一部分。

所以,卢梭的“契约论”最终也就只能走向贤人政治。卢梭论证说,缔结契约就是每个人把个人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既然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也就等于没有任何人向别人奉献,人人可以获得平等之权利。人们以交付出天赋的“自然状态”下的平等和自由来换取共同契约中的平等和自由。在这个契约中,全体公民为主权者,国家代表着主权者的最高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而国家本身无法行使主权,主权的行使必须少数统治者来承担,所以,国家就要由道德贤者来统治,于是,主权在民的公意落实为国家管理权就变成了圣贤的统治权。卢梭式民主走到最后,就变成了典型的“贤者救世论”,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个人独裁。事实上,没有分权制衡的制度保证,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成为“贤者”。相反,有了制衡统治权的制度保证,任何人执政者——无论是贤哲还是不肖者——也不能为所欲为。

从防止公权力不被滥用的角度讲,宪政体制的关键在于:宁要一个可以也不要关进笼子的魔鬼,也不要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天使。

绝对民主在根基上是民粹主义。从历史经验上看,民粹主义首先是一种仇恨情结,他们厌恶贵族、权势者、有产者和知识分子等精英,而同情平民、无产者、甚至流氓地痞,也就是无产业无知识的大众。更有甚者,民粹主义不光是同情,还特别煽情地在道德上无限制贬低精英而无限制地抬高大众,赋予了大众以无穷的创造力和最优越的道德感,最后发展为“大众崇拜”:大众不仅是主人,而且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换言之,民粹主义的正面是“人民崇拜”,反面是打到精英,特别是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所以,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清教徒主义、反智主义和平均主义的倾向。民粹主义蔑视和仇恨任何有产者,无论是物质财产还是精神财富的拥有者。民粹主义从仇恨物质财富的拥有者出发,进而把仇恨推广到知识文化领域。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也是有产者,拥有并垄断了精神财富,所以,要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拥有者统统要踩在脚下。在这方面,中国古代传统就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就是这种民粹主义的经典表述。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都有浓重民粹主义的成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最先进、因而最革命的理论,列宁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理论,都是在道德上拔高无产者的民粹主义。但与马、列相比,毛泽东思想中的民粹主义可谓登峰造极。

许多研究毛泽东的外国学者都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包装起来的民粹主义者。蒋介石败于毛泽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蒋不善于利用传统的民粹主义资源,更不善于煽动底层的民粹主义情绪。从战争年代起,毛泽东就毫不含糊地肯定下层民众的造反式革命,称赞流氓无产者的“痞子运动好得很!”他说:高贵者最卑贱,卑贱者最高贵;老农的手和脚最肮脏,但灵魂最干净。他高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他进行革命的动员模式是“走群众路线”,他收买追随者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将传统的民粹主义发展为极端的仇富情绪和反智主义。毛泽东不仅要打到地主和资本家,也要消灭个体性的小商小贩,甚至在人民公社运动中,连农民的那点可怜的“自留地”和自养家禽也要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同样,毛泽东对知识和文化的拥有者的整肃,也贯穿于他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整个政治生涯。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发动了针对知识分子的整风运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变成了指导文艺创作的“圣经”,“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反精英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他要求文学艺术的通俗化和知识精英的平民化农民化无产阶级化,他要把知识人改造成革命者,把文艺和学术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以笔做刀枪”地投入暴力革命,进而把知识人变成依附在政治权力之皮上的毛。1949年掌权以后,他更是发动了一次次针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从思想改造运动到反胡风,从反右到文革,毛泽东式反智反精英反文化运动一步步走向登峰造极。他把知识分子赶到农村、工厂和五七干校,接受大众的改造;他把知识分子打入劳改农场和监狱,剥夺其人身自由;他强迫知识分子在群众大批判中低头认罪,让知识人尊严扫地。毛泽东玩弄知识精英和人性改造的个人欲望满足了,带给中国的却是精神荒漠化和一片文化废墟。

凡是现代独裁政权,大都靠民粹主义起家。一般而言,独裁国家的社会分层大都缺少中间阶层,而只有特权化的上层和奴性化的底层,当社会陷入危机或处于转型阶段,奴性化的底层往往变成民粹化的底层。所以,独裁国家处在稳定期,奉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而一旦进入统治危机时期,最容易产生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也最容易被野心勃勃的造反者所利用。

民粹主义在今日中国已经再次出现复活的苗头,“朗旋风”之所以尽吹,与新老左派近年来煽动民粹主义高度相关,从非理性仇富情绪和狂热的民族主义到胡温政权的亲民路线和赎买大众,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毛泽东亡灵不死的社会心理基础。然而,当下中国的民粹主义又具有犬儒化的特点——柿子专捡软的捏,仇富情绪只反民营富豪和主流经济学家,民族主义只反美、日、台,二者恰恰放过了今日中国所有弊端的主要根源——独裁体制及其现政权。

2008年2月2日于北京家中

饱醉豚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1:46 只看该作者

独裁戏子的无奈谢幕

自江泽民上台以来,在官方语言中,他是“江核心”;而在民间舆论中,他却是“政治戏子”。看看大陆民间流行的讽刺性“新民谣”,拿江寻开心的段子最多。

在如此蔑视“江核心”的舆论环境中,如果江不是利令智昏,在两年前的十六大上,他就应该象其他六常委那样下台。这样,对他的形象来说,也许还能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多少挽回一点声誉,赢得些许体面。

然而,他就是利令智昏,想学邓小平的先例,硬要顶风上,以普通党员之身连任军头,但他与邓小平的权威差之千里,邓的垂枪听政都要招致骂声,而既无邓的资历和威望、又无邓的魄力和智慧的江,却硬撑着连任军头,境内外从未停止过的挺胡贬江的舆论潮,实乃江的咎由自取。

江留任两年,既是自我作贱,又是以丑角为胡温当托儿。看看十六大以后的国内外舆论,凡是到江的,全是盼他尽早下台。比如,二届、三届中共全会,每一次都有一边倒地促江下台的舆论。以至于,由于盼江下台的党心民意过于强烈,社会舆论对十六大以来中国事务的评价,出现了极端情绪化的偏向:垂枪听政的江泽民,不但变成了胡温新政的垃圾桶,而且殃及进入高层的江系人马——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江系干的,而所有的好事都是胡温干的;即便胡温干不好的事,也是由于江系捣乱。

如此一来,不论是否喜欢胡温,反江的党内外力量都要向胡温聚积;进入十六大政治局中的江派人马,也都跟着江沾上一身腥。逐渐地,即便是靠江的提携进入中共核心层的人,也不愿被舆论看成江的傀儡,更不想替江背骂名,自然也希望江早日下台。

大概,唯一不希望江下台的,只有江氏家族。

也许,江泽民终于悟出了这一点;更大的可能,是江在坚持了两年之后,实在顶不住党心民意的压力,不得不交出军权。但,现在交权,在党心民意那里,已经体面全无,剩下的评价,也就只有权争的失败者。曾庆红没能填补副军头的空缺,似乎已验证了江的失败。

尽管,全会关于江辞职的公报,通篇是不着边际的赞美,开了中共历史上“未盖棺,先论定”的先河;尽管,全会闭幕时,江、胡共同见与会代表,胡作了满嘴抹蜜的开场白,对江的恭维亲切得有点离谱,似乎他现在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不是邓小平钦定的结果,而是江禅让给他的。但两年来,他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之尊,却屡屡跟在江身后出席军方活动,那种屈辱的滋味,胡心里最清楚。当然,胡也对与江明争暗斗的辛苦,最有体会。

江泽民不愧被称为“政治戏子”,离开他眷恋的权力宝座时,也想把自己的谢幕表演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潮,不但写下了无私为党为国为民的请辞信,而且在向代表们发表谢幕讲话时,那种前所未有的高亢语调,肃然把自己的请辞当成伟大的壮举。但他又不得不对新主人胡锦涛作肉麻奉承。因为,对江而言,这最后的谢幕,只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保证江氏家族的利益安全。

江泽民下台了,十五年大权在握,除了邓南巡时被吓出一身冷汗外,可谓出尽风头,但作为一个大国的最有权势的政客,却平庸得让人懒得评价,勉强说一句,也就是给个“独裁戏子”的俗名。

胡锦涛圆满了,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但胡的权力象江一样,来自邓的钦定,他也可能是江的翻版,不敢超出跛足改革的邓模式。而不敢超越邓模式的党魁,肯定无大作为,平庸到下台。

只是,江丑角谢幕了,再无人替胡顶雷了。

胡如何收拾邓、江留下的残局,只能拭目以待。

2004年9月19日于北京家中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为独立中文作家主席,居北京   

(9/19/2004 11:19:30 PM)

不锈钢老鼠

怪鼠鼠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8:35 只看该作者

甚好

写实

自由,就是宽容异端的思想言论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8:39 只看该作者

哈哈,刘晓波还研究过现代艺术,而且是在教养院里写的论述?

王九蛋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19:12 只看该作者

有才,可惜啊

无相客

不在有关单位上班,不加入组织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21:25 只看该作者

饱醉豚同学这样就对了,多看几篇刘晓波的文章,比耍嘴皮子实在

竹本无心

鉴定大脑短路+人格缺失精分患者的砖家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7 22:1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无相客 于 2010-1-7 21:25 发表

饱醉豚同学这样就对了,多看几篇刘晓波的文章,比耍嘴皮子实在

+1

饱醉豚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0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无相客 于 2010-1-7 21:25 发表

饱醉豚同学这样就对了,多看几篇刘晓波的文章,比耍嘴皮子实在

我原来想用《晓波文章观止》作为标题,意思是刘晓波的文章实在太烂,就看这几篇就行了,多读无益,纯粹浪费时间。

饱醉豚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0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王九蛋 于 2010-1-7 19:12 发表

有才,可惜啊

您的评论不敢苟同。

刘晓波给刘霞的诗歌还有几首不错。

至于政论文章,纯粹是鸡血掺水的干嚎。

至于学术文章,基本上就是宏大叙事不知所云的废话。

饱醉豚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0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0-1-7 18:39 发表

哈哈,刘晓波还研究过现代艺术,而且是在教养院里写的论述?

人家博士就是这个专业的。

无相客

不在有关单位上班,不加入组织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2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00:06 发表

我原来想用《晓波文章观止》作为标题,意思是刘晓波的文章实在太烂,就看这几篇就行了,多读无益,纯粹浪费时间。

饱二爷,那把你的大作发几篇来,让大伙开开眼

吃河蟹的草泥馬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48 只看该作者

留个记号 回头看~

饱醉豚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0:4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无相客 于 2010-1-8 00:26 发表

饱二爷,那把你的大作发几篇来,让大伙开开眼

懒得在这儿发。要发也得给有鉴赏力的人看。

称赞刘晓波文章的读者属于没有文字鉴赏力的。被他们夸奖了我会很后悔:天哪,难道我的文章竟然烂到刘晓波的程度?

撒泼打滚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1:0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00:49 发表

懒得在这儿发。要发也得给有鉴赏力的人看。

称赞刘晓波文章的读者属于没有文字鉴赏力的。被他们夸奖了我会很后悔:天哪,难道我的文章竟然烂到刘晓波的程度?

你这叫虚晃一招吧?

佩服佩服,佩服死了。

神仙一溜烟

杵君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1:51 只看该作者

我能理解豚兽的良苦用心。 但我不支持他的表达方式。

疯和尚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9: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楼 撒泼打滚 的话题

去找找老鸨子的博客吧!!

看完了你肯定会让老鸨子后悔的。

xiaohui

广告位出租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9:24 只看该作者

楼主用心良苦,文章是很不错的,就是说话有点刻薄

饱醉豚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09:4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xiaohui 于 2010-1-8 09:24 发表

楼主用心良苦,文章是很不错的,就是说话有点刻薄

宽厚的人太多了,所以欺名盗世的事儿才多。

对该骂的事儿不骂,就是对自己不宽厚。

要说刻薄,刘晓波年轻的时候比我刻薄多了。不过我和他的区别是:刘晓波的刻薄是为了炒作自己而伪装的,我的刻薄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动物本能的刻薄。

饱醉豚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13 只看该作者

刘晓波有很多值赞赏的地方,但不在文章方面,也不在人品方面。

刘晓波的炒作能力一流,投机能力一流,能够制造热点事件,知进知退,善于笼络人心,能够把自己看不起的人变成自己的心腹,也擅长对付圈内政敌。这是作为政治家的必要素质。

某些人试图把刘晓波包装成圣人,是制造一种危险的缺陷。网络时代不适合造神,一旦大家发现刘晓波并非一个圣人,就一个投机政治家,那种基于造神形成的敬仰会崩溃。

xiaohui

广告位出租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2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09:44 发表

宽厚的人太多了,所以欺名盗世的事儿才多。

对该骂的事儿不骂,就是对自己不宽厚。

要说刻薄,刘晓波年轻的时候比我刻薄多了。不过我和他的区别是:刘晓波的刻薄是为了炒作自己而伪装的,我的刻薄纯粹是发 …

不知道晓波的人品、投机什么的,不过你的文章确是不错:-)

昭文

观望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2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00:49 发表

懒得在这儿发。要发也得给有鉴赏力的人看。

称赞刘晓波文章的读者属于没有文字鉴赏力的。被他们夸奖了我会很后悔:天哪,难道我的文章竟然烂到刘晓波的程度?

饱先生,推荐一下你自己的著作吧?一定要发在正式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上的,国内国外都可以。

作家只能用作品说话,评论家只能用评论说话,我不晓得你是用评论说话呢还是以作品说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1984打口水仗是不算的。

xiaohui

广告位出租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29 只看该作者

投机政治家? 投机了十几年的牢,这个政治家也太没水平了!

某些人试图把刘晓波包装成圣人? 没有感觉到!

昭文

观望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31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总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出名的偏偏是刘晓波?

为什么俺这么有才只能混论坛?

唉,上天不公呀。

如果哪天刘晓波也只能靠混论坛出名了,那才是悲哀。

xiaohui

广告位出租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3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楼 昭文 的话题

你去他博客上看看,他文章是很不错的

昭文

观望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39 只看该作者

对于看文章,远的从鲁迅到胡适,近的从周涛到贾平凹,都看的。无论谁的文章,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赞成观点的多看,反对观点的少看。

看文章是对文章,不是对作者。文艺评论是评论文章不是评论人品(道德)。这才是根本。

所以我问饱先生是以作品说话还是以评论说话。

文人不必相轻。

饱醉豚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4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昭文 于 2010-1-8 10:31 发表

很多人总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出名的偏偏是刘晓波?

为什么俺这么有才只能混论坛?

唉,上天不公呀。

如果哪天刘晓波也只能靠混论坛出名了,那才是悲哀。

嗯,刘晓波先生是靠中国共产党中宣部主管的媒体宣传出名的。主要是《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

昭文

观望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53 只看该作者

读作品,关键是自己的思考。

我们说现代科学系统的两大特征,就是实践和自恰,自恰就是避免悖论,悖论就是自相矛盾。

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要紧的还是自恰。即孔子说的不惑。

倘若你读刘晓波的文字,于你的思维是自恰的,你就会感觉到共鸣。说明你持有这样的观点。

倘若你读饱先生的作品,于你的思维是自恰的,你就会感觉到共鸣。说明你持有这样的观点。

这就足够了,为观点而轻视的本身就是幼稚和愚昧的。一个理性的读者,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任何想打倒对方的人,最终会被自己打倒。这是老话。

政论只有观点,没有文采。

政治只有利益,没有智慧。很多人把政治归结为智慧,这其实就是中国把政治理解为“权术”,理解为治天下。什么是“治”天下,就是居高临下的皇恩浩大,蚁民俯首帖耳。有人在美国生活过,说美国人其实很愚昧,中国很多一般的混混,在美国都可以当“政治家”了。

民主不需要很高的智慧。国家管理是分层次的,镇政府对镇的管理都属于国家管理的一部分。村民选举自己信任的生产队长来收电费都属于国家管理的一部分。稀奇吧?生产队长怎么与国家管理挂上钩?就是的,这确实是国家管理的一部分。

[ 本帖最后由 昭文 于 2010-1-8 10:54 编辑 ]

饱醉豚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0:5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昭文 于 2010-1-8 10:39 发表

对于看文章,远的从鲁迅到胡适,近的从周涛到贾平凹,都看的。无论谁的文章,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赞成观点的多看,反对观点的少看。

看文章是对文章,不是对作者。文艺评论是评论文章不是评论人品(道德)。这才是根本。

所以我问饱先生是以作品说话还是以评论说话。

文人不必相轻。

饱先生,推荐一下你自己的著作吧?一定要发在正式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上的,国内国外都可以。

作家只能用作品说话,评论家只能用评论说话,我不晓得你是用评论说话呢还是以作品说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1984打口水仗是不算的。

1、看文章是对文章,又何必在乎文章发在哪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媒体上?你是看媒体呢,还是看文章?

2、我的文艺评论评人品的地方不多,但是刘晓波喜欢评人品。

3、我上个贴评论的刘晓波其人,不是评论他的文艺作品。所以我评论刘晓波其人的时候说他的人品,不是在评论刘晓波的文艺评论时说他的人品。所以先生在指责我没干过的事儿。

4、我和您不一样,我认为打口水仗是最能体现水平的。比如说,余杰这些人,根本就不会打口水仗。莫之许很会在qq群和论坛打口水仗,这就是区别。

5、文人相轻,是历史传统。况且刘晓波不是文人,而是一个政治家。

饱醉豚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1:0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昭文 于 2010-1-8 10:28 发表

饱先生,推荐一下你自己的著作吧?一定要发在正式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上的,国内国外都可以。

作家只能用作品说话,评论家只能用评论说话,我不晓得你是用评论说话呢还是以作品说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1984打口水仗是不算的。

对于看文章,远的从鲁迅到胡适,近的从周涛到贾平凹,都看的。无论谁的文章,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赞成观点的多看,反对观点的少看。

看文章是对文章,不是对作者。文艺评论是评论文章不是评论人品(道德)。这才是根本。

所以我问饱先生是以作品说话还是以评论说话。

文人不必相轻。

1、我既是作家、诗人,也是评论家。所以我有时候用作品说话,有时候用评论说话。

2、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互联网,不知道您说的“正式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哪个影响力比互联网更大。

昭文

观望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1:1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10:58 发表

1、看文章是对文章,又何必在乎文章发在哪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媒体上?你是看媒体呢,还是看文章?

2、我的文艺评论评人品的地方不多,但是刘晓波喜欢评人品。

3、我上个贴评论的刘晓波其人,不是评论 …

1、为什么我要强调有影响力的刊物上(没有说一定是媒体,更没有说一定是国内),是因为认可度,一个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思想家也好,我们讲究认可度。当然认可度不是随大众,梵高在世还是一个乞丐,但梵高用现在的眼光来说,还是有认可度的。没有认可度的行为就像手淫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你为什么要创建博客?为什么不只写日记,同样要影响度。其实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学术论文,能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点点的。我是学地质的,如果我能在美国地质杂志上整一篇论文或以我的名字命名一个古生物,我倍感荣幸。

2、既然你没有评论刘晓波的作品,但当有人评论他的作品好时你为什么又反感?这种反感本身就是在评论他的作品。

5、刘晓波是文人,即使是政治家也可以是文人。宋徽宗还是一个画家你信吗?他好歹还是写过几首诗的人,有200万字的作品,而且作品的出版不是“自费”的。文人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荣誉,是那种靠写字说话拿钱的人在我的眼里都是文人。

[ 本帖最后由 昭文 于 2010-1-8 11:13 编辑 ]

昭文

观望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1:19 只看该作者

但有时人群也很可怜。靠投机生存的人一朝成名其影响度得来了就影响了很多人,但这样的人我估计也是昙花一现,卢梭与孟德斯鸠之流可不是靠投机来的。

当然饱先生与刘先生不在其流。

诚然你可以卢先生与孟整来的仍然是垃圾,创造的仍然是矛盾与颓废。

但蚁民依然是存在的,就如皈依太阳与月亮一样,卑微的人群只能翘首他们心中的神带领他们走向未来或者死亡。

诚然思想者是寂寞与孤独的。

[ 本帖最后由 昭文 于 2010-1-8 11:20 编辑 ]

饱醉豚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1:3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昭文 于 2010-1-8 11:11 发表

1、为什么我要强调有影响力的刊物上(没有说一定是媒体,更没有说一定是国内),是因为认可度,一个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思想家也好,我们讲究认可度。当然认可度不是随大众,梵高在世还是一个乞丐,但梵高用现在的眼光来说,还是有认可度的。没有认可度的行为就像手淫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你为什么要创建博客?为什么不只写日记,同样要影响度。其实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学术论文,能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点点的。我是学地质的,如果我能在美国地质杂志上整一篇论文或以我的名字命名一个古生物,我倍感荣幸。

2、既然你没有评论刘晓波的作品,但当有人评论他的作品好时你为什么又反感?这种反感本身就是在评论他的作品。

5、刘晓波是文人,即使是政治家也可以是文人。宋徽宗还是一个画家你信吗?他好歹还是写过几首诗的人,有200万字的作品,而且作品的出版不是“自费”的。文人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荣誉,是那种靠写字说话拿钱的人在我的眼里都是文人。

1、阁下刚刚说过:“读作品,关键是自己的思考。”,为何要放弃最关键的自己的思考,却去找权威的认可度?难道阁下准备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说权威的认可度比自己的思考更重要了?

2、我一直在评论他的作品。我说的是:我没在评论他的作品的时候评人品。既然我在评论作品,怎么会评论人品呢?阁下指责的是我没有说过的话, 我莫名其妙。

3、您说“文人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荣誉,是那种靠写字说话拿钱的人在我的眼里都是文人。”,画家宋徽宗先生显然不是靠卖画说话拿钱。另外,岳飞先生也写过《满江红》,毛泽东主席的稿费中国第一,《邓小平》文选也拿了不少稿费,不知道他们算不算文人。

其实我刚才也检讨了自己的观点,说刘晓波不是文人是不对的,他早期的时候算个文人。是一个文章写得不大好的文人。

昭文

观望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2:01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是我要找权威,是要看你的威力有多大。玩政治,就要看威力。互联网的威力是大,大到可以把邓玉娇救下来,但仅此而已。

被告注意逻辑,“靠写字说话拿钱的人在我的眼里都是文人”与岳飞是不是文人没有关系的,因为我的话不是“只有靠写字说话拿钱的人在我的眼里都是才是文人”。你无非就想说,真正的文人,是靠精神作品、思想影响世人的人。岳飞靠刀,宋徽宗靠权、毛泽东靠术,都不算文人,算其他什么。

但岳飞与他的好友讨论一下满江红的时候,该是文人的角色了吧。曹操是政治家、文学家(中间是顿号哈)可以这样说吧。

整这些没有用的。在概念上整来整去。刘晓波是文人也罢,政治家也罢,与你的人品评论确实不相干的。

至于毛泽东、邓小平的什么稿费,他的文章在非政治因素上拿稿费(比如在瑞士的什么非官方刊物上发表,人家给他寄来外汇),我一样的以为他有文人的因素或可以扮演文人的角色。

话说到这里,可能就迁出了刘晓波不是靠文采或观点,是靠华势力和反华势力的政治因素在拿稿费。换句话说,凡是读刘晓波的人,不是华势力的就是反华势力的人。不是左派就是右派。

唯饱先生保持慧眼。

[ 本帖最后由 昭文 于 2010-1-8 12:09 编辑 ]

饱醉豚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2:51 只看该作者

敬答40楼昭文先生

您说:“呵呵,不是我要找权威,是要看你的威力有多大。玩政治,就要看威力。互联网的威力是大,大到可以把邓玉娇救下来,但仅此而已。”

我觉得互联网的威力确实大于任何一种媒体。如果中共放开互联网,取消GFW,不删贴不封名,我觉得只要互联网本身就可以让中共垮台,哪怕现有的包括刘晓波在内的所有民主人士都死光,中共也会垮台。

您说:“话说到这里,可能就迁出了刘晓波不是靠文采或观点,是靠华势力和反华势力的政治因素在拿稿费。换句话说,凡是读刘晓波的人,不是华势力的就是反华势力的人。不是左派就是右派。”

刘晓波确实主要靠政治因素拿稿费。当然也有靠友情拿稿费的时候,《美人赠我蒙汗药》就是这样的。

反华势力这句话说得不对,世界上最反华的是中共,不是别人。

阁下赞赏我“唯饱先生保持慧眼。”在此谢谢先生的夸奖。

撒泼打滚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2:5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疯和尚 于 2010-1-8 09:08 发表

去找找老鸨子的博客吧!!

看完了你肯定会让老鸨子后悔的。

好像他还不值得我去费那么大的劲吧?

心随你动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3:10 只看该作者

也许,世界上再没有比恐惧更复杂、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了。恐惧能够使人升华,在精神上走向崇高;也可以使人退缩,在精神上走向卑下;恐惧能够生发出拼搏的意志和力量,也可以使人走向沉沦和枯萎;恐惧感能够激发出卓越智慧、惊人勇气和超拔人格,也可以把人变成麻木的石头和猥琐的懦夫;恐惧,既包含着陌生、惊奇,也包含着痛苦、绝望。致命的恐惧,往往使人无所畏惧,构成生命的转折点。尽管痛苦、尽管挣扎、尽管毛骨悚然,然而,人无法现实地摆脱恐惧。


喜欢这篇“超越痛苦”。

收藏之

饱醉豚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3:3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撒泼打滚 于 2010-1-8 12:57 发表

好像他还不值得我去费那么大的劲吧?

很正常,那些敬仰刘晓波的人大多数都是不知道刘晓波文选在哪儿,也不会认真去google的。

写实

自由,就是宽容异端的思想言论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3:4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13:35 发表

很正常,那些敬仰刘晓波的人大多数都是不知道刘晓波文选在哪儿,也不会认真去google的。

说了半天就会嘲讽刘晓波文采不如你,你也太自恋了吧,文彩是个什么东西,连孔庆东都被捧为文采好,文采说白了就是个旧文人迷恋的小玩意,技术性的东西,现代文学有十个读者就会有十多种文采评判标准,你拿这个当做唯一或最高的学术标准乃至政治标准,未免太跑题也太落后了,纯粹舍本求末。

饱醉豚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3:5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0-1-8 13:43 发表

说了半天就会嘲讽刘晓波文采不如你,你也太自恋了吧,文彩是个什么东西,连孔庆东都被捧为文采好,文采说白了就是个旧文人迷恋的小玩意,技术性的东西,现代文学有十个读者就会有十多种文采评判标准,你拿这个当做唯一或最高的学术标准乃至政治标准,未免太跑题也太落后了

1、我再自恋没有刘晓波自恋,不信你看看他的几本旧书。

2、我不是嘲讽刘晓波文采不如我,而是嘲讽他的文采很烂。因为文采不如我的人,也有文采挺好的。

3、我没有拿文采当唯一标准,你在造谣。我没说过的话,你不要拿来指控我。

4、我没有拿文采但做最高学术标准乃至政治标准,你在造谣。我没说过的话,你不要拿来指控我。

5、阁下指责我“未免太跑题也太落后了”,这是您的错误。首先,讨论和评价刘晓波的文章,并未跑题。其次,我不落后,我跑在当今中国的思想前沿。落后的是刘晓波,20年文章没长进。

写实

自由,就是宽容异端的思想言论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3:5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饱醉豚 于 2010-1-8 13:51 发表

1、我再自恋没有刘晓波自恋,不信你看看他的几本旧书。

2、我不是嘲讽刘晓波文采不如我,而是嘲讽他的文采很烂。因为文采不如我的人,也有文采挺好的。

3、我没有拿文采当唯一标准,你在造谣。我没说过的 …

自恋是你的最大长处,晓波则有许许多多真正的优点长处,因此你俩缺乏可比性,可谓天壤之别

饱醉豚

4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4:0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0-1-8 13:57 发表

自恋是你的最大长处,晓波则有许许多多真正的优点长处,因此你俩缺乏可比性,可谓天壤之别

请说出刘晓波的优点和长处。目前我发现他除了名气很大,还没别的长处。

闹了个运

Twitter @naoyunhui 不算激情革命派,但是心情容易激动,有正义感,骨子里还是偏温和,要是玩不过你,就颠儿。

4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4:2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0-1-8 13:43 发表

说了半天就会嘲讽刘晓波文采不如你,你也太自恋了吧,文彩是个什么东西,连孔庆东都被捧为文采好,文采说白了就是个旧文人迷恋的小玩意,技术性的东西,现代文学有十个读者就会有十多种文采评判标准,你拿这个当做

韩寒说冰心巴金文采不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写实

自由,就是宽容异端的思想言论

5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8 14:5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闹了个运 于 2010-1-8 14:25 发表

韩寒说冰心巴金文采不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因为他们的优势只剩下文采,难道他们可以用思想深刻或有学术创新等来衡量?

9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