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法兰克福研讨会风波

dudu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1 21:57 只看该作者

秦晖:法兰克福研讨会风波

会前风云

法兰克福书展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图书盛会之一,今年中国是书展的“主宾国”,作为书展的“前奏”活动,9月12-13日主办方在法兰克福的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化中心举行了“中国与世界——感受与现实”国际研讨会。我是德国主办方邀请的发言嘉宾之一。几个月前他们就与我联系此事,并且要了我的家庭地址说是要给我用快递寄发正式邀请书。然而我却一直没有收到。直到约半个月前,才从我任教的清华大学国际处转来了这份邀请书,学校说是国家新闻出版署转来的,我在校国际处看到新闻出版署发来的这个大信封中有好几份邀请,但只有人文学院李强院长的一份附有保险、酒店订单等签证资料,其余几份都没有,觉得很奇怪。打电话问新闻出版署,回答说本次嘉宾是中德两方各自邀请的,李强院长属中方邀请,由新闻出版署组团前往,一应手续也由公家办理;我们则是德方邀请,费用由德方出,手续需自办。但既然是德方邀请,为什么邀请书却不直接寄给我,而要由新闻出版署代转?我当时想,大概是德方为了表示尊重中方意见,所以把他们发的邀请书都请中国官方“把关”吧。

由于8月底起我要到东南亚参加预期半个月的湄公河流域开发调研项目,回来后估计是赶不上趟了,因此我一直没向德国方面肯定行期。等到我9月10日从老挝回来才知道居然还来得及,于是次日便乘汉莎航班飞往德国。此前我由于一直在东南亚,并不知道这期间发生了什么纠纷。但登机前却得知德方邀请的其他几位大多没有来,不免有些奇怪。

直到在飞机上不期而遇到戴晴女士(她的女儿十多年前曾经是我的研究生,我们自然早就认识),这才知道原来为这研讨会已经发生了一场大冲突。戴晴女士说:德方将她的邀请书寄到中国新闻出版署后,新闻出版署表示抗议并退回了邀请,德国书展主办者顺从中国官方意愿,取消了对她的邀请。但德国舆论闻讯大哗,认为在德国搞书展请什么人还要看中国官方的脸色,这还了得?舆情沸腾中,书展参办方德国笔会坚持再次向戴晴发出邀请。戴晴表示本来这种活动她未必感兴趣,但官方既然这么阻挠,为了捍卫言论自由和申明自己的权利,她倒是非去不可了。不料她赶到机场时却被告知:原订的机票已被取消了——显然是书展主办者在某种压力下cancel了这张机票。倔强的戴晴便索性自己买了张机票,终于成行。

到了法兰克福机场,我因为坐在前舱又无托运行李,就先出了机场,见到前来接机的书展主办者彼得.

里布肯先生,他手里的接机牌上写着我和徐星的名字,没有戴晴,表明他来前还不知道戴晴已经成行,但此时他当然已经知道,因为大批记者已经在此守候。这时有人塞给我一张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这份当天(11日)的报纸已经报道了此事,标题便是《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德媒借书展恶毒攻击中国》,内称:“德方未经中方同意,邀请异见人士参加研讨会。中国方面已经表明立场,如果德方不放弃邀请,中方将不出席此次研讨会。”该文还引述德国《明镜》周刊采访里布肯时后者的话:中国方面“十分坚决地要求,‘如果这两人出席,我们就离开’。”该文又引述“中国社科院学者赵俊杰”的话说:“这次事件是中欧围绕价值观的一次争论和较量。我认为,对于公理和正义之举就要坚持,丝毫不能妥协,爱国主义不能打折扣。”看来,赵先生所谓的“爱国主义”居然是针对戴晴等中国公民的,俨然是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在封杀这些中国人的问题上“不能妥协”,否则赵先生的“爱国主义”就打了“折扣”?!

从这张《环球时报》上我还第一次得知除戴晴外此事还涉及旅居美国的

“异见”诗人贝岭。贝岭人在美国,他的邀请书应该不是寄到新闻出版署的,但是“中方”不同意,主办者也就收回了邀请。后来德国笔会坚邀戴晴,似乎没有提到贝岭,但贝岭大概并不知道邀请被取消,仍然来到了法兰克福。而此时德国已是舆论汹汹,似乎如果拒绝了两人,书展就要变成“丑闻”了。

从《环球时报》看,它的火气主要是冲着德国媒体来的,按这篇报道的描述,书展主办者对中国官方可说是百依百顺,只有媒体在兴风作浪。而《环球时报》还很同情主办者,多次很欣赏地引述了主办者对“媒体捣乱”的不满。但是我后来看到,德国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也很有意思,他们的火气主要并非冲着中国官方——中国官方要封杀异见人士在他们看来并不奇怪,他们恼火的是德国的书展主办者和有关当局居然也为某种利益“出卖了言论自由”,舆情汹汹都集中在后者身上。后来里布肯先生的一位朋友对我说,那些天里里布肯几乎精神崩溃,不停地给他打电话,语无伦次地念叨着:“坏了坏了”,“我完了”,“我要给钉在耻辱柱上了”……。显然,他说的是德国舆论(而非中国官方)要把他钉上“耻辱柱”。这位朋友说,其实里布肯当年曾是1968年左派学生运动的活跃者,后来也是所谓“文化左派

”,即那些不一定主张社会革命,但强调文化多元,不一定要求改变西方,但也反对西方要改变别人,因而对“非西方”文化持同情态度的人。他对中国确无恶意,但“破坏言论自由”这个黑锅他是背不起的。

于是中德两国报道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德国舆论和中国公民戴晴等人为一方,中国有关部门和德国主办者暨有关当局为一方,为此事展开了博弈,这样的博弈能够看成是“中”“德”或“中”“西”的冲突吗?能够与“爱国主义”挂得上吗?

会上所闻

约20分钟后戴晴出了机场,守候在出口的大批记者一拥而上,“长枪短炮”闪光不停,喀嚓不断,戴晴面对记者用英语侃侃而谈。而里布肯先生则躲在一边有点尴尬,直到一些记者发现他,他才迎上前去,表示欢迎。这时贝岭也赶到了,里布肯先生却对他说:“我们没有安排您来”(他显然是指德国笔会再次邀请的只有戴晴),随即带着我、徐星和戴晴匆匆离开。在场者又是一片哗然,有德国朋友立即表示愿意接待贝岭去住,在媒体批评的压力下,主办者终于在次日把贝岭作为受邀请者接待了。

第二天研讨会开始,由于这场会前风波已经沸沸扬扬,会场自然人气颇旺,气氛很不寻常。在这里我见到了“中方邀请”的诸位同仁,除了我们清华的李强教授,我认得的还有社科院的黄平、陆建德等先生。他们神色严肃,显然都已经处于准备应付冲突的状态。但是我向他们询问此事时,得到的回答却与《环球时报》所说的大相径庭。据我们这些同仁说,本来德方爱邀请谁就邀请谁,“中方”并不想管他们的闲事,但主办者却把他们自己发出的邀请书都寄到了新闻出版署,如果出版署转交,就等于“中方”也参与了邀请,“

我们不能上这个套”,于是“中方”“客气地退回了(戴晴的)邀请书,请他们自便”。但德国媒体却“造谣”说我们阻止德方邀请他们两位,借此“煽动”对中国的攻击。云云。中国使馆的一位先生还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国方面“自始至终”从未干涉过德方的邀请行为,德国媒体如此造谣,实在太过分了。

听了这话我不禁糊涂了。《环球时报》大标题上不就赫然写的是“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吗?不是明确讲“德方不放弃邀请”中方就将抵制研讨会吗?而且都是用第一人称口气,并没有说是引述别人的话,这难道也是德国媒体造谣?

我并未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但私下向“中方”诸位同仁提出这个疑问,并问那个声称对此事“丝毫不能妥协”的赵俊杰先生是谁,是否也在“中方”代表之列?但是,“中方”同仁似乎都不知道《环球时报》的这篇报道,也不知道赵俊杰是谁。

而且,如果“中方”的愤怒并不是因为“德方”邀请了谁,而是因为“德方”让“中方”转发邀请等于是迫使“中方”为这些邀请作背书,那么对于戴晴这可以理解,对于贝岭却又是怎么回事?因为贝岭在美国(我记得,他好像已经加入了美籍),他的邀请书是直接寄去的,并未经“中方”代转嘛。

再有,据《环球时报》,关于中国阻止邀请两位“异见人士”的说法都是书展主办者说的,主办者以此向媒体解释他们不得不撤销邀请的苦衷。由于《环球时报》也表示要坚决阻止邀请,因此它的报道并未批评主办者,而只是批评向主办者施压的德国媒体。但是“中方”代表则不同,既然他们表示无意阻止邀请,只是抗议污蔑他们要阻止邀请的“谣言”,那么显然,放出这种“谣言”的就是主办者,而不是德国媒体,为什么他们也和《环球时报》一样,并不指责“造谣”的主办者,而只是激烈地指责“信谣”的德国媒体呢?

会外思索

我后来终于悟出了点什么。

我想,当初“中方”(未必是高层,应该是处理此事的某个部门,比如新闻出版署)应当的确是极力阻止主办者邀请这两位的——主办者实在没有任何动机在这种事情上“造谣”,使自己陷入媒体的围攻。

但当这事在德国犯了众怒,酿成轩然大波后,尤其在知道戴晴等人执意要去并且德国舆论普遍支持之后,更高层并不欣赏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也不希望因此就抵制书展这个宣传中国“软实力”的好机会。否则,在美国的贝岭“中方”也许没有办法,在中国的戴晴如果官方决心阻止她成行,那是完全做得到的。谁都知道中国出境口岸是有“黑名单”的,有关方面只要把戴晴列进去,她自己买了机票也会被拦住。据戴晴自己说她过去也确实有过这样的遭遇。

因此戴晴这次能够成行,应该是中国方面最终开了闸的。“中方”代表在会上关于无意干涉德方邀请的说法,大概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比较开明的态度。然而风波已经酿成,总不好向德国舆论示弱吧?所以“德方”让“中方”转交邀请书这个程序问题就成了“中方”下台阶的一个理由,据此可以责怪德国主办者多事,批评媒体乱炒作,而中国可以得到一个开明的形象。

但坏事的是:《环球时报》立功心切,竟把有关部门原来暗中施压的做法捅了出去,而且摆出一副封杀戴晴等人“丝毫不能妥协”的架势,却又没有与“中方”即时沟通,统一口径。《环球时报》不知道国内已经“妥协”,而“中方”也不知道《环球时报》如此报道,以至于出现如此尴尬局面。当然,尽管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德国的许多媒体人(在机场给我报纸的就是一个德国记者)都已知道这件事,但在会上谁也没有提,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变得更开明终究是件好事,就不必让我们的同仁难堪了吧。

令人不可思议的倒是《环球时报》,到会议结束后的14日它又发表了一篇会议报道,作者还是那几个人,其中却说:德国媒体“散布中国施压、异见人士被拒绝的假消息”以“破坏气氛”!读后真令人倒吸一口凉气:作者竟然把自己三天前说过的话全忘了吗?“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是谁散布的“假消息”?

风波起伏

由于会前的汹汹舆情已经弄得主办者灰头土脸,连法兰克福市当局也受到很大压力,而10多天后就是德国大选,当局所属的党派自然明白事情的严重,不想因此丢掉选票。因此12日的会一开场就变得十分高调,先是法兰克福市长对此事明确表态,她说自己历来坚持言论自由,不怕任何压力。过去书展就邀请过东欧的异见作家,今后也不会改变这一传统,还标榜自己曾接待过达赖喇嘛。然后书展的主办者和主要资助者也相继表态,高调欢迎戴晴和贝岭,对自己前段的“软弱”向公众道歉,并把戴晴、贝岭请上台发表感言。在整个这“欢迎、检讨、表态”过程中多次响起一片掌声,气氛十分热烈。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官方同仁坐不住了。他们原先其实已经接受了现实,在戴晴、贝岭与他们同坐一排时他们并没有像《环球时报》散布的“假消息”那样:“

这两人出席,我们就离开”。但是会上如此高调地欢迎戴晴、贝岭而把他们撇在一边,的确让他们非常难堪。而且会议事先发下的议程中也确实没有这一“欢迎、检讨、表态”的环节。于是他们纷纷起身,全体退场,表示抗议。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作为官方代表,也确实不得不这样。不过如果反过来为主办者想想,在前一段几乎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尴尬中,在临近大选的关头,他们不这样“弥补过失”又怎么办?

但是好在我们的官方同仁并未走远,书展主要资助者布斯先生前去“道了歉”后,他们很快又回到了会场,会议遂回到原定议程继续开始。我真是服了这书展的主办者,他们先向媒体道歉不该“屈从”中国,后向“中方”

道歉不该“屈从”媒体,真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然而也亏了他们这么两头作揖,这个气氛如此对立的研讨会居然还又开下去了。

而且如果没有先前这沸沸扬扬的风波,书展中的这类活动本来并不会那么引起关注,这场风波倒是一个成功的广告行为了。平心而论,戴晴、贝岭两位本来在德国也没有那么大知名度,如果不是有先前的节外生枝,他们甚至都不一定会应邀前来,来了也不会形成那么大的舆论轰动。从这一点上讲,两位倒是应当感谢那“丝毫不能妥协”地必欲封杀他们的赵俊杰等辈了。

我的发言

会议虽然回到原先议程,但毕竟有了先前的一场,后来的发言者,尤其是“中方”发言者几乎都要离开原议题就这场风波说上几句,主要是驳斥“中国压制言论自由”之类的说法。记得好像是张蕴岭先生说:他们两位当然有权利在此发表自己的言论,但你们不该冷落我们而去专门捧他们。我当时就想:“他们两位有权发表自己的言论”?这话要是在国内说该多好啊!黄平先生还现身说法,他说他主编《读书》杂志14年,从来没有遇到来自权力部门的干涉。我听了好感动,我们国家真是进步了。但是,与黄平先生一起主编《读书》的汪晖先生不是曾抱怨,他们两位的主编之位被撤掉就是权势者做的手脚吗?两位主编的说法,我该信谁的?

在第一阶段的发言者中,似乎只有我没有涉及刚才的风波。我是“德方”邀请的,但“中方”也代转了这份邀请,我对双方都心存谢意,但也没有义务加入争论去为哪一方辩护。这一阶段原定的议题是“中国的世界地位:中国对自己的认识和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我也就直接进入了这个主题。

我从刚刚调研所知的中资企业在东南亚的水电、矿业等开发活动谈起,讲到中资在劳工权益、对利益相对方(如被占地的当地农民)和当地公民社会的态度、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确实不如同在当地搞开发的一些西方公司,即使在老挝这么个政治背景与我国相似的国家也有这种反映。但是有人因此攻击中资在搞“殖民主义”,我是很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因为事实是:一方面中资在那里对利益相关各方做得不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外资好,但是另一方面,中资做得确实已经比他们在国内对劳工、对被征地农民、对挑刺的NGO的做法要好多了,与在国内的做法相比,他们实在已经很进步了。而什么叫“殖民主义”?那就是像当年的西方一样,对自己的国民权利很尊重,对殖民地人民却很不好。然而,中资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对海外投资地民众的“迁就”尽管不如西资,却几乎可以肯定要高于他们在国内的做法。这一点其实从中资受到的批评就可以证明。

很多人批评中资使用从中国弄来的农民工而不肯雇佣本地人,这当然有违于增加本地就业的原则,受到批评可以理解。但是我对他们说:西方公司当然不会从他们国内弄一批白人到你们这里做重累脏险的苦力,为什么?只是因为要保证你们的就业机会?当然不是!这首先是因为白人不愿干这种活。西方人不愿干的活,西方公司让你们老挝人干,这是“殖民积习”;而你们不愿干的活,中资公司让中国的“农民工”去干,这又是什么积习呢?这当然不是殖民积习,但可以说是“低人权”积习。殖民积习是宗主国尊重本国公民的人权但不尊重他国人,而我们中国的强势者却相反,他们尊重你们的权利也许还不够,但绝对比尊重国内利益相关的弱势者要强多了!

我因此表示很赞成扩大中资在海外的活动,这主要还不在于他们能为中国赚到多少钱,或者为当地作出什么贡献,而在于希望他们能够在海外学会尊重人权,从而反馈国内,能对中国人更好一些。如中铝公司在澳大利亚开发奥卢昆铝土矿,虽然得到了联邦政府和昆士兰州政府的大力促成,但仍不得不花费一年半时间与当地很少的土著人谈判土地租用问题。而在国内他们哪有这份耐心?中铝的“平等待人”在当地获得好评,可是在国内这个“好榜样”却不能宣传:国外的“工会陷阱”已经够让

“中资”头疼了,如果“奥卢昆经验”传入国内,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农民也学会了像澳洲那个小小的“原始部落”那样大模大样地与政府支持的“大鳄”漫天要价,那还了得?!

“偏见”我见

总的来讲,我还是从这次会议上感受到了中国的进步。虽然有波折,毕竟还是对戴晴他们开闸放行了。虽然“14年自主办刊未受干预”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如此,但至少我们的官方同仁认为应该如此。我们的官方同仁说中国已有言论自由,但愿他们说的能逐渐变成现实。我们的同仁大都也承认中国“纵向有进步,横向有差距”,看到差距就有了进一步前进的可能。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官方同仁对此间的政府、公司(主办者)都还能友善,唯独与此间的民间媒体如此对立?

是因为如意识形态所说:西方媒体被金钱控制,只是资本家老板们的喉舌?如果是这样,“老板喉舌”的可恶不就来自“老板”的可恶吗?为什么我们对“老板们”本身反倒更好?

是因为这些媒体散布了“假消息”或“谣言”?但就以这场风波为例,平心而论,我们自己的《环球时报》散布的“假消息”,包括对“中方”不利的“假消息”难道还少吗?

是因为这些媒体对中国有“偏见”?的确如此。而且甚至可以说,西方媒体的一些“偏见”确实与“殖民主义积习”有关。因为“殖民积习”如前所述,就是对自己同胞要比对外人更好,或者说对外人比对自己同胞更坏。西方人过去的确有这个毛病,现在也还没完全改掉。他们以这种眼光看我们,看到我们有些人(比如那位要求“毫不妥协”地封杀戴晴的先生)对同胞如此杀气腾腾,就不禁会想到:“他们对自己的同胞都是如此的坏,如果这种人强大起来,他们对我们这些外人又会坏到什么程度呢?”老实说,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除了某些真真假假的事例外,主要就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心理“偏见”。

当然我们可以说服他们:我们和你们相反,我们这种“文化”对外人比对同胞更好,或者说对同胞比对外人更坏,我们不准戴晴讲话,但不会不准你们讲话,你们不能带着你们的偏见看我们。但我想,我们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夷狄恐怕是理解不了的。如果我们为此就大动肝火,那就更把这些夷狄吓坏了,他们的“偏见”不也就更深了吗?

更何况说透了:我们对这些媒体大动肝火又有什么用呢?说的极端些,对他们的政府动肝火,我们可以断交甚至宣战,对他们的老板动肝火,我们可以进行贸易制裁,但他们的媒体何求于我,我们能拿他们奈何?如果说我们是新闻全球开放的,正如那位老默多克曾经希望的那样,他们想到我们这里来发行,来扩大市场份额,或许还会顺着我们说话。现在我们根本是不许他们进来的,他们完全以我们以外的人为受众,怎么会在乎我们的肝火?我们对自己的媒体发威,可以审查,可以撤人,乃至停刊整顿、责令关张,对他们的媒体我们能怎么样?我们能对他们搞新闻审查?能让他们停刊整顿?他们连自己的政府都不怕,怎么会在乎我们动肝火呢?说损一点,我们的肝火,不恰恰是给他们做的免费广告吗?

所以我们动肝火是没用的。可取的做法是我们以行动来逐渐打消他们的偏见。不仅对外人要好(这我们似乎不难做到),更要对自己的同胞好,尊重自己同胞的人权。我们不要以为这只是自己的“内政”,“内政”只能对政府而言,无法对媒体和舆论。正如我们不能跑到美国去代替美国政府废除资本主义、但我们的媒体却完全可以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一样,他们的政府管不了我们的“内政”,但他们的媒体对我们的事“说三道四”,无论是我们还是他们的政府都是管不了的。

可以肯定地说,尽管新闻的真实性与公正性是媒体的生命,我们完全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但是事实上人们的价值偏好客观存在,“偏见”这个东西就很难完全避免。而且它与新闻自由与否无关。被管制的媒体有偏见,自由的媒体同样有偏见。新闻自由只是可以防止“偏见一元化”,即防止那种只能朝这“偏”、不能朝那“偏”、只准我“偏”不准你“偏”的情形出现,防止某种一面倒的、受操控的甚至是被动员的“偏见”诱发全社会的歇斯底里。“偏见”一旦多元化,那就有可能“兼听则明”,使受众在各种“偏见”的平衡中找到真实。“偏见”一旦竞争化,那些“偏见”较少、更有公信力的媒体就有可能胜出,而那些不讲公信、一味“偏见”的媒体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对某个具体的不实新闻当然要出来纠正,以免以讹传讹,但对“偏见”存在的一般现实应当持有平常心。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我们的“偏见”必然逐渐减少,或者会多元化地出现“亲华偏见”对“反华偏见”的平衡。如果我们又有足够的自信来实行新闻自由和媒体市场的开放,那些媒体更可能为了顺应我们受众的胃口而克制令我们受众反感的偏见了。因此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次研讨会上我们官方同仁能跟戴晴、贝岭同室讨论问题,能否定那种

“毫不妥协”地封杀“异见”的赵俊杰式主张。如果在国内也能如此,那么我们的进步将是任何“偏见”也遮蔽不了的。

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action-viewnews-itemid-3022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温克坚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1 22:33 只看该作者

环球时报老咬,土共装B不得。

astding

大学两年有余一事无成,唯八卦之精神,蛋疼之品格生生不息。 twitter: @astding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1 22:36 只看该作者

长啊, 总算看完了

彩虹咖啡馆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1:05 只看该作者

写得非常好。那个赵某人究竟是什么鸟?

灼眼のSABER

“君有疾在蛋上,不治将疼” “操,滚!”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1:48 只看该作者

环球时报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智商下限就是用来刷的

魔鬼教官

Centurion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2:00 只看该作者

好玩啊

kronos1980

ziwu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2:39 只看该作者

基本看完,有些地方不甚同意。人性和文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中国人对外人好,对自己人差是因为怕得罪他人。可是那些附有权势的人哪一个把屁民放在眼里?文化再强大,也抑制不了权力带来的快感和贪婪。

numberscis

收二手或库存的老钢笔、蘸水笔。免费维修钢笔,免费调校、打磨笔尖。尊重世界上所有以匠人性格工作和治学的民族,毋论是日耳曼还是和族。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4:01 只看该作者

《环球时报》:“有刺客!保护厂公!!!”

Yahoo!

蒙泰尼里神父

一位意大利神职人员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7:06 只看该作者

十分精彩。

wistreer

推特:@wistreer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8:19 只看该作者

无事生非,搬弄是非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康波

老泪纵横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8:34 只看该作者

高调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无害。低调再低,不逾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秦晖

上肛上腺

路边社,专业从事各类路边消息及不规范谣言的搜集整理 twitter.com/try2feel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9:28 只看该作者

赵俊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优秀科研工作者

四月青年的偶像之一

著有:

LiPeng委员长主持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纪实

Jiang Zemin与中国外交新格局

Wu Bangguo委员长主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周年工作评述

张书记

http://twitter.com/SecretaryZhang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9:29 只看该作者

相关阅读

戴晴在法兰克福书展讨论会发言 中方代表一度离场

http://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22146

dimension7

观而不语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9:32 只看该作者

好赞的文章,估计很多同学看到第一段就激动了,其实最后一段关于“偏见”的观点才是精华,没耐心的可以倒着读。-_-

丝丝兔

专业围观群众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09:40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不太赞成他的一些主张,最近发现他写的文章还都不错。

mmikez

天天出差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0:14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胺氰聚三郎

怪组员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0:21 只看该作者

秦晖是一个很扎实的学者

张书记

http://twitter.com/SecretaryZhang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1:06 只看该作者

RT @zuola:

上次《环球时报》的青木和常黎明就我被拒绝出境去德国的事写了篇《德媒又借“草根文化”攻击中国》,写得乱七八糟,引用事实不准确,我还写了读后感教青木如何写文章

https://www.zuola.com/weblog/?p=1317

不二熊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2:39 只看该作者

现在难得见到像秦晖这样心平气和写文章的学者了

10387089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2:41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受教了!

amoiist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2:58 只看该作者

秦晖先生给傲慢、狭隘的中国政府留足了面子,也给后者上了十分生动的一堂课。

[ 本帖最后由 amoiist 于 2009-9-22 13:37 编辑 ]

amoiist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3:03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场风波,法兰克福书展主办者也做了表态,英文好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Frankfurt sends out strong anti-censorship message

http://www.thebookseller.com/new … orship-message.html

低和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3:11 只看该作者

关门,放《环球时报》!

薄翠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3:19 只看该作者

德国这次的主办方也够瞧的

竹本无心

鉴定大脑短路+人格缺失精分患者的砖家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3:2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低和 于 2009-9-22 13:11 发表

关门,放《环球时报》!

呵呵

“读后真令人倒吸一口凉气:作者竟然把自己三天前说过的话全忘了吗?“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是谁散布的“假消息”?”某组织的喉舌真是完全不要脸皮,当面撒谎。说它是dog,真是玷污了dog

青石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3:46 只看该作者

秦晖老师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长。

sumsung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4:26 只看该作者

赵的工作成绩

四、工作业绩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已发表成果200余万字,其中学术专著2部,合著6部,论文、文章及调研报告100多篇,主要代表作有:

《科技复兴——欧洲的梦想与现实》(独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殷登祥研究员主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之一部,该丛书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21世纪欧盟的经济发展战略》(独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出版,该书出版得到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资助。

“Jiang Zemin与中国外交新格局”(主笔),2002年《中华儿女》杂志(政要版)第1期头版发表。该文曾报送中办、江办和外交部审阅,Jiang

Zemin同志亲自审阅,朱邦造同志有批示,王沪宁同志作了两次修改。

“Jiang

Zemin与中国统一战线工作新格局”(文章),2002年《中华儿女》(政要版)第11期头版发表。该文也报送中办、江办和统战部领导审阅过,王兆国同志和刘延东同志有批示。

“LiPeng委员长主持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纪实”(文章),2003年《中华儿女》(政要版)第3期头版发表。该文曾报送全国人大办公厅有关领导审阅。

“Wu

Bangguo委员长主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周年工作评述”,(文章),2004年《中华儿女》(政要版)第3期头版发表。该文曾报送全国人大办公厅有关领导审阅。

“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研究报告”(总执笔),2002年10月,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委托课题,供徐冠华部长参考。

由于科研成绩突出,曾多次被欧洲研究所评为优秀科研工作者,并获得中国社科院、科技部、外经贸部、中国国际友联会和平与发展中心等有关部委的奖励和好评。

小宸宸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都是我滴哥我滴哥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不管是拜春哥,还是拜曾哥,保佑我及格,不挂科!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4:28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不过看到环球屎报就大致能看出个大概来~~

不过托他们的福,戴晴老师这次也火了,很多不认识她的人现在也知道她了~~

71152689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6:07 只看该作者

丢人丢出国,tg的官员都是猪吗?

海风

个人撒谎叫欺诈,组织撒谎叫先进文化。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6:22 只看该作者

戴晴老师是叶的养女的那个吗?

小宸宸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都是我滴哥我滴哥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不管是拜春哥,还是拜曾哥,保佑我及格,不挂科!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16:4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71152689 于 2009-9-22 16:07 发表

丢人丢出国,tg的官员都是猪吗?

你泄露国家机密了……

dudu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21:26 只看该作者

秦晖这是谆谆教导啊。

秦晖的文章虽然长,但是把经过讲的很清楚,还不忘对党国的新闻战士苦口婆心。

以理服人 。我是雷老虎。

george

思想罪在逃犯 大洋之声轮值DJ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21:32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们可以说服他们:我们和你们相反,我们这种“文化”对外人比对同胞更好,或者说对同胞比对外人更坏,我们不准戴晴讲话,但不会不准你们讲话,你们不能带着你们的偏见看我们。但我想,我们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夷狄恐怕是理解不了的。

-——————–

自从我看到秦先生写的”以左的名义抢钱,以右的名义分赃”(尺蠖效应)那时起,就不自觉地成为“秦粉”了。秦先生写的东西总是一针见血。

ping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22:14 只看该作者

真是长得很啊,不过还是算好看啊

littail

防火防盗防政府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2 22:3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shazhou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3 12:42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对本国人更坏,而对外国人反而要好,1925年鲁迅写的那篇著名的《灯下漫笔》对此倒提了很大的一笔,“对国民如何专横,向外人如何柔媚,不犹是差等的遗风吗?”

火疖子

友爱部101房小卒癸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3 13:19 只看该作者

秦先生好文,其中点到好几个关键!

Moleskine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3 16:10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科普一下秦晖?我一向看文章不记作者,有些背了

想起码知道一下秦的所在位置,一般为什么媒体写稿

petofiwen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4 11:17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科普一下秦晖?我一向看文章不记作者,有些背了

想起码知道一下秦的所在位置,一般为什么媒体写稿

=======================================

我也是秦粉了,他在清华,他夫人金雁也是个猛人,岭南讲堂讲十月革命的那个

兄弟要要的话我这有个他的文集可以发给你

空心石头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4 11:52 只看该作者

秦晖应该算一个比较理性,懂得妥协和说服的专家

Yhard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06:17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两段说的很好啊,可惜中国的高级“爱国者”不知道是真脑残还是装脑残呢

Yhard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06:26 只看该作者

这显然不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反过来行之,看似非人性的东西其实就是种奴性罢了

要是硬要说中西有差,那只能说中国人做奴隶习惯了,而西方人奴役人习惯了

引用:

原帖由 kronos1980 于 2009-9-22 02:39 发表

基本看完,有些地方不甚同意。人性和文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中国人对外人好,对自己人差是因为怕得罪他人。可是那些附有权势的人哪一个把屁民放在眼里?文化再强大,也抑制不了权力带来的快感和贪婪。

耗子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09:40 只看该作者

当场走掉的官方代表还有作家莫言,没有走掉的还有徐星,与秦晖一样是德方邀请。只是他站在后排,他没有走掉人家没有看见。

10387089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09:48 只看该作者

莫言让人失望了

george

思想罪在逃犯 大洋之声轮值DJ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09:5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空心石头 于 2009-9-24 11:52 发表

秦晖应该算一个比较理性,懂得妥协和说服的专家

同意。秦晖的东西是写得长,我觉得是因为他一定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了以后,才肯表达他的观点。而且秦晖的文章写出来是为了让人看得懂,这点很像一些老外写的教科书(偶学软件的),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罗嗦,但确实佩服那种一定要把东西讲清楚,分析透了的尽头。

要说写得短,相信秦晖并不是没这个本事。他“罗嗦”过了之后,总是可以看到一两句带着针尖的话。当年就是看他那篇文章《尺蠖效应》里面写的“以左的名义抢钱,以右的名义分赃”,真是佩服他的精辟。如果用那种“是中国人就XXXX”或者乱拽一些谁也看不懂的名词,或者虽然是用一个名词,大家指的都不是一个意思的那种方式写文章,当然可以写得短了,可那就不是秦晖了。

一士

小八子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5 19:23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遍,这才叫个清楚明白。

曲七

拼不过姿势拼知识,拼不过知识拼常识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27 11:30 只看该作者

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耐心”是多么的重要,前提是要有耐心地读完它。

这种有耐心的慢慢渗透,慢慢启迪,是公共知识分子最大的美德。

同时有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非常的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