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为什么失败?(有更新)

WJ87

无产阶级煽动家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03:24 只看该作者

共产主义为什么失败?(有更新)

——马克思故居重开之际专访迈尔教授

马克思到底是谁?他的理论到底在哪些地方过了时?德国的学术界和左翼党派如何评价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失败是因为人性本恶从而达不到那样的理想境界?6月9日马克思的特里尔出生故居在重修后即将重新开放,本网为此采访了德国著名政治学教授托马斯.迈尔教授。

问:马克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真实”历史人物?

答:就像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人物一样,马克思具有多面性,有些地方也具有多重意义。他既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也是一个对民主持批评态度的人;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新规模所带来的划时代成就既有赞叹,也有批评;他批评个人崇拜现象,但是自己却容易受到这方面的诱惑;他热爱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面向现实的研究态度,但是却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具有历史宗教主义色彩的“启示”。也就是说,有不止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就看你是怎样去理解马克思。这一充满歧义的特性本身就是一个马克思作为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事实。

问:马克思的最重要贡献是什么?他的理论今天还能够成为时尚吗?

答:马克思的至今仍然有意义的贡献是:他指出了政治经济学在所有其它社会生活领域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对放任自流的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危机和对人类的后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还指出,只有将经济秩序置于政治、社会和文化范畴之内考虑才能使其适应人类的基本利益。但是他并没有论证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马克思经常在他的社会批判中采取极端的立场,但是与此同时却没能让人信服地解释,有哪些道路可供实践选择以及这些可供选择的社会秩序该怎样组织起来。

马克思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的一些批评仍然给人以启发,对现代社会科学也是如此。但是作为对于现代世界的总体解释,他的理论的确是过时了。

问:具体过时在什么方面?

答:主要是他的乌托邦式的想法,认为什么都能实现,但却不指出这种理想的状态在一个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能够正常运转。现实证明,如果没有市场和作为生产资料的财产的突出地位,复杂的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建构。

马克思相信,人类社会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而然地会发展到一个消除了不平等、没有剥削和没有人统治人的最好的社会,但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是一种世俗化了的宗教救世信仰。这种信仰现在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现实政治世界中都不再有值得一提的信徒了。

问:社民党主席明特菲林不久前在德国引发了一场“资本主义批评”大讨论,他的观点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答:明特菲林从马克思理论中得到的启发是,经济秩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以是否为人和社会的利益服务为衡量标准,且不能独立于民主决策的控制之外。不过,明特菲林批评的实际上是那些以风险对冲基金为代表的经理人和企业家的行为,而不是批评整个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他认为,资本主义的运作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而不只是有美国式的奉“股东价值(Shareholder

Value)”为圭臬的那一种。在过去的几周里,明特菲林在众多场合都强调的是要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联邦德国自建国以来所坚持的一直是市场经济制度。明特菲林对资本主义的批评虽然也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中得到了启发,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所追求的社会民主下的社会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世界有着显然的不同。

问:是否存在一种被误解了和滥用了的马克思主义神话?

答:今天,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当作负面意义上的神话被滥用了,例如马克思被当成是一个煽动家,说他应该为一切因为批判资本主义和寻找另外的道路而产生的人类罪恶负责。但是实际上,马克思的神话在西方已经被

“去咒”了。在德国,“六八学运”那一代年轻人还对马克思趋之若鹜,但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几乎没人知道马克思到底是谁了。

问:在德国,马克思今天还受到尊敬或者是畏惧吗?

答:这么说吧:马克思今天被“中性化”了,因为他不再吸引年轻人和社会弱势群体。在学术界,马克思在很多领域内依然是一位受到尊敬的杰出学者,但同时他也被相对化和历史化了。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鼓吹者也不再把马克思当成洪水猛兽,因为马克思主义不再是动员社会弱势群体和大众造反的力量了。

问: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失败,马克思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学者是否因此而贬值了呢?

答:在严肃的社会科学领域,共产主义运动中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早已彻底贬值。共产主义国家体系的崩溃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反对派运动和第三世界解放运动中不再构成一条举足轻重的政治替代路线。现在已经很清楚:不管在学术层面上马克思还有什么价值,人们不可能从他的思想中得到一种严肃的、可行的、具有替代意义的社会秩序。

问: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有哪些?

答:德国最近重新编辑整理了一百多分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举例如下: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中的很多模糊和歧义之处都被发现指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被证明是是建构在一套严格的道德理论之上,认识到马克思理论不适合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处方或者是辩护理论,因为它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国家理论,也不包含一个替代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设计。

在马克思理论中能找到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思路,特别是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在那里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案来组织一个没有剥削的经济秩序和社会。

问:马克思对西方的政党还有哪些影响?

答:对于西方的社会民主党派来说,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仍然是他们的思想来源之一,这对有些政党来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这些思想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和一些评价社会解放程度,即社会在多大程度上不受经济秩序及其运作法则的统治的标准。对于德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党(PDS)来说,这些思想还有影响,虽然它已经带有另外的细微差别。

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民主社会中已经没有哪一个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政党还说自己是完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一些左翼政治派别中特别极左的、边缘的和非常小的分裂派别还自称是马克思主义党。

问:在中国的具有左翼色彩知识分子中,有一种流行的为共产主义运动失败开脱的说法是:共产主义本身是很完美的社会秩序,只是人类的本性不完美甚至是邪恶,所以没有能过上共产主义生活的福气。您怎样评价这一说法?

答:我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的症结在于它对如何组织一个现代社会所作出的构想的自身思想错误。现代社会及其现代的经济秩序只有在结构开放、能从批判中学习和接受变革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共产主义相信可以不需要对社会发展及其错误公开的批评,而只通过一个中心来控制整个现代社会,这导致了对进步与发展的自我封闭和公民的异化,这是基本思想上的错误,而不是思想应用上的错误。开放和民主化是现代复杂社会的发展前提,不过这一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框架。

注:托马斯.迈尔教授任教于多特蒙德大学政治系,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民主理论和媒体与政治领域都有专著。

□ 德国之声

[ 本帖最后由 WJ87 于 2009-10-21 00:25 编辑 ]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小康元年

路边社撸叶子专家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09:40 只看该作者

谢谢转贴,不过本版以原创为主.

库存袈裟

@bruceku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5:24 只看该作者

移到Free talk了

九王爷

路边社满洲执政官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6:10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在布党五祖里,算是比较真实的一个了

黄阿狗

金玉其内 败絮其外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6:13 只看该作者

凡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强制美好愿景都是海市蜃楼

….

所以他失败了

hotwinter

低调地折腾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6:22 只看该作者

to good to be true.

历史上太多的理想主义,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也是绝对的控制主义。关键是人家想想就算了,马的理论被直接拿来用,丫都是一个人在图书馆空想,想的位子上都有印子了,但是从来没有试验过,也没有实践过,然后就被各种怀着各种目的的二B拿来大规模运用,能不错吗?丫的理论是这个世界的灾难,但是也不是丫的错,像他那样的理想主义多了去了,但是只有他的被拿来大规模试验了。我们就是一个宅男的操蛋理论实验的牺牲品,想想真他妈冤。

朱翠 该用户已被删除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6:39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位哲学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很不错。错就错在那些拿理论去实践的人。人是试验品吗?社会是小白鼠吗?何况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完全是一套将社会美学化的理论,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本质上属于艺术家的美学观。你看电影,美,欣赏了,很好。但你不能把电影里的东西都搬你家,都应用到社会上去。艺术的归艺术,现实的归现实。政治美学化与艺术政治化一样,都是基本界限的分崩离析所导致的。李煜、毛腊肉写的一些词满不错,但让李煜、毛腊肉这样的人去当政治家纯粹是巨大的灾难。

[ 本帖最后由 zuicui 于 2009-3-19 16:41 编辑 ]

wistreer

推特:@wistreer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7:33 只看该作者

歪理邪说

低和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7:5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wistreer 于 2009-3-19 17:33 发表

歪理邪说

造成巨大灾难

邪教制国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8:04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说,XX主义就是空想,反人类,用共产党自己的语言说就是“反动”,假的东西怎么可能在现实中成功呢?

eat.eat

真摇滚,真愤青,真大气魄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19:19 只看该作者

好文

hikui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22:06 只看该作者

按照郎咸平的说法,马克思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资本论》,为了避免马克思的预言发生,资本主义已经改进了许多,所以今天的资本主义早已不是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了。而中国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却还停留在以前,甚至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WJ87

无产阶级煽动家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22:13 只看该作者

那是工會運動與資本博弈的結果,工人們沒了馬克思的指導就不知道爭取自己的權利的么。所謂一個人或一本書改變了歷史那不是神話故事么.

jeansea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9 22:34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对原始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赞美,所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就向墙上挂着的笤帚。

zama

自定义头衔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01:27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同意七楼的说法,不是实验,而是利用他的理论来Xx国家人民,我并不认为腊肉之流真不懂这个理论的危害并且相信之。另外,楼上有几个认真看过他书的?呵呵

satanla

不管多难,天会再蓝。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07:48 只看该作者

他写了本小说,然后被别有用心的一小撮利用,成为一个伟人。

hotwinter

低调地折腾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08:4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zama 于 2009-3-20 01:27 发表

不是很同意七楼的说法,不是实验,而是利用他的理论来Xx国家人民,我并不认为腊肉之流真不懂这个理论的危害并且相信之。另外,楼上有几个认真看过他书的?呵呵

呵呵,我说了,“被各种怀着各种目的的二B拿来大规模运用”,腊肉的目标就是皇帝。

朱翠 该用户已被删除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08:5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zama 于 2009-3-20 01:27 发表

不是很同意七楼的说法,不是实验,而是利用他的理论来Xx国家人民,我并不认为腊肉之流真不懂这个理论的危害并且相信之。另外,楼上有几个认真看过他书的?呵呵

呵呵,仅我而言,目前没有读书装逼的倾向。何况拿马克思主义装逼没有任何意义,对一些人而言他已经过时,但他的政治经济学的价值非同一般。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他政治经济学的出现,使得当代西方知道如何调节资本主义经济避免向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好的东西自然要借鉴。至于你所说的腊肉本性恶并知道自己的恶与马克思主义的危害,我不赞成。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恶人,坏人。包括斯大林、希特勒、日本战犯,他们都认为自己在拯救全人类,爱全人类,伟大的不能再伟大了呢。

[ 本帖最后由 zuicui 于 2009-3-20 08:52 编辑 ]

朱翠 该用户已被删除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09:04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例子就是网络上的方舟子之类的人物。稍懂心理学的人都能看出这位方舟子是个偏执狂患者。但你问方舟子去,他认为他在为你们好,他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呢,他就是科学真理的代言人,你反对方舟子就是反对科学。在我看来,希特勒、斯大林、毛腊肉以及方之类的精神病患者,在人类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但奇怪的是这类精神病患者在大众那里很有召唤力,他们依靠他们非同一般的激情去召唤出大众的激情。因此,根本的问题不是这些人知道他们恶不恶,而是如何监督,防范这样的人上台。

sg9528

遥远的磐石男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11:02 只看该作者

对比下,咱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很可笑

左岸←右岸

把你的子宫钉到我的墙上,这样我便会记得你。我们必须走了。明天,明天…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11:30 只看该作者

现在只有一件事使我极感兴趣,这就是记下书中遗漏的一切。就我所知,还没有人利用空气来给我们的生活指示方向,提供动机的各种元素,只有杀人狂似乎在从生活中重新汲取一定量的他们早先投入生活中的东西。这个时代呼唤暴力,可我们只得到了失效的炸药。革命不是尚在萌芽中便被扼杀就是成功得太快。激情很快便丧失殆尽,人们便转而求助于思想,这已是常规。提出来的建议没有一项能维持二十四小时以上。我们要在一代人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生活一百万次,在对昆虫学、深海生物或细胞活动的研究中,我们学到更多……

lanson_law

围观团宣传委员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12:49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是结束了自由资本主义,使政府开始干预劳动者的境况。

马克思具有真心真意为底层民众扯开劳动枷锁的想法,只是他太相信暴力革命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以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该证券就自证地是为底层人民服务的政权。归根结蒂马克思都没有在资本论明确指出什么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主义该如此操作,后来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就是:工人阶级专政+大机器生产。

以上是我正在读卡尔波普《论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

hikui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0 21:3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lanson_law 于 2009-3-20 12:49 发表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是结束了自由资本主义,使政府开始干预劳动者的境况。

马克思具有真心真意为底层民众扯开劳动枷锁的想法,只是他太相信暴力革命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以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该证券就自证地是为 …

比较理性

中老年朋友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1 09:26 只看该作者

因为要否定私有制,所以失败

WJ87

无产阶级煽动家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21 00:21 只看该作者

作者: Macbeth (http://www.douban.com/people/Macbeth/)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页)

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

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唯一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2.“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3.“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同上,30页)

过去不是世外桃源,因为虔诚信仰、理想情怀只能在肮脏的现实中闪光;当下也不只是肮脏的现实,因为至少还产生了很多如马克思这样猛烈抨击“金钱关系”的人们。那种纯粹的田园诗般的关系过去未曾全面存在,将来也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尊严也不是在田园诗般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是在与肮脏现实的持久搏斗中体现出来的。人的尊严的实现只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个人与现实搏斗的过程。不过吊诡的是,那种一劳永逸地为每个人戴上人性尊严桂冠的企图,尽管无法实现其宣称的目标,却往往通过制造新的巨大苦难来为人们提供了实现个人尊严所需的肮脏现实环境。

4.“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阶级斗争理论一样,只能是一种分析历史与社会的框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存在与之相反或大为不同(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强调思想观念对物质科技的影响,强调自由意志对现实束缚的克服,等等)的理论学说。这些不同的学说带着自己预定的框架,总能从同样的历史经验材料中找到自圆其说所需的各式各样的逻辑链条。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或者合理性,无法从其哲学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或者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哲学)获得——哲学终究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而只能根据其对现实的解释能否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洞见来确定。在通过这些解释理解现实理解历史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那种由对终极真理的渴求而产生的彻底信仰某种理论的倾向,而不同理论学说的不同解释路径的“价值”主要也就体现在为我们避免绝对信仰提供了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种种可能。

5.“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同上,36页)

工作条件、生活状况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利益一定趋于一致么?这里到底谈论的是什么利益呢?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我们通常所谈论的以收入衡量的利益,那么,这种“利益”怎么可能一致呢?它们最多不过是彼此相容或成正相关关系而已。事实上,在企业竞争以及劳动力竞争的环境中,工人在收入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的冲突并不会仅仅因为大家都在被“剥削”而被削弱。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覆灭,而其趋于一致是指随着相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覆灭能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消灭剥削带来更高的收入——的工人越来越多,摧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越来越成为工人阶级的共同目标,那么,这种“利益”到底能不能为工人们带来更大的好处则成了它能否成为真正的利益的关键。企图证明这一点的理论并不会因为冠以“科学”之名而成为真理免受批判,至于那种企图证明这一点的行动(别忘了,这种行动企图证明的正是它们的前提)到底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以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也已经看到了。

6.“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同上,37页)

如果说阶级划分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标签游戏,那么当人们的确产生阶级认同、阶级意识的时候,我们还能这样说么?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此时的阶级已从被人用标签标识的集合成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类似于民族?)。然而,这种共同体的产生过程(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及存在方式(基于想象的存在),并不能使它比其他的群体显得更神圣;阶级终究不是一个坚固持久的具有思考和行动能力的总体。抛开对阶级多元构成与诉求的认识,抛开对个体的思考与行动乃是一切集体现象的根源这一原则的承认,轻率地谈论阶级利益、阶级意志、阶级行动等等有多大意义?如一个人一样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并独立地思考行动的阶级,在这个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

7.“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同上,37页)

在所谓的“决战”来临之际,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倒戈意味着什么呢?按照宣言中的逻辑,要么他们没有良心可言而只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要么他们所具有的良心只是历史用以实现自己目的(比如,无产阶级的获胜)的工具。在马克思视认识历史“必然性”为真正的自由的时候,实际上却为那些获得了“真正”自由的人安排了一个名叫“历史规律”的主子。而且,当马克思描绘的宏伟历史蓝图成为政治运动的圣经,那些“真正”自由的人就不仅仅是抽象的“历史规律”的奴隶,而且更成为了掌握了“历史规律”解释权的领袖的奴隶。对人的尊严的高扬,却以对人的贬低收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8.“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同上,38页)

一句话,无产阶级显然是不同于资产阶级人类的某个新物种。

9.“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

10.“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同上,40页)

存在一个整体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么?如果说存在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那么这种共同利益到底是什么呢?该如何确定呢?是根据某种科学客观的标准认定,还是由某个人或组织专断地认定,抑或需要根据全体成员的共识确定?如果其定义依赖科学的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存在么?若存在,又如何验证其合理性?如果其定义依赖专断,那么这种专断何以能够代表共同的诉求?如果其定义依赖共识,那又该如何达成共识呢?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将其成员的私利或组织的私利从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排除掉么?如果能(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那需要靠什么机制来实现?而如果这个组织果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它所宣称要代表的利益,那这又要靠什么来保证呢?

11.“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同上,40页)

除非他们包括整个无产阶级,否则凭什么宣称其原则不是特殊的、宗派的?

12.“因此,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同上,42页)

但是,娜拉走后怎么办?公有制的实现实际要求全民所有权被集中代表(比如由政府代表),那么无论经营权是集中的(计划体制)还是相对分散的(市场体制),所有权集中代表所带来的对资源的集中控制终究还是会要求某种形式的计划,然而问题是:在配置资源以满足大众需求的问题上,计划者比私有制的自由市场更高明么?而且,已丧失公有资源实际控制权的大众靠什么来监督其所有权的代表者呢?没有有效的监督,那些代表难道不会消极怠工、肆意胡为乃至摇身一变成为主人?

公有制在现实中一方面剥夺了大众的私有财产权,另一方面却只能提供一个名义上的公有财产权,因而实际上只能是官僚所有制。名义上的公有财产不是大众的可靠保障,而只会是官僚的可靠保障;“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只能是私有财产,而不会是公有财产。在这种公有制上建立起来的所谓无产阶级的统治会是什么模样也就很显然了。

13.“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同上,41页)

《共产党宣言》是谁写的?

14.“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同上,41页)

何以见得资产阶级私有制就是“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最”这个修饰,恐怕蕴含着的不是实证的根据,而是哲学以及宗教的思想背景。

15.“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同上,42页)

生命的再生产到底包括哪些内容?除了这些,资本家还能享受到什么?人们应当需要什么超出生命的再生产的享受?人们的需求存在客观的标准么?新资本家是如何诞生的?对股票的广泛持有又该如何理解?

16.“但是,买卖一消失,自由买卖也就会消失。关于自由买卖的言论,也像我们的资产阶级的其他一切关于自由的大话一样,仅仅对于不自由的买卖来说,对于中世纪被奴役的市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一点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同上,43页)

消灭买卖的计划体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破产,而市场体制中的买卖难道会因为一个公有制的头衔变成非买卖么?

共产主义的自由是什么样的呢?那又是以什么样的不自由为代价的呢?哪些价值更值得追求存在客观的标准么?还是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选择?

17.“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被消灭了。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同上,43-44页)

只要公有制是通过剥夺大众对资源的分散控制来实现的,那结果就必定是大众个性的消灭。然而,不集中控制资源的公有制能存在么?

18.“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设会产品的权力”(同上,44页)

如何不剥夺?

19.“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同上,44页)

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完全依赖剩余价值理论的正确性。

20.“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同上,44页)

诚如罗素所言,经济原因也许的确是很多运动与思想的基础,但马克思没有充分考虑时间滞差,即“凡是获得成功的新学说都必定与其当时的经济状况有某些联系,但是,一些旧的学说(old

doctrines)在没有任何这类重大关系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存在许多世纪”(“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154-155页)。对人类观念、法律等精神产品性质的认定,需要的是细致的实证分析,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断言。实际上,我们也很难想象不同的阶级身份与认同会完全割裂人们的精神世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难道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么?

21.“他们(笔者注:资产者)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笔者注:资产者)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同上,46页)

女权运动的鼓吹者都是无产者么?作为清教徒的资产者的最大享乐是什么呢?卖淫存在的根源是什么?卖淫是劳动么?

22.“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同上,47页))

即使以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为前提,即使不考虑历史感情的影响,何以见得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之间就不会存在对立关系。那种兄弟般的和谐关系,多大程度上是乌托邦?

23.“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同上,47页))

无产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始终是人(至少作为生物人)的阶级,物质生产的发展恐怕也不是断裂式的发展,因此,精神生产、思想意识的发展也就不大可能是断裂式的发展,新的思想意识也就不大可能是与旧的思想意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也因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等等都是资产阶级偏见而其背后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观点,也就很难说是合理的。

那么,无论是对于物质生产、社会关系,还是对于精神生产,什么改变了而什么又没有改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只能通过实证分析来找寻;而各种物质精神因素间的复杂关联及历史(比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分析框架所认定的复杂),使得这个问题的解答很可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也意味着,共产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意识形态,而其他的意识形态又在多大程度上过时了,绝非像马克思自己认为的那样简单。

有一个例子,即对古代艺术的持久魅力的理解,可以更清楚地揭示马克思在这里遇到的困难。按照马克思的逻辑,那些古代艺术作品的社会经济基础早已消失,那些创造它们欣赏它们的意识形态也早已消失,那么它们何以仍然能够被现代的人们欣赏,甚至当作典范来学习呢?难道说,因为过去与现代的人们都生活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这一共同点,使得现代人在艺术上能够理解过去么?但仅仅是可以理解,恐怕不足以使得古代艺术成为被现代人学习的经典。此外,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能够帮助工人们欣赏古代艺术乃至奉之为经典么?

罗素认为马克思此处的问题在于没有充分考虑时间滞差,即“凡是获得成功的新学说都必定与其当时的经济状况有某些联系,但是,一些旧的学说(old

doctrines)在没有任何这类重大关系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存在许多世纪”(《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154-155页)。实际上,这种时间滞差本身的根源、特点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此外,如果说物质生产的改造导致了精神生产的改造,那么物质生产自身改造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罗素以为科学知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没有被马克思充分认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则阐明了宗教影响经济行为的可能性,而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则从内在逻辑出发解释了科学知识的进展。就此看来,单纯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恐怕是过于简单了。

24.“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同上,47页))

在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没有信仰?如果有,那在信仰的领域中还存不存在分歧?还需不需要信仰自由?

25.“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同上,48页)

似乎,都存在阶级剥削这一共同点就是过去世纪的意识形式存在共同之处的根源。但是,难道过去世纪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共同点了么?过去世纪的所有这些意识形式难道不都是由人塑造并作用于人的么?至少在这几千年间,作为生物的人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意识形式、意识内容及其载体语言,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说与生物人的大脑结构无关?

26.“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同上,48页)

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瓦解之后何以一定会走向共产主义,而不是演变为另一种存在阶级剥削的社会,或干脆在阶级大决战之后彻底毁灭?马克思的乐观看法到底有何实证根据?

共产主义的经济体制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其何以就能够实现呢?就此,马克思又有何实证根据?

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间天堂能不能存在也许还不清楚,但就已观察到的事实,我们已经知道:一、自称“由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往往与民主无缘;二、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控制起来是不会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实际上,值得怀疑的是:无产阶级民主与经济的集中控制,这两者可能彼此兼容么?

27.“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同上,49页)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资产阶级内部分歧的性质的呢?如果单纯只是策略分歧,那么资产阶级统治者需要的似乎不是议会而是科学院;如果包含了利益分歧,考虑到马克思将政治看作阶级统治的形式,那么围绕解决阶级内部利益分歧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又该称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马克思所谈论的阶级利益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他指的是先验的根本的阶级利益,而个人利益只有通过实现这种阶级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那么通过科学研究以发现并证明这种根本利益,或许就足以解决阶级内部的种种分歧。就此而言,公共问题最终应当是科学问题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政治问题。但现实似乎并非如此,这意味着恐怕根本就不存在先验的根本的阶级利益

如果他指的是阶级的共同利益或利益共识,那么个人利益与这种共同利益的矛盾或利益共识的达成过程,无疑都会造成阶级内部的利益分歧。在此情况下,即便无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其内部围绕解决利益分歧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与资产阶级内部的类似活动到底有何性质上的区别?

归根结底,政治果然只是阶级统治的形式么?

28.“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同上,49-50页)

相信消灭私有制能够带来进步,很难说不是一种缺乏根据的乐观主义。

29.“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就是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同上,50页)

此句所表达的超出了法英贵族抨击资本主义有其社会经济背景这一意义,因为其讥讽的修辞还蕴含着一个更一般的,也是更危险的观点——人是历史使命的奴隶。

30.“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同上,50-51页)

诛心之论?并非工人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不是也在装模作样呢?难道这世上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真心想做救世主?

31.“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上,58页)

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的利益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只有共产主义天堂般的生活才是利益所在,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利己以利他的“利”并不是真正的利益?关键的问题是,马克思所定义的“利益”、“需求”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所定义的“利益”、“需求”有什么区别?

32.“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同上,59页)

这段对空想共产主义者的评论,对马克思自己似乎也颇为适用。

33.“所有这些主张(笔者注:空想共产主义者的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它们所知道的只是这种对立的早期的、不明显的、不确定的形式。因此,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同上,60页)

马克思根据什么确定他所知道的阶级对立已具有成熟的、明显的、确定的形式,而不会进一步发展变化?马克思是否在空想?

对当时阶级对立发展阶段的认定势必依赖某种历史预言,而这种历史预言又需要以对当时阶级对立发展阶段的认定为根据。马克思是否陷入了循环论证?

34.卡尔·洛维特论《共产党宣言》

卡尔·洛维特在其着作《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的专论马克思的第二章中大致如此概括了《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世界历史图式:

在阶级斗争的历史的最后阶段,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的现代工业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并使得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努力在全球扩展市场,甚至迫使最遥远和最野蛮的民族也卷入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中,然而资产阶级的关系终究还是太过狭窄,已经日益无法容纳其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于是,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并且,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特选的子民,一旦在有阶级意识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并在政治上得到引导,那么它就会带来必然会降临的最终审判。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将会通过在不同的国家中实现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事业——拯救整个人类社会。最终,工人阶级将不像资产阶级那样成为一个统治阶级,而是将消灭一切阶级对立。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于是,一个没有上帝的上帝之城诞生了。这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弥赛亚主义的终极目标。

就此,洛维特这样评论了《共产党宣言》:“这个档案在其内容的细节上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其结构的整体上是一种末世论的福音,在其批判态度上是预言性的”。他还指出:“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解,《共产党宣言》的革命发现,主要并不是上述草拟的世界历史图式,而是‘唯物主义的’命题,即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必然从它们里面产生的社会结构,构成了基础,一个时期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并且只有从它出发才能够得到理解。这一基本事实就包含在《共产党宣言》把一切历史归溯到经济对立的第一句话里”。

然而,正如马克思认为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在经济条件中有其与自我表白不一致的“隐秘历史”,洛维特指出:《共产党宣言》的真正内涵并非唯物主义和马克思自己对它的看法,而是先知主义的精神——根植于马克思自己的存在及其种族之中的弥赛亚主义。在洛维特看来,“《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全部历史程序,反映了犹太教——基督教解释历史的普遍图式,即历史是朝着一个有意义的终极目标的、由天意规定的救赎历史”,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民经济学语言的救赎史”。换言之,“无论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还是把历史看成两大敌对阵营之间日益尖锐的斗争的一般观点,尤其是这种斗争的戏剧性高潮,都不能以纯粹经验的方式得到证明。只有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的意识中,全部历史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考虑到弥赛亚主义所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消失,而它却仍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范本,洛维特以为:“惟一的‘因素’,例如经济条件,决不能‘规定’作为整体的历史,对全部历史程序的一种解释是需要一个建构原则,它决不能在中性的事实中找到”。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德]卡尔·洛维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nicegoal

本人懒得加头衔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21 00:4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satanla 于 2009-3-20 07:48 发表

他写了本小说,然后被别有用心的一小撮利用,成为一个伟人。

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