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工人在车间挥刀自杀 生前工资存折仅剩4角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7:36 只看该作者

国企工人在车间挥刀自杀 生前工资存折仅剩4角

2010年07月25日 04:01华商报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7/25/rd_or_cfb4ecb80cd67b3be4f71bb3d116b394.jpg)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7/25/rd_or_ca8da668536f9a5b5a36a74d63654a45.jpg)  

核心提示

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罗列了自己欠别人的900元债务,“谁看见谁帮我解决”。

自称“孤独者”的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的遗物之一是一张工资存折,死前存折里只剩下0.46元。

是什么“杀”死了潘鸿强?他的死是性格悲剧?还是在这个激流勇进、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彷徨转型的一个失败案例?

49岁的潘鸿强一直有个心愿,好好买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了。

这个心愿他揣了14年,可最终也没有实现。6月10日清晨,潘鸿强死了。他用一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放下父亲的骨灰寄存证,并在遗书中罗列了自己欠别人的900元债务,“谁看见谁帮我解决”。

自称“孤独者”的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的遗物之一是一张工资存折。截至他死前的5月26日,存折里只剩下0.46元。

清晨的死亡

6月9日晚6时左右,潘鸿强像往日一样去上班。

走出西安东郊韩北村那间巷子最深处的民房,穿过约50米的巷子,拐两拐,就到了大路上。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位于幸福路的华山厂大门口。

正值下班,工人们涌出厂门,三三两两地回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潘鸿强低着头,步子比往常快一些。快到大门口时,“老伙计”耿田刚的女儿喊了他一声“伯伯”,他好像没听见,就过去了。

前一天下午,耿田刚在路上最后一次见到潘鸿强,他也是匆匆忙忙的,打个招呼就走了。交往20多年,耿田刚感觉潘鸿强这半年来变化很大,比以前沉闷,不太爱和人接触。

夏天的傍晚很热,潘鸿强穿过工厂的办公区,到了后面的厂区。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他在这里出生、长大,顶父亲班成为一名工人,已经31年。大约3年前开始,他的岗位就是“值班”,也就是夜间看守厂房。

这是一座大约三四个教室那么大的老式厂房,有两层楼高,里边堆满笨重的机器。他的任务是定时拿手电筒巡视车间。

厂里本来是安排两个人值班,但为了多一天时间休息,两人约定,隔一天上一次班,这也得到了车间的默许。所以,夜间值班其实只有一个人。

大部分时间,走在空荡荡的厂房,潘鸿强能看到的,除了那些沉重的机器,就是自己的影子。累了,他也会偶尔和衣在长凳上打个盹儿。

大约晚上10点,车间一位负责人还见到他。“放心,这里有我没问题!”他说。

凌晨1点多,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个朋友有点口吃,他俩通话有十多分钟,闲聊中,他没有表现出异常。

公安机关调取的车间摄像头显示,出事前,他曾在车间里绕行好几圈,行为反常。

惨烈的死亡随即发生。几分钟后,他用一把机床刀挥向自己的脖子。

上午7时许,最早来上班的工人发现了倒在血泊中已死去的潘鸿强。死亡的时间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清晨6时。

耿田刚是第一个接到电话赶往现场的人。“路上我还想,那么硬气的一个人,不可能是自杀,说不定是和小偷搏斗受伤的吧。”

前妻冯萍闻讯赶到潘鸿强租的房子,开门迎面看见床上放的报纸,上面放着两张纸,那是他写在工厂记录上的“留言”。第一页写着他欠两个工友的账,一个300元,一个600元,共900元,还有信用卡欠款3000元。“谁看见谁帮我解决一下”。

有一页专门写给儿子:“从今往后你要全力地工作,为人做事一定靠本人,善待别人,生活一定要有记(计)化(划),别不多说,再见了,永别了。”落款“孤独者潘鸿强”,时间是2010年6月3日,距离他死前一星期。

遗书上压着一个黑色的小证件,那是潘鸿强父亲的骨灰寄存证。

“看到这个骨灰证,我就啥都明白了!”冯萍说,潘鸿强的父亲1996年车祸去世,因为当时手头紧,没有安葬,骨灰就一直寄存在殡仪馆。这些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给父亲买个墓地。

“这现在是我的心愿了。好好买两个墓地,把他们父子安葬了。”7月12日,眼睛红肿的冯萍说。

详细内容请看: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0_07/25/1827286_0.shtml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7:45 只看该作者

四角六分钱

冯萍本已忍住眼泪,可拿起一家人的照片时,又哭了。

照片是2006年儿子考上了大学时,“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上,她站在两个男人中间,儿子高大帅气,潘鸿强也很精神。他从年轻时就那样,两道很浓的剑眉。40多岁了,拾掇拾掇,“还蛮帅”。

“瞧这张照片,儿子太像他爸了。”她说,那是另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工人潘鸿强,留着80年代的大背头,尖领白衬衫,浓眉大眼,很俊朗。那是他曾经的青春。

他们在1985年相识,结婚。她家境优裕,而他是穷小子,从小没有娘,也没有兄弟姐妹,就和当工人的老父亲相依为命。或许是同情,或许是缘分,她不顾家里反对,和他好了。

结婚两年,他们有了儿子,从小平房搬到了简易楼房,但日子一直过得紧巴。作为工厂里最普通的工人,他的工资一直很低。这么多年过来,到2010年,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扣掉“三金”之后是850元。

日子紧,钱少,女人的委屈多得一箩筐。两个人也常常说不到一块儿去。“他是老工厂工人的样子,你能感觉到他老是缩着,缩着。”

2004年,他俩协议离了婚。离了,可她也没有离开家。一直到2007年5月,“最终下决心离开了那个家。”“离婚最主要是为了儿子!他工资太低了。离了我可以办低保,可以回娘家。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姥爷姥姥管。靠他,孩子上学咋办?”女人说到这里,哭得更伤心。

儿子是军校委培生,一年学费9500元,基本上都是姥爷姥姥出。离了婚的冯萍办了低保,在外边打零工,有时兼两份工,推销东西,在网吧帮忙,一个月收入有两三千元,比他强。有时,他手头实在没钱,她就给他一两百元。

最后一次见面,他在电话里说:“萍,我没钱了,借你200元。等发工资还。”她说:“你用呗!还借啥呀。”他们在附近一个酒店门口碰面。拿了钱,他匆匆走了。

6月12日是冯萍生日,他们在电话里说好要和儿子聚聚呢!可6月10日,潘鸿强死了。

死去的潘鸿强身无分文。留下的遗物除了钥匙、手电筒,就是一部欠费47元的三星手机。冯萍充上电,交了话费,“作为永久的纪念。”

能作为纪念的,还有一张工资存折,里边只剩下0.46元。

工龄31年的潘鸿强,每月发到手的工资是600元,由厂里发现金,然后,车间再给这个存折上补发250元。

这张2009年12月9日新换的存折显示,从2010年1月26日起,每月25日打入的250元工资,潘鸿强都是很快取走。在下次发放之前,存折里一般都只剩四五十元。

2010年5月9日,他取出了90元,卡里剩下4.06元;5月25日发了250元,当天他取了200元,次日又取了54元,卡里剩下0.46元。

在潘鸿强死后半个月,车间往存折上打入了250元的上月工资。只是这次,他没有再等到发工资的日子。

窘迫的日子

“他是撑不住了。”耿田刚说。

在耿田刚的记忆里,十几年前的潘鸿强也有快乐的日子。那时,他没离婚,周围的人,又和他一样——差不多地穷。除了自己的工资,还有父亲的退休金,日子还过得去。

2000年,华山厂开始有数百工人下岗,到2005年,前后有几千人下岗。潘鸿强所在的车间因工种特殊,下岗的人不多,加上他是老工人,留了下来。可在耿田刚看来,没有下岗的潘鸿强算不上幸运。

他们是20多年的同事、朋友。2004年,同是车间工人的耿田刚和妻子相继下岗。为了生活,耿田刚和妻子一起做生意,折腾了几年,渐渐有了起色。如今,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和工厂相比,已经强多了”。大约一个月前,耿田刚装修好了新房。虽然还背着一点债,但生活不会受影响。

而潘鸿强依旧围着机器转着。

大约三四年前,车间开始实行计件工资,潘鸿强腰有伤,加上患糖尿病,干不动活。别人能出100多个活,他最多出60个。有几个月才拿二三百元工资。最后,还是朋友托人说话,车间照顾他,才有了这个轻松点的“值班”岗位。所有工资加起来,每月能拿850元。

可他依旧为钱发愁。在耿田刚的印象里,这几年,潘鸿强的日子越来越拮据。“我常接到他的电话,说没饭吃了。有时叫他到家里来吃,有时给他点钱,有时一二百,有时二三百元。作为朋友,哪个月我不给他买两条烟!”

潘鸿强平时抽4元钱一包的“延安”。每个月发了工资,先买米面油,再买两条烟。可到月底,往往就“弹尽粮绝”了。

耿田刚认为这个老朋友并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实在是工资低,用钱的窟窿也太多了。别人有家,两个人撑着。他一个人,也没有兄弟姐妹。连个‘混饭’的地方也没有。加上看病、租房、交房贷,确实困难!”他说。

潘鸿强所在的车间有互助工会。近一年多来,几乎每个月,他都要向工会借款一二百元。

潘鸿强也想过改变,谋划着“干点啥”。可干啥呢?他没本钱,也没有亲戚朋友可借。何况,围着机器转了30多年的他,又会干啥呢?

“现在这时代啊,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他啥都没有。再说,在工厂呆那么长时间,人的脑子都木了。他也想去应聘,但以他的年龄、身体,出去也就是给人看个门。”耿田刚说。

这个失意的中年男人,最终日子越过越拮据。“据我所知,他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去他那里,常常是空空荡荡地,啥都没有。”耿田刚说。

而他又好面子。红白喜事,别人要掏二百,他咬咬牙,也要掏。“他爱充大头”,工友的妻子这样说。

而在朋友眼中,潘鸿强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他心性强,在人跟前从不示弱。谁想在他跟前说风凉话,没门!”耿田刚说,虽然潘鸿强对人都很和气,脾气也好,但并不是嘻嘻哈哈的人。这个在朋友眼中“很硬气”的男人,平时的爱好是喝点酒。

今年春节,他们两家人聚了一次,吃烤鸭。那次他看起来还算高兴。“多年没见他开心了!其实有啥开心的事呢,又不像人家有房有车。去年,要分房了,本来是高兴的事,对他,倒成了灾难。买了一屁股债。”耿田刚叹息着。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7:46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房子

在亲人和朋友的眼中,压垮潘鸿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房子。

结婚后,潘鸿强一直住在一个叫新立村的厂区宿舍。那是个大杂院,住了大约10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车间的工人。

新立村的日子是熟悉而亲切的。他在那里出生长大,周围都是老邻居、穷朋友,常常,人们下班回来,在门口一站,就能聊半个小时。在大院里,大家都喊他“小民”,那是他的小名。

一直到出事前,新立村都是潘鸿强最愿意去的地方。虽然近两年厂里要拆迁,老邻居们都搬走了。可他还是不习惯,常常拐弯到院子里去看看。

2004年左右,工厂住房改革。厂里在旁边的车间腾出一块地方盖福利房。这些一辈子住平房、简易楼房的工人们,也可以住商品房了。“虽然是好事,可没有几家不愁的。家里都紧,要买房都差钱啊。”冯萍说。

夫妇俩交了房子的4万元首付款。冯萍说,家里没积蓄,全是借的,要付利息,比银行略高一些。收房交钥匙时,实际面积90多平米,比当初登记的大点,又补交了4000多。

2009年初,要拆迁了,厂里要收回院子租出去。潘鸿强在附近的韩北村租了一间约25平米的民房。

等新房装修时,潘鸿强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他没和冯萍商量,就和工友换了房子,把90多平米换成了70多平米。人家给他补了1万元。他又借了些钱,开始装修。

冯萍能看出,他是用心去装修这个房子的。他自己设计,卧室铺成复合木地板,客厅铺瓷砖。这毕竟是他一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子。可装修太花钱,常常就没钱了,停停装装,一直到去年5月装好,花了约6万元。此时,潘鸿强已经是负债累累。“不知道这段时间他是怎么过的。”等冯萍知道时,潘鸿强已经把房子卖给了同事。70多平米的房子,连房子带装修,总共卖了16万元。“知道房子卖掉了,我心都凉了。”冯萍说,可想着那么多债务逼着他,也实在是没办法啊!

卖了房子,他把2004年借的房款和利息、装修款还了,加上还了一些债,填了其他一些“窟窿”。冯萍说,最终,他只是“原吃原,打了个平手。”可在他死后,至今还有3万元的银行房贷。

他又住进了租来的房子。卖房的事一直也没给别人说。

这个“人生的失败者”,最终没有为儿子,也没有为因贫穷离开的妻子,实现曾经的承诺。他最终没有拥有这套让他付出了心血和梦想的房子。

“翻不过身来”

傍晚,78岁的苏玉芳在幸福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拣瓶子。

说起潘鸿强,老太太就抹眼泪。“给他多烧点纸,在这边(活着时)难场,在那边不要也难场。”她拉着冯萍的手,絮叨着。

老人是华山厂的老职工,退休了。儿子吕洪生和潘鸿强也是“老兄弟”,老家都是河南的,又是老邻居。潘鸿强活着时,有事没事也爱来他家转。他们都知道彼此的“难场”。

2001年,吕洪生也下岗了,妻子也离了婚。19岁的儿子因受到其他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每月都要吃药,一犯病就砸人家车玻璃。如今,一家老少三口指着老太太的退休金每月1030元还有孙子一个月290元的低保过日子。

幸福小区砖混结构的房子,一平米998元。这看起来已经极低的房价,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事实上,相当多的普通工人家庭,为买房子都背了债。吕洪生家这套60多平米的两居室,是向姐妹们借钱买下来的。没钱装修,水泥地抹了抹,墙自己刷了刷,就搬进来了。

下岗后,吕洪生在外打零工,这么几年,也没有折腾出样子。“我一个大男人,出门脸上都火辣辣的。”他说。

不过对潘鸿强的死,他表示想不通。“这不,孩子就要大学毕业了,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啊。”

“他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记者问。

“他老是有一种翻不了身的感觉。老觉得自己比人低,啥都比别人低。”冯萍说。

“他一个人孤独,又不愿示弱。”这是耿田刚的答案。

不过耿田刚也认为,潘鸿强的处境并不是特例。其实在他们工厂,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好。

“工人中午都是买点面或馒头,随便吃点。前些天我有事找工友帮忙,完了请大家吃饭,上两个好菜,几下子全没了。看得我心酸。”耿田刚说。

他举例说明工人们的窘况:前年,院子里的“石头哥”和几个人打牌,牌掉地下了去捡,犯脑溢血,送到医院去,在场的三个人掏遍全身就凑出了12元钱。人最终没有救过来。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7:46 只看该作者

“孤独者”

一直到父亲死了,儿子潘琦才觉得自己对他有了一些了解。整理父亲遗物时,他对妈妈说:“我在南京,每月的生活费都比爸爸一个月的工资高。”

这个23岁的年轻人,这个夏天刚从大学毕业。从小,他跟随姥姥姥爷长大。上大学后,每个月姥爷要给他寄去1100元的生活费。

“那边消费高,儿子个子高,吃的多,我也不能控制他。”冯萍说。多年来,她苦心经营,努力为儿子制造着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如果靠我们两人,压根不可能供孩子上这个大学啊。”

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来,潘琦都去看爸爸。爸爸出事前的这半年,他回西安实习,父子俩交流比较多一些。潘琦说,两人在一起,爸爸平时不会讲自己的工作,或许他觉得,天天孤零零上夜班看门,有啥可讲的呢。儿子就给他讲学校的事情,“啥都讲”。

在潘琦的印象中,最后这一年多,爸爸住的地方,是最深的巷子里“见不到阳光的角落”。但这并不妨碍父子俩享受他们的生活乐趣。

“爸爸做啥饭都好吃,尤其是面。他自己和面、擀面,擀的面特筋道。”潘琦一米八三的个头,高大帅气。他知道,爸爸是以他为骄傲的。他也知道,别人曾调侃爸爸。“就你那点工资,连双鞋都给娃买不起。”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潘琦陪姥姥姥爷吃完饭,去找爸爸。爸爸在车间值班,跑出来两个小时,爷俩一起在家喝了酒。

“他值夜班几年了,冬天披个军大衣,揣两个蛋糕就走,他牙不好。夏天穿布鞋,喜欢用矿泉水冻一瓶冰,带着去上班。”这是儿子对父亲的记忆。

他知道爸爸没钱,从不向爸爸要钱。潘鸿强呢,每次吃完饭要去上班,总是要塞给儿子一点钱,一般都是五十,还有二三十的,儿子懂事,有时就给他留下了。

“我特别难受的是,他老是一个人上夜班,厂房那么大,他一个人,就那么一直孤零零的。”潘琦说。

遗书上的“孤独者”几个字,让冯萍想起来就难过。她觉得他命太苦。襁褓中母亲就死了,和父亲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哥哥也煤气中毒死了。“一生都孤苦伶仃的。”

这个49岁的失意男人,一生没到别的地方去过。除了他生活的西安,只在姑姑去世时,回了两次河南。

在他死后,冯萍和儿子去与厂里交涉。厂里表示,按照相关法规,潘鸿强的自杀和厂里并没有关系,厂里只能给3000元的丧葬费。厂里同时“纠正”了他一个月只有850元工资的说法,说这些工资是扣掉“三金”之后的。另外,潘鸿强还有半年奖和年终奖等。但冯萍算了一笔账,即使这样,他每月拿到的工资也不过1000元钱左右。

厂方并不认为是工资太低造成他的困境。“按说工资还行吧。我们还有环卫工人,一个月才五六百元。”一位车间负责人说。

7月23日,厂方给出了最后的处理结果:给付潘琦抚慰金3万元。潘琦表示不能接受。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在父亲死后一直很沉默的年轻人说。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7:50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保局:今年企业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16%2010年07月08日 03:02北京晨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 基准线11% 比前年下调0.5%

今年企业工资涨幅不得超16%

昨天,市人保局发布本市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定为11%,上线(预警线)为16%,下线为3%。市人保局强调,企业因经营困难没涨薪甚至降薪,必须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方可;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没涨,经营者不得给自己涨薪。

■有利于管理国企工资总额

据市人保局介绍,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能为工资集体协商以及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同时对国企工资总额管理意义重大。

市人保局还提出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生产发展正常的企业,可以参照基准线确定工资增长水平。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在基准线和上线之间确定工资增长水平。企业在当年经济效益有所下降时,可以参考下线安排本企业工资增长水平;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可以安排本企业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提供正常劳动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Moleskine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09:11 只看该作者

没有太多让人触动的东西,人穷要思变。

礼拜九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0:32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话我不喜欢。

investigate

围观圣手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0:4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Moleskine 于 2010-7-25 09:11 发表

没有太多让人触动的东西,人穷要思变。

站着说话不腰疼呀

如果能变不就变了么

当然其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说风凉话。

未来他老爸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0:57 只看该作者

“他是老工厂工人的样子,你能感觉到他老是缩着,缩着。”

体制造就的废人

最终被体制灭掉

Jleofedericker

Rapper/伪摇滚/蛋疼2B青年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1:40 只看该作者

49岁的潘鸿强一直有个心愿,好好买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了。

这个心愿他揣了14年,可最终也没有实现。6月10日清晨,潘鸿强死了。他用一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左岸←右岸

把你的子宫钉到我的墙上,这样我便会记得你。我们必须走了。明天,明天…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1:50 只看该作者

改革的成果集中在特权阶层那里呢

想想要是劳动保障和分配制度更能维护他们的权利的话 这样的人间悲剧会少许多

DaemonEye

不河蟹的围观团团员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1:52 只看该作者

太可怜了 这世道啊

Aurora2008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1:59 只看该作者

以他的年龄、健康、知识、能力,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死者用最后的悲剧为他的“失败”支付了代价,死者已矣,现在该是活着的人反思的时候了。

将悲剧的责任归于死者,只是活着的人推卸反思之责的借口。当然,既得利益者是有理由推卸责任的,但是没有从死者的悲剧中获益的所有人,有责任反思。

一个社会的底线在哪里?经济困境的底线该在哪里?

0.46元人民币,是不是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DaemonEye

不河蟹的围观团团员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2:04 只看该作者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都没法让她过上体面生活的时候 这种世道 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地狱啊

lclok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2:07 只看该作者

工人的权益没有人来关注,其实他们可能只混个糊口的钱,但是活缺没少干,钱都没厂里的大头小头剥削走了。

我卖糕的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2:29 只看该作者

60年的低工资高积累导致国人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尤其是已经习惯于在体制内混饭吃的人,他们既没有得到应有的生存技能训练又没有被社会保障所眷顾,生活实质上是在等死。

当这个社会按照权力尤其是腐败的权力来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这些人最先被抛弃,因为他们社会地位之低低到被无情抛弃也无人关注的地步,没有博弈资本,没有话语权,最后默默在各种无形的重压下郁闷而终。

个人的悲剧折射出体制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看似可以忽略的死亡却应该引出社会转型期宏大话题。

西部、国企、工人,这三个词放在一起等于上亿人的苟且偷生的现实。

TG现在陶醉于动辄千亿万亿的大手笔,在一个又一个很大的一盘盘麻将里吃人。

calvino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2:39 只看该作者

6楼是任志强

天马行空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4:32 只看该作者

每月1k的收入,日子过的是很艰难。但现在没有老人,孩子的负担,不至于会一点钱都没有,还借债度日。就是看病嘛,从报道里看,他是交三金的,应该有医保,不生大病负担也不会太重。搞不懂。。。。。。

心随你动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4:5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天马行空 于 2010-7-25 14:32 发表

每月1k的收入,日子过的是很艰难。但现在没有老人,孩子的负担,不至于会一点钱都没有,还借债度日。就是看病嘛,从报道里看,他是交三金的,应该有医保,不生大病负担也不会太重。搞不懂。。。。。。

买房子欠债,父亲去世欠债,人情世故欠债~~~~

靠每月850元,能够?

只能说,一个辛辛苦苦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人,最后死于四毛六钱的工人阶级兄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Aurora2008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5:0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天马行空 于 2010-7-25 14:32 发表

每月1k的收入,日子过的是很艰难。但现在没有老人,孩子的负担,不至于会一点钱都没有,还借债度日。就是看病嘛,从报道里看,他是交三金的,应该有医保,不生大病负担也不会太重。搞不懂。。。。。。

-------------------

您更应该搞不懂的是那几位打牌的工友为什么掏遍全身才凑出十二块钱。

而且,他们还背着房贷。(TNND这是什么样的房贷啊!!)

argylls

低教会派立宪保王党 阿盖尔郡义勇民团团员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5:38 只看该作者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等着遭报应吧

fantamine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5:46 只看该作者

TG你还有什么脸代表工人阶级

sogoood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5:50 只看该作者

一个大男人,每月挣一千,离婚老婆挣两三千接济他,没种到自杀,到底有啥可同情的?

萧尧猫

既宅又腐、猫控、无党派人士、不同政见者、@ho_kitty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0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sogoood 于 2010-7-25 15:50 发表

一个大男人,每月挣一千,离婚老婆挣两三千接济他,没种到自杀,到底有啥可同情的?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杀掉富不起来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你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吧?

hhbcl1414

一名八卦爱好者+春哥党+毅丝不挂+党员子弟+民主斗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帝吧政治组QQ群86206303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1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萧尧猫 于 2010-7-25 16:02 发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杀掉富不起来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你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吧?

这句话有道理啊

sogoood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1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萧尧猫 于 2010-7-25 16:02 发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杀掉富不起来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你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吧?

被迫害妄想狂

Yhard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16 只看该作者

谁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我跟谁急,其实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连每个人的价值基本上都是只用金钱来衡量的,你有多少钱,一个月挣多少,这几乎就是你的全部价值,什么?你不挣钱?那你去死了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引用:

原帖由 hhbcl1414 于 2010-7-25 16:10 发表

这句话有道理啊

samshisan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16 只看该作者

工人得团结起来才能保障自己得权利,波兰团结工会就是个很好得例子。

sogoood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2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Yhard 于 2010-7-25 16:16 发表

谁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我跟谁急,其实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连每个人的价值基本上都是只用金钱来衡量的,你有多少钱,一个月挣多少,这几乎就是你的全部价值,什么?你不挣钱?那你去死了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好像这弟兄是他杀一样。评价自己没有价值到自杀的是他自己。

STEVE

(1)持不同政见者在中国就是政治犯。(2)最烦那种动不动说别人五毛,或者动不动说人是愤青的人。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36 只看该作者

我欠银行几千块,我都不慌啊。

Yhard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6:56 只看该作者

是是是,自杀的人更懦弱,弱者理应被淘汰,要像富士康的那些孩子们就更好了,早死早托生啊

引用:

原帖由 sogoood 于 2010-7-25 16:20 发表

好像这弟兄是他杀一样。评价自己没有价值到自杀的是他自己。

中山首里

大骗隐于朝,小骗露于市。大骗子揭露几个小骗子的诡计,大骗子就坚持了正义?于此大骗子就不是骗子?在中国真是荒唐,到最后真相大白时,支持大骗子的人,神话大骗子的人,你们该是怎样的情何以堪?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7:15 只看该作者

孤独,寂寞,贫困,才是自杀的原因吧

becom

“抢救运动”办公室借调人员、同萌会资深会员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7:18 只看该作者

凡事不能听一面之词!

转贴:

编辑能不能不删我的帖子?我的确是帮着工厂说话,但是我实话实说,大家不想看到事情的真实情况吗?

我是处理事情的当事人,当然知道得清楚

社会是有不公,但是个人是不是也该争气?

工厂卖给他的房子90多平米是每平998元,他拿新房倒卖成70平米旧房赚差价,我们单位每平米1000元的房子卖给他很贵吗?现在西安平均房价有6000元了吧。

他的工作是在车间看门,我们单位是个军工单位,里外两道围墙两道门岗,他什么看门?身体不好照顾而已,加上单位的补助,不算三金他每月有1000元,

这样的工作在西安给的少吗?

吸毒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赌博的老婆,再加上一个奢侈的孩子,这就是他家庭的基本情况

转自腾讯评论

-———————————————

这个人,除了自己不用养任何人,他老婆去网吧打零工挣2、3000,他挣850不连3金

买了单位的房子又拿去倒卖,17万除了还债10万其他不明不白花光了

14年前就说要给父亲买墓地,04年借了6万装修房子,铺复合木地板

他儿子读书的钱是姥爷给的,他给的零花钱没超过50

至于吸毒说没有证实,以上是摘自南都报道

拿什么同情他?

麻烦楼主转就转个完整的

人民群众

党妈疼你哦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7:22 只看该作者

ls说我吗? 我在凤凰转的 当时1条评论都没有

欣子

无所畏惧的草泥马,只为打到河蟹和为虎作伥的三叔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7:57 只看该作者

各种真相帝

ooxx

非典型小白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19:10 只看该作者

看成了 挥刀自宫。。。面壁。。。

mmikez

天天出差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0:27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靠组织靠不住。

浩然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1:16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这样的可怜人很多,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反思。

高渐离

组内伍毛全家死光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1:52 只看该作者

等死吧,tg

amenster

算命大师李爱国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2: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楼 becom 的话题

实事求是,房子倒卖那段很清楚了,90平米换成了70平米,最后又卖掉了,中间的差价都到哪去了。怎么可能还欠钱呢。

kiki111

汉语本身就是GFW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2:44 只看该作者

要怪就怪上帝吧,人一出生就不公平

天马行空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3:2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Aurora2008 于 2010-7-25 15:04 发表

-------------------

您更应该搞不懂的是那几位打牌的工友为什么掏遍全身才凑出十二块钱。

而且,他们还背着房贷。(TNND这是什么样的房贷啊!!)

什么房贷呀?90平米的房子不是倒成70平米了?掏遍全身才凑出12块?他们是什么样的收入?跟那个人一样吗?看新闻要用脑子想想的,不要人云亦云。

qdpan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3:37 只看该作者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唉……

无言的山丘

玛勒戈壁的草泥马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3:51 只看该作者

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应该有完善的保障“弱者”利益的体系。这里的弱者包括身体残疾,包括个人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人。你可以说你今天的状况你只能自己负责,这样就完全回避了政府责任。我们的税交了是干嘛的?

无言的山丘

玛勒戈壁的草泥马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5 23:55 只看该作者

自杀的这个人我想严格意义上不算一个弱者,他身体不残疾,智商和情商怎么都算正常人吧,压垮他的不仅是经济困境而已,而是你看不到任何能改变目前状况的希望,觉得活着没有任何乐趣了。心理素质差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走极端的。

在支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贫民除了少数的人能冲出来,绝大部分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和对未来的希望。没有尊严和希望,没有保障,这是最致命的。

[ 本帖最后由 无言的山丘 于 2010-7-25 23:57 编辑 ]

Leonhardt

阿赖耶识研讨会 澳洲支部 现组员 准人参负犬一只兼法广搬运工(无薪,不定时)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6 00:21 只看该作者

都是血海

NERV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6 01:13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装修了……装修这个钱就像是看病一样……花出去回不来的……

智商七十

4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6 11:3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calvino 于 2010-7-25 12:39 发表

6楼是任志强

6楼是报纸上的任志强

Aurora2008

4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6 15:5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天马行空 于 2010-7-25 23:20 发表

什么房贷呀?90平米的房子不是倒成70平米了?掏遍全身才凑出12块?他们是什么样的收入?跟那个人一样吗?看新闻要用脑子想想的,不要人云亦云。

不是文里写明白了到死他还有好多房贷没还吗?

看新闻要用眼睛看清楚,不要一晃而过。

shui_shui

5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6 20:07 只看该作者

一个社会的底线在哪里?经济困境的底线该在哪里?

5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