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先生逝世

会飞的猪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3 23:55 只看该作者

杨宪益先生逝世

杨宪益先生今晨去世 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近影(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11月23日,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杨宪益先生今日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11月23日下午4点,北京资深媒体人萧三郎在其新浪微博发布消息,“杨宪益去世”。《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记者,网站执行主编江筱湖同时也确认了这条消息。江筱湖说,“杨宪益老人,今晨去世。默哀。”  

  

杨宪益(1915-2009)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生于天津。据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他出生于戊寅年冬月二十七(即公历1915年1月10日,阴历1914年11月27日)。1934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在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写有英文自传体《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漏船载酒忆当年》,于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印刷10000册。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会飞的猪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0:26 只看该作者

楊憲益

1915年生。

四叔祖楊士驤,1907年代袁世凱成為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

五叔祖楊士琦繼盛宣懷為上海招商輪船局和電報局兩局督辦。

幼時曾一天內背完《左傳》,初學對子時曾作“乳燕剪殘紅杏雨,流鶯啼斷綠楊煙”。

1935年游歷巴黎,享受“在人群中的快感”(波德萊爾),出入酒吧妓院,“紈绔子弟像是某個偉大祖先的后裔”,紈绔主義是“墮落時代的英雄主義的最后閃光”(波德萊爾,見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1936-1940牛津大學英國文學榮譽文學士。與呂叔湘共辦抗日報紙。娶英國妻戴乃迭。

回國,受沈從文與吳宓推薦獲西南聯大聘書但未成行,在重慶羅家倫之中央大學任教。

1943年起就職于梁實秋領導之國立編譯館,負責翻譯《資治通鑒》(未完成),歷史研究高峰期。

抗戰中期曾要求去延安,被郭沫若婉拒。

1946年到達南京,成立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民聯),從事地下反蔣活動,向中共提供情報。

解放初期為新政權忠實的擁護者和代言人,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因對共軍炮轟英艦“紫石英號”發表異見、助英國友人捐獻文物反被批協助間諜、宣傳宗教自由、不滿中共安排老國民黨政客入主南京民革等事件思想上發生轉變。

1951年拒絕翻譯《毛選》(錢鐘書為翻譯委員會負責人)。

1952年攜妻到北京外文局工作,合作者中文編輯李荒蕪(惠特曼《草業集》中譯者),翻譯《魯迅選集》。翻譯《阿詩瑪》結識插圖作者黃永玉。

1955年反胡風肅反運動被中共懷疑。1957年反右運動未波及。

初期支持文革,“只有暴民和精英才會被極權主義的銳氣所吸引”,“正因為認可了功利主義的核心思想,極權主義政府的反功利行為、完全無視群眾的利益這一點,就成了一種震蕩”(阿倫特《極權主義運動》),旋被批斗,同挨批者有《中國文學》主編葉君健。

1968-1972年夫妻雙雙入獄。

出獄后繼續翻譯《紅樓夢》,1978年出版,為其贏得極高社會聲望。

1980年起任《中國文學》主編(前任茅盾),策劃《熊貓叢書》介紹中國文學熱銷海外。

1985年自愿入黨(深層思想原因:早年在歐洲受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對共產黨感恩的民族主義情結),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知識分子如果有什么不幸,其中也有他們自身的認同與合謀。也就是說,這種‘創傷記憶’不可避免地也是‘同謀記憶’。”文革以后的思想解放中,知識分子在反省歷史中,“始終沒有反省到知識分子的知識之真理性與權力性這一創傷記憶的同謀自咎上。”因此,知識分子“只能繼續在自欺和推諉中過虛假的生活”。(張志揚《一個偶在論者的覓蹤》)

該時期背景:1979年鄧小平鎮壓西單民主墻及魏京生被捕1980年“趙丹遺言”批評黨對文藝的領導;1981年批判電影《苦戀》;1983年鄧小平發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1987年“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導致胡耀邦下臺。——官僚資本主義盛行與政治改革擱淺使其思想產生轉折。

1989年2月未參加呼吁人權公開信(北島發起,為呼應方勵之提出的大赦魏京生致鄧小平公開信)的簽名,反映與激進西化民主人士的差別。

1989年5月中下旬頻頻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成為唯一的“民間發言人”。

1989年6月1日晚應侯德建、劉曉波之請翻譯絕食宣言。(侯德建、劉曉波、周舵、高新為六四廣場關鍵人物,與軍隊談判為學生撤退作出貢獻。)

1989年6月4日上午向BBC發表著名的廣播講話。

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三顧茅廬勸其寫檢討,未果。

1989年9月全國進行黨員重新登記工作,楊要求退黨,遂被開除黨籍。

1999年戴乃迭去世。

楊憲益觀點:沒有政治改革就沒有文化重建。

自撰挽聯:少時了了,大未必佳;中年昏昏,老而無恥(齒)。

對子:久無金屋藏嬌念,幸有銀翹解毒丸。

又對子:好漢最長窩里斗,老夫怕吃眼前虧。

邵燕祥:楊憲益用瀟灑的自嘲取得了諷世的資格

-———ordo

会飞的猪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0:35 只看该作者

1989年6月4日上午,当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在接受英国BBC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耻的事!这样的血腥屠杀过去的任何反动政府都没有干过,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杀过那么多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甚至连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北京的时候也没有干过这种事!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场杀戮。见证人看到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人民大会堂外被枪杀;还看见女学生的眼睛被子弹打穿;有的人被打掉一半脸;学生并非在抵抗,他们只是手挽着手地企图挡住军队的推进,但是士兵就用机枪胡乱扫射。学生走开的时候,军队还从后面追着向他们开枪。  

              “这些解放军是邓小平和杨尚昆的个人军队。这些人和人民解放军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军人也是一些无辜的人。责任应由为首的邓小平、杨尚昆和李鹏来担负。他们犯下的罪行,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恶劣的犯罪作为,永远载中国的史册。  

              “他们可以将我也加在杀害者的名单之上,但是他们不能够杀光我们所有的人!他们不可能摧毁整个的国家!”  

花和尚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0:41 只看该作者

这些解放军是邓小平和杨尚昆的个人军队。这些人和人民解放军没有什么关系。

-——————

可怜的理想主义者,到这个年纪还看不出解放军就是党组织最顶端那几个人的私人军队,从建军第一天起就是。

加入人民两个字本来是忽悠第三方和普通百姓的,没想到把个党内高级知识分子给忽悠了,还信的那么真,爱的那么切。

soplari

不明真相的观众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0:46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

意大利的翻译咋这样子呢

花想容

依据用户管理细则,账号永久停用。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1:16 只看该作者

原来戴乃迭1999年已经去世了,哀悼两位老人

空空追梦

我有一利刃,名曰鲁迅锋,昔年常屠狗,今束高阁中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4:05 只看该作者

哀悼!上学的时候看过杨老的许多译作

路过蜻蜓

yuankui.com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5:08 只看该作者

118.著名的“BBC六四广播讲话”

1989年6月4日清晨5时,杨宪益的家门被一个失魂落魄的青年人撞开,正是这个人第一个向杨宪益报告了他亲眼目睹的惨剧。此人名叫杨立行,是个新西兰华侨。他的父亲杨XX老先生是个有名的爱国华侨,全国政协委员,为了支持祖国建设,他把两个儿子(杨立行是老大)都派回国内,分配到外文局工作。读者当还记得,正是这个杨立行在文革初期曾当众揭发过杨宪益的“反对毛主席”的“现行反革命言论”,使杨宪益的批斗会骤然升级。文革后期,杨立行曾回新西兰数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杨立行再度萌发回国效力的念头,于是,已入了新西兰籍的杨立行再一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作为“外国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文革使杨立行大彻大悟,他非常后悔对杨宪益做过的事情,曾多次当面痛哭着向杨宪益道歉。杨宪益从来就没有记恨过他,他们重又成了好朋友,并时有往来。6月4日清晨,杨立行的模样使杨宪益吃了一惊,他在《自传》中写道:

他的神色狂乱而悲伤,面色苍白,衣服、头发散乱,极度的悲哀和恐怖使他的精神已近乎歇斯底里,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我给他倒了一杯咖啡使他镇静下来。这个年轻人文化大革命以后重新回到中国,以为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天早上,他在愤怒之中不停地自言自语说“政府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会……屠杀自己的人民?!”似乎仍不相信己发生的事情,他告诉我,那天晚上他进城去看广场的学生,还没到天安门广场,屠杀就开始了,他看见有人中弹,倒在马路边;他还亲眼看见一个女学生被近距离的子弹轰穿了眼睛。……(杨宪益:《白虎星照命》,285页,雷音译)  

  

  

  

政府的公告说北京在6月3日发生了“反革命暴乱”,所以解放军开枪是为了“平息暴乱”,“恢复首都秩序”。对于这一谎言,杨宪益在《自传》中是这样批驳的:  

  

  

  

6月3日晚上和6月4日凌晨的“天安门屠杀”发生以后,政府为了掩盖他们的骇人听闻的罪行,声称整个北京都发生了暴乱,“暴徒殴打解放军战士,放火烧毁公共汽车和电车,引起巨大破坏。因此,军队不得不开进城里恢复秩序。而实际上,直到6月3日北京仍然处于平静、甚至于节日般的气氛之中。尽管有谣传说镇压快要临近了,但是北京市民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自己的政府竟然会如此对付他们!大约在半夜,当我们听到通往市中心的主要街道上传来隐隐约约的枪声时,还有人以为是中国人在喜庆时刻燃放的炮仗声。然而我们终于得知——他们竟然真的开枪杀死了试图阻止军队前进的市民和学生!那一夜,北京没有一个人能够睡一个踏实觉。黎明时分,枪声渐渐平息,仅有零星枪响从市区各个方向传来。接着,各种各样的人都来报告:许多人在长安街上被枪杀了;士兵们在大街上巡逻,并随意向胆敢冒险上街的人们开枪射击。有的士兵甚至向居民家的窗户开枪,因为窗户里有人向外张望。一些无辜的人——包括儿童——就这么在自己家里被杀害了。(杨宪益:《白虎星照命》,284页,雷音译)  

杨立行的控诉和许多见证人的叙述给杨宪益极大的刺激。和杨立行一样,正因为对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共产党抱有深深的信任和希望,杨宪益才会对中共犯下“杀戮手无寸铁的人民”的罪行感到加倍的愤恨。在杨宪益的一生中,很少出现情感无法控制的时刻,可是,6月4日上午,当听完杨立行的叙述后,杨宪益的心胸溢满了无法排解的悲愤和狂怒。正在这时,远隔千里的伦敦打来了长途电话,对方是英国BBC广播公司的记者,问杨宪益对“六四事件”的看法,于是,杨宪益对着话筒倾诉了他的满腔义愤。后来,BBC反复播放6月4日对杨宪益的采访录音,使这篇广播讲话流传很广,成为著名的来自中国民间的“抗议檄文”。杨宪益的BBC广播讲话不长,总共只有两分钟时间,原文(大意)如下: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耻的事!这样的血腥屠杀过去的任何反动政府都没有干过,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杀过那么多的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甚至连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北京的时候也没有干过这种事!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场杀戮。见证人看到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人民大会堂外被枪杀;还看见女学生的眼睛被子弹打穿;有的人被打掉一半脸;学生并非在抵抗,他们只是手挽手地企图挡住军队的推进,但是士兵就用机枪胡乱扫射,学生走开的时候,军队还从后面追着向他们开枪。

这些解放军是邓小平和杨尚昆的个人军队,这些人和人民解放军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军人也是一些无辜的人。责任应由为首的邓小平、杨尚昆和李鹏来担负。他们犯下的罪行,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恶劣的犯罪行为,永载中国的史册。

(记者:你显然是在批评政府,这样公开的批评政府对你个人是否有危险?)

杨回答:我所说的并非批评,而是对罪犯的一种谴责。法西斯分子杀人不眨眼,屠杀了许多人,他们可以将我也加在杀害的名单之上,但是他们不能够杀光我们所有的人。  

  

  

  

我不知道事态将会怎样发展,但是,他们不可能摧毁整个国家。  

  

  

  

(根据录音和1989年6月5日香港《大公报》的报道)  

  

  

  

录音播放以后,许多人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杨宪益的声音。那时,正是政府大肆“秋后算帐”的时侯,整个社会处于一片万马齐喑之中,杨宪益的讲话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许多人的心。也正是在这个时刻,“杨宪益”这三个字,被印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中。  

  

  

  

对于讲话播出后的反应,杨宪益在《自传》中写道:  

  

  

  

几天后,我从朋友们那里得知,他们通过BBC的广播听到了我的讲话,声音响亮而清晰。许多人甚至把讲话录音复制了下来。我的广播讲话流传很广,反响强烈。我感到很高兴。(杨宪益:《白虎星照命》,286——287页,雷音译)  

  

  

  

上述自白又一次证明,杨宪益的为人准则是听凭“天性”而不是听凭“利害关系”。他尽管并不想充当英雄,但由于行事方式是“恃欲轻言”(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瞻前顾后”,所以,他往往在无意之中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举动来。  

田丰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8:25 只看该作者

真汉子

hanyujia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8:34 只看该作者

哀悼!

哀悼!

江南味道

八卦小组成员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8:42 只看该作者

久无金屋藏娇念,幸有银翘解毒丸

darrell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8:49 只看该作者

千年古国贫愚弱,一代新邦假大空。

杨老,一路走好。

Len

烂烂 @lennyrotten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9:03 只看该作者

默哀。

美芽

喜欢无用的东西。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9:08 只看该作者

决定找本来收藏。

kava

K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9:17 只看该作者

默哀!

很想看明报出版社的<杨宪益传》,可惜一直没能买到

这里可以看删节版: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yanxianyz/yanxianyz.html

下面是一篇书评

枫晴:读《杨宪益传》

——情深更莫醒 醒莫更深情

这又是一本“不如烟”的传记。从杨老手里接过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书是这么沉这么重的。

本文要写的并非杨老正式出版的二十多万字的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而是化名“雷音”的作者在历时七年的资料收集采访后,“因种种原因无法公开出版”而“自费印刷少量以表达对杨老敬意”的«杨宪益传»。没有等到雷音说的“但愿此书有朝一日能公开面世”的那一天,大陆的地下渠道书商已经迫不及待地把书畅销开了。

哀莫大于心不死

提起”杨宪益”这个名字,人们多只会想到他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红楼梦》的译者,而雷音在«杨宪益传»的第一段则呈现了杨老更应该为世人所知的一面:

“19,89年,6月,4日,驻北京的戒/严/部/队/向/手/无/寸/铁的民众开/枪以后,外电广播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谈话录音:‘我谴责戒/严/部队屠/杀/北京市民的罪行!中国人民是杀不绝也吓不倒的!他们可以将我也加在杀害的名单之上,但是他们不能够杀光我们所有的人!他们不可能摧毁整个的国家!’……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 杨宪益。” (第3页)

历尽沧桑仍然没有倒下的杨宪益通过BBC电台道出了他这几句掷地有声的抗议后,他的妻子却彻底地倒下了 –

六/四/后“整天担惊受怕度日如年”地担心着杨宪益安危的她在大病一场后失去了记忆,丧失读写能力,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直到离开人世(第395页)。这位妻子,并非软弱之辈,而是牛津大学首位取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毕业生、半个多世纪前不顾母亲极力反对与未婚夫杨宪益踏上了战火纷飞的中国土地、在“刨祖坟、查三代、断绝一切海外关系”的年代依然没有离开夫君的英国女子戴乃迭(原名Gladys

Margaret Tayler, 戴乃迭是中文名字)

。这位与中国普通老百姓共同经历了抗战内战的艰难日子、饱受过无休止的阶级斗争和“非我族类”的折磨、在“文革”被脱光衣服搜身然后被判单独囚禁四年之久、几十年来与杨宪益联手翻译了一千多万字作品而成为“译界泰斗”的坚强女子,到了1989年,似乎已经无法再一次承受作为妻子为丈夫的安危担忧的恐惧,连带着她作为母亲对因“文革”种种迫害而自杀身亡的爱子的无限的歉意,重重地倒下了。

«杨宪益传»的扉页有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一张是戴乃迭和杨宪益牛津时代在英国湖区的合影,照片中的戴杨都穿着高领毛衣外披有着浓浓欧洲风格的长风衣,戴乃迭漂亮高挑气质高雅,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含羞浅笑,我在隔了大半个世纪后依然可以感受照片里洋溢着的浪漫深情;另一张是戴杨两人在历尽磨难后的合影,两位老人白发苍苍,虽然面露笑容,看了还是让人心寒心酸,单单岁月,是不会留下如此痕迹的。这样强烈的对比,我在读老威的《底层访谈录》有过:《底层》里有一张胡风和夫人梅志在三十年代的照片,两人写在脸上的理想和希望深深打动了我;翻过书的另一页,是胡风梅志在六十年代的一张表情麻木的合照,要是有人想知道暴政如何把人世间、人性里面最美好的事物摧毁,看看这几张照片就明白了。

情深更莫醒

戴乃迭是杨宪益三十年代在牛津大学求学时认识的,介绍他们认识的梅勒(Bernard

Mellor)是杨宪益的同班好友,当时梅勒正在热烈地追求着戴乃迭。杨宪益被有着一头美丽的金发和碧蓝的大眼睛、对中国特别感兴趣的戴乃迭吸引。戴乃迭出身于传教士家庭,父母为了传教年纪轻轻就到了中国。戴乃迭出生在北京,部分童年是在北大度过的,七岁才返回英国,北京是她遥远而美丽的梦。戴的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中国一往情深,在燕京大学等学校教书十几年后,决定放弃大学教授职位与几个同道人去中国最落后的地方去帮助穷人,他的献身精神对戴乃迭影响很大。

戴乃迭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后来更加决定放弃原来的法国文学专业而选择了中国文学;而在爱情的决择上,戴乃迭决意跟从杨宪益一起回到当时国破家亡的中国。当时杨宪益已经决定毕业后放弃到哈佛大学上研究生的机会,回到中国内地去,“直到中国从她的侵略者手中获得自由的那一天”(第86页)。梅勒因为失去戴乃迭伤心地哭过很多次,并与戴杨两位好朋友断了来往,在阔别四十年后才再度重逢。戴乃迭的母亲为了阻止她嫁给杨宪益到中国,曾经警告说“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你会后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们会自杀的”(第406页)。就连戴乃迭的父亲也劝告她:“先别忙结婚,在中国住上几年后,如果觉得受的了那个苦,再结婚。”

结果戴乃迭还是义无反顾地跟从杨宪益几经颠簸周折,回到了饱经炮火摧残的中国。杨宪益在自传中说:“我离开牛津没有任何的遗憾,因为有Gladys陪我一起回去。”(第88页)

他们哪里料到:戴乃迭母亲的预言,四十年后在他们深爱的那片土地上一一应验。戴乃迭母亲“文革”其间在英国去世时,戴乃迭正在受牢狱之苦,她母亲多方打听也不知道女儿死活,临终未能见上女儿最后一面。

醒莫更深情

戴乃迭用“一脚踏回到中世纪”来形容初到战乱中的内地的感受,连她结婚当天的头发也是杨宪益剪的。在接下来艰难的日子里,他们迎来了三个孩子的出生;杨宪益在四十年代被梁实秋邀请加入国立编译馆,用三年时间翻译了三十五卷《资治通鉴》;后来更成了没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地下工作者”。在政权更替时,国立编译馆上级部门教育部长杭立武专门为杨宪益一家留了四个飞往台湾的位置,但杨宪益却又一次选择留下来。杨宪益没有料到:这一决定让他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没有完成一件他完全有能力做完的工作”(P129);而当时选择了离开的梁实秋,虽然在八年抗战中只翻译了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但后来在美国稳定的学术环境里完成了全部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

雷音特别引用李锐把当时由于政权更替导致中国知识分子“走”与“留”的抉择称为“新文化运动的生死劫”。“正如李锐所说:‘面对着城外隆隆的炮声,所有对于主义的探讨、设想,所有对于思想的追问、争论,所有写在纸上的判断、推理,全都变得无足轻重,全都简化成一个迫在眉睫的生死决战———

走,还是留下?’同是诞生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的两种主义—中国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式的共产主义主义以及代表他们的两个政党及其知识分子分流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此浪迹天涯,致死也无法回到自己的父母之帮。而留在大陆的另一部分人则经历了脱胎换骨的生死磨难。”(第161页)。

很不幸,杨戴两人成了这个经历“生死磨难”的群体的一份子,他们对共和国的付出,杨宪益两次向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馆无偿捐献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的无私,以及戴乃迭不惜变卖订婚戒指等全部首饰以助杨宪益购买飞机支持抗美援朝所表现的忠诚,也无法改变他们在“文革”被打成“特嫌”的命运,受了四年牢狱的无妄之灾;而与他们划清了界线的三个子女则被发配三地,过着身无分文受人歧视的生活;杨宪益的七十多岁的母亲被罚每天扫大街;他们最珍爱、期望最高、天资聪颖的的儿子杨桦,因为母亲的外国人身份被拒于外公曾经执教的北京大学门外,带着红卫兵抄了自己家的“大义灭亲”表现也没有换得信任,因为长着一副外国人面孔而受尽迫害;杨桦对爱情的态度与在读书无禁区的年代成长的杨宪益有着天渊之别,觉得择偶的首要标准是“政治条件”,,,,,,

戴乃迭是在出狱后,才明白什么叫“株连九族”。她到处打听三个子女的下落,她说要是在监狱里就知道家人的情况,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其实,戴乃迭被关押失踪后,英国学术界23位著名汉学家曾经联名写信给周恩来,要求知道戴乃迭的情况,可惜,请愿信最终石沉大海。等戴乃迭出狱时,已经与母亲阴阳相隔。更为滑稽的是:被关了四年的杨宪益,在出狱时还要出四年的“伙食费”。杨戴两人出狱后,希望为孩子们弥补一切,但已经太晚了。先是杨宪益患上精神分裂症,两年后才痊愈;然后是杨桦有一天突然宣布自己不是中国人,不承认杨宪益是他的父亲,开始只说英文不说中文,后来因为周恩来的过问,杨桦获批准到英国去,临走前他把所有的书都烧了,只留下了团员证和毛泽东像;虽然离开了中国,但身在英国的杨桦一看到中国人就害怕发抖,最后这位年轻人选择了在圣诞期间点燃汽油自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杨桦死前把毛泽东像戳满了洞,他的墓碑上刻的是他的英国名字David

Green。

书中提到杨桦宣布自己是英国人的举动的“灵感”来源于他的朋友卡玛,也就是后来拍六/四/纪录片“天/安/门”和文/革记录片“八九点中的太阳”的卡玛。杨桦的生命结束于“八九点中的太阳”,他就这么落下了,留下母亲戴乃迭独自去承受六/四的最后一击。

至此,戴乃迭母亲当年的预言一一应验 –

她唯一的儿子自杀,大女儿伤心欲绝不愿意回到中国,他们的家庭四分五裂。历史跟杨宪益戴乃迭开了个大玩笑:杨宪益在三十年代选择离开牛津放弃哈佛,并且在四十年代选择留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在事业和信仰这两大重要问题上下的最大赌注;而当初戴乃迭不顾一切跟随杨宪益回到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女人在感情和婚姻这两大问题上作的最重要决定。然而,与杨宪益生死相随的戴乃迭却在文革因为被囚禁而被迫与杨宪益分离;他们的爱子因为戴乃迭的外族身份受到迫害而决意逃离中国,最后选择作为一个英国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一直在伤害他们、背叛他们的不是当年杨宪益要赶走的“侵略者”,而是他们夫妇两人投入生命中的一切去信任、去支持的代表他们的理想的政权,和那些在权力背后的人。

传记里提到杨宪益生命里作的两个重要决定的原因都是因为他觉得如果不那样做就会觉得“羞愧”:一次是回国支持抗日;另一次是公开谴责“六/四”屠/杀。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而言,还有什么比从情深到梦醒更叫人痛苦的呢?

“青春作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戴乃迭与杨宪益的人生经历,可以是一部很好的英雄爱情片的剧本,但没有人愿意这样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戴乃迭几十年来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但当她母亲离世时,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当她的儿子孤苦无助地走向绝路时,她不在他的身边;坚强的她终于在杨宪益六/四/讲话的最后一击后倒下了,面对家散人亡的她不可以再失去杨宪益了。我想,那时候的戴乃迭是在爱与恐惧之间分裂着,正如杨宪益在良知与苦难中挣扎一样

杨宪益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为他信仰的理想和主义付出一切,而戴乃迭则选择为她深爱的男人付出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戴杨两人注定要成为那个打着“正义”旗号、漠视生命和人性的政权的牺牲品。在戴乃迭最后的日子里,杨宪益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寸步不离守护着她,并反复强调“我在牛津最值得说的是认识了戴乃迭—

我的爱人,”

希望可以挽回戴乃迭对生活的信心。他们当年热恋时一定也对未来有过憧憬,他们一定也为孩子们的第一声哭喊兴奋过,可惜,戴乃迭穷尽一生,还是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杨宪益一辈子光明磊落,却无法保护自己的爱人。戴乃迭离世后,杨宪益写下了“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汗隔双星”的诗句。

对于六/四/后失去记忆的戴乃迭来说,那是他们苦难的终结;而对于大批因为六/四/而改变生命轨迹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来讲,那只是苦难的开始。在那个把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例如爱情亲情友情与恐惧苦难联结起来的政权统治下,一代又一代的妻子们孩子们就注定了要跟随良心未泯的丈夫们父亲们付出着沉重的无辜的代价。不知杨桦是否会在天国苦苦追问:谁有资格用“正义”的名义,牺牲我们的幸福?

谨以此文献给我在小金丝胡同里见到的那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 杨宪益先生。

丁丁

领导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9:20 只看该作者

疑问

怎么会有“阴历1914年11月27日”这种说法

旧历怎么加上公元纪年?

生年不满百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09:22 只看该作者

SIGH

litongling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0:14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到报纸上说,戴乃迭1940年跟随杨宪益到中国后,直到她1999年去世的59年间,除了因公出访英国一次外,从来没有回过英国,“因为她不愿意离开她深爱的中国”云云。。。

当时看了报纸就很疑惑,现在看来中间不知有多少隐情。

kiko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0:45 只看该作者

哀悼!深切哀悼!

忘穿秋裤

中国人体裸露比例专家鉴定委员会名誉主席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助理、下流报业《上流报》首席不入流记者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1:09 只看该作者

《杨宪益传》下载地址

雷音著

2004年5月

http://ftp22.book118.com//红烧肉/书海拾遗/杨宪益传.exe

wuyuanwugu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1:18 只看该作者

求自传下载地址

海风

个人撒谎叫欺诈,组织撒谎叫先进文化。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1:31 只看该作者

柳丝学生留言哀悼。

腐皮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1:3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花和尚 于 2009-11-24 00:41 发表

这些解放军是邓小平和杨尚昆的个人军队。这些人和人民解放军没有什么关系。

-——————

可怜的理想主义者,到这个年纪还看不出解放军就是党组织最顶端那几个人的私人军队,从建军第一天起就是。

加入人民 …

这明明是分化军队,团结可团结力量的斗争手段。是你不明白吧。

上肛上腺

路边社,专业从事各类路边消息及不规范谣言的搜集整理 twitter.com/try2feel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2:54 只看该作者

“有烟有酒吾愿足,无官无党一身轻”

difro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2:56 只看该作者

深切哀悼

vahine

我很想就你的粗俗说些俏皮话,但那不在你的理解范围。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3:28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还有多项少像杨先生一样被遮蔽的历史,难道我们非得等他们死去时才能给予这种廉价的“千古”之说?

東南馬道6號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3:35 只看该作者

《漏船载酒忆当年》请问哪里可以下载到?个人觉得,阅读并广泛转载杨先生的书,是纪念他最好的方式之一。

MASK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3:44 只看该作者

哀悼

東南馬道6號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3:45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d5f530100gde3.html 看看这个行不

東南馬道6號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3:55 只看该作者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 … e&q=&f=true 这个是英文原版

饭岛爱

脑残G点辨识砖家 @ifandao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4:08 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今天出悼文了

阿啃1919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4:27 只看该作者

沉痛悼念。

冷言冷语冷自由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4:45 只看该作者

哀悼!

光荣无耻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5:04 只看该作者

“开国应兴文字狱,坑儒方显帝王威。”

光荣无耻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5:06 只看该作者

杨宪益:全国第五次文代会(1988年)

周郎霸业已成灰,沈老萧翁去不回。

好汉最长窝里斗,老夫怕吃眼前亏。

十年风雨摧乔木,一统江山剩党魁。

告别文联少开会,闲来无事且干杯。

原注:周郎:周扬。沈老萧翁:沈从文,萧军。

朱翠 该用户已被删除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5:53 只看该作者

哀悼。

“开国应兴文字狱,坑儒方显帝王威。”

完颜阿骨打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6:0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 花和尚 的话题

杨先生说的没错

私家军而已

他是看透了看明白

才bbc的

蚊驱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7:37 只看该作者

人人皆悼钱学森,谁人知有杨宪益。

坚壁清野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7:37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忘穿秋裤 于 2009-11-24 11:09 发表

雷音著

2004年5月

http://ftp22.book118.com//红烧肉/书海拾遗/杨宪益传.exe

打不开。

坚壁清野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7:40 只看该作者

求书籍下载。

何笔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10 只看该作者

哀悼

这些人的离去 让我陷于更深的绝望

要是月月鸟死了 也许会是希望

竹本无心

鉴定大脑短路+人格缺失精分患者的砖家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1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路过蜻蜓 于 2009-11-24 05:08 发表

杨宪益对BBC说: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耻的事!这样的血腥屠杀过去的任何反动政府都没有干过,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杀过那么多的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甚至连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北京的时候也没有干过这种事!…

勇敢正直的人

哀悼

chandler0819

@chandler0819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28 只看该作者

默哀

倪秋

颂赞和诅咒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兄弟们,这是不应当的。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28 只看该作者

有一些伤心。

去世也为更多的世人认知你提供了“途径”

king

奥斯卡门口的小商小贩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29 只看该作者

走好!!

理想青年狗

靓仔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8:51 只看该作者

学贯中西

Jyamolmiry

两岸猿声啼不住,党的政策亚克西。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9:19 只看该作者

他向中共提供情报!他向中共提供情报!他向中共提供情报!

大家快去骂他呀

xiaohui

广告位出租

4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19:44 只看该作者

记号

wundt

无事生非

4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21:43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知道这人,可敬

单手扶墙

活了几十年年,没能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每思及此,心神不宁。

5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24 23:3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蚊驱 于 2009-11-24 17:37 发表

人人皆悼钱学森,谁人知有杨宪益。

+1984

6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