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人事大地震

本主题由 张书记 于 2009-11-20 16:56 合并 魔鬼教官

Centurion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2:00 只看该作者

《财经》人事大地震

据悉,《财经》总经理、两个副总经理、八个总监一起辞职了,经营部的基层员工共有60多人也一起辞职。近日财经避谣的内容皆为真实。果然应验了一旦官方正式避谣,即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说法。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elfix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2:04 只看该作者

意味着什么,女强人老板准备退休了?

彩虹咖啡馆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2:44 只看该作者

胡老大又败一着啊!

nicky_hk

烤鸭党粉丝,十二点党粉丝.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2:50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人同时辞职,估计对杂志日常运作会产生很大影响

歪歪

莫西莫西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2:52 只看该作者

财经辟谣的哪些内容啊?请哪位大哥818啊?

我卖糕的 该用户已被删除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12 只看该作者

悲哀

每一次整肃都把兲朝往地狱推进一点

Tony

Twitter: @cuiziang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15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9-28/110267382.html

Yhard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26 只看该作者

消息来源?可靠吗

马克西

五毛党路边社工作委员会书记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26 只看该作者

财经杂志何来总经理?

彩虹咖啡馆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3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马克西 于 2009-10-11 23:26 发表

财经杂志何来总经理?

看来不是搞媒体的。现在很多媒体都有总经理。

abu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1 23:49 只看该作者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160642/ 豆瓣<财经>小组传言很多,貌似有一些是内部人员

云岭农场主

城市寂寞社通讯员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0:10 只看该作者

看来以后不用买财经了~

方沂鸣

本人网上书店http://shop34623878.taobao.com/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0:12 只看该作者

财经的这个公告很不财经

wistreer

推特:@wistreer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1:1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标杆要倒了吗

淮月

翻墙痴迷者 雄性文青 @qhgy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1:19 只看该作者

向辞职者致敬。

魔鬼教官

Centurion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2:32 只看该作者

是财经杂志经营部门的人先行一步集体辞职,编辑团队的暂时还没有。

singlefabulous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4:57 只看该作者

原因是什么呀

临终上帝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5:2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singlefabulous 于 2009-10-12 04:57 发表

原因是什么呀

同问……

xuebowee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7:29 只看该作者

意味着什么,女强人老板准备退休了?

nustbobo

不明真相的群众,目睹俯卧撑、躲猫猫、撞墙死、临时工等一系列怪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9:04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最新一期《财经》出版的日子,大家可以去买来看看

semniao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09:53 只看该作者

在贵国,传言一般都是真的,汗

nustbobo

不明真相的群众,目睹俯卧撑、躲猫猫、撞墙死、临时工等一系列怪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0:45 只看该作者

独家:《财经》杂志经营部门地震 总经理吴传晖辞职

独家:《财经》杂志经营部门地震 总经理吴传晖辞职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 … 91012/1318012.shtml

2009年10月12日 10:23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财经》总经理吴传晖 (资料图)

凤凰网财经10月12日讯

据联办集团消息人士透露,《财经》杂志经营部门日前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总经理吴传晖已于9月25日正式辞职,包括副总经理张翔、傅继红以及几乎全部中层管理团队也于9月29日递交辞呈,一同辞职的还有经营部门的60多人。

据悉,吴传晖系联办系香港上市公司财讯传媒(HK.00205)执行董事,她的辞职已获集团批准,但尚未公告。

据联办内部人士介绍,吴传晖早年曾在香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投身投资银行业,英文流利。加盟《财经》杂志后,在开拓《财经》的网络业务、会议活动等新业务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胡舒立称为“我的最重要搭档”。而随着《财经》杂志在国内传媒业界

地位的不断上升,吴传晖也成为国内传媒经营领域的明星人物,而“胡吴配”在传媒业也一时传为佳话。吴的离去,显然意味着《财经》半壁江山的消失。

据悉,《财经》杂志经营部门除《财经》杂志和《财经网》的广告部、市场部、发行部外,还包括技术部和产品部等多个部门,共有

近90名员工,而整个《财经》杂志共有近300名员工。

据透露,目前《财经》杂志编辑部尚无实质人事变动发生。

luugoo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https://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60185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1:32 只看该作者

《财经》高层集体辞职

Monday, October 12, 2009

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期刊《财经》杂志,其管理层日前集体辞职,令外界猜测杂志或将易主,其创办人兼主编胡舒立也可能离职另起炉灶。

据知悉内情的记者透露,《财经》总经理吴传辉和手下九名业务主管中的八人已辞职。一位要求匿名的杂志员工昨天证实,业务部的近百名员工中,约七成已辞职或即将呈辞。

预料是次集体辞职对《财经》杂志将是沉重打击,因为杂志利润主要来自广告、发行和主办财经会议等业务,而这些业务均由吴传辉的部门负责。

据悉吴传辉及属下管理人员集体辞职,与胡舒立和杂志资方及负责发行的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之间的权力斗争有关。联办由前华尔街银行家王波明执掌,据信胡舒立曾试图向管理层施压,要求其交出杂志的控股权及引进外部投资者,否则她将离职并创立新的财经杂志。

透露消息的《财经》员工表示,胡舒立仍在尽最后努力达成协议,尚未正式辞职。预料《财经》去向将很快明朗。

http://chinaoutlook.scmp.com/gco … mp;Section=topstory

abu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4:21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证券报:财讯传媒巨亏4110万港元 执董辞职但未见公告

据消息人士透露,财讯传媒(香港交易所代码:0205)执行董事、《财经》杂志总经理吴传晖女士已辞去了在集团及《财经》的一切职务,并已获集团批准。目前,此消息尚未见公司正式公告。

国庆节前,财讯传媒集团发布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财报,其收入达1.157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1.469亿港元下降约21.2%;股东应占亏损4110万港元,去年同期则盈利480万港元。其中财讯传媒的旗舰《财经》杂志今年上半年带来的收入约为5410万港元,仅比去年下降了16.9%,上市公司的另外两本杂志《地产》和《证券市场周刊》的收入降幅则分别高达47.3%和66.1%。

http://stock.cnstock.com/hk/jdgs/200910/246263.htm

上海帅哥

SC截图党1984BBS支部书记,御祥瑞免家宅平安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4:46 只看该作者

luugoo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https://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60185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4:51 只看该作者

LS这是什么片子啊?这么与时俱进。。

mmikez

天天出差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16:58 只看该作者

目前市场传出关于《财经》管理层变动等谣言,此事毫无事实根据。

《财经》杂志和《财经网》运作良好。值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财经》团队向长期支持我们的读者及关心《财经》发展的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如果继续有人散布未经证实的消息,《财经》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如有疑问,请与张立晖女士联系。

联系方法如下:

张立晖 Heidi ZHANG Tel:13581669666 Fax:86-10-8565 0181 Email:

lihuizhang@caijing.com.cn

大家可以给张女士发个短信咨询下。

singsingchow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2 22:32 只看该作者

@wangshuo 这下爽了,和谐有功,高升有望

花想容

依据用户管理细则,账号永久停用。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0:4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魔鬼教官 于 2009-10-12 02:32 发表

是财经杂志经营部门的人先行一步集体辞职,编辑团队的暂时还没有。

传个谣:

009-10-12 《财经》大震荡:一个月后采编集体辞职

1 更震荡的在后面

据搜狐等网媒报道,《财经》经营部门60多人已经集体辞职。这些人并非就此散去,而是去为另一个平台作准备。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另一次更加震撼的辞职将发生在一个月后,届时,《财经》的主要资产——编辑和记者——也将集体辞职,转投到经营部门先期搭建好的平台之下。

这意味着,这份全国最佳的财经类媒体进行了一次大搬家,将采访资源、广告资源完全从一个地方搬走,再到另一个地方重建。这样的折腾大概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地域才能够见到。

2 为什么要搬家,原因之一,财务不独立

此次事件,之所以《财经》必须出走,是因为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由于中国的特色,媒体必须寻找一个公有制挂靠单位,获得刊号才能出版。此前,《财经》挂靠的单位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由于联办负责人王波明与主编胡舒立的关系,《财经》杂志获得了自主的采编权。

但是,这种挂靠的体制也决定了《财经》对于自己的利润分配插不上话。目前财经年广告收入以亿为单位计算,然而这些钱最终到底属于《财经》,还是属于联办?至少从记者的收入就可看出端倪。

《财经》记者的工资在业内并不算高,与其在业内崇高的名声很不相称,对此,记者的抱怨很多,但却一直得不到纠正。原因在于国内媒体的管制,即使记者不满薪水想离开,也找不到更好的平台,只能留下。

但长此以往,激励机制不解决,迟早会带来大问题。

3 为什么要搬家,原因之二,独立采编权的丧失

在没有财政权的情况下,胡舒立之所以一直决定继续挂靠联办,是因为联办给了她自由采编权。

在以往可以看到,联办对于《财经》采编是很少干涉的,这保证了《财经》成为了全国最有魄力的媒体。除了少数报道,比如《谁的鲁能》,由于直接牵扯到最高层腐败问题而不得不撤稿之外,一般的稿件都能够保持其犀利的风格。

但进入今年之后,由于媒体环境的收紧,不管是联办还是联办的上级单位全国工商联,对于采编权的干涉却越来越多,短短的几个月,从央视到石首到新疆到通钢,《财经》已经不得不撤销或者推迟了多篇重量级稿件,对于采编权的干涉等于将双方之间最后的妥协给抽去了,这是胡舒立下决心离开的关键因素。

4 如何搬家

今天,财经经营人员的集体离职已经发生。一个月后,采编人员将离开,至此,留给联办老《财经》的将是一个空壳。

如今,新的架构实际上已经建好,资金已经到位。当人员辞职后,马上就可以为新的平台工作,中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断。

然而,这绝非简单地从联办转移到另一个挂靠单位,其背后还有另外的操作来避免曾经的问题。

据悉,虽然有了新的挂靠单位,但出资的可能另有其人。厚朴投资的方风雷可能为投资人之一。引入外部投资后,新的挂靠单位可能只是提供挂靠资源,但在资本上却无法拥有话语权(满足于每年获取一定的红利),这能够保证新财经的独立运作。

同时,据猜测,在引入外部投资时,其记者资源也可能会作为一部分资产入股,这意味着,至少有一批资深的采编人员有可能获得股权的激励。如果走出这一步,将是采编资源市场化的一次尝试,并能带来长期的激励机制。

通过资本的运作,以及协议的签署,胡舒立将尽可能限制新挂靠单位的干扰,保证采编和财务的独立性。

5 隐忧

对于胡舒立而言,为了保持独立性这一步迟早会尝试。

如果做好了,将成为在“中国特色体制”内尽量用市场化力量冲击体制阻力的样本。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许会给不喜欢《财经》的人带去新的恐惧。另外,胡舒立仍然无法摆脱中喧部、国新办的监督。最后,如果挂靠单位顶不住压力,也会插手采编权,到时候,与联办争斗的一幕也许会重演。

solidsnake

士官长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0:50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确认的消息呀

西门吹牛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1:44 只看该作者

整个大换血……

singlefabulous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2:1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楼 花想容 的话题

靠谱的说法

maurois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8:22 只看该作者

可惜我去年一次性定了3年的财经杂志。。。这下后2年的白订了。。。

看来在兲朝定杂志报纸也只能抱着朝不保夕的态度。。

鬼涧愁

一切自维护自身权益始……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8:29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luugoo 于 2009-10-12 14:51 发表

LS这是什么片子啊?这么与时俱进。。

貌似是美剧《CSI:LV》,通过拉斯维加斯警察局里一个鉴证实验室的角度,讲述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离奇案子,图中人物是实验室二号人物凯瑟琳。这个剧集自第七季开始水准就开始下降,不过我追到了第八季,目前刚出第九季。

luugoo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https://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60185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08: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楼 鬼涧愁 的话题

多谢!!

躲猫猫粉丝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15:50 只看该作者

南华早报消息

《财经》杂志上演权力争斗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财经》杂志以深入分析经济和财经问题着称,在内地深具影响力,但现在这本杂志本身也成为新闻。

《财经》总经理吴传晖及九名业务主管中的八人日前已辞职,业务部110名员工中约有70人也已辞职或计划递交辞呈。几名杂志员工透露,主编兼杂志创办人胡舒立及管理层正尽最后努力,寻求与杂志资方兼发行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达成协议。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已迅疾任命媒体管理部总经理戴小京执掌《财经》业务部。

吴传晖及其下属扩大了《财经》的收入来源,并将《财经》年会打造成内地声望最高的论坛之一,吸引国内众多高官出席及发表重要讲话。戴小京要重整《财经》业务,料须经过一段艰苦时期。

CyberTime

One Man, No Man.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18:21 只看该作者

路透 : 财经杂志的控制权争夺战

17:58 13Oct09 RTRS-Battle for control shakes China’s Caijing magazine

By Lucy Hornby   

BEIJING, Oct 13 (Reuters) - The future of one of China’s best-selling

investigative magazines is at stake in an increasingly public battle for

control that pits its envelope-pushing editor against her financial backers.

Hu Shuli, known for her careful and influential documentation of backroom

deals and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economic policy, is trying to wrest more

budgetary and managerial control over the popular business magazine Caijing.

She hopes to expand into online ventures and a news wire-like service.

But her backers are taking a more conservative approach, trying to keep the

reporting focused on purely financial topics and avoid straying into

politically sensitive areas.

Several employees on the business side resigned late last month, and

rumours that editorial staff are poised to go have raised the stakes in the

negotiations.

If negotiations fail, sources and Chinese media say several potential

backers are waiting in the wings to finance a new publication headed by Hu.

“The resignations have all been on the marketing side, but the editorial

staff have stayed in place and we’re still putting out the magazine,” said a

Caijing editor, requesting anonymity. “What happens from here will depend

heavily on what Hu Shuli decides to do.”

Hu could not be reached for comment.

Caijing has a circulation of 100,000 but boasts annual advertising revenues

of about 200 million yuan ($29.4 mill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rofitable publications.

The bi-weekly has a devoted following among China’s economic decision-

makers, and is respected for its accuracy, insight and ability to skirt the

bounds of China’s media censorship.

China has tightened controls over media in the last year, as it tried to

steer throug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ijing is owned by the Stock Exchange Executive Council, or SEEC, a media

group run by Wang Boming, the son of a former senior official who has provided

political cover and financial backing for the magazine for years.

Zhang Lihui, head of public relations for Caijing, said on Tuesday that the

publication’s general manager, Daphne Wu, who headed business operations, had

resigned for “personal reasons”.

Zhang denied there had been mass resignations, saying recent departures in

the business department reflected “normal change”.

Hu is still with the company, Zhang said, denying a fallout. “Hu Shuli’s

situation has not changed at all,” Zhang said.

Stock trading in SEEC’s Hong Kong listed arm, SEEC Media Group <0205.HK>,

has been volatile since rumours of the disagreement with Hu first surfaced in

September. The stock had risen 16 percent in the last month.

Thomson Reuters has an investment in a separate venture owned by

SEEC.

If Hu and her associates do try to form a new venture that breaks out of

Caijing’s successful niche, they would face a field crowded with news portals,

many of them long-established listed brands, as well as competition from

state-run media that are expanding the scope and speed of their financial

coverage.

[ 本帖最后由 CyberTime 于 2009-10-13 18:23 编辑 ]

彩虹咖啡馆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18:27 只看该作者

胡老大越来越麻烦了。

vahine

我很想就你的粗俗说些俏皮话,但那不在你的理解范围。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3 18:41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撤换管理层也算正常。

至于因此而导致主编等人士变动就意味深长了,我等静观其变。

soplari

不明真相的观众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08:23 只看该作者

《财经》总经理吴传晖等高管正式辞职

http://money.163.com/09/1013/05/5LFVSRKK002526O3.html

每日经济新闻10月13日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总经理吴传晖已于9月25日正式辞职,而张翔与另外一名副总经理傅继红是在9月29日辞职的。

张翔称,经营部门共有60多人已于国庆节前递交了辞职信,“具体集团批准不批准我就不知道了。”

张翔回避了记者“是否是因为吴传晖辞职而离开”以及“吴传晖是什么原因辞职”的提问,但他表示经营部门已提交辞职信的这60多人是由于吴传晖的离职引起的。这60多人占到了经营部门员工人数的70%。

《财经》杂志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同时表示《财经》杂志采编部门尚“没有任何动作,包括胡舒立都在正常工作。”张翔也称,《财经》杂志编辑部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辞职。

张翔表示,胡舒立应该在最近会与集团有交流,就去留做决定。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小朱) 王梁

soplari

不明真相的观众

4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08:25 只看该作者

《财经》运营总经理率60多人辞职 传胡舒立也将出走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09-10/13/content_5978888.htm

昨日,《财经》内部人士证实,该杂志包括运营总经理吴传晖在内的经营团队大部分人员辞职或准备递交辞呈,涉及人员60多人。

联办内部人士向本报独家透露了事件的内幕:财经团队与其惟一股东SEEC(财讯传媒)就《财经》的未来发展问题出现了理念上的冲突,胡舒立与吴传晖及团队联手,希望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改善股东结构,保持原有的发展路向。

据称,目前谈判仍在进行中,但并不顺利,吴传晖已经为此辞职。该人士表示,“胡舒立仍坚持在财经,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可能非常困难,可能被迫辞职。”

“如果谈判破裂,胡、吴及整个团队会联手重新起步。”据称,胡舒立下一步的动向将是创办一份与《财经》类似的财经类杂志。“目前新杂志的情况还没有确定,正在和多方谈这件事。”

经营人员过半流失

有关《财经》内部震荡的消息在节前就已经在业内流传,当时《财经》杂志还专门发公告“辟谣”。而长假过后,有关《财经》人事地震的事件正式呈现端倪。

据联办消息人士透露,《财经》杂志经营部门日前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总经理吴传晖已于9月25日正式辞职,包括副总经理张翔、傅继红以及几乎全部中层管理团队也于9月29日递交辞呈,一同辞职的还有经营部门的60多人。还有说法称,有百多人准备辞职,其中70%已经辞职或者准备递交辞呈。

公开资料显示,吴传晖早年曾在香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投身投资银行业。加盟《财经》杂志后,在开拓《财经》的网络业务、会议活动等新业务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胡舒立称为“我的最重要搭档”,“胡吴配”也在传媒业传为佳话。《财经》几乎全部的利润,包括广告、发行和组织财经会议的利润都来源于吴传晖的团队。

据传,吴传晖系联办系香港上市公司财讯传媒的执行董事,她的辞职已获集团批准,但尚未公告。“网上的说法基本就是事实。”联办集团一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财经》杂志经营系统共有90名员工,负责《财经》杂志和《财经网》的广告部、市场部、发行部以及技术部和产品部等多个部门。如果60人同时辞职,那么《财经》的运营势必将陷入大麻烦中。

激励及理念问题促成决裂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我们这些同事的辞职并不是事先约好的,而是大家都自愿离开。”

“领导在辞职的时候没有给我们许诺什么,我们下一步的去向现在也没有确定。”

该人士补充道:“实际上,当你合作很好的同事,你的上司和下属都辞职之后,你也会考虑做出一个选择。”

有关《财经》震荡的原因,业界有着比较一致的说法。一位资深人士表示:“无论是胡舒立还是整个编辑群,在产品做成功的情况下希望提出股份激励的要求,但资方不予认同。”

另外一位前财经媒体高管也表示,“这和公募基金的问题是一样的,活靠团队干出来,但是分配上拿的太少。”

上述《财经》内部人士则表示,“人事的震荡不只是股权上的事情,整个团队运行、公司治理的理念都有矛盾。”

业内的说法是,当胡舒立的团队试图通过加强专业性和完善公司治理以提升水准和声誉时,他们和管理层在编辑方针上产生了分歧。比如胡舒立曾经力求在杂志的财务管理方面争取更多的发言权,但管理层没有同意。内部人士称,胡舒立不满王波明拿走《财经》杂志每年大部分广告收入、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杂志预算的行为。

有消息称,胡舒立曾经试图通过引入外来投资者的方式,压迫管理层放弃多数管理权,否则就离开创办新的商业杂志。

对于上述说法,《财经》杂志公关负责人张立晖昨日表示“不方便做出评论”。“有消息的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放到网上,但是目前还没有最新的公告。”

●胡舒立将另立门户

随着吴传晖的辞职,胡舒立的去留也有望很快水落石出。上述联办内部人士表示,胡舒立目前仍坚持留在《财经》,但由于谈判并不顺利,胡舒立很可能会辞职。

据称,胡舒立的下一步计划是创办一份与《财经》类似的财经类杂志,正在筹划中的这个媒体不是单纯的杂志,而是全媒体平台,编辑方针将一如既往。

据透露,新杂志目前正在筹备当中,名称可能为《财新》,也可能收购正在筹备中的《财经国家周刊》或与之合作。

至于出资方,目前业界也流传着多个版本,浙江日报、清华同方或者江苏一家国有媒体集团,也有称是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目前还与多个方面在谈判,还没有最后的结果,新杂志的创办没有那么快。”

而且,“胡吴配”可能还会在新杂志中继续合作。“《财经》的经营和采编之间配合得很好,经营不干预采编的内容,胡舒立和吴传晖也有着很好的私交,双方继续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前述《财经》内部人士说。

“这个消息是不确实的,未来的事情我说不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胡舒立还没提辞职的事情。”张立晖表示,《财经》编辑部目前人事稳定,没有人提出辞职。

张书记

http://twitter.com/SecretaryZhang

4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13:22 只看该作者

站队……

【明報專訊】胡舒立將帶領採編和經營部門大部分人員另起爐灶,創辦新的財金類雜誌《財新周刊》和財新網(暫名)。目前,已經離職的數十名經營人員在前總經理吳傳暉率領下,已進入大望路新址籌備。有消息稱,此次她另立門戶,從浙江尋獲新刊號,就獲得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協助。

Qahagin

4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14:14 只看该作者

http://dailynews.sina.com/gb/chn/chnoverseamedia/mingpao/20091013/1704748979.html

《财经》杂志办公室如常运作。(明报记者摄)

【明报专讯】北京着名敢言媒体《财经》杂志发生重大人事变动,由于与资方「联办」就股权及办刊方针的矛盾激化,主编胡舒立将带领采编和经营部门大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创办新的财金类杂志《财新周刊》和财新网(暂名)。目前,已经离职的数十名经营人员在前总经理吴传晖率领下,已进入大望路新址筹备。据悉,新杂志刊号来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资金可能来自基金等多家机构,港商李泽楷据传也有兴趣入股。

编辑部与资方矛盾激化

《财经》杂志一直以敢言据称,其主办单位「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其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3月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长期备受中宣部等部门压力。据知情人士称,在央视大火、湖北石首事件、新疆「7.5」骚乱、通钢事件的报道中,「联办」及其上级,全国工商联曾多次要求《财经》编辑部交出审稿权未果。而编辑部则长期一直认为资方对《财经》投入不足,编辑部高层一直在公司内部无法享有股份,「加上审稿权之争,促成了最终的决裂。」

56岁的胡舒立一直是内地传媒界的传奇人物,且与高层一些官员渊源颇深。有消息称,此次她另立门户,从浙江寻获新刊号,就获得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协助。据了解,编辑部的绝大多数编辑、记者将随胡离去,他们将在出完本月最后一期杂志后集体辞职。知情人士称,《财经》杂志的上半年纯利达5000多万港元,「经营和采编人员集体辞职,给《财经》只留下一具空壳。」

abu

4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16:20 只看该作者

如果拿了浙江的刊号,以后就别想报浙江的负面新闻

vahine

我很想就你的粗俗说些俏皮话,但那不在你的理解范围。

4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19:42 只看该作者

财经换不换人其实无所谓,但如果改变办刊方针,我就没理由继续订购了。

我猜和我持相同看法的读者不在少数。

WJ87

无产阶级煽动家

4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20:17 只看该作者

关于财经杂志消息汇总:财经脱离联办不是坏事

1 更震荡的在后面

据搜狐等网媒报道,《财经》经营部门60多人已经集体辞职。这些人并非就此散去,而是去为另一个平台作准备。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另一次更加震撼的辞职将发生在一个月后,届时,《财经》的主要资产――编辑和记者――也将集体辞职,转投到经营部门先期搭建好的平台之下。

这意味着,这份全国最佳的财经类媒体进行了一次大搬家,将采访资源、广告资源完全从一个地方搬走,再到另一个地方重建。这样的折腾大概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地域才能够见到。

2 为什么要搬家,原因之一,财务不独立

此次事件,之所以《财经》必须出走,是因为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由于中国的特色,媒体必须寻找一个公有制挂靠单位,获得刊号才能出版。此前,《财经》挂靠的单位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由于联办负责人王波明与主编胡舒立的关系,《财经》杂志获得了自主的采编权。

但是,这种挂靠的体制也决定了《财经》对于自己的利润分配插不上话。目前财经年广告收入以亿为单位计算,然而这些钱最终到底属于《财经》,还是属于联办?至少从记者的收入就可看出端倪。

《财经》记者的工资在业内并不算高,与其在业内崇高的名声很不相称,对此,记者的抱怨很多,但却一直得不到纠正。原因在于国内媒体的管制,即使记者不满薪水想离开,也找不到更好的平台,只能留下。

但长此以往,激励机制不解决,迟早会带来大问题。

3 为什么要搬家,原因之二,独立采编权的丧失

在没有财政权的情况下,胡舒立之所以一直决定继续挂靠联办,是因为联办给了她自由采编权。

在以往可以看到,联办对于《财经》采编是很少干涉的,这保证了《财经》成为了全国最有魄力的媒体。除了少数报道,比如《谁的鲁能》,由于直接牵扯到最高层腐败问题而不得不撤稿之外,一般的稿件都能够保持其犀利的风格。

但进入今年之后,由于媒体环境的收紧,不管是联办还是联办的上级单位全国工商联,对于采编权的干涉却越来越多,短短的几个月,从央视到石首到新疆到通钢,《财经》已经不得不撤销或者推迟了多篇重量级稿件,对于采编权的干涉等于将双方之间最后的妥协给抽去了,这是胡舒立下决心离开的关键因素。

4 如何搬家

今天,财经经营人员的集体离职已经发生。一个月后,采编人员将离开,至此,留给联办老《财经》的将是一个空壳。

如今,新的架构实际上已经建好,资金已经到位。当人员辞职后,马上就可以为新的平台工作,中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断。

然而,这绝非简单地从联办转移到另一个挂靠单位,其背后还有另外的操作来避免曾经的问题。

据悉,虽然有了新的挂靠单位,但出资的可能另有其人。厚朴投资的方风雷可能为投资人之一。引入外部投资后,新的挂靠单位可能只是提供挂靠资源,但在资本上却无法拥有话语权(满足于每年获取一定的红利),这能够保证新财经的独立运作。

同时,据猜测,在引入外部投资时,其记者资源也可能会作为一部分资产入股,这意味着,至少有一批资深的采编人员有可能获得股权的激励。如果走出这一步,将是采编资源市场化的一次尝试,并能带来长期的激励机制。

通过资本的运作,以及协议的签署,胡舒立将尽可能限制新挂靠单位的干扰,保证采编和财务的独立性。

5 隐忧

对于胡舒立而言,为了保持独立性这一步迟早会尝试。

如果做好了,将成为在”中国特色体制”内尽量用市场化力量冲击体制阻力的样本。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许会给不喜欢《财经》的人带去新的恐惧。另外,胡舒立仍然无法摆脱中宣部、国新办的监督。最后,如果挂靠单位顶不住压力,也会插手采编权,到时候,与联办争斗的一幕也许会重演。

http://jlguo.blog.sohu.com/133784564.html

wistreer

推特:@wistreer

4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4 22:04 只看该作者

《财经》杂志内部在审查制度上的冲突为媒体能否坚持开放性蒙上阴影;创办人与编辑团队集体出走。

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独立性的新闻机构由于在控制权和自我审查制度上的分歧而面临主编和编辑团队集体出走的威胁。

《财经》被认为是中国的《经济学人》,其主编胡舒立因推动中国的媒体自由而享有盛誉。她与杂志出版商产生严重分歧。据公司内部消息,胡舒立将在本月下旬与杂志社人员一道搬往离北京温特莱酒店不远的一处地方,另起炉灶创办新的刊物。

公司总经理吴传晖与八位部门总监已经递交了辞呈。据报道,一同辞职的雇员多达60人。

《财经》杂志公关负责人张立晖表示,胡舒立仍在杂志社工作,但并不确定会留多久,“我无法预测她的下一个举动。”

由于对杂志未来的发展存在不同看法,公司内部的紧张关系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作为《财经》杂志的创办人,胡舒立希望能够在很多话题上保持杂志报道的前沿性,包括腐败、污染、土地纠纷等敏感话题,这些话题往往会踩到新闻审查制度的底线。

据称,在香港注册的发行商财讯传媒希望能将重点转移到争议较小的话题,譬如财经报道,并增加软文内容以换取更多收入。

谈判仍在继续,但公司分裂对于新闻自由来说并非好事。

尽管意见相左,以王波明为首的财讯传媒还是为《财经》提供了政治保护,与同类杂志相比,《财经》很少受到审查制度的粗暴对待。但由于今年有几个政治敏感的纪念日,再加上新疆的暴力骚乱,这种压力增加了。

中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出版物《财经》杂志经营团队高层集体辞职,令该杂志前景及其编辑锐意进取、重塑中国新闻行业的努力面临更多疑问。

据公司员工及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大规模辞职的起因是以总编辑胡舒立为首的《财经》员工和出版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SEEC)在从商业策略到编辑理念等诸多方面意见失合。

知情人士说,胡舒立目前正在和SEEC进行谈判,以期争取到对该杂志未来更大的控制权,但她有可能很快辞职,并可能引爆另一波以编辑团队为主的辞职风潮。一位知情者形容她和SEEC之间的谈判一点也不顺利。

知情者说,《财经》杂志逾百名经营团队成员中约有三分之二在十一国庆节前夕递交了辞呈。

胡舒立拒绝就此置评。记者未能联络到联办管理人士。《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周一报导了这一集体辞职事件。

《财经》此次人事地震的爆发正值中国传媒业在商业领域经历振荡之时,同时互联网也在挑战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媒体领域变得更具市场导向性,即各家出版商为赢得读者的垂青而展开竞争,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向大型国有媒体机构注入资金,推动其扩张。

在媒体这一由政府主导的领域中,《财经》一直在探视政府底线,它所拥有的高度独立性非常罕见。胡舒立在1998年时创办了这份杂志,由于它发表了一些调查性报道和有时可能质疑官方观点的经济社会评论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事实证明,这一商业模式在吸引广告客户方面是成功的,并为管理其广告业务的财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eec

Media Group Ltd.)带来了快速的收入增长。财讯传媒是联办旗下企业,在香港上市。

胡舒立是一位曾在国有媒体打拼多年的资深人士,人们普遍认为她非常擅长揭发丑闻但又不至于像其他媒体那样被新闻检查部门处置,尽管在过去几年中《财经》也有几期杂志被政府撤下。

王波明是前政府高官之子,交际广泛。他领导的联办组织架构纷繁复杂,但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这在中国由政府控制的媒体业中殊不多见。背靠这座大山,《财经》得到了一些政治审查上的庇护,在中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出版物凤毛麟角。

最近,胡舒立与联办之间就广告收入的分配和《财经》内容的性质产生了矛盾。

知情人士说,胡舒立希望继续提供广泛的新闻报道,有时可能会挑战中国受到控制的媒体环境的极限;而联办则希望内容局限于金融数据,回避有争议的问题。

据一名员工说,今年早些时候联办致《财经》编辑们的一份要求进一步缩小报导范围的备忘录加剧了紧张关系。这名员工说,这种矛盾因7月份的新疆骚乱事件而进一步升温,当时《财经》编辑得到了限制报导的通知,原因是这件事在政治上太过敏感。

9月28日,针对高级编辑团队将离开《财经》创办一份竞争刊物的传言,《财经》发表声明否认此事,并威胁要对散布不实信息的人采取法律行动。

不过,据了解胡舒立的人士说,如果她离开《财经》,她的目标会是和《财经》的编辑人员、总经理吴传晖(Daphne

Wu)领导的经营团队一起,创立一个新的媒体机构。吴传晖已于十一前辞职。

其中一位人士说,这个媒体会保持《财经》的新闻报道传统,可能会包括一份杂志,但会比《财经》更多地关注互联网。

与吴传晖一道辞职的一位前《财经》高级管理人员说,她和她的团队先离开是为了做新公司的筹备工作。

还不清楚胡舒立是否能够象在联办时那样避开政府的干涉,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知情人士说,这家可能创办的媒体机构已经吸引了几家潜在投资者的兴趣。

Jason Dean / Sky Canaves

luugoo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https://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60185

4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5 00:24 只看该作者

《财经》团队另办新刊

明报网上版 09.10.14

-——————————————————————————-

【明报专讯】北京著名敢言媒体《财经》杂志发生重大人事变动,由于与资方「联办」就股权及办刊方针的矛盾激化,主编胡舒立将带领采编和经营部门大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创办新的财金类杂志《财新周刊》和财新网(暂名)。目前,已经离职的数十名经营人员在前总经理吴传晖率领下,已进入大望路新址筹备。据悉,新杂志刊号来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资金可能来自基金等多家机构,港商李泽楷据传也有兴趣入股。

编辑部与资方矛盾激化

《财经》杂志一直以敢言据称,其主办单位「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其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3月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长期备受中宣部等部门压力。据知情人士称,在央视大火、湖北石首事件、新疆「7.5」骚乱、通钢事件的报道中,「联办」及其上级,全国工商联曾多次要求《财经》编辑部交出审稿权未果。而编辑部则长期一直认为资方对《财经》投入不足,编辑部高层一直在公司内部无法享有股份,「加上审稿权之争,促成了最终的决裂。」

56岁的胡舒立一直是内地传媒界的传奇人物,且与高层一些官员渊源颇深。有消息称,此次她另立门户,从浙江寻获新刊号,就获得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协助。据了解,编辑部的绝大多数编辑、记者将随胡离去,他们将在出完本月最后一期杂志后集体辞职。知情人士称,《财经》杂志的上半年纯利达5000多万港元,「经营和采编人员集体辞职,给《财经》只留下一具空壳。」

《财经》杂志办公室如常运作。(明报记者摄)

彩虹咖啡馆

4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5 12:29 只看该作者

《财经》团队另办新刊 有高层协助

《财经》团队另办新刊 有高层协助

明报 2009年10月14日

北京著名敢言媒体《财经》杂志发生重大人事变动,由于与资方”联办”就股权及办刊方针的矛盾激化,主编胡舒立将带领采编和经营部门大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创办新的财金类杂志《财新周刊》和财新网(暂名)。目前,已经离职的数十名经营人员在前总经理吴传晖率领下,已进入大望路新址筹备。据悉,新杂志刊号来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资金可能来自基金等多家机构,港商李泽楷据传也有兴趣入股。

编辑部与资方矛盾激化

《财经》杂志一直以敢言据称,其主办单位”联办”(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其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3月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长期备受中宣部等部门压力。据知情人士称,在央视大火、湖北石首事件、新疆”7.5”骚乱、通钢事件的报道中,”联办”及其上级,全国工商联曾多次要求《财经》编辑部交出审稿权未果。而编辑部则长期一直认为资方对《财经》投入不足,编辑部高层一直在公司内部无法享有股份,”加上审稿权之争,促成了最终的决裂。”

56

岁的胡舒立一直是内地传媒界的传奇人物,且与高层一些官员渊源颇深。有消息称,此次她另立门户,从浙江寻获新刊号,就获得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协助。据了解,编辑部的绝大多数编辑、记者将随胡离去,他们将在出完本月最后一期杂志后集体辞职。知情人士称,《财经》杂志的上半年纯利达

5000多万港元,”经营和采编人员集体辞职,给《财经》只留下一具空壳。”

peteryang84

5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0-15 12:39 只看该作者

新报叫《裁经》。

8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