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高级教程之:邱少云

袖手看热闹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43 只看该作者

八卦高级教程之:邱少云

安陆教师廖忠明质疑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2004-03-20 06:53:11)

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金报)记者夏一兵通讯员刘家连报道:“小学现行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有些情节不准确。”3月18日,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在汉将他的质疑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课文。廖忠明说,文中有些内容不太符合军事常识。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手榴弹、爆破筒)在燃烧过程中为什么未爆炸?邱少云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标?他的武器是怎样处理的?文中只字未提。

课文内容不符合战争逻辑。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生疑。如果只有这么近的距离,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敌人大白天为什么未发现目标?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是多少。

以上疑问,在抗美援朝随军记者郑大藩当年采写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中都不存在。廖忠明拿出郑大藩的人物通讯复印件。记者看到,繁体字竖排的通讯中,介绍邱少云的事迹十分清楚,没有小学课本中的漏洞。

廖忠明建议,有关部门应对这篇课文进行修改。

廖忠明当过兵,目前是安陆市辛榨乡四报高小语文老师。1995年曾对德国著名作家柏吉尔所写的《琥珀》一文提出疑问,所写论文《‘琥珀’的假想不能成立》获优秀论文奖。

http://www.cnhubei.com/200403/ca426922.htm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超级麦芽糖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46 只看该作者

呵呵,裤裆的尾巴又被抓出来示众了。。。。。。

袖手看热闹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48 只看该作者

《我的战友邱少云》—–虚伪!

今天我突然发现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虚伪的文章,试想,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能会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像千斤巨石一般纹丝不动直到死去呢?”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这是人还是神?难道人的生理反应在邱少云身不存在了吗?难道他的意志能够战胜自然规律吗?我想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那只能一个可能:邱少云在炮弹爆炸时就被当场炸死,或者死亡了98%已经没有力量呻吟或挪动。否则是不可能发生课课文所记叙的那种情况的。也许编者在有意向学生进行一种英雄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脱离了现实的英雄主义是不人道的,语文教学现在应该注意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这种虚假的文章又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学生在怀疑它的真实性,我所教的学生已经有人在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持不屑的态度。请不要把政治上的意识形态(这简直就是错误的意识形态)强加到语文身上,请删掉这篇虚假的文章吧。

http://bbs.pep.com.cn/thread-16006-1-1.html

袖手看热闹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0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真实:邱少云的战友披露事实真相

2007年04月30日 星期一 06:21 P.M.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邱少云的战友披露事实真相!

在所有关于英雄邱少云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担任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而他恰是与邱少云最“亲密”的人。

初春时节,在南宁市长堽路的烈士陵园,担任该园顾问已离休多年的曾纪有接受了记者采访,谈起了那段与邱少云共同战斗的岁月。作为邱少云的排长,他的回忆与公开报刊媒体所说的邱少云却有些不同。

出国之前的邱少云

邱少云不爱说话

我记得邱少云的老家在简阳

曾纪有是广西兴安县人,今年已是78岁的老人。

1946年9月,刚结婚不久的曾纪有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从此离开故里,转战南北。1949年4月在与解放军作战时,已是国民党军队排长的曾纪有率12名士兵投诚,从此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随着解放大军节节胜利,曾纪有所在的10军一路南下、西进,到达四川。四川解放后,驻扎在简阳县(今简阳市)的部队(29师87团3营9连)改为简阳县大队,负责在简阳剿匪,曾纪有在这支部队里担任9连1排3班副班长。

“1950年3月的一天,我从医院看病回来,”曾纪有向记者回忆说,“连队的一名干部将三个小伙子领到我面前说,部队招了一批新兵,这三个分到你班里。其中一个就是邱少云。邱少云那时18岁,他说是简阳县养马河山茶村人。他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一脸肉疙瘩,人长得很结实,但不爱说话,在班会上有时要点他的名才发言说几句。”

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有些自私,拿着一把好铁锹就不愿跟其他人换,有一次因跟一名老兵争铁锹,竟打了起来。见此情况,作为副班长的曾纪有要拉他一把,就将他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经常给他开“小灶”,谈心。渐渐地,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

一段时间培训后,邱少云便参加了剿匪斗争,曾纪有把他带在自己身边。5月的一天,曾纪有领导工作组外出执行任务,途经山茶村时,发现村旁有一座奇怪的屋子,屋顶一半是瓦一半是草,屋前一位中年妇女拉着一名10多岁的男孩站着。曾纪有心生怀疑,问邱少云:“这房子怎么这么怪,会不会是土匪的观察哨?”邱少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答,“这是我的家。”曾纪有有些惊讶,说:“是嘛,那妇女是谁?男孩又是谁?”“是我妈和我弟。”“你爸呢?”“我爸已死了。”“想不想回家看看?”曾纪有问,邱少云答‘想’,但曾纪有没答应他,因为剿匪时期,不宜暴露家人目标。曾纪有看到邱少云眼里溢满了泪水,他也只有在心里叹一声气。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此时曾纪有改任1排排长。

采访曾老之前,记者收集了不少有关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文章,记者注意到,曾老的回忆与这些文章有很大差异。“很多文章说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人,他怎么是四川简阳人?而且邱少云纪念馆也是建在铜梁县。”记者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多年来我也几次寻找过这个谜。”曾老说。

袖手看热闹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2 只看该作者

亲眼目睹邱少云壮烈牺牲

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他一动不动

当时曾纪有是阵地最高指挥官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391高地。391高地半山腰敌军布下了一个加强营,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强攻是不可能的。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我们只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

50多年过去了,但曾老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邱少云不是你们牺牲的第一个战士?”记者问。

“不是。”曾老接着说,“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口,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进土里,想着他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想:邱少云,你是最坚强的战士!我当时心里说不出有多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士生命垂危,却不能救他,可是军令如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动。现在想起来,我的心仍在颤抖。战斗中免不了牺牲,如果是一枪过来,中弹身亡,让人还好受点,可邱少云是被大火活活地吞噬生命啊。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是这样吗?”

“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战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下午5时40分,我军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地炮击。将1排前方的阵地轰炸5分钟后,轰炸转移了,1排在炮火转移的5分钟内迅速占领了391高地主峰。因为5分钟后炮火将轰炸他们潜伏的地方,以断敌人增援之路。在敌人的几次“骚扰”中,1排出现了严重伤亡,但战士们斗志高昂,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上去。占领主峰后,曾纪有向空中发射了三颗传达胜利的信号弹。突然一个暗堡里射来一排子弹,曾纪有中弹倒下了……

“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52人?”记者问。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笔,给记者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袖手看热闹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3 只看该作者

他的几点疑问

他记得邱少云牺牲时只有20岁

邱少云上战场并没有带武器

战斗结束后,曾纪有被送往国内的医院里。他的左手腕处被打穿,颈部也受了伤。

在疗伤的日子里,护士经常读报纸给他听。有一天,他听到了邱少云的事迹,这便是人民日报刊登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他的战友邱少云被授予了特等功臣的称号,作为排长的曾纪有感到很欣慰。

在这篇文章里,他开始注意到描述邱少云的一些误差,如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他不知道是谁提供这些材料的,因为他与战友们已失去了联系。部队也没人知道他活了下来。这篇文章不长,他所了解到的内容也不多。

后来,他间接了解到那场战斗后,1排只有几名战士活了下来,几经周折,他仍无法与活着的战士联系上。1958年,曾纪有带着三级伤残证书转业了。

1997年,春节,在全区老军人座谈会上,曾纪有认识了周秀全,一问才知两人同是3营的战友!找到一个战友,曾纪有便想打听他那个排的战友情况。周秀全给了他一本15军军史。他翻开一看,1排只有邱少云一个人的名字。

“为什么找不到全排的名单呢?当时的档案在哪?”记者问。

“可能档案在部队调动过程中丢失了。战争年代,档案丢失是难免的事。”

也许是因为档案丢失了,部队上不仅没有人知道曾纪有还活着,关于邱少云的资料也出现了许多与曾纪有所知道的很不一样的内容。

1975年,在柳州疗养的曾纪有接受学校的邀请,给学生们讲讲邱少云的故事。那时的学生课本上登有邱少云的故事,虽然已读过,但由邱少云的战友来讲述他的故事,同学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可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发现了“曾爷爷”讲的与书上说的很多不一样,一个个争相提问。

这让曾纪有大吃一惊。于是他找来教材查看,果然有很多不同。后来他又找来有关报刊翻看,同样存在很多不同。他归纳了一下,大致有:

报刊上的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玉屏村邱家庄人,而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山茶村人。

报刊上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168团3营9连1排3班,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

报刊说的邱少云赴朝作战是1951年3月28日,他所记得的是1950年10月23日,为首批入朝作战志愿军。

报刊上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6岁,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12日下午,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0岁,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24日下午4时。

“这一天同时也是我受伤的日子。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曾纪有说。

报刊上的邱少云家中有父母,有三个兄弟,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父亲去世,家中只有母亲和弟弟。

报刊上的邱少云参加解放军前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在川军十八团刘义的部队当伙夫,但曾纪有从未听邱少云提起过他有这段经历。

那时连队经常举行诉苦会,邱少云在会上也只提他家庭的苦难,未提到他有当兵经历。

报刊上的邱少云在剿匪斗争中多次立功,在资阳只身抓获匪首刘义,但曾纪有的记忆中,他们奔赴朝鲜前从未离开过简阳,且简阳县大队在剿匪期间并没有抓获过一个土匪。“当时有严格的纪律,我们外出执行任务是不许单兵作战的。”曾纪有说。

多方查证无法证实

四川民政部门证实邱少云是铜梁县人

记者帮忙写信联系,石沉大海

袖手看热闹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5 只看该作者

曾纪有从课本上看到,文章的材料提供人为邱少云的战友李元新 应为李元兴

。对李元兴,曾纪有还有记忆,他确实是邱少云的战友,自然也是他的战友。当时李元兴是邱少云的副班长,也是四川人,按说他应该对邱少云很了解的,怎么会弄错呢?

曾纪有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寻找李元兴。他写信去四川省民政厅,请求帮助查找李元兴,然而四川省民政厅回信说查无此人。

后来曾纪有又从师永刚写的《从“国军”伙夫到志愿军一级英雄》中看到了邱少云被授奖的经过。原来,战斗结束后,9连指导员王明时(应为王世民)被师部评为模范指导员,王明时在材料介绍中,谈到如何做邱少云的工作,使他由后进变先进的故事。邱少云的事迹始为上级所知,原来连队是为邱少云报三等功的,志愿军领导机关最后授予邱少云特等功。当时在部队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郑大藩,得知此事,便采访了王明时、李仕虎、李元兴,从而形成了那篇最早报道邱少云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中,曾纪有得知铜梁县有个邱少云纪念馆,便去信提出他的疑问。纪念馆支部书记王星富回了信。信中说:

邱少云,经四川省民政部门多次调查,是铜梁县关溅乡(现改为少云镇)人确实,他的哥哥邱东云(解放前由别人抱养,现还在世),三弟邱少全于1991年病逝,小弟邱少华现仍住在少云镇农村,每年都来一次纪念馆。

邱少云生前部队经改编后,现驻扎在甘肃省武威市,编号是XXXXX部队168团,只要去信该部组织科,就能联系上。

邱少云当过国民党壮丁,是成都战役解放了他,当解放军时是秦基伟的部队。郭安明最清楚这段历史。

邱少云参加解放军后,在内江、资阳一带剿匪,他化妆成农民,生擒了匪首刘毅。

……

看了这封信,曾纪有更迷惑了,因为信中的邱少云和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相差太大了。信中说的当过邱少云文化教员的郭安明,他也不认识。他想,既然组织认定了这些历史,就以组织的为准吧。信中还告知,李元兴已死于文革中。最后王星富要求曾纪有提供一些有关邱少云和他的战友的一些材料。曾纪有将他保存多年的那段时期的工作笔记复印寄了去。此后,纪念馆再没回信。

记者也曾帮曾纪有写信到简阳市委、养马河镇、武威师部及写过邱少云文章的师永刚(武威师部的宣传人员)查询,但均未得到回信。

抗美援朝结束后,邱少云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他的家人、他的家乡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英雄”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接着,朝鲜追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一枚,并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1959年,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纪念馆,铜梁县关溅乡更名为少云公社。五十年来,朝鲜方及我国领导人不断慰问邱少云在关溅乡的家人。

英雄用生命换来的荣誉当之无愧,不论他的故乡在哪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已载入史册,流传千古,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本文所说是否为历史真实姑且不论,本文旨在探讨历史的真实。

袖手看热闹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6 只看该作者

邱少云烈士生平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授特等功臣,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差点被埋没

邱少云牺牲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据邱少云生前战友林炳远后来回忆说,那次战斗半个月后进行战斗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去汇报。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

王指导员于是提到了邱少云。并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于是我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牺牲了,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于是,29师政治部立即上报邱少云特等功的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起初,个别领导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认为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精神难能可贵。后来,意见终于统一了,少数服从多数。1952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受关注再授军功

1952年底,一位名叫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就邱少云牺牲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后来,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回忆说:“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两米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五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

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

面对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记者郑大藩感动了,他含着眼泪奋笔疾书。

《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他那篇著名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1953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

袖手看热闹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57 只看该作者

以上内容转自:

http://hi.baidu.com/wghray/blog/ … fc871e4134175c.html

袖手看热闹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00 只看该作者

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模进“391”高地下面的山拗,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16985.html

苏丹宏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08 只看该作者

穆正新有一篇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去找来看。

袖手看热闹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10 只看该作者

斗胆质疑邱少云

作者 21cv 发表在:百灵社区

“小学现行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有些情节失真。”3月18日,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将疑问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课文。廖忠明说,至少有三处内容不符合军事常识。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手榴弹、爆破筒)在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不爆炸?邱少云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标?他的武器是怎样处理的?文中只字未提。

课文内容不符合战争逻辑。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疑问。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以上疑问,在抗美援朝随军记者郑大藩当年采写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中都不存在。

廖忠明拿出郑大藩的人物通讯复印件。记者看到,繁体字竖排的通讯中,介绍邱少云的事迹十分清楚,没有小学课本中的漏洞。廖忠明建议,教育部门应对这篇课文进行修改。

附:《斗胆质疑邱少云》

邱少云是上个世纪家喻户晓的英雄,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到了这位英雄的鼓舞。他的事迹感人致深,在上个世纪是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敢于公开质疑这位英雄的。时代毕竟在前进,所谓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若干年。

21世纪是理性的世纪,经历了上个世纪特有的非理性剧变后的中国,不会再次走进那个痛苦的记忆了,这也是中国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理性的时代必然有理性的思考,即使铁定的英雄也不能例外,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不过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共识:思考无罪,质疑无罪。

考虑到我的想法不会得到一致的同意,所以还是在文章的题目里加上“斗胆”二字比较好一些。

英雄就是英雄,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邱少云的一段文字: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战士。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意志坚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战后,所在军party委根据他生前意愿,追认他为中国.party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四川省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树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军事百科研究》提供)

这就是有关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最权威记录,也是我们在小学时代接受的教育内容。的确,邱少云是一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他生前肯定做过不少好事这无可置疑。我要质疑的是有关邱少云牺牲的细节问题。

记录说“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从这一段文字我们理解,邱少云就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来地位置上,被大火活活烧死了。正是邱少云以极大的毅力,忍受这烈火的灼烧,才没有被敌人发现志愿军的攻击计划。

就是这段文字,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里面蕴含着起码的逻辑错误。

邱少云干什么去了?打仗去了。他作为志愿军战士打仗时带武器吗?肯定带,据说当时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武器不但有中国制造的,还有苏联制造的。那么邱少云带武器时带不带弹药?肯定带,起码要带一定数量的子弹,否则手里的枪和烧火棍就没有区别了。

按照文章的描述,当时邱少云只要动一动就有可能被美军发现,叫一声或者是本能地喊一声也就极有可能被发现。所以,他是不可能将武器和弹药移动到火区以外的地方,否则也会被发现。也就是说,邱少云直到被烧死,他的武器弹药一直在身边,或者说就是在他的身上携带着。如此一来,武器弹药必然在大火中灼烧了。稍有思维能力的人都明白,弹药在火里灼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毫无疑问,弹药必然要爆炸。而爆炸声是非常巨大的,近在咫尺的美国人肯定不是聋子,为什么没有听到呢?这就是我要对英雄牺牲细节的质疑。

所以,我觉得关于邱少云在战场上的细节描写是虚构的。

我的意思不是说邱少云不是英雄,我也不怀疑邱少云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事实,只是想明白英雄究竟是怎么牺牲的,为什么有人虚构出一个有逻辑错误的故事来欺骗读者?英雄已经逝去,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了,写这段文字的人为什么不顾起码的逻辑而虚构呢?或许作者就是为了突出英雄的顾全大局的英雄主义,或许就是为了迎合宣传的需要吧。总之,邱少云即使真的被烧死了,也绝对不可能没有被美军发现。

50多年以后这样质疑英雄,的确对英雄本人有点大不敬了,但不质疑又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被愚弄了,这种感觉也非常不好受。成为英雄的首要条件就是英雄的事迹必须真实,不能把不存在的事情强加在英雄的头上欺骗别人。如果不能说明邱少云的真实牺牲细节,那么我们就有权怀疑英雄的牺牲细节真伪和宣传的动机。

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但不需要假英雄;我们需要宣传机构的真实宣传,但不需要欺骗。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雷锋日记,他是汽车司机,但他的日记从头到尾看不到一点关于汽车的描述,尽是一些无比正确的政治说教和好人好事。而且雷锋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文化程度,而他的日记水平简直可以和大学教授的文笔论高下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听party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看了雷锋的日记我简直认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学中文系教授了。我不禁怀疑,是不是也有人在雷锋日记里造假?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英雄不知道珍惜英雄的民族则是可悲的。这是邱吉尔的名言。我认为,如果按照邱吉尔的逻辑理解,那么,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但有了英雄,却在英雄头上大量造假的民族简直是耻辱的。我真的不知道,我们那么多的英雄究竟有多少被包装过,被按照特定需要而造了假,然后展现在人们面前。难道孔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真的成了铁定的愚民教义了?

不管邱少云是怎么死的,就凭他在朝鲜战场作战的事实,他这个英雄就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不管别人在他名下怎么造假,我丝毫不怀疑邱少云是英雄。我只是想通过质疑英雄的牺牲细节,揭露那些虚伪的宣传家们是多么弱智,为了达到宣传英雄的目的,不惜造假,坚定恪守“不可使知之”的古训,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

邱少云牺牲了,很多英雄也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缅怀。但造假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一些特定的需要,造假者还在造假,我们今后一定还能听到许多假英雄的假先进事迹。孔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势必千秋万代而不衰!势必永远成为权贵者的驭民金鞭!

http://club.beelink.com.cn/dispbbs.asp?boardid=5&Id=134818

[ 本帖最后由 袖手看热闹 于 2009-4-24 11:12 编辑 ]

袖手看热闹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1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苏丹宏 于 2009-4-24 11:08 发表

穆正新有一篇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去找来看。

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阿文强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24 只看该作者

当年俺有位故人,艾迪为老杂役,不知道楼主可知道他现在去了那里吗?

lunei

泽民最好送祖荫,近贫不要捧梨园。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25 只看该作者

真正牛逼的是策划、指挥这场战斗的人,他好像非常有把握,炮弹和燃烧弹咻过来的时候,我军士兵可以做到炸死不吭声,烧死不挪窝。

袖手看热闹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2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09-4-24 11:24 发表

当年俺有位故人,艾迪为老杂役,不知道楼主可知道他现在去了那里吗?

在八卦小组里袖手看热闹

丝丝兔

专业围观群众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43 只看该作者

老杂还是不错滴。

腐皮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45 只看该作者

曾同志说地ms可以自洽

坚壁清野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58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袖手看热闹 于 2009-4-24 11:26 发表

在八卦小组里袖手看热闹

装的还不错嘛,哈哈。。

kobe

总统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2:15 只看该作者

狗日的邱少云

Yahoo!

冲袋奶粉给党喝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2:15 只看该作者

燃烧弹丢下来,应该是整个一片区域都会起火燃烧,特别是他们潜伏的草丛更是如此.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只烧死了他一个?他点儿背啊~~

阿文强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3:07 只看该作者

军队的宣传干事没文化,这样的文章最好用大写意的手法,写实就不行了。

lingfeitx

爱八卦,爱生活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3:46 只看该作者

那是艺术创作……可能本来是想写成舞台剧的……

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被收为小学教材了。

sus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4:18 只看该作者

真×忍分子学这个小学教材学歪了

用裤衩思考

路边社社员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5:05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句战争年代档案遗失很正常,我笑了。

1952年还战争年代啊?作为邱少云的排长,受伤住院就失去联系了?你们这些PARTY委内查外调不是三四十年如一日地很牛X吗?哪儿去了?

别不好意思说啊,我替你们说,是不是当兵的就是畜生,随便整,随便死,你们也不在乎啊?反正日日人民报上你们随便瞎编就行了?

话又说回来,你们裆的私事,我也不好多嘴。只能劝告愤青们,珍惜生命,爱国要谨慎,到时候死了都没人管你哒。

吃河蟹的草泥馬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5:16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小学课本上末尾是这样的:

同志们高喊着“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向敌人冲去

我当时小脑袋瓜就琢磨了

怎么那么大一块地 都知道他被烧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其实我党的谎言连小孩都难骗

苏丹宏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6:2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袖手看热闹 于 2009-4-24 11:13 发表

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不是,是专门谈邱少云的。

铸剑为犁

走了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7:05 只看该作者

看电影《兵临城下》,苏联的英雄也是注水报导的,咱肯定是跟人家学的。

萌子。。

阿尔法星大王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7:17 只看该作者

呃,坚持着看完了,,好长

deathproof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5 00:27 只看该作者

敌人正在吃烤肉,所以对60米外的异味没有察觉。

zama

自定义头衔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5 01:25 只看该作者

当时这个课文儿貌似被我们恶搞成M大战KFC了…

老杂疫

猪流感携带者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5 14:0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阿文强 于 2009-4-24 11:24 发表

当年俺有位故人,艾迪为老杂役,不知道楼主可知道他现在去了那里吗?

嫩故人老杂在此···!

独眼阿龙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5 16:00 只看该作者

以前忘记在哪里看过分析邱少云,是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的。

作者说,邱少云在火烧的时候靠意志坚持不动是违反 生理学常识

的。人在接受灼烧这样的刺激的时候,其反应控制在脊椎而不是大脑,也就是说,邱少云应该“自动”的作出规避反应,如打滚,肌肉抽动等,这是大脑无法控制的(大致是这个意思)。也就说,邱少云在活着而受到火的灼烧的时候,是不可能不动的。

作者的结论是,邱少云是假的,应该是在火烧之前就牺牲了

袖手看热闹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6 08:08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八卦?

前言不搭后语者,八卦也

oth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7 15:12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课本,需要一些童话故事.

zengyon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7 21:21 只看该作者

回头问问现在小学生课本里还有没。

aston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7 22:19 只看该作者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质疑英雄前请先质疑自己

——关于《邱少云:英雄的疑问》

作者:老虎肉

近年来,质疑英雄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时髦。前几天关于董存瑞炸碉堡的问题还吵

得沸沸扬扬,今天又看到新语丝上西风独自凉网友对邱少云的牺牲过程发出质疑

[1],想必这些英雄们这几天在九泉下也是喷嚏不断吧。

归纳一下,西风独自凉网友的质疑在于以下几个地方:

1)邱少云参加的391高地战斗是发生在10月12日(<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见附录一))

还是10月24日(<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见附录三)>),参战志愿军

兵力是500人还是52人?

2)邱少云身上是否携带武器弹药。如果携带武器,为何没有发生殉爆?

3)邱少云是否被燃烧弹直接击中牺牲。文章提出一个质疑:人在烈火中会身体会

本能地扭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何邱少云可以做到纹丝不动?

关于第一个问题,很显然10月12日是正确的时间,而参战兵力的确是四五百人

(实际是四百多人,新闻报道里四舍五入也很正常)。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志愿军方

面和南韩军方面(此次战斗攻击目标是南韩第九师一个加强连)的战史。

志愿军方面:

([2] ,280页) “志愿军第15军的前沿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

带。为缩短冲击距离,减小发起攻击时的伤亡,增加战斗的突然性,第15军在战

斗发起前一天夜晚,将第29师一个营部率2个连400多名指战员秘密潜入距391高

地前沿60米的开阔地。”

“10月12日晚,在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的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发起攻击。

炮火准备8分钟后,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

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联合国军方面:

([3] ,288页,该小节标题为“第11次攻防战斗(12日14时40分 – 16时50分) ”

“从11日开始,敌军企图攻击我师右翼要地391高地。18时25分,敌人在391高地

北侧阵地发射一颗绿色信号弹,以此为信号,敌两个连载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向

我第8连阵地发起了攻击。第8连在连长指挥下,与敌混战到午夜。”(文中虽然

没有写18时25分是12日,但是从小标题和291页上391阵地失守的时间来看,应该

是12日。)

([3] ,291页,该小节标题为“第12次攻防战斗(12日19时59分 – 15日11时) ”

“第51团第8连在391高地的战况,从午夜开始变得更加激烈。当时,第51团担负

395高地之外的师的整个防御正面,没有预备队。加上当时师长的方针是,集中

全部炮兵火力击退395高地之敌,因此对第51团的火力支援也不够。再加上391高

地战斗打响后仅3分钟,通信网全部被敌炮火炸断,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第8

连虽尽全力坚持到3时,但因寡不敌众,连长伊相汶中尉在阵地壮烈牺牲,高地

被敌占领。”

所谓战斗时间是12月24日,参战兵力为52人的说法,均来自自称曾先后担任邱少

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的回忆(《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

史遗漏的细节》附录三)。这份回忆里关于战斗时间和参战兵力的说法除了与双

方战史记载违背外,也与军事常识违背: 15军攻击391高地的目的是为了配合38

军向394.8高地(即白马山) 的攻击,起到牵制敌守备兵力的作用,既然394.8高

地的战斗已经在10月15日3时结束,志愿军不会在9天后才发起牵制性攻击,更不

会蠢到用区区52人去攻击一个加强连的敌军守备部队。另外,如果我们看一下这

份回忆的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错误。除掉战斗时间和兵力以外。

以下为几个明显的错误(括号内为笔者的评注)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

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 (邱少云所在的29师原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10军,但是

参加朝鲜战争时是配属给第15军的,入朝参战的第15军军部和所辖的44师,45师

都是原15军的部队。曾纪有如果是29师老兵,不可能连这样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先拿下391

高地。” (上甘岭战役是由美军主动发起进攻的,并不是由志愿军决定发动的。

而且上甘岭战役是在10月12日391高地战斗两天后(即10月14日) 打响的。)

“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

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 (很显然,口罩是不可能

挡住毒气的。朝鲜战场上双方都没有使用国际公约禁止的毒气弹的战例。)

既然有如此低级的错误,那么这份回忆的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了。至于这些错误

究竟是老人记忆错误所致,还是记者水平低劣歪曲老人回忆,就不得而知了。无

论如何,跟关于邱少云的其他报道,如郑大蕃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比

起来,曾纪有的这份回忆是很难让人采信的。

关于战斗时间和兵力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第二个问题,即弹药殉爆问题又是怎

么回事呢?根据郑大蕃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邱少云是携带了冲锋枪和

爆破筒的,而根据曾纪有的回忆,邱少云只带了把大钳子以剪开铁丝网之类的障

碍物。如果曾纪有的回忆是真的,那么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大钳子显然是不可能

爆炸的。如果郑大蕃的记载为真,那也并不代表邱少云的事迹就是虚构的。所谓

在火中弹药一定爆炸只是外行想当然的说法而已。以炸药来说,TNT、硝酸铵都

不会被火引爆,发射药(黑火药、单基/ 双基无烟火药)对火比较敏感,但是对

于整装弹药(子弹、炮弹)来说,由于药筒、弹壳的隔离效果,如果温度不达到

数百度并且持续一定时间,也不会被引燃。火工品(雷管、底火)比较敏感,但

是邱少云身上显然不会大量携带,而且这些东西通常都装在专门防爆防火的包装

盒内,也不容易被普通的火焰引发殉爆。事实上,机枪这类速射武器持续射击后,

枪膛温度会超过400度甚至更多,即使是这样极端的情况下,枪弹合膛后弹药发

生提前发火的故障的概率也比较低。而根据郑大蕃的记载的记载,邱少云牺牲前

是把武器压在了身下的,他的身体起到了隔绝火焰高温的作用。从另一方面看,

邱少云身上的火焰主要是荒草和棉衣引起的,这样的火焰恐怕难以达到让弹药殉

爆的高温。根据事后负责寻找邱少云遗体的作战参谋梁嵩山的回忆(附录二),

“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

,可见遗体大致保存完好,不然也不会提到军衣和胶鞋被烧光的情况,换句话说,

就是当时火焰的温度并非很高,难以达到让弹药殉爆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即邱少云是否被燃烧弹直接击中牺牲。对于这一点,新闻记者郑

大蕃已经提出过质疑,但是邱少云身边的战友证实了邱少云在烈火燃烧时还保持

着神智清醒。而且志愿军也并非无英雄可以宣传而必须推出一个“假英雄”,因

为紧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里,志愿军英雄比比皆是,随便举一个出来都是惊天地

泣鬼神的壮举。至于“人在烈火中会身体会本能地扭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我不清楚作者有什么生理学和统计学上的根据,但是通过这种想当然的

所谓生理本能恐怕是无法解释战争的很多例子的,例如当有外物飞来时人的本能

都是躲避,但是为什么黄继光可以用胸膛去堵正在猛烈发射的机枪呢?这恐怕难

以用生理本能来做解释吧。

事实上,西风独自凉文章里提到的“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的质疑还包括下面

的内容: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

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

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显然,这样的质疑是很不合理的。小学课本又不是战史,完全没有必要去写邱少

云牺牲的具体时间,更没必要去介绍潜伏部队的兵力和391高地守军是一个加强

连。有兴趣的人,随便找一本战史都可以了解到具体情况。想必西风独自凉网友

也认为这段质疑是荒谬的,所以没有提到这一段话。

一个历史事件,不同书籍的记载,不同人的回忆,都可能有主观或者客观有意或

者无意的偏差(例如391高地战斗的时间),而涉及到这个历史事件的一些具体情

况,也很有可能和你自己知识范围内的“常识” (例如弹药遇火就会爆炸)是不

同的。遇见这样的情况时,首先应该去仔细查证资料来解决自己的疑惑,而不是

立刻连联想到“虚构” “误导” 之类的词语。所以,在质疑英雄之前,请先质

疑一下自己的“质疑” 。

[1]西风独自凉,”邱少云:英雄的疑问” ,新语丝,2006年9月7日

[2]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 ”,军事科学出

版社,2000年

[3] 韩国国防部战史编撰委员会,“朝鲜战争(第四卷) :对峙中期” 中译本,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附录1: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郑大藩

(1952.12.04《人民日报》)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

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

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

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

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

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

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

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

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

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

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

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

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

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

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

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

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

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

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

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

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

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

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

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

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潜伏在这一片草丛里的几十位战士,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烈火烧

在邱少云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上。他们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感动得流出了热

泪。但是他们也和邱少云一样,为了不暴露目标,也不能够去救援自己的战友。

他们忍受着心灵上的痛苦,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和邱少云相距三公尺远的李士虎脸上也被烈火烧起了血泡,只是他在来时因

过河把全身棉衣湿透了,身上才没有被烈火烧着。当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时候,

他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他,看到了邱少云的头发烧着了,棉衣烧着了,他听到邱少

云的皮肤被烈火烧得嗤嗤地发响,他闻到了邱少云的身体被烧成枯焦的气味,他

眼睛里冒着火星,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本能地想爬起来去扑灭战友身上的火,

但是他和邱少云一样,和潜伏在那里所有的战友们一样–想到了整体,想到整个

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焦急地期待着复仇的信号。

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而邱少云的战友,也不愧为我们祖国值得骄傲和自豪

的子弟。他们深深地领会了、并且在最最艰危的情况下执行了军事上的信条–光

荣地牺牲个体、争取整个战斗的胜利。

勇士们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敌人的地堡被我军暴雨般的炮弹炸得粉碎。

突击队的战士们从草从里发起了攻击。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

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

烈士复仇啊!”他箭一般地冲过两道敌人的铁丝网,把爆破筒塞到敌人一个地堡

枪眼里,在一声巨响中,敌人和它的地堡一同消灭了。接着,满山响着”为邱少

云烈士报仇”的声音,满山是爆炸敌人地堡的闪闪火光,满山是杀敌的枪声。不

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取得了歼灭李伪军一个加强连的胜利。

附录2:

战友讲述潜伏三夜找回邱少云遗体经过

来自:军事网站

邱少云班长锁德成为纪念邱少云牺牲53周年,向在兰抗美援朝老战友发出“英雄

帖”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抗美援朝老战友的热切关注。

兰州离休干部、当年邱少云所在部队侦察参谋、76岁的梁嵩山老人为我们回

忆了邱少云牺牲后,他奉命寻找英雄遗体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看到“英雄帖”心情难平静

9月16日一大早,家住西关什字附近的梁嵩山老人像平常一样翻开了当天的

《兰州晨报》。突然,一行醒目的标题跃入眼帘:《邱少云老班长发出“英雄

帖”》。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从电话里听到了梁老热切的声音:“我和锁德成

是一个团的啊,我还知道一些邱少云的事情……”

当日上午11时许,记者如约来到西关什字梁嵩山老人的家中,梁老高兴地告

诉记者:“我看了《兰州晨报》的报道后,心情特别激动,我虽然不认识锁德成,

但是我们都是一个营、后来又是一个团的啊,作为当年的老战友,我怀念邱少云,

也想念健在的锁德成老班长啊!”记者看到,梁老是位非常关心本报的热心读者,

他指着阳台上剪贴下的不少晨报的文章告诉记者,“这些重要的文章我都装订成

册,经常翻看!”

391高地遭袭烈焰腾空

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嵩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29师87团司令部侦察股任作

战参谋,他的任务是为部队获取敌方的火力配备、敌人部署等重要情报。他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上甘岭等著名战役,曾荣立二等战功。

梁老说,1952年10月12日攻打391高地时,他在团部工作,对当时的情况特

别熟悉。

391高地是一个孤立的山头,占据高地的敌人是李承晚伪9师27团3营7连。当

时,团里根据上级的指示必须潜伏打击敌人,87团3营9连,也就是邱少云和锁德

成所在的连担任主攻任务,该连从高地北坡潜伏待命,同时7连佯攻,8连担任预

备队。

10月11日晚9时,各连根据不同任务出发潜伏391高地。

梁嵩山所带领的团部侦察排同时潜伏在外围距离高地500多米的地方为主攻

担任增援。

梁嵩山说,12日中午,391高地突然遭敌人的燃烧弹袭击,他们侦察排在草

丛里清楚地看见,391高地浓烟滚滚,烈焰腾空,他和战友们捏着一把汗。

梁老说,这场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打得十分漂亮,战斗结束后,部队马上

撤离了高地,俘虏了十三四名敌人。

潜伏三夜找回英雄遗体

梁嵩山回忆说,战斗结束后,有关邱少云牺牲的情况很快汇报到了团部,经

过清查,战斗中只牺牲了邱少云一个战士。

10月14日,梁嵩山接到团部的命令:带领侦察排寻找邱少云的遗体。梁嵩山

说:“由于战斗结束后,我方迅速撤离了391高地,敌人恢复了被总攻时炸毁的

铁丝网,高地也被后援敌人占领,搜寻十分困难!”10月14日晚上9时许,梁嵩

山带领侦察排50多名战士,迅速潜伏,匍匐着向391高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靠近。

虽然团部距离高地不远,但必经之地有反坦克沟、交通壕、铁道、一片丘陵

地带,到达高地十分困难,而他们晚上潜伏寻找,必须赶在黎明前返回团部。

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找到邱少云的遗体。

16日晚,梁嵩山继续带着侦察战士潜伏到391高地。

17日凌晨1时许,他们终于在391高地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梁嵩山老人比划着说:“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

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

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印象中邱少云平淡可爱

梁嵩山说,他们部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他和邱少云同在87团3营,他

在7连任排长,邱少云在9连当战士。当时,不少新战士知道要去参加抗美援朝,

思想上有情绪,当时邱少云可能入伍时间不长,记得全营开大会时,教导员王葵

远还点名给邱少云等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梁嵩山笑着说:“那时候,我印象中的邱少云和其他战士一样,有平淡、可

爱和真实的一面!后来,我调到团部,再没和邱少云见过面!”说起老战友邱少

云和自己带领战士找回邱少云的遗体的经过,梁嵩山老人感慨万千。今天更没有

想到邱少云的班长、也是87团的老战友锁德成依然健在。“我很高兴看到老战友

锁德成在《兰州晨报》上发出‘英雄帖’,我们应该怀念并永远记住邱少云的名

字和精神!”

附录3:

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不少顶天立地的志愿军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

令人敬仰的英雄。近日,曾先后担任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

曾纪有,讲述了邱少云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曾是“被帮扶对象”

“1950年3月的一天,我从医院看病回来,”曾纪有向记者回忆说,“连队

的一名干部将三个小伙子领到我面前说,部队招了一批新兵,这三个分到你班里。

其中一个就是邱少云。”

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

有些自私,拿着一把好铁锹就不愿跟其他人换,有一次因跟一名老兵争铁锹,竟

打了起来。见此情况,作为副班长的曾纪有要拉他一把,就将他列为自己的“帮

扶对象”,经常给他开“小灶”,谈心。渐渐地,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

入朝后变成标兵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

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此时曾纪有改任1排排长。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

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

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英雄壮烈牺牲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先拿下

391高地。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

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

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

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我们只

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

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

50多年过去了,但曾老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

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

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

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

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

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曾老接着说,“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

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

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

口,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

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

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

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

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一些真实的细节

据曾纪有介绍,对于邱少云牺牲的细节,后来所见的文章有一些不实的地方,

他就此也回答了相关问题。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是这样

吗?”

“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

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

52人?”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

笔,给记者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

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

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就被敌人

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摘自《老年生活报》

(XYS20060909)

aston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7 22:21 只看该作者

燃燒彈問題

若是真有美军空投的燃烧弹在身边两米爆炸,还能找到“蜷缩着“的“遗

体 “的话,Forensic Science 的textbook又的改写了。韩战时美军空投的燃烧

弹是Napalm based,爆炸后燃烧的napalm覆盖91米乘23米的梨形范围,其温度达

1500度摄氏。没穿防极高温保护衣的人活不了几秒。而在此温度下,当时使用的

弹药一定会爆炸。既使是美军的燃烧手榴弹,(don’t know the offici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english is incendiary grenades)在两米只内也

不行,无论是Thermite 或 White Phosphorus grenades,都能在覆盖区里产生

超过2200C 以上的高温。当时只有一种燃烧弹能造成类似文章所写的情况,就是

当时苏制的motolov gren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