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珠三角面临国家政策挑战

kakagoing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0:55 只看该作者

香港和珠三角面临国家政策挑战

香港有线电视报道: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 … 8770&category=0

十 年 後 把 上 海 建 成 金 融 中 心 2009-03-26 01:19:04

國 務 院 通 過 加 快 上 海 發 展 , 十 年 後 , 把 上 海 建 設 成 國 際 金 融 及 航 運 中 心 。 是 國 務 院 首 次 明

文 確 認 , 上 海 作 為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的 定 位 。 分 析 指 , 上 海 在 內 地 金 融 改 革 中 , 會 扮 演 更 重 要

角 色 。

總 理 溫 家 寶 主 持 國 務 院 常 務 會 議 , 審 議 和 原 則 通 過 , 加 快 發 展 上 海 的 服 務 和 製 造 業 , 到 了

二 零 二 零 年 , 把 上 海 基 本 建 設 成 與 中 國 經 濟 實 力 及 人 民 幣 國 際 地 位 相 應 的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建 設 多 功 能 、 多 層 次 的 金 融 體 系 , 包 括 健 全 法 制 , 加 強 監 管 。

另 外 要 打 造 上 海 成 為 具 有 全 球 航 運 資 源 配 置 能 力 的 國 際 航 運 中 心 , 整 合 長 三 角 港 口 資 源 ,

完 善 航 運 服 務 。 會 議 又 建 議 加 強 上 海 和 長 三 角 地 區 , 還 有 香 港 的 優 勢 互 補 以 及 戰 略 合 作 ,

形 成 共 同 發 展 的 格 局 。 會 議 認 為 在 當 前 的 金 融 危 機 下 , 加 快 上 海 發 展 可 以 起 帶 頭 作 用 。

分 析 指 出 , 國 務 院 明 確 定 位 後 , 上 海 會 在 國 際 金 融 版 圖 上 扮 演 更 重 要 角 色 , 亦 會 在 內 地 金

融 改 革 中 擔 當 更 多 開 創 性 的 工 作 。

中 國 社 科 院 金 融 研 究 所 結 構 金 融 研 究 室 主 任 殷 劍 峰 表 示 , 把 上 海 建 設 成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是

發 展 人 民 幣 市 場 , 推 動 人 民 幣 國 際 化 的 重 要 戰 略 部 署 。

----------------------------------------------------

国务院

决定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建设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个被称为“两个中心”方案获批,并且会加快与長三角整合。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25/110128096.html

今天引起海内对 香港和珠三角

的地位讨论并作出种种疑问,目前看来主要包括:香港目前遇到的瓶颈,是否单纯以发展所谓金融中心而继续撇除各种其他产业模式、珠三角的产业提升

如何与香港进一步合作、香港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模式

如何开展、港深如何进一步一体化等等,甚至电视有评论称,香港成也『一国两制』,败也『一国两制』,主要指由于制度壁垒、行政架构

使得香港无法与深圳和珠三角真正做到更进一步的产业提升合作、金融合作,改革开放三十年至今,深圳与香港

才刚刚做到最浅层的人员自由流动来往而已,并且精英交流、与基层或者相应行业互动也较少,火花不多。

邓小平很早就说过『多建几个香港』,http://www.aynews.net.cn/yxwy/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25,评论指出:这本身符合中国长远的战略,借鉴经验,自己搞一套,不会让长期被香港钳制,此外,也不会被单一经济模式支配。

而香港和珠三角发展也有丛丛难关,遭遇很大的瓶颈,多年来不断有各种观点,包括香港产业空洞、单一化,基础产业缺失,政府缺乏长远思维和目标,科技产业、航空事业没有培养人才,粤语文化产业市场萎缩、与内地衔接不如台湾,没有打造自身产业品牌和内销市场等等

因此 香港和珠三角 如何再起飞 尤其与国家行政式推进的長三角和上海 如何竞争突围,的确需要重长计议。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kakagoing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0:58 只看该作者

香港和广东 各媒体反应、评论:

香港《明报》

中央准滬建國際金融中心

2009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香港翹首企盼中央推出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管理辦法之際,官方新華社昨晚突然宣布,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製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消息人士昨晚對本報記者指出,此項決定意味?今後中國境內將有兩個可以做人民幣業務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上海,兩者是會存在競爭的。

劉遵義﹕毋須害怕 可以分工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行政會議成員劉遵義教授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海加快發展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意料中事;這與國家及國際金融形勢發展息息相關,美元金融體系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人民幣遲早會成為可兌換貨幣。

據新華社報道,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指出這對發揮上海比較優勢和示範帶動作用,更好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具有重要意義。

報道續稱,上海的主要任務是﹕(一)建設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二)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三)發揮先進製造業優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服務業發展帶動先進製造業的更大發展。(四)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五)加強上海與長三角地區以及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協作和支持,加強與香港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報道又指出,隨?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的不斷推進,新的交易品種將陸續面世,包括即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鋼材期貨,以及已進入議事日程的人民幣用於國際貿易結算試點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據內地傳媒報道,《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草案)》前天已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程序,標誌?上海拉開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立法序幕。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方案現正擬議中,涉及保險企業、融資租賃企業的稅收優惠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峰說﹕「這是中國首次以國務院文件的形式,明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定位……是發展人民幣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戰略部署。」

在香港,劉遵義教授表示,香港毋須害怕上海加快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必須要有清晰的發展方向。雖然港元可兌換貨幣的優勢,會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而消失,但香港的國際化不是上海可以短時間追趕到的;香港的法治,也是一大優勢。他建議港滬可以分工。既可在地域上分工,亦可在業務上分工。香港還可以善用本地法律制度較完善的優勢,發展為保險中心。

港府﹕互助互補 願全力配合

港府發言人則表示,中央政府已於不同場合,表明支持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國地大物博,經濟發展迅速,需要多於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服務不同地區。上海是內地金融體系的核心部分,建立滬港兩個金融體系的互助、互補、互動關係,有助於加速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對中國金融業會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利於香港實現其發展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目標,創造協同效應,達至互惠雙贏。故此,香港願意全力配合。

蘇偉文﹕港未必有實力做龍頭

2009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原則性通過上海在2020年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大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形容,香港未必有足夠實力做人民幣中心龍頭地位,長遠要考慮與上海的分工,例如上海在股票上長遠會取代香港,香港應發展成衍生工具中心。

不過,港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形容不擔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損,反而認為香港和上海有更多合作的機會,雙方並非單純處於競爭狀態。

劉兆佳﹕基本法講明香港地位

劉兆佳透露,早在上月中策組已組團到上海考察,探討兩地金融合作事宜,從上海方面得知,即使人民幣未自由兌換,但在不斷開放的過程中,上海可以開拓很多人民幣業務,引進更多利用人民幣作結算和定價的安排,而香港則可以參與合作,包括開發金融產品方面、股票市場方面,香港在人才和制度上都可以對上海提供協助,「既有競爭,亦有互利共贏」。

他強調,特區政府亦有研究如何與上海加強合作,而且香港有很多優勢,包括可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健全金融體系等,「香港要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非要內地沒有其他金融中心」。

對於國務院文件確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劉兆佳稱《基本法》和國家十一五規劃亦講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則表示,國務院文件有關「適應國家經濟情?」、「人民幣國際地位」等描述,其實是上海在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時受約制的因素,因為現時人民幣業務仍未完全開放,會制約上海發展金融市場和工具,反觀香港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今日

[ 本帖最后由 kakagoing 于 2009-3-26 10:59 编辑 ]

kakagoing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05 只看该作者

香港 文汇报

[2009-03-26] 中央予滬金融先試權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海已形成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連續幾年位居世界前列。昨日,國務院正式通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航運「兩個中心」的有關意見。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唐湛嫣25日電】外界翹首期盼的《關於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5日正式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參與《意見》起草人士透露,《意見》並沒有對上海國金中心建設給出具體細節。不過,上海可以在央行上海總部等駐滬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和配合下,抓住「先行先試」這一有利條件,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建設。據悉,今次《意見》中涉及上海國金中心建設內容分為四塊,分別是:市場建設、機構建設、人才建設和法制建設。

打造人民幣國際結算中心

上海在推動國金中心建設方面,提出了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業務、發展環境等方面的一些政策建議,具體包括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各類金融衍生工具、期貨市場;拓寬上市公司行業覆蓋面,加快建立上市公司轉板機制;穩步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海金融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和股票;試點在上海推出以香港股票組合為基礎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

此外,上海打造人民幣國際結算中心也是外界關心的焦點之一。知情人士表示,上海開展人民幣國際結算中心是建設國金中心的必由之路,包括人民幣國際結算、信託、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等金融業務,上海都可以在可控範圍內「先行先試」。

強調與港戰略分工合作

此間專家表示,上海要建立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是相伴而生的。縱觀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到東京,國際金融中心總是和國際航運中心互生互利。

業內人士稱,這份《意見》是各界長期努力的成果。今次國務院第一次以最高行政當局的身份來支持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意見》出台意味著上海國金中心建設已經從國家戰略推到了實務操作層面。《意見》標誌著中國在外部經濟環境尚未見底之時,不再被動而是採取更加主動的金融戰略。

《意見》特別提出要「加強上海與長三角地區及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協作和支持,加強與香港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對此,專家指出,兩地輻射的區域不同,可根據自身優勢互補合作,共同發展。

[2009-03-26] 深中大橋將開建 珠三角融合提速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黃殿晶中山25日電】中山市常務副市長謝中凡透露稱,中山市將借《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東風,加快推進深中通道(大橋)建設,近期將由市主要領導率隊再度前往深圳商討該項目建設事宜。中山市發改局局長黃桂光亦向本報記者坦承,深中大橋項目早已完成工可報告,可擇機開工建設,工期預計3年,有望比港珠澳大橋提前建成,並發揮黃金通道作用。

謝中凡稱,中山市位於珠三角西岸中心位置,但由於缺少鐵路、機場和深水港,而且與東岸連接不便,區位優勢一直無法有效發揮。《綱要》提出建設包括深中通道等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有利於中山便捷享用周圍五大機場(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和四大深水港(廣州南沙、深圳鹽田、香港葵湧、珠海高欄)。

中山地位將迅速提升

謝中凡認為,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的加速和深中通道的建設,中山將處在大「A」字交通的節點部位,其珠江口西岸的位置迅速得以轉變和提升。加之通往廣州、珠海等地的高速公路、鐵路的進一步銜接,中山和深圳、香港、珠海、佛山、澳門、江門等很快連為一體,對經濟發展將起到明顯提升和拉動作用。

謝中凡稱,中山和深圳就建深中通道已進行過多次接觸,目前該項目已在省發改委完成工可報告研究,正在按計劃報批和推進之中。很快,中山市市長李啟紅將帶隊再赴深圳,就該項目推進進行商討。謝中凡認為,隨著港珠澳大橋開建日期的臨近,深中通道的開工建設日期也不會遠了。

黃桂光認為,深中通道建成後,中山將處珠三角圓心位置,半徑100公里內可到達5大機場4大港口,為中山發展帶來良機。

公鐵兩用通道更具效益

據了解,深中大橋設計為公鐵兩用橋,全長約12公里,為公鐵兩用通道。「這樣的功能設計,可實現公路、鐵路聯運,使中山可30分鐘到達深圳機場,一小時內通達周邊四大機場和深水港。從此,中山有了個好鄰居,深圳和香港的影響力可輻射至中山及周邊地區,中山可承接深圳服務業的外移。通道建成後,為下一步吸引大項目進入提供了條件」。謝中凡舉例說,通道建成,中山三鄉、坦洲到深圳鹽田港的物流運費將降低2,200元/噸,為中山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

另據謝中凡透露,目前鐵道部已在研究深中通道鐵路建設項目,應在短期內有大的進展。而該項目省交通集團也非常積極,相信其建成後會是一個「黃金通道」。

200億投資擬發債籌集

面對本報記者的詢問,中山發改局局長黃桂光自信地稱,深中大橋早已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省級工可報告去年就已完成。他認為深中大橋在內地兩市之間建設,深圳、中山認識早已統一,內部運作不會有太多複雜程序。如果不是一些其它因素影響,應該可以很快開工。

而對於人們關注的深中大橋造價及投資問題,謝中凡稱資本金完全可由深圳和中山自籌解決。

而黃桂光告訴本報記者,深中大橋初步預算為200多億。他認為,公鐵結構的深中大橋效益肯定要比港珠澳大橋好,200多億的投資可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來解決,估計投資的吸引力應該不錯。

别摸我

80后老三届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09 只看该作者

人民币都不能自由兑换,何来“国际”金融中心一说?

欺负大众没常识吧

kakagoing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10 只看该作者

路透社 中国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等意见获国务院原则通过

2009年 3月 26日 星期四

路透上海3月25日电—

中国国务院周三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关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刊登在中国政府网的的会议内容称,上海要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金融法制,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同时,将优化上海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并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多种融资方式.

同时,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服务业发展带动先进制造业的更大发展;并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加强与香港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完)

参看详情,请点选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上海市政府否认迪士尼乐园落户该市已获批–新华

2009年 3月 26日 星期四 06:58 BJT

路透上海3月25日电—新华社周三稍晚援引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称,迪士尼乐园项目落户上海的有关情况尚未最终确定,目前没有新的消息发布.

香港文汇报今日稍早称,中国中央相关部门已正式批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立项申请,预计工程一旦启动,最快可在三年内建成,成为美国迪士尼(Walt

Disney)(DIS.N: 行情)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主题乐园.受此提振,界龙实业(600836.SS: 行情)等相关概念股随後逆市上扬.

迪士尼与香港政府就迪士尼香港主题乐园第二阶段融资的商洽已持续很久.该主题乐园是迪士尼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在全球所有迪士尼乐园中规模最小.(完)

--报导 曾菱; 审校 曾祥进

kakagoing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12 只看该作者

华尔街日报 引述 bloomberg彭博新闻社

曾荫权:可能会考虑港元与人民币挂钩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Donald

Tsang)表示,如果人民币变为可以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香港可能考虑港元与人民币挂钩,不过他承认这很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

Bloomberg News/Landov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曾荫权在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组织的一次投资者论坛上回答提问时说,如果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虽然不知这何时会实现),但他确信香港将考虑港元挂钩人民币。曾荫权没有明确说明汇率挂钩的具体形式,不过他说这在未来很多、很多年都不太可能实现。

曾荫权的此番言论颇为罕见,因为香港官方很少承认港元有一天可能会放弃与美元挂钩。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坚持与美元挂钩是其货币政策的基础。港元自1983年以来一直和美元挂钩,汇率为1美元兑7.8港元左右。

由于投资者纷纷解除由港元提供资金的其他货币的交易,转而寻求港元的相对安全性,去年大部分时间港元都吸引了强劲的需求。这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再三干预,拉低港元兑美元汇率。香港金管局上周五、本周一再次出手(在曾荫权讲话之前),两个交易日总计出售54.3亿港元(合7.005亿美元),以保持港元汇率在限定交易区间内。香港金管局在周二的纽约交易时段也进行了干预,出售了31亿港元。

金融评论人士韦伯(David

Webb)表示,曾荫权这样公开地表态是不适宜的。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哪怕是稍稍开始触及这个话题,(曾荫权)都可能给现有的钉住机制制造投机压力。他说,除非人民币已经在一段持续、可靠的时间内实现了完全自由兑换,而且不会受到政府的操纵,否则香港不应该考虑与人民币挂钩。

很多分析人士说,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人民币才可能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Kelvin

Lau)说,将港元与一种不能在全球市场上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挂钩,这种做法会损害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别摸我

80后老三届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14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用个虚头换个实在的项目。上海政府输了一招

kakagoing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1:15 只看该作者

DW德国之声

中国短讯 24.03.2009 14:00 UTC

中国间接呼吁取消美元的全球主导货币地位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晚在该行网页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目前的金融经济危机再度凸现了对国际货币系统进行创造性改革、建立新的国际主导货币的必要性。

周小川在文章中虽未直接点美元的名,但他写道,此次危机表明,

在全球贸易中,只依赖某一个国的货币是危险的。周小川称,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超国别的主导货币不仅能够保障全球资金流,而且也能对之加以控制,从而减少未来危机发生的危险,并扩大危机管理的可能性。

周小川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具有成为超国界储备货币的潜能。

上周,俄罗斯政府圈内传出消息称,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以参与了俄罗斯的动议,取消美元目前的国际主导货币身份。鉴于下月初将在伦敦举行20国集团峰会,该问题可能会成为议题之一。

kakagoing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2:06 只看该作者

大家有无高见?^_^

kakagoing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14:5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别摸我 于 2009-3-26 11:09 发表

人民币都不能自由兑换,何来“国际”金融中心一说?

欺负大众没常识吧

不过国家的政策 很难触摸

左岸←右岸

把你的子宫钉到我的墙上,这样我便会记得你。我们必须走了。明天,明天…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6 22:17 只看该作者

没有什么意见 ~~~

kakagoing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09:41 只看该作者

學者指 国务院倾斜政策發展上海和長三角 是對 香港和珠三角 施壓 :http://dwz.tw/8t99

香港和珠三角 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产业,不能仅靠单一金融业、港口业,现在珠三角和香港需要从长计议。

malonso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09:45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kakagoing 于 2009-3-26 14:50 发表

不过国家的政策 很难触摸

放人民幣自由兌換等于政權慢性自殺,我們的領導人沒有這樣的開放魄力。

kakagoing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0:13 只看该作者

各大媒体报道:

-----------------------------------------------------

香港《明报》

滬金融中心細節最快下周出

料中央加速金融開放 部署人幣自由兌換

2009年3月27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公布要上海提前10年,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消息公布後,上海市充滿了樂觀反應,一項調查稱,近七成上海市民認為此消息有利於促進當地經濟。上海市當局已經部署由屬下的上海國際集團統籌規劃金融中心的建設,而相關的實施細節最快可於下周出台。

海嘯重創 市民樂見經濟反彈

上海市經濟受國際金融海嘯衝擊十分嚴重。上海市統計局報告稱,今年1月至2月,上海市工業生產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1.4%,全市34個行業中,有28個行業下跌,其中10個行業跌幅超過20%,降幅屬「歷史罕見」。上海消息指出,中央在此關鍵時刻推出讓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政策,既有給上海加油鼓勵之意,亦有意讓上海經濟徹底轉型,轉向服務業基地城市。

讓上海轉型作服務業基地

來自北京的消息指出,中央今次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定位,?眼點不止於上海一地,而是意味?整個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特別有關人民幣匯率改革會加快。在國務院去年發出的長三角地區發展指導意見中,雖然也有「加快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提法,但今次的對外公布中,新加上了「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詞句。

有分析認為,這意味?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步伐將會大大加快,而2020年很可能正是匯率改革的一個目標。

上海消息透露,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國際金融中心將由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該辦公室屬下的上海國際集團負責具體實施,而相關的實施細則最快下周就會公布。

有「上海匯金」之稱的上海國際集團是浦東發展銀行、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大股東,並在香港註冊,擁有「滬光基金」。其董事長吉曉輝曾任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他一直鼓吹在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建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試點。

保險料成「兩個中心」重頭戲

《上海證券報》昨日報道,在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保險將成為推進「兩個中心」建設的重頭戲,而航運保險、再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即免稅強積金)試點等3個項目更會是重中之重。該報引述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梁靜指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必將加速金融開放,預料針對合資證券行的政策將會逐步放寬,可能會提高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合資行的業務範圍也會逐步放寬,合資行新增業務的審批時間可能會縮短。

明報記者

今日

金融依賴中央政策

港法制文化成優勢

2009年3月27日

【明報專訊】香港一向自命是協助中國「走出去」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今國務院說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寶座,到了2020年會由上海擔當,這個突如其來的信息,對本港來說,除了是一盤冷水,亦是一個警號。因為本港近年的金融發展,大部分要靠內地政策「幫一把」,如今中央明言要栽培上海為未來的金融重鎮,那是否意味本港他日如要向內地爭取更多空間拓展金融業,未必會得到中央特別眷顧?

中央無眷顧 新項目難成事

本港金融市場過去十多年發展神速,很大程度在於「背靠祖國」,例如有大量龍頭國企來港上市、有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來港炒股,更有一個尚未出台、已令港股成交瘋狂膨脹的「港股直通車」等。反之,一些未獲內地「祝福」的項目,如發展人民幣期貨及石油期貨等,則任憑本港如何努力,根本亦無法成事。

事實上,港府前年發表的「十一五」經濟綱領,裏面提出的大部分措施,如擴闊人民幣業務;發展A、H股套戥機制;鼓勵本港企業到內地發行預託證券(CDR);發展人民幣期貨等,無一不需要內地政策支持。這亦可說明,何以綱領的大部分建議,至今仍停留在「紙上」階段,因措施能否落實的主導權,始終在中央手上。

本港的「被動」位置,要是一直有中央「眷顧」,理應仍可有優勢,但如今國務院明言要將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本港今後的金融發展會否添上難度,難免惹人注視。

人幣自由兌換 橋樑角色減

事實上,外資青睞本港,其中一大因素,在於本港有「中國因素」,要是人民幣他日自由兌換,外資直接走入中國的話,本港的橋樑角色,會更見動搖。

曾長時間留在上海工作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總經理雷賢達認為,上海絕對有條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站在國策及國家利益層面來看,以上海為中心亦可以理解。他承認,上海會與香港有競爭,但這並非壞事,香港亦不一定會被取締,因為中國有能力容納兩個金融中心。「上海可主力服務東北面的長三角,香港則以南面的珠三角為主。」

「港需找自己位置」

有投資銀行界人士指出,本港的法制、言論及資訊自由的優點,內地未必可在十年八載追得上,而基金及企業考慮是否到某一地區投資時,除了考慮市場及資金規模,這法制和文化等的配套,亦不能忽視。不過,他亦認同上海對本港會是一個威脅,但要是本港能及早啟動危機意識,及早找到自己位置,他日或可與上海並存,不一定會被上海取締。

明報記者 姜靜嫻

曾俊華指積極推互補

李嘉誠﹕對港有競爭 大局看是好事

2009年3月27日

【明報專訊】中國以國務院文件確認上海建設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和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均認為一個國家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是好事。曾俊華強調,香港會積極與上海就金融方面作出配合和互補,更有效地服務國家。

曾俊華昨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說﹕「我們一個那麼大的國家,有一兩個城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來服務不同地區需要,亦不算多。」他強調,政府會積極和上海就各方面作出配合互補,更有效服務國家,並指中央政府亦不時強調要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嘉誠昨日出席長實業績記者會,未有評論本港會否邊緣化,但直認本港將會有競爭。他說:「上海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好,對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競爭亦是事實,但身為中國人,從大局看,國家多設一個金融中心屬好事。」

梁振英﹕香港「唯一」不切實際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日出席公開場合時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家,香港要實事求是,要求中央將香港發展成全國唯一的金融中心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香港未必能滿足全國的金融市場需求,香港不應該期望國家協助,應該力爭上游。他說﹕「香港仍有優勢,必須繼續在語言環境及國際交流方面發展。」

他續指﹕「《時代雜誌》早前將香港、紐約及倫敦並排放在封面,證明香港的水平類同。」但他謂﹕「香港金融市場的體質與紐約、倫敦辦公室的面積相差10倍,本港的金融業務僅是它們的兩成,即使翻一番也是四成。如果香港有決心與紐約、倫敦競爭,必須將業務增加10倍。」

港金融單一 梁促發債

梁振英批評本港金融業務單一,僅靠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建議政府認真考慮發展債券市場。他認為香港及上海日後將維持戰略性合作關係,共同發展人民幣結算中心。

行會成員張炳良則表示,本港的金融經濟地位僅次於紐約、倫敦,故不擔心本港的地位被邊緣化。他解釋,中國幅員大,相信增加一個金融中心屬合理情?,「上海與香港可互相補足」。他續指,本港的航運發展數十年,已達尖端水平,相信其地位不會削弱。

另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區璟智將於4月2日代表財政司長曾俊華,聯同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到倫敦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

今日

上海藉金融中心騰飛 香港鞏固優勢創雙贏

2009年3月27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原則通過上海在2020年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連同香港在內,中國會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未來香港與上海在金融事務將處於「雙城記」形態,肯定存在競爭,如何分工、互補、磨合,形成對中國經濟有利的金融格局,不但對滬港朝野是挑戰,也考驗?中央操持佈局的智慧;對香港特區政府而言,必須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同時,開創更多有利條件,才可以與上海共創雙贏局面。

為上海轉型添動力

人民幣國際化現契機

內地爭取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上海以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最終雀屏中選,與其現行金融基建初具規模有關,除了國際金融中心,國務院還批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上海爭取到這「兩個中心」,與原有的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就成為「四個中心」了,對此上海方面顯得欣喜,例如參與有關文件起草的上海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肖林,把此事的重要性,與20年前中央確立開發開放浦東相提並論,認為是一個「偉大的戰略部署」。

國務院此際給予上海「兩個中心」的地位,不但從上海發展需要出發,還結合?國際金融秩序重整在即,特別是中國在倫敦G20峰會前夕公布這個消息,更是另有意義。

首先,就上海發展需要而言,過去2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實業和製造業中心,不過上海發展到了一個瓶頸,在資源、能源、環境等方面所遭到制約愈來愈大,「兩個中心」是給上海在結構轉型,尋求邁向服務型經濟的新階段,添上新動力。

其次,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獨尊的地位,使中國擁有逾萬億美元資產,包括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等,損失之大也只能啞子吃黃連,有苦自知。中國肯定在籌謀另闢蹊徑,確保民脂民膏安全和保值。要達到這一步,前提是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自由兌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做到的就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因此,這是中國看到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契機,實際上中國也有需要藉此維護國家利益。

第三,這次金融危機,使得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元氣大傷,國際金融秩序必然要重整,除了加強監管,就金融中心地位的爭奪,也是群「城」並起。據知,目前莫斯科、孟買和迪拜都先後提出了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他們的野心反映?各國的戰略目標,由國家之力推動,以期實現。中國在這方面競爭中,由上海披甲出戰,實際上也是看到百年一遇海嘯所?刷出來的契機。

上海:國家級國金中心

香港:區域性國金中心

以中國經濟的實力,催谷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相對於有意競逐的其他城市,無異有較佳條件。上海金融硬件雖然要加強,相信問題不大;不過,軟件如人才不足、法治未健全、資訊自由流通不充分等,外界有否足夠信心,將是決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成敗的關鍵。

香港日後將會是中國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從國務院給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定位,與香港只是與廣東協調搞區域的國際金融中心比較,情?顯示:上海是國家級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則是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而且香港還要與廣州分工、磨合、定位,上海在中國最富庶地區的長三角,是理所當然的龍頭,不受任何挑戰。上海和香港在這方面位階的高下,就顯出來了。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對內地金融發展的步調,在認知上有點落伍了。國務院通過的,到2020年,上海就要「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理由相信,這個說法的潛台詞,是到2020年(距今還有11年)人民幣就可能國際化和自由兌換。

但是本周二(24日),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一項餐會上,回答有關人民幣自由兌換對香港市場的影響時,他說貨幣自由兌換,並不容易,又舉韓國和台灣為例,花了50多年讓貨幣自由兌換,至今仍面對一些制度安排上的困難,中國或需要更長時間。其後他說到「當這件事(人民幣自由兌換)發生時,香港至少要考慮與美元掛?的聯繫匯率,因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給予香港另一個選擇」,不過他強調這條路需要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但是,按國務院給予上海的「任務」,人民幣自由兌換可能在11年之後就實現了,而非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之後。

曾蔭權對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認知,與中央的戰略思維存在落差,嚴格來說不能怪責他,因為在未公布前,這個信息肯定屬於絕對最高機密,問題是機密成為政策公布之後,他和特區政府如何因應而已。

港府發言人對於新發展,除了重申中央政府已在不同場合,表明支持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說建立滬港兩個金融體系的互助、互補、互動關係,有助於加速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對中國金融業會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利於香港實現其發展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目標,創造協同效應,達至互惠雙贏。因此,香港願意全力配合。

中央須促成滬港雙翼齊飛

慎防香港遭「歧視性」對待

現階段,特區政府大概只能這樣取態。香港在金融業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從現在起只有鞏固自己的優勢,例如法治、資訊自由等;另外,目前上海在內地的資源有絕對優勢,例如有大量的國企上市資源,這方面香港沒有,但是香港有外國上市企業、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等優勢,上海沒有。所以,滬港兩地如能合作,妥善分工,則有可能實現雙贏。

在上海與香港合作、分工方面,我們認為中央可能要適當調撥利益,例如內地企業上市,如果香港遭到「歧視性」對待,只在上海上市,都不來香港了,中央就要出面維持秩序。總之,日後中央政府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在手,哪一個式微、失敗了,都不好看。

今日

---------------------------------------------------------

香港《東方日報》

上海一日千里 香港卻步不前

27/03/2009

「 上 海 一 日 千 里 , 香 港 卻 步 不 前 」 , 這 是 近 年 滬 港 發 展 的 最 佳 寫 照 。 前 日 , 中 央 政 府 首 次

以 國 務 院 文 件 形 式 支 持 上 海 發 展 , 提 出 到 二 ○ 二 ○ 年 時 將 上 海 建 成 「 與 中 國 經 濟 實 力 和 人

民 幣 國 際 地 位 相 符 的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及 「 具 有 全 球 航 運 資 源 配 置 能 力 的 國 際 航 運 中 心 」 。

在 中 央 政 策 的 配 合 下 , 上 海 發 展 勢 將 如 虎 添 翼 , 對 同 樣 倚 重 金 融 及 物 流 業 的 香 港 造 成 巨 大

威 脅 。

想 不 到 , 財 政 司 司 長 曾 俊 華 昨 日 對 此 作 出 回 應 , 竟 然 輕 描 淡 寫 地 說 : 「 中 國 是 一 個 大 國 ,

同 時 有 一 兩 個 城 市 作 為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服 務 不 同 地 區 , 並 不 算 多 。 」 言 下 之 意 , 彷 彿 上 海 發

展 對 香 港 全 無 負 面 影 響 。

曾 俊 華 的 言 論 , 反 映 特 區 官 僚 麻 木 不 仁 的 一 貫 作 風 , 其 輕 視 危 機 的 態 度 , 簡 直 令 人 火 冒 三

丈 。 當 澳 門 旅 客 超 越 香 港 的 時 候 , 當 局 就 說 「 香 港 不 要 爭 做 第 一 」 , 當 上 海 金 融 急 起 直 追

時 , 就 以 「 兩 個 金 融 中 心 」 自 慰 , 由 始 至 終 , 人 們 從 不 見 港 府 拿 出 奮 起 直 追 的 勇 氣 、 力 爭

第 一 的 魄 力 。 怕 只 怕 , 再 讓 這 些 官 員 蹉 跎 下 去 , 就 算 未 來 中 國 真 有 超 過 一 個 金 融 中 心 , 香

港 也 難 以 躋 身 其 中 。

事 實 上 , 對 於 近 年 上 海 金 融 業 的 迅 速 發 展 , 人 們 有 目 共 睹 。 即 使 內 地 金 融 市 場 尚 未 全 面 開

放 , 上 海 已 在 高 瞻 遠 矚 , 努 力 完 善 金 融 體 系 , 包 括 產 品 種 類 、 交 易 系 統 、 金 融 法 例 及 監 管

制 度 等 , 尤 其 是 上 海 的 商 品 期 貨 市 場 , 更 令 香 港 望 塵 莫 及 。 不 難 預 料 , 只 待 內 地 市 場 全 面

開 放 、 人 民 幣 可 自 由 兌 換 , 上 海 即 可 成 為 區 內 首 屈 一 指 的 金 融 中 心 。

反 觀 香 港 , 雖 然 港 府 近 年 將 「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喊 得 震 天 價 響 , 不 斷 吹 噓 「 金 融 盛 世 」 , 甚

至 侈 言 「 金 融 業 可 以 養 活 一 千 萬 人 」 , 但 其 「 推 動 金 融 發 展 」 的 實 際 作 為 , 卻 短 視 得 令 人

難 以 相 信 。 多 年 來 , 人 們 但 見 港 府 急 功 近 利 、 目 光 短 淺 , 只 顧 吸 引 內 地 企 業 來 港 上 市 , 卻

懶 於 規 劃 未 來 、 厚 植 金 融 業 的 根 基 。

最 終 , 一 場 金 融 海 嘯 , 已 將 全 體 經 金 官 員 捲 得 手 足 無 措 , 一 場 迷 債 風 暴 , 已 令 港 府 對 金 融

產 品 的 無 能 監 管 原 形 畢 露 。 國 際 著 名 投 資 者 巴 菲 特 說 : 「 只 有 潮 退 時 , 你 才 知 道 誰 在 裸 泳

。 」 諷 刺 的 是 , 今 日 港 府 的 經 金 官 員 , 恰 恰 就 是 那 個 沒 穿 泳 褲 的 男 孩 。 事 實 證 明 , 所 謂 「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 絕 非 袞 袞 諸 公 的 牛 皮 可 以 吹 出 !

滬 港 金 融 發 展 中 的 巨 大 對 比 , 已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 如 今 上 海 金 融 更 上 層 樓 , 無 異 於 為 本 港 金

融 預 先 敲 響 喪 鐘 , 令 人 不 得 不 為 香 港 的 前 景 感 到 憂 慮 。

金 融 優 勢 已 堪 虞 , 再 看 本 港 物 流 業 的 惡 劣 形 勢 , 更 已 成 為 定 局 。 就 以 貨 櫃 碼 頭 為 例 , 曾 幾

何 時 , 香 港 連 年 高 踞 全 球 貨 櫃 吞 吐 量 的 首 位 , 只 可 惜 , 因 為 特 區 政 府 漠 視 區 內 港 口 的 挑 戰

, 任 由 港 珠 澳 大 橋 等 相 關 基 建 一 拖 再 拖 , 終 將 貨 櫃 港 的 龍 頭 地 位 拱 手 讓 人 。

二 ○ ○ 五 年 , 新 加 坡 貨 櫃 吞 吐 量 超 越 香 港 , 同 年 , 上 海 已 經 建 成 大 小 洋 山 港 貨 櫃 碼 頭 首 期

。 二 ○ ○ 七 年 , 上 海 貨 櫃 吞 吐 量 超 越 香 港 。 與 此 同 時 , 深 圳 港 以 凌 厲 後 勁 直 逼 香 港 , 曾 蔭

權 也 不 得 不 承 認 , 深 圳 貨 櫃 碼 頭 超 越 香 港 已 成 定 局 。 港 府 昨 日 公 布 最 新 數 據 , 顯 示 上 月 本

港 出 口 貨 值 按 年 劇 跌 兩 成 三 , 創 出 五 十 五 年 以 來 最 大 跌 幅 , 從 驚 人 的 數 字 中 , 人 們 只 能 看

到 香 港 物 流 業 的 窮 途 末 路 。

在 「 滬 港 雙 城 記 」 中 , 滬 勝 港 敗 的 故 事 不 勝 枚 舉 , 而 這 些 故 事 所 訴 說 的 , 無 一 不 是 「 逆 水

行 舟 , 不 進 則 退 」 的 道 理 。 事 實 告 訴 我 們 , 在 新 世 紀 的 全 球 競 爭 中 , 亞 太 區 內 風 起 雲 湧 ,

已 經 呈 現 百 駒 競 走 的 局 面 , 港 府 再 不 奮 發 圖 強 、 急 起 直 追 的 話 , 在 不 久 的 將 來 , 上 海 躋 身

世 界 一 流 城 市 的 背 景 , 就 是 香 港 經 濟 的 黃 昏 !

----------------------------------------------------

香港《头条日报》

上海將成金融中心 財爺冀與港「互補」

2009-03-27

國務院首次表明,要本港與上海共同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直指,中國地大物博,有香港再加上海兩個相關中心也不算多。惟長實主席李嘉誠關注,香港更須提升經濟競爭力,免被上海邊緣化。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則稱,香港在金融業仍有發展空間,不應再過份倚賴中央「過份照顧」。

    國務院前日會議後公佈,上海要在二○二○年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曾俊華昨上班前直指:「以(中國)一個這麼大的國家來說,有一兩個城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來服務不同地區的需要,亦不算多。我們會積極跟上海就各方面作出配合,看看怎樣互補,可以更好服務國家。」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裁黃遠輝亦稱,香港已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多年,在相關金融服務上已累積一定經驗,相信足跟上海分庭抗禮。航運協會前主席曹志峰更稱,上海港口距內陸達四十公里,加上附近製造業多已遷入浙江省,令附近的寧波港競爭力更大,相信香港在航運方面仍可保持優勢。  

但長實主席李嘉誠則指:「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看大一些。上海一個金融中心,香港一個,亦都可以,但對香港來說,要面對很大競爭。」至於香港會否因此被邊緣化,「這個問題太大,十多年前已開始了。」

    美國亞洲航空航天論壇主席貴馬田更表示,上海若獲國家對香港的同等支持,以上海及其背後的長三角經濟實力,足以取代香港成為全國首席經濟城市,稍後會考慮將在港總部遷到上海。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亦稱,只要當地相關法制完善,當地金融業很快會追上甚至超越香港,更有機會成為全國首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點。  

  

    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指,隨國家持續發展,香港不應再過份倚賴中央提供獨特的優惠及保護,應爭取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層次,除上市部份外,香港仍有很大空間,可爭取與紐約、倫敦及東京等看齊。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亦稱,金融海嘯勢令全球各金融中心強化金融監管及發展,香港不能落後。  

社論——上海加速發展 香港警號響起

2009-03-27

國務院前天通過方案,提出到二○二○年,上海將會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香港長期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樞紐,對於相距不遠的上海獲中央「力挺」,在十一年後發展成鄰近的經濟定位,對港人來說,不啻是一次震撼的警號,大家必須急切反思,香港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四大經濟支柱,包括金融、商貿、物流和旅遊,是否不進則退?  

  

    根據國務院的計劃,要求上海「加強金融機構和業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健全金融法制,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在航運中心規劃方面,上海將「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積極穩妥發展航運金融服務和多種融資方式,促進和規範油輪產業發展。」  

  

    由於內地長於規劃,在高度集中人力和資源下,加上政策傾斜,上海肯定發展成中國另一個金融和航運中心,香港無可避免面對新的競爭和挑戰。雖然有不少評論認為,上海和香港可以在「經濟餅」愈做愈大下,相輔相承,亦有指香港在人才在法治兩方面比上海優勝,認為香港仍享優勢。  

  

   不過,從居安思危角度思考,內地人與國際接軌毫無阻隔,隨?大批學生出外留學,人才水準愈來愈高,香港優勢不再;而法制方面,香港雖有法治精神和獨立司法制度,但不能排除演變快速的內地,會隨?經濟急速發展的需求,同時改進法制,香港的優勢並不肯定,也非長久。  

  

    打個比喻,港人滿以為港滬競爭,猶如一場龜兔賽跑,香港仍遙遙領先,但目前看來上海已變身為白兔,而且是一隻電兔,港人要加快提升競爭力,才是對策。  

  

    李一飄   

----------------------------------------------------

香港《太阳报》

上 月 劇 跌23% 李 嘉 誠 : 環 球09 艱 難

港 出 口55 年 最 慘

27/03/2009

統 計 處 發 表 對 外 商 品 貿 易 統 計 數 字 , 今 年 二 月 本 港 整 體 出 口 貨 值 按 年 下 跌23% , 是 連 續 四 個

月 下 跌 , 跌 幅 除 較 今 年 一 月21.8% 略 為 擴 大 外 , 亦 創 一 九 五 四 年 五 月 以 來 近 五 十 五 年 最 大 跌

幅 。 政 府 稱 今 年 首 兩 月 出 口 大 幅 下 跌 , 反 映 金 融 海 嘯 對 本 港 出 口 市 場 影 響 日 漸 嚴 重 , 預 期

未 來 數 月 貿 易 環 境 仍 然 困 難 。

不 過 , 長 和 主 席 李 嘉 誠 則 表 示 , ○ 九 年 環 球 經 濟 艱 難 , 中 國 經 濟 料 會 最 快 復 甦 。 他 並 指 ,

雖 然 全 球 經 濟 不 景 , 但 預 期 中 港 出 口 業 務 四 至 五 月 份 會 好 轉 。

他 承 認 , 現 時 環 球 經 濟 是 一 九 二 九 年 美 國 大 蕭 條 以 來 最 差 , 問 題 主 要 來 自 金 融 體 系 , 但 各

國 政 府 已 很 努 力 救 市 。 展 望 ○ 九 年 , 環 球 經 濟 仍 會 受 到 金 融 及 信 貸 問 題 困 擾 , 中 國 經 濟 將

會 較 快 復 甦 。

海 嘯 衝 擊 日 益 嚴 重

上 月 轉 口 與 港 產 品 出 口 合 計 商 品 整 體 出 口 貨 值 為1,419 億 元 , 按 年 跌23% , 大 過 市 場 預 期 下

跌20% , 而 轉 口 貨 值 為1,381 億 元 , 按 年 下 跌22.4% , 港 產 品 出 口 貨 值 則 下 跌 至38 億 元 , 按 年

跌 幅 更 達39.6% 。 而 今 年 二 月 份 商 品 進 口 貨 值 為1,651 億 元 , 較 去 年 同 月 下 跌17.5% , 令 二 月

份 錄 得 有 形 貿 易 逆 差232 億 元 。

由 於 受 到 農 曆 新 年 假 期 在 不 同 月 份 所 影 響 , 每 年 一 月 及 二 月 份 貿 易 統 計 數 字 通 常 有 較 大 波

動 。

因 此 , 一 、 二 月 份 貿 易 統 計 數 字 適 宜 合 併 分 析 。 合 併 一 月 及 二 月 份 計 算 以 中 和 農 曆 新 年 假

期 出 現 在 不 同 月 份 的 影 響 , 商 品 整 體 出 口 貨 值 較 ○ 八 年 同 期 下 跌22.4% , 其 中 轉 口 貨 值 下

跌21.5% , 而 港 產 品 出 口 貨 值 則 下 跌46% 、 商 品 進 口 貨 值 則 下 跌22.8% 。

政 府 發 言 人 稱 , 香 港 貨 物 出 口 在 今 年 首 兩 個 月 大 幅 下 跌 , 顯 示 金 融 海 嘯 對 本 港 海 外 市 場 影

響 日 益 嚴 重 。 而 本 港 出 口 下 滑 是 整 個 亞 洲 地 區 出 現 的 廣 泛 現 象 一 部 分 , 很 多 其 他 亞 洲 經 濟

體 系 出 口 亦 於 同 期 下 跌 約 二 至 四 成 。

發 言 人 進 一 步 指 出 , 除 輸 往 先 進 經 濟 體 系 的 出 口 顯 著 下 跌 外 , 本 港 輸 往 其 他 亞 洲 經 濟 體 系

的 出 口 亦 大 幅 下 跌 , 顯 示 亞 洲 經 濟 情 況 轉 弱 , 亦 反 映 金 融 海 嘯 對 與 亞 洲 區 內 貿 易 息 息 相 關

的 區 內 生 產 活 動 的 打 擊 。 而 預 期 因 環 球 經 濟 仍 陷 於 衰 退 之 中 , 故 未 來 數 月 貿 易 環 境 將 仍 然

非 常 困 難 。

美 國 救 市 成 效 關 鍵

香 港 中 小 企 業 總 會 主 席 陳 山 河 表 示 , 對 二 月 出 口 表 現 差 勁 不 感 意 外 , 其 中 以 電 子 和 玩 具 產

品 出 口 影 響 最 大 。 他 相 信 現 階 段 經 濟 仍 未 見 底 , 認 為 本 港 出 口 能 否 有 起 色 , 最 終 要 看 美 國

的 救 市 措 施 成 效 , 並 對 今 年 首 季 出 口 數 字 不 感 樂 觀 。

另 外 , ○ 九 年 二 月 份 與 ○ 八 年 同 月 比 較 , 輸 往 亞 洲 整 體 出 口 貨 值 跌16.4% 。 當 中 輸 往 馬 來 西

亞 ( 跌37.3% ) 、 新 加 坡 ( 跌33.5% ) 、 泰 國 ( 跌28.9% ) 跌 幅 最 大 。 除 亞 洲 外 , 輸 往 其 他 地

區 的 整 體 出 口 貨 值 亦 大 幅 下 跌 , 尤 其 是 荷 蘭 ( 跌36.9% ) 、 美 國 ( 跌36.7% ) 、 英 國 (

跌34.5% ) 和 德 國 ( 跌21.7% ) 。

-------------------------------------------------------

香港《南华早报SCMP》

City emerges as a world-class destination

Ke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luxury hotels make the mainland’s economic

powerhouse an ideal venue for top events, writes Prudence Lui

SHANGHAI

Shanghai is the mainland’s economic powerhouse. The bustling port city’s fast-

developing infrastructure, colourful culture, versatile venues and exciting

nightlife make it a hot pick for meeting planners and exhibition organisers.

Set to host Expo 2010 from May to October, the city is constructing and

improving its civic hardware in order to stage this world-class event for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more than 200 countries.

New facilities will boost the city’s 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s (Mice) capacity. For example, the 2,600-seat Expo Centre will be

built as a new convention centre, while the China Pavilion and Theme Pavilion

will serve as new exhibition venues during Expo 2010.

Separately, Shanghai’s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ll get a third passenger

terminal and two more runways by 2015 to meet rising demand. Last year,

Shanghai hosted 67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544 exhibitions (294

international and 250 domestic) and 278 meetings.

“Our promotional work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but we

won’t cut our budget and would like to keep our promotion strength in

different markets,” said Patrick Chen, assistant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Tourism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s International Tourism Promotion

Department, which promotes meetings, conventions and incentive programmes.

Shanghai-based CiEvents China specialises in managing incentives, meetings and

conferences. General manager Tracey Edwards said that Shanghai offered many

world-class, five-star hotels in great locations with excellent meeting

facilities.

“It also has five large exhibition centres providing a gross area of 140,000

square metres,” she said.

Earlier last year, the Sichuan earthquake affected corporate travel within the

mainland, but the Beijing Olympics then spurred Mice activity with events held

after the Games.

“Business in Shanghai has mainly been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crunch for

inbound and budget travellers,” Ms Edwards said. “While businesspeople are

still travelling, they are cutting back on their budgets and the number of

delegates who are travelling. By next year, we are expecting to see an

increase in inbound arrivals for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and, hopefully, a

rebound in the economy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Locally, we believe

business will continue as normal, but with reduced budgets. Unnecessary

meetings will not be held.”

CiEvents China is keen to introduce initiatives to cope with the restricted

market conditions. Examples include working with clients to organise their

meetings early; ensuring considerations, such as advance planning and booking,

to sec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rates; flexibility with dates and avoiding peak

periods; and organising local events rather than incurring travel costs. While

the city has excellent choices of venues to woo clients, such as the Shanghai

Museum, the Children’s Palace, the Confucius Temple and the Sky Ballroom at

the Grand Theatre, hotels remain popular Mice venues.

Jones Lang LaSalle Hotels (JLLH), a global hotel investment services firm,

foun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rate for five-star hotels in Shanghai last year

was 1,541yuan (HK$1,752), down 3.9per cent. The average occupancy rate was

59.1per cent, a drop of 9.1per cent. JLLH said about 6,722 new rooms would be

added this year by leading brands, bringing the total number of rooms to about

33,388. However, some developments have been put on hold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while some others, such as The Peninsula and The Puli Hotel

and Spa, will open in the next few months.

The 174-room Park Hyatt, which opened last September, is the world’s highest

hotel. It occupies floors 79 to 93 of the 100-storey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re, and targets boutique-sized meetings and upscale small incentives. It

offers a large range of meeting venues, such as the eight private rooms on the

86th floor with breathtaking views of the busy Pudong district below. The

venue takes up to 100 guests.

When it opens in May, the Langham Yangtze Boutique Shanghai will provide an

art deco venue for staging civic and banquet functions. General manager Stefan

Heintze said: “Meeting planners in China and overseas are spending smart and

making their decisions later. The smart money winners will be those who can

move fast in response to short lead times and be flexible to the needs of the

meeting planner.

“Pricing is sensitive and flexibility the key. We would deliver a memorable

experience and create value for clients or meeting planners who want to

generate the maximum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their company while delivering

their company’s objectives.”

Traditional players, such as the four-star Hotel Equatorial Shanghai, don’t

have fond memories of last year. General manager William Hall said: “We

thought that 2008 would be a good year and our refurbished facilities would be

just right, but things simply didn’t work out as anticipat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ce market in Shanghai last year were the visa restrictions

from April to end September. Many groups intending to come to Shanghai had to

pull out over visa difficulties. Then there was the dreadful Sichuan

earthquake. The Games were a complete triumph for China, but soon after came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However, product launches, seminars and general meetings have all taken place

relatively recently, with domestic companies taking the lead. Our main focus

now is on meetings, and we have recently introduced a new slogan: ‘Think

Value: Think Equatorial’. Day delegate and residential packages are available

from 675 yuan net half twin - that comprises accommodation, breakfast and day

delegate package.”

Mr Hall said some organisers were downscaling from five-star to four-star

hote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ir costs.

“We were approached by a 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o hold their annual

ball here. In previous years they have used five-star hotels for a formal set

dinner.”

The Hilton Shanghai’s multimillion-dollar ongoing renovation includes a revamp

of its Grand Ballroom. Apart from 2,500 square metres of meeting space with 18

meeting rooms, it also handles outdoor catering services.

General manager Guy Hutchinson said: “Mice business has a lot of potential in

China, especially in Shanghai. We will be focusing on the meetings and

incentives market, and specifically on remaining relevant to our guests during

these challenging times.”

Hilton Hotels Corporation expects to open the Conrad Shanghai in the Xintiandi

district later this year and has been chosen to manage the Waldorf Astoria On

The Bund Shanghai, with the heritage part of the hotel opening in 2010, and

the new tower in 2011.

Positioned as a Mice hotel, the Pullman brand eventually tiptoed into Shanghai

and opened its doors this month. Under the umbrella of Accor Hotels, the

653-room Pullman Shanghai Skyway in Lu Wan district is equipped with tailored

services, access to technologies and the signature “co-meeting” offer

------------------------------------------------------

香港《经济日报》

中央挺沪背后思路 迈向人民币国际化 建国际金融中心 确立世界发言权

中央力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海啸危机深化的背景下,格外引人关注。内地官方智囊指出,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中央意识到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局选定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旨在着眼未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确立中国在世界财富管理领域的发言权,以及促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走向金融强国。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加强金融建设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多个城市就金融中心展开争夺战。

美元贬值 中国外滙资产缩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海市长韩正指,上海对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举措上有了新突破。其讲话是针对今年初上海,在上报国务院加快推进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方案中进行修改,而新方案与中央加快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不谋而合。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爆发金融海啸及危机加深,特别是美国联储局开动印钞机救市,导致美元不断贬值,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滙资产严重缩水,令中国当局深表忧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曾明确指出,担心中国在美国资产的安全,中央已经意识到加快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迫切性。

周小川倡建立 美元替代货币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对美国联储局开动印钞机救市的有力回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峰会前提出,建立美元替代货币;财政部长谢旭人、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亦呼吁制定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均凸显当局的思路。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央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考虑。

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透露,上海首先是为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进而成为人民币的金融中心;当人民币可完全自由兑换后,上海顺理成章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外滙风险,还能创造很好的投资平台。

由制造大国 渐走向金融强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针对中国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却无法管理财富。未来中方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易时,将有能力参与定价,从而有管理财富的话语权。

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亦会体现国家致力经济发展转型,对外发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讯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系列.上)

--------------------------------------------------------

香港 《蘋果日報》

北京金融政策不再倒向香港上海打造成对手港官商忙派定心丸

【本报讯】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前日通过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后,本港政府及商界人士即大派定心丸,认为中国可以容纳多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仍具竞争优势,维持作为区内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过,有商界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今次国务院决定,显示中央日后在金融政策上,不会再一面倒向香港倾斜,香港要善用目前拥有的优势,发展为中国对外的国际金融中心。记者:莫剑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于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后,不少人关注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地位会否动摇。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昨日立即派定心丸,指中央以往多次表明,会用不同政策,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且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有一、两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中国不同地区的需要,那是有需要的,特区政府会积极与上海配合。除政府高层出动,本港商界人士也纷纷出手,认为中央要将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碍香港地位。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认为,虽然国务院确立上海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令香港日后面对竞争,但以内地这么大的地方,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问题不大。工银亚洲副总经理黄远辉也相信,就算上海成为内地国际金融中心,也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因香港早已是人民币离岸中心,拥有丰富经验,毋须担心来自上海的竞争。

要善用既有优势

有在内地从事金融业务的商界人士认为,就算中央要将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除非人民币可以像港元一样自由流通、资金可自由进出上海,否则上海仍然无法取代香港地位,只能与香港扮演分工角色,「上海主要对内地金融业务,香港仍然系国内资金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外资进入中国嘅门户。」本身是商界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智思也同意,香港在多方面具有上海无法取代的优势,法治、监管制度等软件仍优于上海。但他也同时指出,今次中央决定也显示,北京日后在金融政策上,不会再一面倒地向香港倾斜,「日后中央有乜嘢金融政策优惠,唔会净系畀香港一个,其他城市都有份。」他认为香港要善用目前拥有的优势,好好将香港发展成中国对外的国际金融中心。公民党汤家骅认为,短期内上海不足以威胁香港,但近年不少美国的会计师行及律师行纷纷到上海开设业务,香港除了继续发展金融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要保持一国两制及法治,否则便可能被上海超越。

拆局上海欲取代香港

国务院常务会议前日通过将上海定位为中国另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虽然短期内未必可以威胁到香港地位,但有熟悉上海商界人士指出,上海市政府近年积极将上海打造成中国另一国际级大都会;不但在金融方面以香港为竞争目标,甚至在社会发展、基建、教育、文化产业方面,均要压倒香港,希望用10至20年时间取代香港,成为中国境内最大国际都市。

从模仿到意图超越

该名本港商界人士称,上海要模仿、甚至超越香港的野心很大,例如香港有迪士尼乐园,上海即全力争取迪士尼落户上海;又如这个月在北京开两会期间,上海人大、政协进行小组讨论时,当中不少议题也冲着香港而来,甚至香港仍在讨论阶段的项目,上海都想赶在香港之前落实,「好似债市,香港o依家先话研究点搞,上海政协又讨论要尽快搞,仲有好多基建、运输、城市规划都系一样,总之要尽快超越香港。」另一名商界人士则说,现时上海市领导对打造上海成为中国最大国际都会,相当有决心,「佢哋有信心畀10年、20年时间,上海唔只系金融,喺各方面都可以压倒香港,成为中国最大国际都会。」本报记者

李 嘉 誠 看 淡 09 年 「 多 年 來 最 大 挑 戰 」

【 本 報 訊 】 和 記 黃 埔 ( 013 ) 出 售 資 產 收 益 大 減 , 昨 日 公 佈 截 至 08 年 12 月 底 止 全 年 業 績

, 純 利 177 億 元 , 跌 42% , 5 年 來 首 跌 , 末 期 息 維 持 1.22 元 。 主 席 李 嘉 誠 料 全 球 經 濟 衰 退

, 「 集 團 今 年 將 面 對 多 年 以 來 最 大 挑 戰 」 , 對 今 年 前 景 未 敢 樂 觀 , 他 指 除 非 再 出 現 估 計 不

到 的 事 情 , 否 則 「 即 使 有 多 2 至 3 年 如 此 ( 經 濟 ) 情 形 , 長 實 和 黃 兩 間 公 司 都 唔 使 蝕 錢 」

, 惟 不 排 除 裁 員 的 可 能 性 。

記 者 : 高 淑 嫻 何 凱 兒

和 黃 去 年 業 績 主 要 由 港 口 及 赫 斯 基 能 源 支 撐 , 各 佔 固 有 業 務 總 經 營 利 潤 ( 不 包 括 投 資 收 入

) 24% ; 兩 項 業 務 都 有 出 售 資 產 股 權 收 益 , 共 51.59 億 元 , 包 括 出 售 若 干 港 口 的 少 數 權 益

予 策 略 性 夥 伴 , 獲 收 益 20.37 億 元 ; 另 因 赫 斯 基 出 售 旭 日 油 砂 股 權 獲 收 益 31.22 億 元 。

少 賺 42% 五 年 來 首 跌

環 球 經 濟 及 貿 易 下 滑 , 直 接 影 響 和 黃 的 碼 頭 業 務 , 和 黃 首 度 分 開 披 露 不 同 地 區 的 碼 頭 表 現

, 上 海 、 深 圳 鹽 田 、 南 韓 及 廈 門 碼 頭 吞 吐 量 下 跌 2 至 17% , 鹽 田 及 香 港 葵 涌 碼 頭 的 經 營 利

潤 分 別 下 跌 9 及 8% 。

不 過 , 和 黃 位 於 鹿 特 丹 、 巴 拿 馬 及 西 班 牙 的 經 營 利 潤 依 次 升 21% 、 36% 及 44% 。 拉 上 補 下

後 , 整 體 經 營 利 潤 微 升 3% 。

雖 然 今 年 首 兩 月 環 球 貿 易 依 然 疲 弱 , 但 李 嘉 誠 預 期 , 中 國 及 歐 美 出 入 口 貿 易 將 於 4 、 5 月

好 轉 , 原 因 是 歐 美 存 貨 一 直 下 跌 , 未 來 可 能 需 要 買 貨 , 這 對 亞 洲 有 利 , 特 別 是 中 國 及 香 港

, 「 暫 時 睇 唔 出 , 會 差 得 太 過 份 」 。 他 亦 不 排 除 新 的 港 口 收 購 機 會 , 指 「 認 真 好 嘅 、 有 着

數 嘅 , 都 會 考 慮 」 。

赫 斯 基 多 賺 27% 無 意 售

至 於 赫 斯 基 , 去 年 經 營 利 潤 133 億 元 , 升 27% 。 不 過 , 受 到 油 價 大 跌 影 響 , 李 嘉 誠 表 示 ,

赫 斯 基 的 盈 利 貢 獻 將 難 免 有 顯 著 下 降 , 但 預 期 今 年 仍 可 錄 得 盈 利 。 被 問 到 是 否 錯 過 高 價 出

售 赫 斯 基 的 機 會 , 李 嘉 誠 強 調 , 沒 打 算 出 售 。

零 售 業 務 方 面 , 和 黃 去 年 底 在 全 球 34 個 市 場 , 共 經 營 超 過 8300 間 零 售 店 , 正 集 中 在 以 內

地 為 主 的 自 然 增 長 , 並 嚴 控 成 本 , 去 年 收 入 1185 億 元 , 經 營 利 潤 44 億 元 , 分 別 升 8 及

18% 。

董 事 總 經 理 霍 建 寧 向 分 析 員 透 露 , 零 售 業 前 景 相 當 好 , 今 年 首 兩 個 月 的 銷 售 較 去 年 同 期 增

加 一 倍 , 估 計 「 09 年 是 零 售 業 另 一 個 好 年 頭 ! 」 。

分 析 員 估 計 , 和 黃 是 經 過 一 年 業 務 重 組 , 令 零 售 業 成 本 下 降 , 毛 利 改 善 。

「 這 秒 鐘 無 裁 員 」

雖 然 李 嘉 誠 對 前 景 不 算 非 常 悲 觀 , 但 不 保 證 不 裁 員 。 他 說 : 「 無 嘢 可 以 保 證 , 這 秒 鐘 無 裁

員 。 」 但 環 境 變 遷 , 和 黃 在 54 個 國 家 有 生 意 , 個 別 國 家 經 營 6 至 7 項 生 意 , 「 無 得 保 證 樣

樣 生 意 好 , 一 定 不 裁 員 。 我 不 可 以 綁 住 同 事 的 手 , 叫 他 游 水 。 」

和 黃 08 年 度 業 績 概 要

‧ 收 益 總 額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3483.65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3087.75 億 元

變 幅 : +13%

‧ 來 自 固 有 業 務 的 經 營 利 潤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535.15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458.11 億 元

變 幅 : +17%

‧ 3 集 團 經 營 虧 損 ( 不 包 括 投 資 收 入 )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108.57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179.38 億 元

變 幅 : 虧 損 收 窄

‧ 投 資 物 業 重 估 增 值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6.72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19.88 億 元

變 幅 : -66%

‧ 出 售 資 產 收 益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65.80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246.38 億 元

變 幅 : -73%

‧ 純 利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176.64 億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306.00 億 元

變 幅 : -42%

‧ 每 股 盈 利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4.14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7.18 元

變 幅 : -42%

‧ 末 期 息

08 年 全 年 金 額 : 1.22 元 07 年 全 年 金 額 : 1.22 元

變 幅 : 不 變

和 黃 08 年 主 要 業 務 經 營 利 潤

‧ 赫 斯 基 能 源

金 額 : 133.16 億 元 變 幅 : +27% 佔 利 潤 比 重 : 24%

‧ 港 口

金 額 : 132.36 億 元 變 幅 : +3% 佔 利 潤 比 重 : 24%

‧ 地 產 及 酒 店

金 額 : 80.87 億 元 變 幅 : +99% 佔 利 潤 比 重 : 15%

‧ 長 江 基 建

金 額 : 74.04 億 元 變 幅 : +1% 佔 利 潤 比 重 : 13%

‧ 財 務 及 投 資

金 額 : 64.67 億 元 變 幅 : -54% 佔 利 潤 比 重 : 11%

‧ 零 售

金 額 : 43.74 億 元 變 幅 : +18% 佔 利 潤 比 重 : 8%

‧ 和 記 電 訊 國 際

金 額 : 35.06 億 元 變 幅 : +9% 佔 利 潤 比 重 : 6%

和 黃 各 地 3G 業 務 營 運 情 況

‧ 英 國 與 愛 爾 蘭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538.1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33.57 英 鎊 /-14%

‧ 意 大 利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888.5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25.34 歐 元 / -14%

‧ 澳 洲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219.0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66.54 澳 元 /-3%

‧ 瑞 典 與 丹 麥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129.3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379.18 瑞 典 克 朗 /-12%

‧ 奧 地 利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71.3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33.04 歐 元 / -22%

‧ 3 集 團 總 額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1846.2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33.5 歐 元 /-16%

‧ 香 港 與 澳 門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134.0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不 適 用

‧ 以 色 利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95.1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不 適 用

‧ 總 額

截 至 今 年 3 月 25 日 止 客 量 : 2075.3 萬 名

08 年 度 ARPU/ 跌 幅 : 不 適 用

3 集 團 08 年 業 務 表 現

‧ 營 業 額

金 額 : 603.72 億 元 變 幅 : +1%

‧ 未 計 上 客 成 本 前 EBITDA

金 額 : 193.37 億 元 變 幅 : +5%

‧ 上 客 成 本 總 額

金 額 : 203.92 億 元 變 幅 : +18%

‧ 資 本 化 上 客 成 本

金 額 : 169.35 億 元 變 幅 : +48%

‧ 折 舊

金 額 : 92.37 億 元 變 幅 : -18%

‧ 牌 照 費 用 及 其 他 權 利 攤 銷

金 額 : 55.00 億 元 變 幅 : -10%

‧ 合 約 客 戶 上 客 及 保 留 成 本 攤 銷

金 額 : 120.00 億 元 變 幅 : -10%

‧ 經 營 虧 損 ( 不 包 括 投 資 收 入 )

金 額 : 108.57 億 元 變 幅 : 虧 損 收 窄

-----------------------------------------------

香港《文汇报》

2009-03-24] 振興香港電影 推動創意產業

第十三屆香港國際影視展於昨日開幕。每屆香港國際影視展,構成電影投資製作、演員編導人員以至片商匯聚的平台,有助香港電影提升水準,進一步走向世界。不過,香港電影要扭轉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以來由盛轉衰的趨勢,不僅要珍惜原有的優勢和基礎,還必須實行有利創意產業的政策。在金融海嘯下,金融業等傳統支柱產業前景不明,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是實現香港產業轉型經濟復甦的可行途徑。特區政府應從培養和吸納人才、鼓勵多元化製作、加強香港電影發展局功能,以及善用CEPA進軍內地電影市場等方面入手,振興作為本地創意產業龍頭和旗艦的香港電影,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

上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初,香港被譽為「亞洲電影王國」、「東方荷里活」,曾創下年產逾300部港產片,以及港產片票房年收入12.4億港元的紀錄。而去年公映的港產片僅53部,票房收入僅為2.51億港元。兩相對照,令人有不堪回首之嘆。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原因,包括人才不繼、影業因循苟且,以及源自內地和荷里活等地電影競爭日益加劇等原因。

也要看到,香港電影的優勢和基礎仍在。首先,香港電影依托的香港世俗文化,不僅是東西文化撞擊融合的產物,而且表現了積極、樂觀、融通、進取的務實精神。其次,香港電影人才長期積累、與國際接軌、創作自由、軟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是內地不可相比的。在全球娛樂浪潮風起雲湧的今天,香港世俗文化和香港電影原有的優勢,仍然是香港電影重現輝煌的沃土。

香港電影雖然人才積累,但具創意和受過良好訓練的電影從業人員一直供應短缺。特區政府應建立一所側重培養編劇、導演和製片各方面重點人才的電影學院,促進香港成為亞洲電影文化的交流匯聚中心,不僅培養人才,而且吸納人才,令內地、台灣和東南亞的電影人才也來香港發展。

香港電影取材向來創意十足,功夫片、武打片、喜劇片、古裝片,都曾在亞洲影壇上開闢新局面,引領潮流。但近年來,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縮小,資金緊絀,香港電影取材越來越局限於動作片之中。政府應鼓勵多元化製作,香港電影發展局應在資金上支援多元化電影製作,令香港電影不但具有本地色彩,而且具有大中華文化視野。借用行內人的話,時下好劇本比資金和好演員更加匱乏,因此宜借鑒韓國政府對影片攝製和電影劇本寫作提供財政援助的計劃,由香港電影發展局建立委任劇本寫作的制度,促進電影創作。

電影是最能夠綜合世界所有藝術元素,運用最先進視聽科技手段,並最能夠體現創意的文化產業,許多創意產業亦是電影的延伸與衍生。因為振興香港電影,亦有助香港的音樂、歌曲、演藝、動漫、設計、數碼娛樂等創意產業趨向繁榮,對香港經濟實現多元化和轉型意義重大。

------------------------------------------------------

香港《大公报》

沪获赐「尚方宝剑」

本报记者张帆一夜之间,前几天还不太「高兴」的上海又意气风发。

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份被期盼已久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让沪上各界精神大振。一位专家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激动地感叹:「现在好了,终于有了『尚方宝剑』,可以大胆地走下去了。」本月以来,上海确实有点窘,主要原因还是被高度期待的世博会在月初的全国「两会」上遭遇冷落,其他关于上海和长三角的问题也很少有人提起。坊间对此议论纷纷,关于上海在中央地位不保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其实,自社保基金案后,上海的地位之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各种不看好上海的揣测和传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又再度被提出和放大,相对于珠三角的火热,上海和长三角颇为落寞,有人甚至悲观提出,上海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如今,国务院适时颁出这把「尚方宝剑」,从一定角度起到了「辟谣」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缓解了上海的窘迫心态,互联网上一项就《意见》出台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调查显示,有七成市民选择了「强有力促进」一项。还有人认为,在G20

峰会召开前夕通过这份意见,且明确了从现在开始至2020

年要做的工作,这显然比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一句「办好世博会」要更加实惠,中央对上海的信任和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不过激动之余,上海也应认识到,无论谁是大哥,中央的关注和力挺,说到底不是荣誉而更多是责任。这把「尚方宝剑」给了上海信心,也把上海再度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下,此后的一举一动都马虎不得,如何把中央的政策用好才是关键。金融危机当前,民生问题紧迫,无论是世博会还是金融、航运中心建设,都应更着眼于同全国发展结合起来,更好为国分忧。

同时,《意见》也对上海政府职能转变、吸引人才集聚、产业结构调整有明确要求,因此,上海的发展仅靠举全市之力是不够的,应更多举全国之力,从这一意义上说,《意见》的出台也意味着上海需要开放的不仅是户口,还有观念和思想。【本报上海二十六日电】

李嘉誠寄語港人自強度危機

2009-3-27

港應希望最好 準備最壞

圖:長實主席李嘉誠出席業績會,回答傳媒提問時展望經濟前景(黃洋港 攝)

「希望,是要最好;準備,就要最壞。」面對當前的金融海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寄語香港人要自強不息,不要將精力消耗於對香港不利的事情上。他相信,在這次全球經濟衰退中,中國經濟將最快復甦;而美國因為有多項措施支持經濟,復甦步伐也不會太遲;就香港的情況而言,最重要是有國家的支持。

本報記者 何麗華

李嘉誠昨日在長實零八年業績報告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將會繼續受到金融及信貸負面效應困擾,經濟體系將面對較為艱難的一年。而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難免受到波及,預計將會出現經濟收縮。不過,儘管香港經濟仍面對不同的考驗,但在內地因素正面影響下,加上國家政策上的支持,香港所受影響得以減緩,整體市場保持安定發展。

國家支持港影響減緩

「以香港的情況來說,最重要是國家的支持,顯而易見的就是自由行措施對香港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措施,相信只要能夠幫助香港、對香港有支持作用的,國家都做了。」李嘉誠說。

目前不少香港人對前景缺乏信心,李嘉誠說,關於信心問題,除了外在因素外,最重要是要看自己。他寄語香港人要自強不息,不要消耗太多人力和精力在對香港不利的事情上。

他表示,雖然美國目前有很多不利情況,包括失業率高,但美國有多項措施支持經濟,包括政府已注資購買銀行的不良資產,相信復甦步伐也不會太遲。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有所改善,包括房屋銷售和訂單都有增加。「如果美國的經濟站得住腳,全世界都好。當然亦要作最壞的準備,但亦要希望最好」。

李嘉誠說,美國和歐洲的存貨正在減少,這對整個亞洲有利,尤其對內地和香港有利。他相信,四、五月份香港出入口、內地出入口都將會見好。

美歐存貨減有利亞洲

李嘉誠預期,中國經濟將持續發展,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將會最快復甦。他指出,中國經濟根基深厚,加上中央政府大力投入資金刺激經濟、短期內將陸續推行其他促進內部需求的措施,以及維持百分之八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決定,中國經濟復元速度將較世界其他國家為快,長遠宏觀狀況將維持良好。

----------------------------------------------------

香港《新报》

坦然面对竞争积极谋求发展

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加快推进上海的经济发展的意见,希望上海2020年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及航运中心。消息传出后,引起本港高度关注。昨日,财政司长曾俊华表示,国家很大,有1至2个金融中心是不多的,香港将与上海配合及互补,更有效服务国家。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亦认为,国家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件好事,香港面临竞争则一定会有。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金融和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香港面临竞争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快粤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巩固作为另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乃至金融市场的规模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

毋庸置疑已是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具备了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实是国家的长期部署。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央已设立浦东特区,其角色一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中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允许在金融领域进行改革,以宽松开放的环境吸引外资,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上海A股市场的交易量早已超越港股。

今天全球遭遇金融海啸,为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和投资回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更觉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现代化的国际竞争,背后实际是金融实力的较量。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处于调整阶段,中国把握机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争取更大的话事权,将为中国经济再上台阶创造有利环境。从国家经济安全、整体发展的考虑出发,将上海定位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央的不二之选。

中央明确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难免令港人担忧香港的地位会被削弱。其实上海和香港存在竞争并非始于今日,早已是客观现实。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开放的滞后,在历史的造就下担当起中外资金、人流、物流沟通的桥梁。如今,中国的开放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外资瞄准中国广阔的市场,舍弃香港而直接进军内地,选择上海也是历史发展潮流使然。

当然,香港金融业有数十年的发展经验,不但拥有资讯自由、法治精神、廉洁政府、公平竞争的优势,现阶段软硬件建设也较上海为佳。香港的高度国际化更是上海不可以在短时间追赶得到。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肯定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即使现在计划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也强调香港和上海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反映中央有打造两个金融中心的意图,促进两地的良性竞争,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如果因为上海的发展而令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失色,绝非中央所愿。距离2020年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香港的金融、法律体系相对成熟,可以在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方面多走几步,同时积极构建国际网络,保持香港国际化的特色。

加强粤港合作也是保持香港优势的另一重要途径。上海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后,穗深发展金融中心的意欲减弱,应更加专注发展制造业,相对有利粤港的分工合作,为香港的金融业、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成为「改革排头兵」,作为「改革先行者」的广东更感竞争压力,更需要借重香港这个金融中心,推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

香港《星岛日报》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中央有意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预期可于二○二○年实现目标。有关消息传出后,香港社会及大众传媒似乎没有太留意,但政经界对于上海即将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消息,极为留意,议论纷纷。

上海争做金融中心

国务院前日拍板通过,将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骤耳听落去,以为只不过是老调重弹,因为要将上海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论调,过去几年已再三提出。

不过,今次与以往几次极为不同,因为今次特别提出将上海与人民币挂钩,即是要上海成为全国外滙交易中心,发展人民币市场,有人认为可以将有关决定看成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内地的人民币策略近期出现了微妙变化,下周在伦敦将举行的G20集团峰会大有关系。在G20举行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个星期已两度对美元开火,并非事出无因。

周小川在周一撰文,指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的建议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议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立的特别提款权(SDR)作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单位,逐步取代目前以美元为主的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益香港要先做安抚

事隔两日,周小川再发功,撰文指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结算大部分都集中于美元,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全球外汇资产过度集中于单一货币,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异常现象。

有人分析,周小川连环出招,要制造出一种超主权国际储备的新货币以取代美元,一来是为了可以在G20有讨价还价的筹码而铺路;二来是为了回应美国联储局,上周宣布印钞逾万亿美元以振兴经济一事,此举可能令全球投资者对美元长期价值产生疑虑,随时令美元贬值,持有庞大美元资产的中国首当其冲,因而出招保障财产;三来亦是为了保护人民币的地位。

今次中央提出要把上海发展为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中心,齐秀峰请教过一些知情人士,他们有两个不同解读,一个解读系中央要强化人民币地位,从货币安全会觉得上海比香港更有条件;另一个解读,系中央给香港人民币试点业务好快公布,为了安抚上海,所以就提出一个做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但中央讲明要与人民币相适应,即系人民币自由兑换前,上海都不会门户大开。

知情人士的解读,两个都有道理,简单来说,中央不是想帮上海打低香港,但也总不能事事要上海让香港,现在距离上海成为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尚有一段时间,香港亦应该在此期间想办法自救,以免失去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身在福中应该惜福

回想香港自回归以来,中央每逢有好嘢,一定会留给香港。不过,中央帮香港帮得多,香港社会又无端端出现另一种声音,认为香港不应做「伸手党」,以免有失身分,又或是造成依赖。有关言论并非全错,但从现实讲,香港经济要转型发展,没有中央协助打通与内地的经脉,根本只有行入死胡同。

香港有些人经常识弹不识唱,但时间好易就这样蹉跎,正如游子的爱情与亲情,可能都系要等失去先知道应该珍惜。齐秀峰

--------------------------------------------------------------

香港《商报》

港沪金融中心竞争成局

【商报专讯】国务院确认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难免受到冲击。对此,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昨日表示,国家有两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算多。长实(001)主席李嘉诚则表示,上海对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免带来竞争,但国家多设一个金融中心亦属好事。

李嘉诚:有竞争是好事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计划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就国务院的决定,曾俊华昨早回应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同区域需要不同服务,有一至两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算多。他表示,本港会积极在各方面与上海配合互补,更有效服务国家。他又重申,中央不时强调,要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嘉诚昨日出席业绩发布会时表示,上海对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免带来竞争,但身为中国人,应从大局着想,国家多设一个金融中心实属好事。

人民币业务港处劣势

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副教授苏伟文也认为,中国有上海及本港两个金融中心是可行的安排,但上海未来难免威胁本港地位。他指出,香港应避免与上海作正面竞争,避免造成角色重叠。苏伟文预期,上海在法治及资讯流通等发展短期内仍难以赶及本港,但未来本港与上海在人民币业务上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由于香港在传统人民币业务上毫无优势,故他认为,本港应专注境外业务,以及债券等衍生产品业务。

恒生银行(011)总经理冯孝忠觉得,香港和上海的竞争一直都存在,但本港在外汇以及服务大珠三角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他相信,随着内地经济不断发展,到2020年可以容纳两个金融中心,本港不一定要服务整个内地市场才足够支持经济。至于会否影响到本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冯孝忠谓,要视乎届时人民币是否已经可以自由兑换,若人民币已自由兑换,就不需要离岸中心。

港府急作反应 往沪探底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昨日率领一个16人的交流团前往上海,促进沪港两地航运业发展。郑汝桦表示,今次的交流正适时与当地业界分享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加强沪港互相协作,发挥优势互补。

--------------------------------------------------

新加坡《联合早报》

针对国务院确认上海地位 大国有两国际金融中心 港财政司长:不算多

易锐民 报道香港特派员

中国国务院首次确认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中国是大国,有一两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算多。但“首富”李嘉诚就指出,香港要面对竞争。

刚通过的国务院方案,提出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会议也提出,上海要“加强与香港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就有关方案,曾俊华回应时称,不担心上海与香港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强调北京不时提出,以不同政策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他说:“以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来说,一两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来服务不同地区的需要,是不多的,我们会积极地与上海就各方面作出配合,看如何互补,更有效地服务国家。”

昨日公布长和系业绩的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就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回应说,港人应要看大的方面,“(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个,香港一个,对整体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他强调,香港将要面对很大竞争。当被问及香港会否被边缘化,及如何应对新形势时,李嘉诚不愿详谈,只表示有关问题早在10多年前出现,难以三言两语作解释。

他继续勉励港人,在面对目前经济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息,最重要是保持信心。他说,香港有国家的支持,北京又已进一步开放“个人游”,有很大帮助。

香港的学者普遍认为,北京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似乎是要发挥人民币直接对外贸易的交易及交收平台,但目前香港未必有足够实力做人民币中心的龙头。

学者指出,长远来说香港要考虑与上海分工,例如上海在股票上将可能取代香港,而香港就应发展成衍生工具中心。

香港星展银行高级投资策略顾问陈宝明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可以有两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后盾。

至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则除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更担任亚太区金融中心角色,在人民币仍未成为自由浮动货币前,香港仍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

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上海的金融企业将因国务院方案而获得更多政策扶持。预计债券市场、衍生产品场外(OTC)市场、及人民币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国家试点,可能率先在上海进行。

报告又指出,配套行业可能将因为上述政策而获得新的机会,这一领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方面。

--------------------------------------------------

kakagoing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0:44 只看该作者

香港和珠三角 确实需要自强!找出路 动脑筋!!!!

kakagoing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3:41 只看该作者

目前香港和珠三角合作还是流于表面和浅层

kakagoing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4:40 只看该作者

明天(3月28日) 广州将有一场 『珠三角一体化』讲座 讲者是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金融系教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地址:在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时间:3月28日(星期六)上午10:00-12:00

lyf98023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5:23 只看该作者

不懂经济

kakagoing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27 17:20 只看该作者

國家傾國家所有資源扶上海 香港和珠三角確實需要合作

kakagoing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30 11:12 只看该作者

明報 今天 對于中央淡化廣東的評論:

高層批廣東「只講經濟」 2009年3月30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取消「五一黃金周」假期安排令廣東難堪,中央黨校一名專家對本報指出,這只是技術性政策調整,自「陳良宇事件」後,國內已不存在地方諸侯挑戰中央的問題。不過,中央某高層官員較早前內部講話時曾不點名地暗批廣東在金融風暴形勢下「只講經濟不講政治」,今次事件表明中央確有警告廣東意味。

不滿讓企業倒閉 刻意懲罰

中央黨校專家指出,廣東恢復「五一黃金周」至少準備了一個多月,中央不可能不知情。但中央卻不說話,等廣東有關措施公布後,次日即發通告否決。確有刻意懲罰味道。中央對廣東省堅持「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說「倒閉的企業都是應該倒閉的企業」等觀點並不欣賞。今年是政治敏感年,許多省市企業大規模倒閉,人員失業,社會治安問題嚴重;但廣東省領導卻說沒事,堅持「騰籠換鳥」,中央肯定不高興。較早前就有中央高層在內部講話中批評有些地方官員「只講經濟不講政治」,一般認為這是針對廣東。該專家指出,廣東進行企業更新換代的做法並無錯,但時機?適宜,在非常時期,對的不一定是好的。

kakagoing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30 17:30 只看该作者

香港确实需要突破

kakagoing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31 11:51 只看该作者

邊境發展區概念未死 梁振英幕後戮力推動/文﹕李先知

2009年3月31日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本月初到北京列席兩會開幕式時,聽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工作報告中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後,滿心歡喜地向媒體透露,在港推行人民幣結算一事「好快,好快」會有好消息。那時,港府內部的「好快」時間表,大約是一周。怎料光陰飛逝,如今已等了快一個月,但「好消息」始終未見蹤影,代之而來的,卻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一眾港官有點忐忑,卻不敢宣之於口,唯有繼續向傳媒吹風謂,人民幣貿易結算一事不會夭折,只是不知何日才能出台。一眾高官無奈之情,可憐得很。

也難怪,曾蔭權視金融業為挺起他7年任內經濟繁榮的最大支柱,絕對可說是押下了重注。然而,一場金融風暴令全球金融業變得滿目瘡痍,能屹立不倒,已很難得,更遑論大步發展。正因如此,有了解北京想法的人士透露,中央也不再相信金融業可以「單天保至尊」,保得住香港的持續繁榮。

事實上,政壇耳語明言,中央對於香港擴闊產業結構的工作,開始感到有點不耐煩了,因香港已回歸了11年,什麼都試過,做過創新科技,搞過物流中心,連什麼中藥港、鮮花港的概念都提出過,但最後絕大部分港人仍不願作長線投資,老愛回歸炒樓炒股的搵快錢操作。京官看在眼裏,難免有點恨鐵不成鋼。

政壇耳語續稱,在上述背景下,在內地有相當人脈網絡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十分認同香港經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所以他在去年初便向曾班子中人進言,不要再埋首於發展僅有100公頃的河套區地段,應更大膽地開放整條港深邊境逾千公頃(這數字撇除濕地與墳地)的禁區土地,成立一個奉行香港法律的「港深邊境發展區」,讓內地居民再不用什麼簽證,也可以自由進出「發展區」,只是若要再經此進入香港市區,則要繼續實行現有的簽證安排。有了這個特殊的出入境安排後,兩地政府便可盡用這個「港深邊境發展區」去推動港式醫療機構、教育中心、購買中心等等。其總的概念,正是要在邊境地區多做一個小香港,為香港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這方案提出以來,坊間似乎沒什麼迴響,但原來梁振英正繼續在香港及內地推動這個概念。他深信假若港深兩地能聯手發展這片面積約相等於由柴灣到西環的港島北岸面積土地,大有機會為香港新增一個夠大及具持續性的經濟亮點,至少下一兩代的香港人,不用為香港逐漸被邊緣化,又或被其他內地城市趕過而焦慮無助。

官場耳語透風謂,有一次梁振英曾在一個公開場合推介他的建議,並即場請那些支持這個概念的人士舉手,結果有人發現坐在會場前排的一些曾班子中人也舉手示意認同,梁振英也因而感到鼓舞。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北大人與曾班子中人也認同建議,為何此項已提出了超過一年的鴻圖大計,至今未見落實?官場耳語透風謂,關鍵在於邊境地區有不少土地是屬於很有生態價值的保育地帶,所以不可能全面發展整條邊境地段,因此原來發展局已找來一家顧問公司,專門研究哪些邊境地段可以發展,待有了腹稿後,才會在試點推動梁氏與民建聯均屬意的「港深邊境發展區」概念。

李先知

歡迎回應

網誌﹕http://blog.mingpao.com/LSZ.htm

kakagoing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1:44 只看该作者

中央應給港府更大空間 使香港台灣互動正常化 2009年4月2日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訪問台灣,被視為替台港關係揭開新一頁。不過從曾德成訪台的身分、與台灣官員互動的諸多顧忌,顯示「一個中國」原則之下的港台官方互動,現階段仍然未能正常化。我們認為中央應該放寬「錢七條」有關規限,使奉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更靈活地與台灣建立各方面關係,這樣不僅有利台港關係發展,於推動兩岸良性互動方面,也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兩岸關係今勝昔

「錢七條」對台港交往規限應放寬

雖然曾德成是香港回歸之後首名特區政府官員訪台,不過他此行與「民政事務局長」的官方身分無關,而是以「世界佛教論壇港澳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分訪台。另外,對於此行會否與台灣官方會晤,曾德成曾經說「客隨主便」,但是台灣陸委會開展安排時,港府以曾德成此行屬「私人性質」為由,回覆「目前沒有規劃」,拒絕了台灣方面的安排。

據知,曾德成在台灣仍然有「官方」接觸,分別與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洪明珠會面;另外,曾德成在參觀誠品書店時,「巧遇」台北市長郝龍斌,應該是繞過繁文縟節的刻意安排。這次「巧遇」,據悉,郝龍斌向曾德成提出,若港府有意在台設辦事處,台北市政府樂意協助。既然曾德成此行身分曖昧,又未獲授權作官方接觸,就算與李永萍、洪明珠的會面,和郝龍斌的「巧遇」,頂多只是禮節性會面,不會有任何具體成果。

曾德成以私人身分低調訪台,應該是執行中央的指示。目前,本港與台灣互動,要按「錢七條」辦理,主要是港府與台灣發展官方政治關係,必須徵詢中聯辦台灣事務部的意見;若有重大事項,中聯辦還須向北京中央請示。這個規定的潛台詞,其實是台港政治層面交往,涉及「一個中國」的敏感原則,要由中央拿?。

馬英九就任台灣總統,兩岸關係大為緩和,積極開展事務性和經貿層面互動,但是兩岸根本分歧在「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經貿事務對此可以模糊處理,政治事務則無可迴避。例如,根據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香港是其領土,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設有陸委會負責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大陸事務,陸委會內部組織有「港澳處」,專責港澳事務。另外,理論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官員的身分,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員。上述這種關係,若特區官員與陸委港澳處官員會晤,兩者是怎樣的一種關係?確實十分微妙。

大陸和台灣,現階段都十分重視體制,港府官員的身分與台灣作官方互動,就會觸及體制問題。觀乎兩岸目前互動的性質和進程,這個結短期內仍然難以解決。

「錢七條」,其實是《關於處理「九七」後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有7條條文,於1995年6月由當時主持香港工作的外長錢其琛公布,因此簡稱「錢七條」,是北京處理「後九七」台港關係的基本政策和方針。「錢七條」發布前後,台灣在李登輝主政下,兩岸關係已經泛起波瀾,包括李登輝訪美、後來發表「兩國論」等,北京對台就此曾經開展龐大文攻武嚇,包括在台海演練導彈等。

縱使兩岸關係當時曾經劍拔弩張,「錢七條」基本上還是務實地處理九七之後的台港關係。「錢七條」的總體原則是對台港關係發展採取政經分離模式,即盡量維持台港之間原有的經貿和民間交流不變,但是在政治上則務使台灣在香港的活動,與北京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有所牴觸。這個處理,總的而言是務實的,使得極其重要和棘手的台港海空航權安排,能夠在香港回歸之前解決,台灣駐港機構也順利過渡九七。

李登輝在台主政後期和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期間,兩岸關係繃緊,互信基礎蕩然,台港互動也大受影響,政治關係更呈冰封狀態。過去12年多,除了香港電台播出台灣官員討論「兩國論」的文章,曾經觸動北京的神經,另外台灣駐港機構在港的活動,基本上未挑戰過「一個中國」原則,所以「錢七條」要處理的台港政治關係的規限,基本上無足夠事例驗證。

港官與台地方官交往

切實可行互利雙贏應鼓勵

但是,現在兩岸情勢大為改善,交往頻仍,台港之間的互動也恢復緊密,香港已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在這樣的情?下,港府與台灣發展官方關係,是否還需要有那麼多顧慮?是否還須事事「徵詢」中聯辦的意見?也就是說,「錢七條」這方面對香港的束縛,是否還有必要?我們認為值得重新檢視。

基本上,港府官員與「中華民國行政院」以上職級的官員接觸,在兩岸態勢現?下,確實存在體制問題,這方面如何處理要詳加研究,或是隨?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而自然解決。但是港府、港府官員與台灣各個市政府(都是地方政府)和官員的接觸,應該沒有類如「中央政府」的敏感,我們認為這方面應該可以放寬處理。台北市長郝龍斌向曾德成釋出「若港府有意在台設辦事處,台北市政府樂意協助」的善意,看來也是要繞過行政院的部會,避免出現港府與「中華民國行政院」洽公辦事的尷尬。

兩岸經濟正在加速整合,香港如何參與兩岸共同發展的大趨勢,已經是迫切議題。行政長官曾蔭權去年7月在禮賓府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會晤時,曾商定各自成立商務委員會,作為台港貿易合作的主要管道,其後10月,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也列出要成立商務委員會,但是事隔半年,仍未有具體公布。如果此事涉及北京對兩岸經貿整合的全盤規劃,或是要等待北京中央批准,這就突顯現行機制窒礙香港要與台灣開展經貿關係,需要改善。

當年中央處理台灣事務,以「江八點」為主軸,現在已經換上「胡六條」了。這樣看來,「錢七條」應該也有檢視、修改和調整的空間,事實上也有需要,更務實地讓香港推展新時期的台港政治關係。

今日

kakagoing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1:55 只看该作者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还能否持久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香港一年一度的英式橄榄球七人赛正好赶上了一场投资会议,来自基金公司和企业的人士会议之余在赛场看台上一起感受欢喜和沮丧。

这是殖民地时期的一项传统赛事,香港回归后,这项比赛保留了下来,虽然今年的比赛明显不那么热闹了,而且,在救助问题资产的气氛下,也没有太多人关注企业的娱乐活动。

橄榄球表演可能会继续办下去,但是否要不了多久,严肃的投资会议就将北上移师上海?看着当周的各种新闻,来参会的投资者或许会问:我们有没有来错地方?

现在,公司的重大决策和丰厚利润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大陆,而不是香港。看看如今恒生指数的大幅变动受大陆公司主导的情况就可见一斑。

至少就眼下来说,中国移动(China Mobile)、中国工商银行(ICBC)和 中国人寿(China

Life)等大陆巨头还要南下弹丸之地的香港发布业绩。中国工商银行上周公布,2008年全年利润1,110亿元人民币(合162亿美元),与这个数字相比,香港企业巨头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的业绩只是个零头。

上周,当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将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时,有关香港和上海地位对比的话题开始升温。

在香港自我怀疑时期或市场不景气时期,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长期地位曾多次遭到质疑。

毕竟,香港之所以成为金融和贸易中心,纯属历史的偶然,也与其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大陆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位置有关。如今,虽然它已不再是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的唯一通道,但它仍保留着中国金融领域窗口的角色和实用功能。

维持这种地位的日子是否已屈指可数?北京方面一直支持香港的这一地位,但现在它或许有了更重要的目标。在试图确定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日程之际,中国公开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发出质疑,看上去中国似乎决意要在国际金融领域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认真看待这个问题,那么,这不光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中国还需要行动。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看来是个不错的开头。

而如果中国经济真地强劲,且像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所说的有制度上的“优越性”,那么不妨让它接受考验,让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

中国无疑是越来越自信了。就在4年前,中国银行业还被人们嘲笑是残缺不全,金融系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今,中国银行业按市值衡量已是世界级巨头,而且,得到中国救助的正是美国的金融体系。

要改变现状的话,或许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健康可能是因为它正处于适当的商业周期,未必能永远保持下去。

而且,改变现状可能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在美国是其主要市场、且经济主要集中于出口业的时候,让人民币钉住美元、不可自由兑换可能有其合理之处。现在,这个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可能永远不会恢复,同时消失的还有中国2,300万个民工就业岗位。

拥有一种可兑换货币的利弊现在无疑值得重新思考。鉴于西方货币和金融机构眼下处于弱势,资本外逃看上去不会成为让人担忧的问题。的确,人民币或许有可能承担储备货币的角色,中国由此可以发售人民币国债,让购买方将其作为储备,就像美国现在所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首曾荫权(Donald Tsang)上周承认,一直神圣不可动摇的港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在引起了讨论。他在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会议上讲话时说,到未来某个时候,或许将港元汇率钉住人民币会很有意义。

没有人认为人民币会很快实现自由兑换,香港将会考虑这一点。最后的决定权恐怕取决于北京,而不是曾荫权。

香港明白,如果人民币真的实现了完全可兑换,它将对全球外汇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并将影响到港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及香港作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实际地位。香港担心的是,它藉以存在的理由──为中国大陆获得国际资本──或许将不复存在。

不过,在跟一位现在任职大陆一家大型证券机构的老同事交谈时,我对他非常忙碌并不感到太意外,但我吃惊的是,他们在忙着购买美国股票和美国国债。听到一些大陆企业上周宣布业绩时我也有同感。他们不是在寻找新资金,而是在考虑收购海外资产。

这或许是香港未来的角色──成为资金和企业流出、而不是流入中国大陆的通道。

不受约束地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是香港的优势所在。在上海的国际地位日渐上升之际,香港尤其需要发挥这一强项,这样,人们在英式橄榄球和啤酒之外,还有一个造访香港的理由。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kakagoing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4:13 只看该作者

香港和珠三角如何突围?!

香港有线电视报道:

香港特首 曾蔭權:不能估計經濟何時見底;面对上海的国策,香港会重新评估自己的地位,推进产业多样化。http://dwz.tw/8u9b

相关专题:

http://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7863 香港和珠三角面临国家政策挑战

kakagoing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4:13 只看该作者

香港和珠三角面临国家政策挑战

香港有线电视报道: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 … 8770&category=0

十 年 後 把 上 海 建 成 金 融 中 心 2009-03-26 01:19:04

國 務 院 通 過 加 快 上 海 發 展 , 十 年 後 , 把 上 海 建 設 成 國 際 金 融 及 航 運 中 心 。 是 國 務 院 首 次 明

文 確 認 , 上 海 作 為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的 定 位 。 分 析 指 , 上 海 在 內 地 金 融 改 革 中 , 會 扮 演 更 重 要

角 色 。

總 理 溫 家 寶 主 持 國 務 院 常 務 會 議 , 審 議 和 原 則 通 過 , 加 快 發 展 上 海 的 服 務 和 製 造 業 , 到 了

二 零 二 零 年 , 把 上 海 基 本 建 設 成 與 中 國 經 濟 實 力 及 人 民 幣 國 際 地 位 相 應 的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建 設 多 功 能 、 多 層 次 的 金 融 體 系 , 包 括 健 全 法 制 , 加 強 監 管 。

另 外 要 打 造 上 海 成 為 具 有 全 球 航 運 資 源 配 置 能 力 的 國 際 航 運 中 心 , 整 合 長 三 角 港 口 資 源 ,

完 善 航 運 服 務 。 會 議 又 建 議 加 強 上 海 和 長 三 角 地 區 , 還 有 香 港 的 優 勢 互 補 以 及 戰 略 合 作 ,

形 成 共 同 發 展 的 格 局 。 會 議 認 為 在 當 前 的 金 融 危 機 下 , 加 快 上 海 發 展 可 以 起 帶 頭 作 用 。

分 析 指 出 , 國 務 院 明 確 定 位 後 , 上 海 會 在 國 際 金 融 版 圖 上 扮 演 更 重 要 角 色 , 亦 會 在 內 地 金

融 改 革 中 擔 當 更 多 開 創 性 的 工 作 。

中 國 社 科 院 金 融 研 究 所 結 構 金 融 研 究 室 主 任 殷 劍 峰 表 示 , 把 上 海 建 設 成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 是

發 展 人 民 幣 市 場 , 推 動 人 民 幣 國 際 化 的 重 要 戰 略 部 署 。

----------------------------------------------------

国务院

决定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建设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个被称为“两个中心”方案获批,并且会加快与長三角整合。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25/110128096.html

今天引起海内对 香港和珠三角

的地位讨论并作出种种疑问,目前看来主要包括:香港目前遇到的瓶颈,是否单纯以发展所谓金融中心而继续撇除各种其他产业模式、珠三角的产业提升

如何与香港进一步合作、香港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模式

如何开展、港深如何进一步一体化等等,甚至电视有评论称,香港成也『一国两制』,败也『一国两制』,主要指由于制度壁垒、行政架构

使得香港无法与深圳和珠三角真正做到更进一步的产业提升合作、金融合作,改革开放三十年至今,深圳与香港

才刚刚做到最浅层的人员自由流动来往而已,并且精英交流、与基层或者相应行业互动也较少,火花不多。

邓小平很早就说过『多建几个香港』,http://www.aynews.net.cn/yxwy/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25,评论指出:这本身符合中国长远的战略,借鉴经验,自己搞一套,不会让长期被香港钳制,此外,也不会被单一经济模式支配。

而香港和珠三角发展也有丛丛难关,遭遇很大的瓶颈,多年来不断有各种观点,包括香港产业空洞、单一化,基础产业缺失,政府缺乏长远思维和目标,科技产业、航空事业没有培养人才,粤语文化产业市场萎缩、与内地衔接不如台湾,没有打造自身产业品牌和内销市场等等

因此 香港和珠三角 如何再起飞 尤其与国家行政式推进的長三角和上海 如何竞争突围,的确需要重长计议。

gyakuden

北极企鹅南极熊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5:55 只看该作者

等死

被大陆搞死

你选吧

kakagoing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6:13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

五代头目袭近瓶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 18:11 只看该作者

都内地化了

都快五十年了

kakagoing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3 11:06 只看该作者

明報新聞網

-——————————————————————————-

杜大衛﹕面對上海挑戰的恐懼 2009年4月3日

【明報專訊】當上海被打造成國際金融服務中心時,香港會被棄於垃圾堆嗎?這些恐懼當然是偏執愚蠢的舉動。

我們不能混淆危機意識與對現實的恐懼。上海毫無疑問會成為強大的金融樞紐,在中國內地經濟逐漸強大和富裕時,它會扮演關鍵角色,但上海將來的發展與香港不同,它不會對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中間人角色構成嚴重的挑戰。

東京的金融市場比香港大數倍,人均財富是香港的兩倍,我們會每日恐懼東京的金融奇才會致我們於垃圾堆嗎?當然不會。東京的金融服務經濟,是建基於日本公司在當地運作的巨大經濟市場,以日圓作結算單位,合約和金融產品以日文和日本法律為基礎,並且是針對日本的稅務體系。

當然,東京亦有金融家是從事國際金融交易的,人數也不少,但他們都是各自金融機構中的邊緣部門,並不是位處機構的核心位置。公司的精英並沒有花時間在這些非核心業務上,反而致力於日本國內的大客戶和大交易。

港缺重要的本地金融服務市場

毫無疑問,將來上海肯定會成為龐大的金融樞紐,甚至比香港大數倍,為數以萬計的金融奇才創造財富,但它肯定會被中國本土數以百萬計的個人和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所吸納。很多人會從事國際金融,但這些只是銀行金融機構中的少數邊緣部門,它們可能是創新的,不過還是不那麼重要。他們會熟悉中國的巨大本地商業交易,以此建立「超卓」的成就,成為金融機構的高層要員。帶領銀行的正是這些超卓人才,而他們會以頑強的本地經濟先行。

相比之下,香港(和新加坡)就缺乏重要的本地金融服務市場,因此要依賴國際金融,以致其金融機構要致力於建立和促進國際金融服務。他們需要以多國貨幣作交易,以英文運作,他們的交易結構在世界各地的金融體系中都是可理解和合法的。一級的銀行家已在環球金融體系中建立起他們的事業,而且是創新的,他們會在這些範疇,「超卓」地爬升到他們所服務的銀行的最高層。

所以當中國移動或華為技術或其他中國的大企業尋求投放於國內的投資資金時,他們會通過上海,但如果他們是要投資尼日利亞或澳洲,或向倫敦或法蘭克福借貸,他們便會選擇有足夠經驗勝任的香港。而且無論上海如何強辯,這都不會改變。

同樣清楚的特點可以比較法蘭克福和倫敦。法蘭克福是為德國本地公司提供服務的重要金融服務樞紐。相對比較小的英國經濟體系,它便是促進及改革國際金融的專家。

上海需超越的或是北京天津

香港可以在金融服務業擔當專業而合適的角色,當中國愈來愈多企業趨向國際化,或需要集資人民幣以外的資本時,它們會成為我們金融服務增長的來源。

那些過慮的評論員在過去兩星期散播香港衰落的不安情緒,他們部分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但風險是極具爭議的,認為香港是金融服務的樞紐是錯誤的。正確地說,香港是國際總部的服務樞紐,事實上,香港是超過3500家國際公司的亞洲總部,它鞏固了我們作為金融服務樞紐的力量和價值。還有我們的法律及會計服務。只要我們保持作為國際企業亞洲總部的價值,我們肯定會繼續成為活躍於世界級的金融、法律和會計的樞紐中心。

我盼望我們能保持健康的危機意識,短期內不需要有上海超越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恐懼。1993年,16年前,共產黨在黨大會上首次宣告要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野心,今日,上海吹噓共有17家海外銀行,香港卻有180家。即使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要建立一個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角色仍然有一大段距離。而它真正需要超越的,

更可能是北京和天津,而非香港。

無論如何,就我的理解,北京這樣的宣告是針對上海的恐懼而非香港。我明白當批准香港處理人民幣結算進入最後決策階段時,上海金融圈內所產生的憂慮令北京明白要安慰上海的領導層,預先控制政治上的「強烈反對」,還有什麼比重申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容易達到安慰上海的目的?我們還不需急於抹殺香港。

作者杜大衛(David Dodwell) 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 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今日

杜大衛認為,上海(圖)真正需要超越的, 更可能是北京和天津,而非香港。

kakagoing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3 11:07 只看该作者

明報新聞網

-——————————————————————————-

杜大衛﹕面對上海挑戰的恐懼 2009年4月3日

【明報專訊】當上海被打造成國際金融服務中心時,香港會被棄於垃圾堆嗎?這些恐懼當然是偏執愚蠢的舉動。

我們不能混淆危機意識與對現實的恐懼。上海毫無疑問會成為強大的金融樞紐,在中國內地經濟逐漸強大和富裕時,它會扮演關鍵角色,但上海將來的發展與香港不同,它不會對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中間人角色構成嚴重的挑戰。

東京的金融市場比香港大數倍,人均財富是香港的兩倍,我們會每日恐懼東京的金融奇才會致我們於垃圾堆嗎?當然不會。東京的金融服務經濟,是建基於日本公司在當地運作的巨大經濟市場,以日圓作結算單位,合約和金融產品以日文和日本法律為基礎,並且是針對日本的稅務體系。

當然,東京亦有金融家是從事國際金融交易的,人數也不少,但他們都是各自金融機構中的邊緣部門,並不是位處機構的核心位置。公司的精英並沒有花時間在這些非核心業務上,反而致力於日本國內的大客戶和大交易。

港缺重要的本地金融服務市場

毫無疑問,將來上海肯定會成為龐大的金融樞紐,甚至比香港大數倍,為數以萬計的金融奇才創造財富,但它肯定會被中國本土數以百萬計的個人和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所吸納。很多人會從事國際金融,但這些只是銀行金融機構中的少數邊緣部門,它們可能是創新的,不過還是不那麼重要。他們會熟悉中國的巨大本地商業交易,以此建立「超卓」的成就,成為金融機構的高層要員。帶領銀行的正是這些超卓人才,而他們會以頑強的本地經濟先行。

相比之下,香港(和新加坡)就缺乏重要的本地金融服務市場,因此要依賴國際金融,以致其金融機構要致力於建立和促進國際金融服務。他們需要以多國貨幣作交易,以英文運作,他們的交易結構在世界各地的金融體系中都是可理解和合法的。一級的銀行家已在環球金融體系中建立起他們的事業,而且是創新的,他們會在這些範疇,「超卓」地爬升到他們所服務的銀行的最高層。

所以當中國移動或華為技術或其他中國的大企業尋求投放於國內的投資資金時,他們會通過上海,但如果他們是要投資尼日利亞或澳洲,或向倫敦或法蘭克福借貸,他們便會選擇有足夠經驗勝任的香港。而且無論上海如何強辯,這都不會改變。

同樣清楚的特點可以比較法蘭克福和倫敦。法蘭克福是為德國本地公司提供服務的重要金融服務樞紐。相對比較小的英國經濟體系,它便是促進及改革國際金融的專家。

上海需超越的或是北京天津

香港可以在金融服務業擔當專業而合適的角色,當中國愈來愈多企業趨向國際化,或需要集資人民幣以外的資本時,它們會成為我們金融服務增長的來源。

那些過慮的評論員在過去兩星期散播香港衰落的不安情緒,他們部分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但風險是極具爭議的,認為香港是金融服務的樞紐是錯誤的。正確地說,香港是國際總部的服務樞紐,事實上,香港是超過3500家國際公司的亞洲總部,它鞏固了我們作為金融服務樞紐的力量和價值。還有我們的法律及會計服務。只要我們保持作為國際企業亞洲總部的價值,我們肯定會繼續成為活躍於世界級的金融、法律和會計的樞紐中心。

我盼望我們能保持健康的危機意識,短期內不需要有上海超越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恐懼。1993年,16年前,共產黨在黨大會上首次宣告要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野心,今日,上海吹噓共有17家海外銀行,香港卻有180家。即使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要建立一個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角色仍然有一大段距離。而它真正需要超越的,

更可能是北京和天津,而非香港。

無論如何,就我的理解,北京這樣的宣告是針對上海的恐懼而非香港。我明白當批准香港處理人民幣結算進入最後決策階段時,上海金融圈內所產生的憂慮令北京明白要安慰上海的領導層,預先控制政治上的「強烈反對」,還有什麼比重申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容易達到安慰上海的目的?我們還不需急於抹殺香港。

作者杜大衛(David Dodwell) 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 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今日

杜大衛認為,上海(圖)真正需要超越的, 更可能是北京和天津,而非香港。

kakagoing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3 11:37 只看该作者

打造優質新產業 電動車可作試點

2009年4月3日

【明報專訊】經濟機遇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前夕,行政長官曾蔭權接受電子媒體訪問,就應對金融海嘯,他未提出新舉措,反而在推動產業方面,曾蔭權展示與過去不同的新思維。我們希望政府這次不要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而是下大決心,坐言起行,選定有潛質的電動車為試點,由政府帶頭,結合學界和商界,打造出香港品牌的電動汽車產業,逐步擺脫過分倚重金融產業的局面。

金融業作為本港其中一個支柱產業,無人有異議,反而更多意見認為,本港金融業的體積與紐約、倫敦比較,仍然很細,金融產品不夠多元化,過於倚重股票,所以在現有金融業優勢以外,本港還應該埋首多元化金融建設,把金融業做大做強。此外,本港要發展其他產業,一方面不至於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以減低風險,另外,發展其他產業可以創造工作機會,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新經濟格局下尋覓新產業

特首治港佈局初露新思維

過去,特區政府由曾蔭權以降的不少官員,對於本港產業空洞化,顯得漠不關心,對於推動發展產業的意見,也毫不重視,有時候甚至潑冷水,以特區政府奉行的「大市場、小政府」為擋箭牌。不過,金融海嘯爆發之後,曾蔭權和財政司長曾俊華在這方面的思維,有點改變了。

昨日曾蔭權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明確要為「香港保持充分經濟動力,尋找新商機」。他提到經機會過去3次會議,集中討論短期措施,希望今日舉行的第四次會議轉移目光,看中期和長期目標,特別要看本港有什麼優質產業,能在金融海嘯之後的新經濟格局下,創出一番事業。曾蔭權的腦袋冒出了優質產業的想法,並且冀能創業,對於曾特首而言,這是他在本港整體發展佈局思維上的一個重要變化。

另外,曾俊華在2月25日發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時,提到政府作為「先行者」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表示有需要時,政府將會更主動地為經濟發展鳴鑼開道。他並且以中港經濟融合為例,認為以往企業先行、政府跟進的模式,已經不能全面適應形勢發展。

金融海嘯之後的世界,會有什麼改變,尚待觀察,但是有一點幾可肯定的是,隨?各國收緊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投資者的行為會趨於保守,金融世界將不再如過去風光,務實產業概念勢必重新抬頭。由曾蔭權的優質產業和曾俊華的政府先行者,應該都是回應全球經濟大氣候的轉變。

曾蔭權提到的中藥、教育、醫療等3個領域朝產業發展,其實在董建華主政期間已經提出,但是這麼多年來都未能做到高回報的產業,他說要研究是否政府缺乏帶領能力?抑或政策上、法律上、資源上還是人才方面存在障礙?事實上,董建華推動中藥港,本港學界和中醫界不乏積極回應,但是約10年下來,正如個別中醫學界人士說,不少人已經心灰意冷。例如發展中藥港最重要的認證制度,經過近期連串藥物事故之後,使人警覺本港的藥物認證制度,竟然是那麼馬虎、兒戲,當局疏於監管,業界則亂來。要搞中藥港,卻連一些配套設施也付諸闕如,於此已經反映政府的決心。

董建華提出打造什麼港、什麼中心,最終流於畫餅充飢,根本原因政府未投入資源,帶頭推動。曾俊華所提到政府先行者的角色,如果能夠真正落實,應該可以填補這個空檔。政府當然不能事事干預,也不應該包攬一切,但是適當地構建平台,引導私人企業投資,應該是政府的責任。

電動車潛質佳

「政、學、商」三結合為港覓出路

所謂優質產業,見仁見智,不過,香港背靠大陸,從中汲取養分,對於本港應該發展哪些產業,可以得到一些啟迪。中藥港肯定是一個重點,內地食物安全事故頻生,本港的化驗所和檢測中心在國際的認受程度較高,香港就具備了發展「食品檢測中心」的客觀基礎。

不過,我們認為電動車是極具潛質的產業,應該得到政府更多關注。昨日《紐約時報》報道,中國已經訂下目標,3年之內要成為全球其中一個主要電動車生產國,然後在電動車和巴士方面,要領先全球。報道說,美國底特律的三大汽車製造商仍在掙扎求存之際,已經要面對另一個領域的競爭了。現在各國各地研發電動車,起步點差異高低未見懸殊,仍未有哪個國家的電動車明顯跑出來。這個另類汽車市場,目前一片空白,就看競爭者添上自己的色彩。

不過,政府近日委任的電動車督導委員會成員,初步看來,較偏重於推廣電動車在港落實使用,希望委員會多從構建電動汽車產業?眼,以免失去這個機遇。?且,本港已有廠商與學界研發成功電動車,正在內地生產,可以說具備了電動汽車產業的基礎,有機會開拓成為香港品牌。

曾蔭權和曾俊華的產業概念,對於許多公務員還是新生事物,要公務員從思維上跟進,短期內難見成效。要帶動轉變解放思想,最佳做法是集中力量,做好一兩個計劃,起到示範作用,自然勝過千言萬語。我們認為電動車產業,應該是其中一個最佳試點。然而,政府做好先行者角色的同時,要引導私人投入資本,才有可能發展成為具競爭力的產業。

難得政府正視產業問題,我們認為學界和商界都大有用武之地,「政、學、商」三結合,應該可以為香港找出一條生路。能否取得成績,主要視乎政府有多大決心。希望今次政府不要再流於口號,而是切切實實地為香港經濟發展,鋪出一條活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kakagoing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3 11:37 只看该作者

打造優質新產業 電動車可作試點

2009年4月3日

【明報專訊】經濟機遇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前夕,行政長官曾蔭權接受電子媒體訪問,就應對金融海嘯,他未提出新舉措,反而在推動產業方面,曾蔭權展示與過去不同的新思維。我們希望政府這次不要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而是下大決心,坐言起行,選定有潛質的電動車為試點,由政府帶頭,結合學界和商界,打造出香港品牌的電動汽車產業,逐步擺脫過分倚重金融產業的局面。

金融業作為本港其中一個支柱產業,無人有異議,反而更多意見認為,本港金融業的體積與紐約、倫敦比較,仍然很細,金融產品不夠多元化,過於倚重股票,所以在現有金融業優勢以外,本港還應該埋首多元化金融建設,把金融業做大做強。此外,本港要發展其他產業,一方面不至於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以減低風險,另外,發展其他產業可以創造工作機會,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新經濟格局下尋覓新產業

特首治港佈局初露新思維

過去,特區政府由曾蔭權以降的不少官員,對於本港產業空洞化,顯得漠不關心,對於推動發展產業的意見,也毫不重視,有時候甚至潑冷水,以特區政府奉行的「大市場、小政府」為擋箭牌。不過,金融海嘯爆發之後,曾蔭權和財政司長曾俊華在這方面的思維,有點改變了。

昨日曾蔭權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明確要為「香港保持充分經濟動力,尋找新商機」。他提到經機會過去3次會議,集中討論短期措施,希望今日舉行的第四次會議轉移目光,看中期和長期目標,特別要看本港有什麼優質產業,能在金融海嘯之後的新經濟格局下,創出一番事業。曾蔭權的腦袋冒出了優質產業的想法,並且冀能創業,對於曾特首而言,這是他在本港整體發展佈局思維上的一個重要變化。

另外,曾俊華在2月25日發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時,提到政府作為「先行者」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表示有需要時,政府將會更主動地為經濟發展鳴鑼開道。他並且以中港經濟融合為例,認為以往企業先行、政府跟進的模式,已經不能全面適應形勢發展。

金融海嘯之後的世界,會有什麼改變,尚待觀察,但是有一點幾可肯定的是,隨?各國收緊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投資者的行為會趨於保守,金融世界將不再如過去風光,務實產業概念勢必重新抬頭。由曾蔭權的優質產業和曾俊華的政府先行者,應該都是回應全球經濟大氣候的轉變。

曾蔭權提到的中藥、教育、醫療等3個領域朝產業發展,其實在董建華主政期間已經提出,但是這麼多年來都未能做到高回報的產業,他說要研究是否政府缺乏帶領能力?抑或政策上、法律上、資源上還是人才方面存在障礙?事實上,董建華推動中藥港,本港學界和中醫界不乏積極回應,但是約10年下來,正如個別中醫學界人士說,不少人已經心灰意冷。例如發展中藥港最重要的認證制度,經過近期連串藥物事故之後,使人警覺本港的藥物認證制度,竟然是那麼馬虎、兒戲,當局疏於監管,業界則亂來。要搞中藥港,卻連一些配套設施也付諸闕如,於此已經反映政府的決心。

董建華提出打造什麼港、什麼中心,最終流於畫餅充飢,根本原因政府未投入資源,帶頭推動。曾俊華所提到政府先行者的角色,如果能夠真正落實,應該可以填補這個空檔。政府當然不能事事干預,也不應該包攬一切,但是適當地構建平台,引導私人企業投資,應該是政府的責任。

電動車潛質佳

「政、學、商」三結合為港覓出路

所謂優質產業,見仁見智,不過,香港背靠大陸,從中汲取養分,對於本港應該發展哪些產業,可以得到一些啟迪。中藥港肯定是一個重點,內地食物安全事故頻生,本港的化驗所和檢測中心在國際的認受程度較高,香港就具備了發展「食品檢測中心」的客觀基礎。

不過,我們認為電動車是極具潛質的產業,應該得到政府更多關注。昨日《紐約時報》報道,中國已經訂下目標,3年之內要成為全球其中一個主要電動車生產國,然後在電動車和巴士方面,要領先全球。報道說,美國底特律的三大汽車製造商仍在掙扎求存之際,已經要面對另一個領域的競爭了。現在各國各地研發電動車,起步點差異高低未見懸殊,仍未有哪個國家的電動車明顯跑出來。這個另類汽車市場,目前一片空白,就看競爭者添上自己的色彩。

不過,政府近日委任的電動車督導委員會成員,初步看來,較偏重於推廣電動車在港落實使用,希望委員會多從構建電動汽車產業?眼,以免失去這個機遇。?且,本港已有廠商與學界研發成功電動車,正在內地生產,可以說具備了電動汽車產業的基礎,有機會開拓成為香港品牌。

曾蔭權和曾俊華的產業概念,對於許多公務員還是新生事物,要公務員從思維上跟進,短期內難見成效。要帶動轉變解放思想,最佳做法是集中力量,做好一兩個計劃,起到示範作用,自然勝過千言萬語。我們認為電動車產業,應該是其中一個最佳試點。然而,政府做好先行者角色的同時,要引導私人投入資本,才有可能發展成為具競爭力的產業。

難得政府正視產業問題,我們認為學界和商界都大有用武之地,「政、學、商」三結合,應該可以為香港找出一條生路。能否取得成績,主要視乎政府有多大決心。希望今次政府不要再流於口號,而是切切實實地為香港經濟發展,鋪出一條活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kakagoing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6 11:48 只看该作者

香港有綫電視 頭條:香港特首 曾蔭權

接受英國《FT金融時報》專訪,指出香港正面臨歷史上最嚴峻的經濟形勢,經濟下滑的急劇下滑,出乎政府所預料,目前香港政府正思考各種方式挽救經濟

http://dwz.tw/8uyk

kakagoing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6 11:48 只看该作者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 … 9762&category=1

曾 指 港 面 對 最 嚴 峻 經 濟 情 況

行 政 長 官 曾 蔭 權 表 示 , 本 港 經 濟 正 面 對 自 二 次 大 戰 以 來 最 嚴 峻 的 挑 戰 。

曾 蔭 權 在 接 受 英 國 《 金 融 時 報 》 訪 問 時 表 示 , 香 港 財 政 儲 備 充 足 , 有 足 夠 彈 藥 , 如 果 有 需

要 , 特 區 政 府 會 在 年 中 推 出 進 一 步 的 刺 激 經 濟 措 施 。

他 又 謂 , 從 未 見 過 經 濟 急 劇 下 滑 得 如 此 嚴 重 , 估 計 本 港 經 濟 收 縮 的 程 度 , 會 比 政 府 早 前 預

測 的 百 分 之 二 至 三 更 厲 害 , 他 希 望 失 業 率 不 會 再 攀 升 至 沙 士 期 間 百 分 之 八 的 歷 史 高 位 。

提 到 香 港 差 點 被 列 入 避 稅 天 堂 黑 名 單 , 曾 蔭 權 指 香 港 早 已 經 同 意 確 保 政 策 和 國 際 稅 務 法 規

並 行 。

2009-04-06 10:13:10

kakagoing

3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8 09:56 只看该作者

明報新聞網

-——————————————————————————-

張炳良﹕香港為何怕上海? 2009年4月8日

【明報專訊】回歸以來,香港一直害怕會被上海趕上超越。上月底,國務院原則上通過上海在2020年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再度引起坊間一些憂慮,怕從此香港連其金融中心的王牌也會失掉。

香港為何要怕上海?這主要源自回歸後香港所困的政治與經濟雙重掙扎,及由此產生的嚴重不安全感——一方面不斷政治內耗,另方面兩次金融風暴暴露本港經濟的脆弱,使得這個原來獨佔鰲頭的國際都會頓感前景茫茫、身價下降。但正如筆者兩周前在本欄(3月25日)指出﹕香港過往的盛世乃屬上世紀歷史夾縫中的例外主義,問題是在21世紀香港是否擁有不斷產生新的例外主義的再生產能量和空間?當中須認知幾個根本問題。

經濟與國際政治 港缺自給自足條件

香港以前的優勢建基於生存於中國的邊緣,在英國殖民地統治下免受中國內地戰亂及中共執政後前30年失誤所造成的衝擊,在內地落後時香港卻昂然前進,創造了經濟奇蹟。今後的香港優勢,不能靠重複過去,而必須立足於作為中國的國際都會,對中國發展起到作用才能也為香港的發展注入不斷之活力。從最近G20峰會中香港須靠中央力挺才可在國際上免受一些國家借用「逃稅天堂」理由列入所謂黑名單,可見一個孤立的香港,根本缺乏自給自足的經濟與國際政治條件。此其一。

回歸後,內地對香港產生至大競爭壓力者,相信非廣東與上海莫屬,而至今香港尚未能為粵港與滬港的長遠關係定位,問題應是雙向的。上世紀80年代,內地開放改革,香港一直在「前店後廠」的關係上領引廣東、為其建設典範,而上海的全面改革始於1990年代初;可以說,從前香港自豪當其經濟發展龍頭,並為中國之對外窗口,但如此格局早於1990年代後期被逐步打破。

廣東與上海的崛起,不單受惠於開放改革政策,而因近代歷史上它們皆擁有強於香港的經濟與文化資源。直至1950年代初,尚以「省港澳」的序次看待粵港相對實力與地位;上海更不用說,它在上世紀上半葉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其財經與工業力量,乃全國之首,也是最富現代時麾的大都會。因此,一旦其深層潛力為政策開放所釋放出來,自不可同日而語,而它們在重拾往昔光輝後,亦不甘受制於後天才崛起的香港。因此,香港本世紀的發展戰略,只能建基於廣東與上海皆進一步全速向前,互相之間既存在競爭,也可發展互補及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大前提。此其二。

要國家政策傾斜 乃一廂情願

在全國一盤棋的規劃視野下,中央儘管如何呵護香港,重視其財金戰略地位及其扣連東西方的國際樞紐價值,也總不能忽略內地各省各市的全面發展,以提升國家綜合實力。?且,在現行「一國兩制」體制下,香港一制仍視為「境外」、不完全同於國家主流體系,因而更不敢把發展戰略重心置於這個特區(「金融安全」就是一個考慮)。所以,香港要國家政策傾斜,乃一廂情願。與此同時,香港民情對應否在經濟上全面與內地融合,似仍有顧慮(有怕被大陸化、有怕失去香港特殊地位),至於政治互動合作上的保留就更不用說了。站在中央縱觀全國格局的高度看,既得保留香港,又同時全速發展上海,既強化珠三角、長三角,也全面發展東北與西部,又同時提升多個重點城市,乃應有之道,算不上是什麼限制或矮化香港。此其三。

在本世紀未來歲月,中國經濟實力只會不斷壯大,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之勢,中國完全有條件、有需要多建幾個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交匯樞紐。香港已具備跟倫敦、紐約並列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只要其法治、自由、管治等制度優勢不變,則其既有前沿位置難以取代,但大前提是香港在整個中國發展中的角色所在,這也說明為何至今東京及新加坡都滯後於香港。香港既不用杞人憂天,但也不容自以為是、唯香港中心。此其四。

香港不用怕上海,因為競爭乃必然的。香港要怕的是,自身的守成短視、不進則退。就此應以日本為鑑。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一度被高舉為世界「第一」(超越美國),但很快便陷入經濟泡沫化、持續停滯、失去「即戰力」。從今天的上海、廣東,我們看到往昔香港的勇闖拼搏、不墨守成規。香港過去的成就,卻成了其包袱,開始怕冒險、敢創力不足。其實,香港的國際連結(connectivity)及人才與金融資本,足以令它站穩國家發展的前列位置;但是,若它仍處處只看到香港、只顧香港,則其歷史作用必會短暫。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

今日

kakagoing

3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8 09:57 只看该作者

明報新聞網

-——————————————————————————-

張炳良﹕香港為何怕上海? 2009年4月8日

【明報專訊】回歸以來,香港一直害怕會被上海趕上超越。上月底,國務院原則上通過上海在2020年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再度引起坊間一些憂慮,怕從此香港連其金融中心的王牌也會失掉。

香港為何要怕上海?這主要源自回歸後香港所困的政治與經濟雙重掙扎,及由此產生的嚴重不安全感——一方面不斷政治內耗,另方面兩次金融風暴暴露本港經濟的脆弱,使得這個原來獨佔鰲頭的國際都會頓感前景茫茫、身價下降。但正如筆者兩周前在本欄(3月25日)指出﹕香港過往的盛世乃屬上世紀歷史夾縫中的例外主義,問題是在21世紀香港是否擁有不斷產生新的例外主義的再生產能量和空間?當中須認知幾個根本問題。

經濟與國際政治 港缺自給自足條件

香港以前的優勢建基於生存於中國的邊緣,在英國殖民地統治下免受中國內地戰亂及中共執政後前30年失誤所造成的衝擊,在內地落後時香港卻昂然前進,創造了經濟奇蹟。今後的香港優勢,不能靠重複過去,而必須立足於作為中國的國際都會,對中國發展起到作用才能也為香港的發展注入不斷之活力。從最近G20峰會中香港須靠中央力挺才可在國際上免受一些國家借用「逃稅天堂」理由列入所謂黑名單,可見一個孤立的香港,根本缺乏自給自足的經濟與國際政治條件。此其一。

回歸後,內地對香港產生至大競爭壓力者,相信非廣東與上海莫屬,而至今香港尚未能為粵港與滬港的長遠關係定位,問題應是雙向的。上世紀80年代,內地開放改革,香港一直在「前店後廠」的關係上領引廣東、為其建設典範,而上海的全面改革始於1990年代初;可以說,從前香港自豪當其經濟發展龍頭,並為中國之對外窗口,但如此格局早於1990年代後期被逐步打破。

廣東與上海的崛起,不單受惠於開放改革政策,而因近代歷史上它們皆擁有強於香港的經濟與文化資源。直至1950年代初,尚以「省港澳」的序次看待粵港相對實力與地位;上海更不用說,它在上世紀上半葉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其財經與工業力量,乃全國之首,也是最富現代時麾的大都會。因此,一旦其深層潛力為政策開放所釋放出來,自不可同日而語,而它們在重拾往昔光輝後,亦不甘受制於後天才崛起的香港。因此,香港本世紀的發展戰略,只能建基於廣東與上海皆進一步全速向前,互相之間既存在競爭,也可發展互補及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大前提。此其二。

要國家政策傾斜 乃一廂情願

在全國一盤棋的規劃視野下,中央儘管如何呵護香港,重視其財金戰略地位及其扣連東西方的國際樞紐價值,也總不能忽略內地各省各市的全面發展,以提升國家綜合實力。?且,在現行「一國兩制」體制下,香港一制仍視為「境外」、不完全同於國家主流體系,因而更不敢把發展戰略重心置於這個特區(「金融安全」就是一個考慮)。所以,香港要國家政策傾斜,乃一廂情願。與此同時,香港民情對應否在經濟上全面與內地融合,似仍有顧慮(有怕被大陸化、有怕失去香港特殊地位),至於政治互動合作上的保留就更不用說了。站在中央縱觀全國格局的高度看,既得保留香港,又同時全速發展上海,既強化珠三角、長三角,也全面發展東北與西部,又同時提升多個重點城市,乃應有之道,算不上是什麼限制或矮化香港。此其三。

在本世紀未來歲月,中國經濟實力只會不斷壯大,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之勢,中國完全有條件、有需要多建幾個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交匯樞紐。香港已具備跟倫敦、紐約並列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只要其法治、自由、管治等制度優勢不變,則其既有前沿位置難以取代,但大前提是香港在整個中國發展中的角色所在,這也說明為何至今東京及新加坡都滯後於香港。香港既不用杞人憂天,但也不容自以為是、唯香港中心。此其四。

香港不用怕上海,因為競爭乃必然的。香港要怕的是,自身的守成短視、不進則退。就此應以日本為鑑。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一度被高舉為世界「第一」(超越美國),但很快便陷入經濟泡沫化、持續停滯、失去「即戰力」。從今天的上海、廣東,我們看到往昔香港的勇闖拼搏、不墨守成規。香港過去的成就,卻成了其包袱,開始怕冒險、敢創力不足。其實,香港的國際連結(connectivity)及人才與金融資本,足以令它站穩國家發展的前列位置;但是,若它仍處處只看到香港、只顧香港,則其歷史作用必會短暫。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

今日

kakagoing

3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8 10:00 只看该作者

法財團買電車令人疑惑 香港跳板作用再彰顯/文﹕李先知

2009年4月8日

【明報專訊】自從法國大型超市家樂福於2000年9月撤出香港以來,已很久沒有聽過法國財團來港作大型投資。去年底,由於時任歐盟輪任主席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不顧中國大力反對,在捷克與達賴喇嘛會面,更令中法關係陷入僵局。儘管上周國家主席胡錦濤終於在法國政府公開承諾「會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後,在倫敦會見了薩爾科齊,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中法關係可以很快重回坦途。

正因如此,昨日當九倉宣布引入法國運輸界巨擘威立雅,買下香港百年老店電車公司的50%股權,並向其讓出日常管理權後,政圈中人都嘖嘖稱奇,不期然在問﹕為何這家業務遍及全球28個國家、前年公司總收入多達56億歐元的法國大企業,會在中法關係似明還暗之際,看中了這套似古董多於現代運輸工具的香港電車?他們究竟所為何事?豈非真的像官場笑話所指,這是法國人向中國人「贖罪」的舉措?

官場耳語透風謂,不但小市民有以上疑惑,連負責審議此事的運輸及房屋局高層起初也摸不?頭腦。原來,政府是在早幾個月前收到九倉的通知,表明可能會出售電車公司的股權,於是政府內部開始評估,究竟這次股權易手,會否對民生、社會造成任何影響?

官員首先想到票價問題,例如法國人會否替電車來一次浪漫式的大翻身,把早已撇帳至接近零水平的電車,來一次大豪裝,然後大幅加價,以期獲取暴利?不用多久,官員發現多年來一直管轄電車公司的《電車條例》早已規定了電車若要加價,須得行政會議同意。事實上,同屬九倉的天星小輪去年提出加價,政府便用上近一年才批准船公司加價1至3角。箇中的苦?,相信九倉應已明明白白告訴了威立雅,盼望透過加價來大賺一筆,在香港是行不通的。

接?下來,官員想到電車可說是港人的重要「集體回憶」,要是新公司日後為電車改頭換面,連港人熟悉的「叮叮」聲都沒了,又或改站、拆車軌,那又怎麼辦?政府隨時又會捱罵。於是,官員又再翻看律書,務求要查清楚政府有何對策。結果發現了,日後至少有3個部門會「實」這家法國公司﹕路政署會盯緊鋪在地上的電車軌,若有拆改,該署會過問;如新公司想「縮皮」取消任何站頭、改車站位置,甚或增減服務,運輸署則負責監察;至於電車的安全,機電工程署亦會負起監管的責任。

最後,官員更想來絕招一道,就是透過與威立雅的書信往來,要他們白紙黑字承諾,日後他們若想大幅變動電車的設計,事前必須全面諮詢社會的意見。結果對方都應允了。這樣一來,政府連本來法例沒有賦予的保護「集體回憶」權力,都拿到手了。

由於面對不同的關卡,對方還是熱忱不減,政府也再找不到其他反對理由。事實上,今次的股權變動,是不用政府批准的。至於威立雅的圖謀,官員也只能相信法國人的一套﹕藉此進軍中國。

代表威立雅入主電車公司的電車公司董事總經理夏睿德昨日表明,選擇香港,是威立雅進軍亞洲和內地的策略性一步。他說,威立雅銳意發展亞洲和大中華業務,如剛於南京開展巴士服務業務。在與內地官員或業界磋商時,對方例必會詢問兩個問題﹕一是其背景和營運交通業務的經驗;二是他們究竟有沒有在亞洲,尤其是在香港的營運經驗。因此,該集團認定了有需要在香港開展業務,最終更因為他們有營運電車的經驗,所以選擇了香港電車。

這回再一次證明了香港作為外商跨進中國的跳板作用,原來還是歷久不衰的。

歡迎回應

網誌﹕http://blog.mingpao.com/LSZ.htm

今日

kakagoing

3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8 10:00 只看该作者

法財團買電車令人疑惑 香港跳板作用再彰顯/文﹕李先知

2009年4月8日

【明報專訊】自從法國大型超市家樂福於2000年9月撤出香港以來,已很久沒有聽過法國財團來港作大型投資。去年底,由於時任歐盟輪任主席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不顧中國大力反對,在捷克與達賴喇嘛會面,更令中法關係陷入僵局。儘管上周國家主席胡錦濤終於在法國政府公開承諾「會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後,在倫敦會見了薩爾科齊,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中法關係可以很快重回坦途。

正因如此,昨日當九倉宣布引入法國運輸界巨擘威立雅,買下香港百年老店電車公司的50%股權,並向其讓出日常管理權後,政圈中人都嘖嘖稱奇,不期然在問﹕為何這家業務遍及全球28個國家、前年公司總收入多達56億歐元的法國大企業,會在中法關係似明還暗之際,看中了這套似古董多於現代運輸工具的香港電車?他們究竟所為何事?豈非真的像官場笑話所指,這是法國人向中國人「贖罪」的舉措?

官場耳語透風謂,不但小市民有以上疑惑,連負責審議此事的運輸及房屋局高層起初也摸不?頭腦。原來,政府是在早幾個月前收到九倉的通知,表明可能會出售電車公司的股權,於是政府內部開始評估,究竟這次股權易手,會否對民生、社會造成任何影響?

官員首先想到票價問題,例如法國人會否替電車來一次浪漫式的大翻身,把早已撇帳至接近零水平的電車,來一次大豪裝,然後大幅加價,以期獲取暴利?不用多久,官員發現多年來一直管轄電車公司的《電車條例》早已規定了電車若要加價,須得行政會議同意。事實上,同屬九倉的天星小輪去年提出加價,政府便用上近一年才批准船公司加價1至3角。箇中的苦?,相信九倉應已明明白白告訴了威立雅,盼望透過加價來大賺一筆,在香港是行不通的。

接?下來,官員想到電車可說是港人的重要「集體回憶」,要是新公司日後為電車改頭換面,連港人熟悉的「叮叮」聲都沒了,又或改站、拆車軌,那又怎麼辦?政府隨時又會捱罵。於是,官員又再翻看律書,務求要查清楚政府有何對策。結果發現了,日後至少有3個部門會「實」這家法國公司﹕路政署會盯緊鋪在地上的電車軌,若有拆改,該署會過問;如新公司想「縮皮」取消任何站頭、改車站位置,甚或增減服務,運輸署則負責監察;至於電車的安全,機電工程署亦會負起監管的責任。

最後,官員更想來絕招一道,就是透過與威立雅的書信往來,要他們白紙黑字承諾,日後他們若想大幅變動電車的設計,事前必須全面諮詢社會的意見。結果對方都應允了。這樣一來,政府連本來法例沒有賦予的保護「集體回憶」權力,都拿到手了。

由於面對不同的關卡,對方還是熱忱不減,政府也再找不到其他反對理由。事實上,今次的股權變動,是不用政府批准的。至於威立雅的圖謀,官員也只能相信法國人的一套﹕藉此進軍中國。

代表威立雅入主電車公司的電車公司董事總經理夏睿德昨日表明,選擇香港,是威立雅進軍亞洲和內地的策略性一步。他說,威立雅銳意發展亞洲和大中華業務,如剛於南京開展巴士服務業務。在與內地官員或業界磋商時,對方例必會詢問兩個問題﹕一是其背景和營運交通業務的經驗;二是他們究竟有沒有在亞洲,尤其是在香港的營運經驗。因此,該集團認定了有需要在香港開展業務,最終更因為他們有營運電車的經驗,所以選擇了香港電車。

這回再一次證明了香港作為外商跨進中國的跳板作用,原來還是歷久不衰的。

歡迎回應

網誌﹕http://blog.mingpao.com/LSZ.htm

今日

kakagoing

4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8 13:38 只看该作者

给广东开创新局的空间 / 纪硕鸣

2009-04-08 11:08 阅读(280) 标签: 时事观点

广东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深化改革走向国际,与西方发达国家叫板的过程中,中国还需要探索。积累了一定财富和改革经验的广东有条件继续先试先行。当然,危机面前,探索会有阵痛,要付出代价,这需要全国一盘棋作出协调和配合,广东探索成功,广东经验也会再次转化为全国的生产力。在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遭到挑战,广东需要解放思想开创新局,一定会跳出传统,需要给广东时间,更要给广东探索的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社会上出现恢复「五一」长假的议论,个别地方也在考虑出台相关调整措施表示高度重视,并重申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而广东就曾出台今年「五一」休假方案,以双休日对调,及个人带薪年休假方式,全省在5月1日至7日安排放假。国务院通知出台后,广东随即作出紧急调整,尊重及执行中央的通知意见。这本来只是地方利益考虑与中央全局出发的分别,却被海外媒体演绎为地方和中央博弈,甚至上纲上线到「政治斗争」的荒唐结论。但从另一角度考虑,金融危机下,各地受影响不同,是否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各地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影响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波接着一波,应对金融危机的构想和措施也各出奇招,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应对的措施也必然不一。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广东,受外围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受挫严重,是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相信广东临时作出「五一」假期的调整是希望在经济低迷中提振百姓消费欲望,增加消费信心。犹如早前,不少城市推出消费券刺激消费一样,是依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地方措施一样。

虽然地方推出的有些措施中央根本没有明确意见,或者说早前已有明文规定,但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不能简单将之视为与中央唱了反调。中央反而应该出台政策,让各地在应对危机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鼓励各地简单模仿。中国如此之大,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一,从南到北,在中央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各地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是必要和有效的。中央是否可以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让地方有些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呢?

在金融危机中,西部重镇创造了「重庆模式」,探索启动内需的新路径,并提出在西部扩大规模,形成「西三角」的构想,危机中找到机遇;最近国家批准上海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让上海在面对金融危机中找到中国参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定位,都显示各地在危机面前处理方式的不同构型。广东在过去30年中曾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先试先行中,靠摸着石头过河,以「三来一补」的形式创造外向型经济的模式,令中国经济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面对金融危机下经济的新瓶颈,广东要开创新局,需要有继续探索的空间。

科技是危机中的新亮点

早前,广东推出腾笼换鸟的构想,希望在金融危机中已被淘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升级换代,吸引更多高科技含量的现代产业,曾一度被质疑。作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政策或发展战略,根本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一再提出的「科技创新」要求,也在两会期间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各自的拯救经济方案中,起动科技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台,众议院通过819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其中1500亿美元是规定投入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刚刚结束的两会,温家宝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计划」的措施,包括了四个方面,其中一项就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准备在两年加快推进科技专项规划,投入1000亿。

包括房地产、金融、直至传统工业等提振经济的产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均遭遇滑铁卢。房地产泡沫被挤,金融衍生产品成为圈钱的陷阱,传统工业脆弱经不起风浪。寄望这些产业增值以迎接未来的梦碎,以往支撑信心的经营甚至生活模式都被击破。全世界都期待有新产业和新模式可以拯救现实展望未来,科技无疑是危机中的新亮点。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可以体验到的是,从事高增值高科技的企业,一般比其它企业拥有较强的逆境生存能力。有见及此,奥巴马新上任,就提出「绿色经济」的战略构想,欧盟也拟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毫无疑问,走出传统经济模式的「绿色经济」,其基础一定是科技。西方发达国家也正在应对危机中「解放思想」,实行「腾笼换鸟」。中国也应该给广东尝试的机会和空间,以提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