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获奖演说

本主题由 张书记 于 2009-12-14 14:47 分类 抑扬

小组男客服(Twitter @yiang_)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0 12:03 只看该作者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获奖演说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西门吹牛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0 15:14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高行健是个好作家。

tsl1990321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1 22:54 只看该作者

灵山..我看了很多遍

康波

老泪纵横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2:19 只看该作者

看过他写的一个有关陆肆的短篇

江南一叶

矛盾浆糊稀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56 只看该作者

文学的理由: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瑞典奖坛演讲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

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

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

界搅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

最黑暗的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

惜动用一切暴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

拟的。我不想滥用这文学的讲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

纯然个人的声音。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人也往往更为脆弱。

一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

是这种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

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

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

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这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文学恰恰面临这种不幸,而且较之以往的任何时代,

留下的政治与权力的烙印更深,作家经受的迫害也更甚。文学要维护自身存在的理

由而不成为政治的工具,不能不回到个人的声音,也因为文学首先是出自个人的感

受,有感而发。这并不是说文学就一定脱离政治,或是文学就一定干预政治,有关

文学的所谓倾向性或作家的政治倾向,诸如此类的论战也是上一个世纪折腾文学的

一大病痛。与此相关的传统与革新,弄成了保守与革命,把文学的问题统统变成进

步与反动之争,都是意识形态在作怪。而意识形态一旦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变成现

实的势力,那么文学与个人便一起遭殃。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劫难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乃至于弄得一度奄奄一息,

正在于政治主宰文学,而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都同样将文学与个人置于死地。以革

命的名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伐导致公然禁书、烧书。作家被杀害、监禁、流放和

罚以苦役的,这百年来无以计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制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

弄得中文的文学写作无比艰难,而创作自由更难谈及。

作家倘若想要赢得思想的自由,除了沉默便是逃亡。而诉诸言语的作家,如果

长时间无言,也如同自杀。逃避自杀与封杀,还要发出自己个人的声音的作家不能

不逃亡。回顾文学史,从东方到西方莫不如此,从屈原到但丁,到乔伊斯,到托马

斯.曼,到索忍尼辛,到一九年后中国知识分子成批的流亡,这也是诗人和作

家还要保持自己的声音而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毛泽东实施全面专政的那些年代里,却连逃亡也不可能。曾经蔽护过封建时

代文人的山林寺庙悉尽扫荡,私下偷偷写作得冒生命危险。一个人如果还想保持独

立思考,只能自言自语,而且得十分隐秘。我应该说,正是在文学做不得的时候我

才充分认识到其所以必要,是文学让人还保持人的意识。

自言自语可以说是文学的起点,藉语言而交流则在其次。人把感受与思考注入

到语言中,通过书写而诉诸文字,成为文学。当其时,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甚至

想不到有朝一日能得以发表,却还要写,也因为从这书写中就已经得到快感,获得

补偿,有所慰藉。我的长篇小说《灵山》正是在我的那些已严守自我审查的作品却

还遭到查禁之时著手的,纯然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为自己而写,并不指望有可能

发表。

回顾我的写作经历,可以说,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书写其

时便已得到肯定。文学首先诞生于作者自我满足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作品完

成之后的事,再说,这效应如何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

文学史上不少传世不朽的大作,作家生前都未曾得以发表,如果不在写作之时

从中就已得到对自己的确认,又如何写得下去?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西游

记》、《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作者,这四大才子的生平如今同莎

士比亚一样尚难查考,□留下了施耐庵的一篇自述,要不是如他所说,聊以自慰,

又如何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生前无偿的那宏篇钜制?现代小说的发端者卡夫卡和二

十世纪最深沉的诗人费尔南多.毕索瓦不也如此?他们诉诸语言并非旨在改造这个

世界,而且深知个人无能为力却还言说,这便是语言拥有的魅力。

语言乃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

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这感知的主体同对世界的认识联系起来。通过

书写留下的文字又如此奇妙,令一个个孤立的个人,即使是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

代的人,也能得以沟通。文学书写和阅读的现时性同它拥有的永恒的精神价值也就

这样联系在一起。

我以为,现今一个作家刻意强调某一种民族文化总也有点可疑。就我的出生、

使用的语言而言,中国的文化传统自然在我身上,而文化又总同语言密切相关,从

而形成感知、思维和表述的某种较为稳定的特殊方式。但作家的创造性恰恰在这种

语言说过了的地方方才开始,在这种语言尚未充分表述之处加以诉说。作为语言艺

术的创造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个现成的一眼可辨认的民族标签。

文学作品之超越国界,通过翻译又超越语种,进而越过地域和历史形成的某些

特定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深深透出的人性乃是人类普遍相通的。再说,一个当

今的作家,谁都受过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多重文化的影响,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如果

不是出于旅游业广告的考虑,不免令人生疑。

文学之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也超越民族意识,如同个人的存在原本超越

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人的生存状态总也大于对生存的论说与思辨。文学是对人的生

存困境的普遍关照,没有禁忌。对文学的限定总来自文学之外,政治的,社会的,

伦理的,习俗的,都企图把文学裁剪到各种框架里,好作为一种装饰。

然而,文学既非权力的点缀,也非社会时尚的某种风雅,自有其价值判断,也

即审美。同人的情感息息相关的审美是文学作品唯一不可免除的判断。诚然,这种

判断也因人而异,也因为人的情感总出自不同的个人。然而,这种主观的审美判断

又确有普遍可以认同的标准,人们通过文学薰陶而形成的鉴赏力,从阅读中重新体

会到作者注入的诗意与美,崇高与可笑,悲悯与怪诞,与幽默与嘲讽,凡此种种。

而诗意并非只来自抒情。作家无节制的自恋是一种幼稚病,诚然,初学写作时,

人人难免。再说,抒情也有许许多多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如冷眼静观。诗意便隐

藏在这有距离的观注中。而这观注的目光如果也审视作家本人,同样凌驾于书中的

人物和作者之上,成为作家的第三只眼,一个尽可能中性的目光,那么灾难与人世

的垃圾便也经得起端详,在勾起痛苦、厌恶与恶心的同时,也唤醒悲悯、对生命的

爱惜与眷恋之情。

植根于人的情感的审美恐怕是不会过时的,虽然文学如同艺术,时髦年年在变。

然而,文学的价值判断同时尚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唯新是好,这也是市场的普遍运作

的机制,书市也不例外。而作家的审美判断倘若也追随市场的行情,则无异于文学

的自杀。尤其是现今这个号称消费的社会,我以为恰恰得诉诸一种冷的文学。

十年前,我结束费时七年写成的《灵山》之后,写了一篇短文,就主张这样一

种文学:

「文学原本同政治无关,只是纯然个人的事情,一番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

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

「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

读,作家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人或民众的

敌人,之所以有时竟跟著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需要制造几个敌

人来转移民众注意力的时候,作家便成为一种牺牲品。而更为不幸的是,弄晕了的

作家竟也以为当祭品是一大光荣。」

「其实,作家同读者的关系无非是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彼此不必见面,不必交

往,只通过作品得以沟通。文学作为人类活动尚免除不了的一种行为,读与写双方

都自觉自愿。因此,文学对于大众不负有甚么义务。」

「这种恢复了本性的文学,不妨称之为冷的文学。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 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这种文学自然并非始于今日,只不过以往

主要得抵制政治势力和社会习俗的压迫,现今还要对抗这消费社会商品价值观的浸

淫,求其生存,首先得自甘寂寞。

Linksabbieger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2 00:07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 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

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 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诺贝尔文学奖揭开了中国人民淤积在心底的历史伤痕。早在19xx年,我国伟大 的语言大师,著名话剧《龙须沟》的作者老舍先生即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

竞争者。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幸逝世。而瑞典人竟敢冒天下之 大不韪,冒着伤害中国人民脆弱心灵的危险,将一半已经放在老舍先生手里的诺贝

尔文学奖强行颁给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 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

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

瑞典文学院在给高行健的“颁奖书”中说,“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 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我们要

问,其作品何在?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几人知道什么高行健?其知名度,即使 较之其东洋兄弟高仓健,便差之远矣,更不要说广受人民爱戴的两岸三地知名作家

如琼瑶、金庸、余秋雨了。其次,什么叫“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创了新的道路”?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早在唐朝就有剧本出现,在元朝更有光宗耀祖的伟大艺术 形式元曲从天而降,中华5000年戏剧史怎能为一个区区的高行健而改写?自欺岂能

欺人,欲盖反而弥彰。

maorongrong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7 23:35 只看该作者

看过文字的,可以看到视频,真过瘾。

浣尘

Twitter @ jerusalem64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0 03:2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Linksabbieger 于 2009-7-2 00:07 发表

《人民日报》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 …

哎。。。。

燕西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谁不是在螳臂当车呢?公义和良知的力量最终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0 11:05 只看该作者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幸逝世。

-———————–请问是什么原因?怎么不敢细说?究竟是谁与中国人民为敌?

更不要说广受人民爱戴的两岸三地知名作家 如琼瑶、金庸、余秋雨了。

-———————–要靠琼瑶来帮你共匪撑场面?难道要琼瑶依靠《还珠格格》拿诺贝尔?

燕西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谁不是在螳臂当车呢?公义和良知的力量最终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0 11:20 只看该作者

《灵山》下载:

http://www.oklink.net/a/0011/1113/ls/index.html

abu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0 15:00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Linksabbieger 于 2009-7-2 00:07 发表

《人民日报》以《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 …

这个是编造的吧?

Jyamolmiry

两岸猿声啼不住,党的政策亚克西。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0 17: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楼 abu 的话题

当然是伪造的。伤害人民感情一般是秦刚负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