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吴国光的《赵ZY与政治改革》
低和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2-28 22:05 只看该作者
求 吴国光的《赵ZY与政治改革》
1997年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
Terminusbot 整理,讨论请前往 2049bbs.xyz
芝麻开车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1 23:56 只看该作者
吴国光莫不是在一个著名纪录片种出现的戴眼镜的那位?
12楼的运气
Google代表着免费互联网的趋势,代表着技术的前进方向,代表着网络中立的理念。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2 12:2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芝麻开车 于 2009-3-11 23:56 发表
吴国光莫不是在一个著名纪录片种出现的戴眼镜的那位?
是的是的 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人确实不像普通的政府官员
无言的山丘
玛勒戈壁的草泥马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3 13:36 只看该作者
我也要啊,谁有哇???
芝麻开车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3 20:4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 12楼的运气 的话题
恩,那部纪录片里,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间,加我QQ啊,我们聊一聊。对了,这个论坛有没有QQ群啊?
低和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4 15:14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聊天都比QQ安全
马克西
五毛党路边社工作委员会书记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5 23:29 只看该作者
qq是被监控的
轻轻地想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3-15 23:38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要啊
河殇
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人目前只能低调,不能狂妄。推特@lxkrock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31 08:57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要
等到那一天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4-6 23:14 只看该作者
同求!
汪达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4-9 21:43 只看该作者
同求。
当年能作为鲍彤的扶手,吴国光肯定也是有真本事的。从纪录片中来看,他的分析也是合理,符合实际的。可惜,生不逢时。
再谈下几句关于纪录片的感想:感觉片中的吾尔开希和柴玲2个人令人比较失望,似乎浑身上下充满了极端思维,狂热对抗的意识对当年的运动而言,绝对是有害的。
清风笑豪情
好读书人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4-9 23:37 只看该作者
【作 者】吴国光著
【形态项】 561 ; 20cm
【出版项】 太平洋世纪研究所 , 1997.07
【ISBN号】 D6
【原书定价】 HKD138
【参考文献格式】吴国光著. 赵紫阳与政治改革. 太平洋世纪研究所, 1997.07.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州大学图书馆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 有
浣尘
Twitter @ jerusalem64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4-11 17:29 只看该作者
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目录(赐稿)
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目录(赐稿)
2005-05-09 吴国光
《赵紫阳与政治改革》目录
许家屯序
严家祺序
陈一谘序
引言 政治变革是中国的窄门
小引:上帝这么说
回顾当年的政治改革:本书的主题
复原当时的历史记录:本书的特点
工作笔记劫后犹存:主要资料来源
聚焦于决策过程:本书的体例
为未来政治变革提供参考:本书的目的
从十三大到天安门:本书的结构
致谢
注释
第一章 赵紫阳主持政治改革:中央研讨小组与政改办成立
小引:政治改革提上日程
看眼于长治久安和现代化:赵紫阳的五条意见
组成中央研讨小组:为什么是赵主持政治改革?
「党不要什么都管」:胡启立、田纪云听汇报
「有小平做主,还待何时?」:胡启立谈政治改革
「没有程序就没有民主」:鲍彤的汇报
「四条小龙为什么上去了」:胡启立再听汇报
阅读材料和议论问题: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开张
这里讲话没有等级:政改办进入初期工作 、
「智囊团」从何而来:政改办的人员组成
借调来的年轻人:政改办的主要研究人员
大都属于「思考的一代」:政改办成员的背景
注释
第二章 从革命体制向建设体制转化:初期研讨与座谈
小引 三十多次座谈会
政治改革需要实质突破 严家其等的介绍
从革命体制向建设体制转变 鲍彤阐明主题
改革「党治制」 国防大学的一次座谈会
民主问题是关键 教授们的发言
把共产党置于人民监督之下 来自党校的声音
首先保障人身安全 廖盖隆提出二十点想法
最大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党史专家的看法
核心问题是分权 毛泽东的秘书如是说
不能忘记「文革」 鲍彤总结党史专家座谈
民主是防错机制 鲍彤的进一步结论
政治改革需要经济的动力 新闻界座谈会
中国要有个民主的再教育 鲍彤的插话
首先是宪法的制度化 美国研究所长的意见
注释
第三章 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经济改革提出的要求
小引 「就要温良恭俭让」
不抓政改,经改搞不下去 经济负责官员的看法
国务院有一百三十六个办公室 机构问题的困扰
要学习日本通产省 国家经委副、工任的建议
不知道权在谁手上 经济事务中的荒唐现象
「干部的管理是一锅粥」 劳动人事部官员的评论
必须考虑根本的体制问题 吴明瑜论政治改革
进一步推行厂长负责制 中共中央的《补充通知》
多给下面一点权力 省级干部的意见
「跑部干四化」 「条条」与「块块」的冲突
共产党要自我再认识 鲍彤的意见
党委书记权大并非党的领导 鲍彤论决策与管理
现行制度的缺陷影响长治久安 鲍彤的十条意见
「蒋经国也在改革」 鲍彤探讨政改内容
「我们不搞以党治国」 鲍彤论党的改革
注释
第四章 从提高效率到发展民主:地方大员的看法和建议
小引 胡启立聆听「诸侯」发言
提不提「一把手」?讨论《中共中央补充通知》
毛病是政府越管越细 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的看法
实行纵向和横向分权 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的意见
把突破口选在权力下放 来自地方的建议
认钱不认人比认权不认人进步 胡启立的评论
解决高效化,促进民主化 辽宁省长李长春的思路
「打狗办」与「纠新办」 莫名其妙的政府机构
要长治久安就要正视矛盾 哈尔滨市长邵奇惠的理解
问题是党的领导太具体 哈尔滨市的改革设想
「良才用不上,蠢才出来了」 王建功批评干部制度
一张报告盖二百个图章 来自江苏省的事例
「几百张选票不抵一纸调令」 省委组织部长的牢骚
在党内建立分权制衡 顾浩和李锡铭的发言,
注释
第五章 关键在于党政分开:进一步的座谈和初步的结论
小引 「分工」与「分开」之争
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入手 组织部官员谈改革
「人财物都不管」 中央农研室的领导经验
民主党派要求参政 来自中央统战部的报告
「王熙凤比贾母管得更紧」 苏沛的发言
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 法律界的呼声
「八国联军」多于警察 公安部副部长的抱怨
公检法司缺少相互制约 司法方面的不安定因素
党委办案,冤假错案多 法官与检察官的看法
中国还是人治成分多 驻外使节的观感
党应摆脱具体事务 大使们的建议
三权分立避不开 「日本通」论长治久安
政治改革的七项内容 政改办的内部讨论
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 陈一谘谈党政分开
危险在于党的腐化和官僚化 鲍彤的八点意见
改变大权独揽的观念 鲍彤续论党政分开
共产党自己不执行宪法怎么行?周杰的批评
注释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央研讨小组第一次会议
小引 会议在中南海举行
「关心小平,说明没有制度保证」 赵紫阳谈政改
分权是实质问题 赵紫阳谈制度化
党不直接处理政务 赵紫阳论党政分开
党委书记就是当甩手掌柜 薄一波转述邓小平看法
「毛主席发了脾气」 撤销党组与削减基层党组织
议会与行政要相互制约 赵紫阳论人大改革
必须改变「党管干部」 赵紫阳谈干部制度改革
「能干的人都有点骄做」 薄一波谈年轻化
应当建立文官制度 赵紫阳与胡启立的想法
「中国政治不可测」 赵紫阳谈制度建设
「不能恢复到民主墙」 薄一波批评《深圳青年报》
解决党权过分集中的问题 赵紫阳纵论政治改革
关键是言论与出版自由 赵紫阳提出人民民主
注释
第七章 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学者专家论政治改革
小引 寻找「一句话」
要有控告政府人员的行政法 法学家的意见
「中央领导人不了解下情」 北大教授赵宝煦的批评
不民主则不能长治久安 中央党校教授的评论
多元化经济要求多党 北大教授龚祥瑞的观点
从个人权利开始 龚祥瑞续论政治改革
重要的是发展党内民主 政治学教授高放的论述
加强对中央领导人的监督 建议改革党代会
从「党天下」到「家天下」 高放评终身制
希望邓小平成为「无产阶级的华盛顿」 一个郑重建议
实行政治公开,完善人民自治 专家介绍苏联政改
「我们还不如罗马尼亚」 东欧的政改与鲍彤的评论
注释
第八章 制度要改革,政务要公开:党的官员论政治改革
小引 邓小平关注从何看手
怎样制约党的权力?鲍彤要求不断提出问题
症结是大一统管理 中组部研究室的分析
管事与管人相结合 组织部提出改革设想
让人民监督干部 干部制度改革的精神
北大校长可否坐飞机前舱?尉健行谈「官本位」
解决人身依附关系 曹志论干部制度改革
用人制度改革很重要 鲍彤区分「选任」「委任」
「民主很差,专政也有些歪」 高扬批评现行政体
「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动摇」 前云南省委书记的观点
「一辈子社会主义白干了?」老革命的困惑
要承认多元政治利益 前河南省委书记论政改
政务要公开,放手让大家议 刘杰的建议
「有制约就是民主」 前第一书记的看法
注释
第九章 民主与稳定及效率的两难:学潮的兴起与政治改革研讨
小引 成立七个专题小组
政治改革不可掉以轻心 胡启立布置专题研讨
「鱼与熊掌要兼得」 胡启立论民主与效率
周恩来见不到毛泽东 胡启立转述叶剑英谈文革
「热情可嘉,思想不清,方法错误」 胡启立评学潮
纽约不比北京好 纽约警察局长的评论
「不要大惊小怪」 中央书记处初估学潮
「反精神污染还不彻底」 大学生的政治见解
民主意识强,民主素质差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非「民主」两字所能解决 北大学生论政改
社会需要出气孔 大学生座谈含上的意见
党的专职干部一个不留 鲍彤与大学生的问答
「要四人帮不要胡耀邦」 何东昌报告学潮情况
政改中有人搞自由化 何东昌批评「搞改革的同志」
改革派在利用学潮?胡启立与李鹏的简短讲话
注释
第十章 在风浪中坚持政治改革:胡耀邦下台与反自由化
小引 一场政治地震
「中央的判断力不如我们?」政改办内部的不同意见
思考学潮对政治改革的启示 政改办的深夜讨论
要坚定改革的信念 李铁林评学潮
保护学生的民主意识 鲍彤提出十六点看法
「不能搬用资产阶级民主」 邓小平对学潮表态
胡耀邦的六条「罪状」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政改是针对胡耀邦的?所谓赵紫阳的「告状」信
与邓小平「对表」 反自由化冲击下的政改办
「钦佩鲍彤的理论勇气」 严家其回顾政改研讨
改革是利益与权力的变动 赵紫阳、鲍彤论利益集团
「毛泽东也有片面性」 鲍彤总结研讨工作
「压缩空气」,稳定经济 省长会议和赵紫阳讲话
搞活企业是出发点 赵紫阳坚持经济体制改革
在放开经营权上作文章 赵紫阳谈经济改革思路
限制「反自由化」的努力 赵紫阳提出「四个不变」
注释
第十一章 中央理顺关系,基层扩大民主:中央研讨小组第二次会议
小引 改造列宁式政党
「权力化使党腐败」 鲍彤总结党政分开
共产党不能有特权 鲍彤的六点看法
「党内浸透了等级制」 鲍彤谈党内民主
从改革组织制度入手 关于党内民主的汇报提纲
选举问题不解决,党内无民主 鲍彤的评论
「选出方励之怎么办?」贺光辉的质疑
取消党委常委会?赵紫阳、薄一波的发言
不能搞党员专政 薄一波赞成撤销党组
「我们的选举制度让人反感」 赵紫阳评学潮
一定要改革选举制度 赵紫阳推动差额选举
发挥中央委员会作用 赵紫阳论党内改革
减少中委,砍掉顾委 政改办议论高层改革
政治局要年轻化 建议十三大实行改革
书记处是办事机构 赵紫阳建议改革中央决策体系
政治局向中央全会负责 赵紫阳论高层权力关系
必须增补年轻中委 薄一波强调新老接替
书记处书记不再兼职 赵紫阳续论高层改革
否定代表常任制 关于十三大改革的讨论
「比戈尔巴乔夫不能落后」 薄一波评赵紫阳
积极扩大基层民主 赵紫阳对会议的总结
工会和党应当有矛盾 赵紫阳强调工会独立性
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 赵紫阳的进一步论述
须保障党员权利 鲍彤论民主集中制
出人才的条件是民主 鲍彤续论民主与团结
注释
第十二章 选举、自治与公民权利:研讨小组第三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会议
小引 政治改革办哪些实事?
没有自下而上的监督不行 赵紫阳评干部交流
民主只能是越来越多 赵紫阳论学潮和选举
省长可以放手去选 赵紫阳再论选举
兼顾党的意志和个人意志 赵紫阳谈人大投票
总理的牢骚没处讲 议政能力与教育经费
人大实行宪法和法律监督 赵紫阳看「三权鼎立」
工会要监督干部 赵紫阳再论工会独立性
党政分开是为了民主化 赵紫阳强调直接民主
尽可能由群众参加管理 赵紫阳提出自治问题
「我们的民主要扎扎实实」 赵紫阳主张建立规则
工会要理直气壮为工人讲话 薄一波赞成赵紫阳
设立政府发言人 胡乔木的建议与赵紫阳的意见
苏联经济改革中六大变化 经济学家周叔莲的介绍
改革的实质是民主化 政改办座谈苏联改革
关键是解决干部问题 专家介绍苏联改革
「公开化的事情我们要做」 赵紫阳十评苏共中央全会
「当年毛主席想发展新民主主义」 赵紫阳谈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不是真民主 赵紫阳续评苏联改革
多给人们一些自由 赵紫阳强调公民权利
注释
第十三章 民主党派参政,群众团体独立:相关的座谈、调查与研讨
小引 怎样充实民主生活?
需要制定政党法 统战部长阎明复的建议
政协应该类似上议院 阎明复转述毛泽东看法
允许民主党派参政 阎明复设想各党签订协议
民主党派要成为政党 吴大琨的建议
没有放气阀门就要爆炸 钱伟长论政治改革
中国需要监督的事情大多 贾亦斌的评论
「共产党领导一切」是违宪的 程思远的意见
大学教授不如国民党时中学教员 民主党派的牢骚
与党的关系是惊险问题 工会领导人谈改革
「一切领导工人阶级」 工人对经济改革不满
不改革工会,要出大问题 鲍彤谈工会建设
青年团要代表青年利益 共青团中央的汇报
一无机构,二无经费 团中央领导人的抱怨
青年团行政化相当严重 鲍彤谈青年组织改革
重点在于保障公民权利 政改办讨论基层民主
落实人大常委会职权就是胜利 鲍彤听取专题汇报
可否有民办报纸?严家其主持新闻自由座谈会
发展法制,保障自由 座谈新闻出版法与结社法
注释
第十四章 精简政府机构,实行公务员制度:中央研讨小组第五与第六次会议
小引 进行行政改革以提高效率
机构改革是「减强」工程 政改办的讨论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官制度 鲍彤谈干部制度改革
廉政、服务、任贤 万里谈干部标准
管理国家是专门学问 鲍彤坚持建立公务员制
党的机关用党费开支 薄一波的评论和考虑
机构繁复有体制原因 赵紫阳的三点分析
根本问题是部门分工太细 赵紫阳论临时机构
是否设立总理府?赵紫阳的看法
「秦时还有三十六郡」 赵紫阳谈行政区划
人员出路是艰巨问题 赵紫阳、胡启立谈机构改革
避免官僚化、行政化 赵紫阳谈协会和学会
公务员政治中立 赵紫阳询问干部制度改革
区分公务员与政治官员 人事制度的大杠杠
国家机器的基本建设 决定实行公务员制度
政府要精简、高效、廉洁 赵紫阳等谈公务员制
「打了天下就要搞科举」 赵紫阳再论公务员制
党务、政务、财务公开 赵紫阳倡议「对话」
建立国家行政学院 继续讨论公务员制度
尽可能增加透明度 赵紫阳绩论公开化
注释
第十五章 开展协商对话,健康推动民主化:中央研讨小组第四与第七次会议
小引 集中讨论民主问题
重新思考民主集中制 赵紫阳的提问
不能以党纪代替政纪 从纪委职能到修改党章
区分个人意见与组织建议 高扬抱怨胡耀邦
要人治还是要法治? 赵紫阳与胡乔木的争论
规定政治局与常委的权限 制定中央工作规则
党员代表可以自行投票 赵紫阳谈人大改革
「学生的要求并不高」 赵紫阳再谈选举与学潮
县级政权「议行合一」 中央党校提出建议
「进城以后不民主了」 薄一波、赵紫阳谈「豆选」
民主化进程要健康、协调 赵紫阳强调现实条件
改革要考虑配套问题 赵紫阳绩论制约因素
「反对派在党内有人支持」 薄一波质问赵紫阳
党政分开,人事合一? 胡启立谈提高效率
必须与不同利益协商 赵紫阳谈社会对话
注释
第十六章 回到初级阶段,回到全面改革:后期研讨与「五一三讲话」
小引 邓小平说「这个设计好」
不能急于求纯或急于求成 鲍彤谈初级阶段
现行制度必须改革 初级阶段的政治含义
问题不在姓社、姓资 赵紫阳、鲍彤谈两种制度
坚定不移推行厂长负责制 赵紫阳省长会议讲话
政治改革要下点毛毛雨 宣传工作提上日程
「批自由化批了政治改革」 鲍彤对形势的估计
群众对政治改革要求什么?鲍彤召集座谈
「中国有政治犯和思想犯」 鲍彤谈「免于恐惧」
政局酝酿转折 邓小平会见赵紫阳
「哪个社含主义国家不在批判教条?」赵紫阳谈世界大势
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 赵紫阳论高等教育
「现在有人贬低改革」 赵紫阳评整党报告
民主监督是改革的方向 赵紫阳反对「垂帘听政」
改变全国大气候 赵紫阳发表「五一三讲话」
「白猫黑猫论」可以救党 鲍彤谈政策研究
注释
第十七章 形成政治改革总体设想:中央领导人对方案的意见
小引 政改方案与修改党章
「我们的制度有严重缺陷」 周杰论政治改革
计划要建立在市场基础上 赵紫阳初审十三大报告
「你们是不是搬了三权鼎立?」邓小平批评政改方案
「破除框框,思想大解放」 中央五人小组的讨论
近期强调秩序、效能与稳定 鲍彤理解邓小平谈话
搞基层民主有利于稳定 鲍彤反思研讨工作
「邓小平的话就是最大实际」 政改办修改研讨报告
「不能让党委权力膨胀」 鲍彤思考表达技巧
民主政治离不开生产力发展 鲍彤谈报告修改
绝不允许侵犯公民权利 鲍彤再谈报告修改
「讲民主,但不能孤立地讲」 鲍彤续论报告修改
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鲍彤谈《人民日报》七一社论
几套班子增加扯皮 中央书记处讨论机构改革
「主要障碍是左」 邓小平会见中央五人小组
《资本论》回答不了问题 赵紫阳谈科技革命
不同利益引出政治改革 胡启立的六点意见
「有不同声音比鸦雀无声好」 薄一波谈政改
「不要去批西方」 万里和杨尚昆的意见
一定要讲公民权利保障 赵紫阳回到民主问题
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 赵紫阳提出「政治开放」
注释
第十八章 形成政治报告,决定改革路向:从「百人座谈会」到中共十三大
小引 赵紫阳提议召开「百人座谈会」
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王蒙对十三大报告的意见
多多强调精神文明 广播电影电视部长的发言
回答改革的副作用问题 《中国日报》总编辑的建议
认真处理好利益调整 解放军报与《文汇报》总编辑的发言
要充分分析左的危险 中央两大报的意见
不满集中在党风问题 讨论十三大报告第一部分
中宣部十年换了七个部长 意识形态领域尚不安定
没有民主政治,很难安定团结 对第三部分的意见
解决温饱是最大政治任务 讨论经济发展和改革
「这部分胆子够大的」 对政治改革措施的评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得好」 《文汇报》总编质疑邓小平
「政治改革部分最精彩」 王凤超的评论与意见
对话要听取不同意见 几位总编辑谈政治改革
「从严治党严在何处?」新闻界讨论党的建设
多元化威胁国家统一 吴冷西批评政治改革
「谁是老大?谁是一把手?」 地方干部座谈政改
「差额选举行不通」 来自新疆的反对意见
党委不起领导作用? 企业和地方领导人的疑问
不要回避监督与制约 俞正声的评论和建议
企业家应有更大发言权 陈锦华等人的意见
「不敢以民主为基调」 鲍彤解释政治改革措施
很多省委书记反对党政分开 书记处讨论十三大报告
「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 政治局讨论《总体设想》
邓小平完全赞成改革设想 中共举行十三大
注释
第十九章 推动新闻改革,改造思想工作:一九八八年上半年政局及政改
小引 加强对话以缓解矛盾
可以试行市民公决 鲍彤论述多层次对话
应该宣传社会调和 鲍彤担心「上街闹对话」
引进管理更重要 赵紫阳提出沿海发展战略
少介入,少干预 赵紫阳谈文艺改革
政治局向中委报告工作 筹备十三届二中全会
把物价问题抛出来谈 鲍彤谈二中全会报告
猪肉与蔬菜的价格改革 赵紫阳论「吃的选择」
保证七届人大人事安排 赵紫阳谈国家领导人换届
坚持实行差额选举 赵紫阳在政治局的讲话
实行新闻改革 鲍彤召集首都大报总编座谈
增加政府对新闻界的开放 鲍彤论新闻改革
赵紫阳不怕外国记者提问 鲍彤主张培养评论员
「比十三大更加开放」 新闻改革四件事
舆论监督是民主的必要因素 鲍彤续论新闻改革
报纸是政府各部的公共汽车 《人民日报》的牢骚
报纸是不是也搞双轨制?形成新闻改革文件
「学习怎么做人」 鲍彤欣赏深圳大学经验
要有治国安民的哲学 赵紫阳、鲍彤提出新课题
思想工作要改造 确定三中全会议题
政治工作要讲实话 鲍彤赴天津调查
办好工厂要靠职工 鲍彤与工厂负责人座谈
让人体会主人翁身份 鲍彤谈「思想工作生命线」
「改造」还是「改善」?政治局会议上的争辩
注释
第二十章 从价格闯关失败到反腐败:一九八八年下半年的改革与危机
小引 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
「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 政治局讨论价格改革
「明年要来一个秦始皇」 赵紫阳提议经济调整
「大家都在骗中央」 江泽民、李瑞环引用民谣
「价格改革可能失败」 赵紫阳的十点意见
「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 赵紫阳面见邓小平
危机浮现,决策转折 从价格改革到治理整顿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物价 政治局第十一次会议
认真治理流通秩序 赵紫阳再提十条看法
「喘一口气有好处」 李鹏要赵紫阳解释内情
「康华问题不等于邓朴方」 赵紫阳批评政治谣言
改革制度以实现廉洁 政研室成立廉政专题组
一要公开,二靠制度 筹办书记处廉政座谈会
反腐败不亚于生死斗争 政研室讨论廉政建设
廉政是近期政治改革的中心 鲍彤谈反腐败
「大家都要受点制约」 赵紫阳谈人大工作
民主是世界大局 赵紫阳在政治局常委舍讲话
时代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 赵紫阳谈理论工作
注释
尾声 对民主与法制的最后呼唤
小引 从胡耀邦逝世到赵紫阳下台
推进民主改革与新闻自由 天安门民众的要求
通过民主、法制、改革解决问题 赵紫阳的回应
从绝食到镇压:政治改革的死亡
注释
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出版
Powered by ScribeFire.
=====
在墙外只能搜到这个目录,下载没找到,我也想看这本,吴国光这人挺牛逼的
[ 本帖最后由 浣尘 于 2010-4-11 18:27 编辑 ]